教改发展下的人才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改发展下的人才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教改发展下的人才培养

 

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是教育教改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到学生物流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站在教改的前沿,在确立物流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定位的同时,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培养能胜任物流专业岗位群要求的中等物流人才出发,下功夫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社会能力、竞争上岗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融汇到各类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一、围绕物流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构建课程体系和优化教学内容   学校站在教改的前沿,积极探索本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动态的专业调研论证,多次组织专业教师到中海物流公司、广州南沙丰田汽配仓储物流公司等企业调研,主要了解职业岗位对该专业所培养人才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中等物流人才的需求,构建更优化的课程体系:   1、以“一条主线,两方结合,三个体系,四大模块”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专业基础课与基本技能、专业核心课与核心技能、专业技能操作实践和文化素质等特色课程模块。各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共同形成培养目标的有力支撑。   (1)一条主线:即以培养实际就业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   (2)两方结合:即以校企两方结合的方式搭建技能训练平台;   (3)三个体系:即建立理论、素质、技能三个体系;   (4)四大模块:即以职业思想道德模块、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模块、职业知识与能力模块和拓展知识与能力模块等四大教学模块完成学生的能力整合,每个模块又划分为理论与实训两种学习方式。   以培养学生的物流综合职业能力出发建立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彻底突破传统的“三段式”(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设置从“刚性”转变为“柔性”,按“零距离”的就业教育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在课程设置上,围绕中职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从社会调查和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分解出从事岗位(群)所需的综合能力与相关专项能力,以此为基础,科学地设置专业课程。通过对广东中等物流人才需求状况与中等物流人才岗位结构的调研分析归纳出完成物流岗位职责所要求的物流综合职业能力和物流专项职业能力,并按物流综合职业能力、物流专项能力进行分解和排列,设立相对应的课程,如:仓储与配送能力就相对应地设立《仓储作业实务》、《仓储管理》与《配送作业实务》等课程;物流业务推销与物流市场扩展能力就相对应地设立了《市场营销策划与实务》、《推销技巧》等课程。   在优化课程结构的同时,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培养物流紧缺人才□/文广东省财经职业技术学校陈潮珠化,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删除过时的或抽象的理论说教,增加实用性操作性的实务内容。由于物流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有些教材知识明显滞后。为此,我校加强物流专业教材建设,积极开发、编写体现新颖、实用教学内容的教材。编写了《行业概论》、《信息收集与分析》、《财经应用数学》、《学生礼仪》、《推销员职业技能训练》、《花卉营销》、《汽车营销》、《服装营销》、《化妆品营销》《物流常用英语术语》等校内使用教材。   二、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特点改革课程设置及调整教学内容,增强物流专业意识培养根据目前学生特点总结了以往教学计划中文化基础课量大、偏深、偏难,思想品德课与职业养成教育联系不密切,职业技能课程滞后等问题,在如下方面进行改革尝试:   1、降低文化课的难度,开设面向物流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目前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为此,我们尝试了适当降低文化课的难度,开设面向专业的文化基础课做法。如难度较大的《英语》课改为《物流常用英语术语》,《数学》课改为《财经应用数学》,《语文》课改上《应用写作》和《演讲与口才》。   2、开发与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相联系的思想品德课。   为加强中职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敬业爱岗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校进行思想品德课程的改革,开设《职业人生》、《职业与法律》、《职业心理》、《职业道德》、《职业院校学生礼仪》等课程,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法律意识等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更能与中职职业教育相联系,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开发与本专业紧密联系的职业基础课程。近年共开设《财经专业概述》、《商品市场》、《行业概论》、《商品文化》等校本系列课程,意在让学生及早了解财经类专业的相关知识及信息,培养和调动学生的专业意识及专业兴趣,为日后的专业学习与就业做准备。   三、以系统地训练学生物流职业技能为依据全面实施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   物流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而现时的用人单位又要求毕业生在短时间内就能胜任物流岗位工作,因此,学校在不断推进实践性教学工作中尤其重视物流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为培养物流专业学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专业学习、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合一,教学练三结合,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   1、加大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操作性课程及加大实训内容。近几年来,我校物流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训大纲的要求,大力开展实验实训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验实训开出率达100%,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开展实验实训:   (1)充分利用物流实训中心的电子商务、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等仿真管理软件系统,采用从企业收集的实际案例,按照企业实际工作流程,让学生分组完成案例实际过程的模拟。充分利用物流技术实训室的供应链一体化集成特性,让学生完成供应链全过程的单证、信息和实物流程操作。#p#分页标题#e#   (2)围绕物流专业的关键技能、物流业务流程、增设了《营销软件操作》、《物流软件操作》等课程。并在教学中加大实物示范、技能操作、实训实践的内容   (3)针对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实操部分,邀请企业的一线运营管理和技术人员,来校参与课程教学,为每门专业核心课程同时配备一名校内教师和企业一线人员共同担任。   (4)专业教师认真收集、编写案例,以实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2、按接近“2:1”的比例,安排校内教学和校外教学。   为了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造条件,多方联系,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到企业去实习。校外实习安排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专业见习,轮流安排到物流实习基地见习,一批约十天;第二个阶段为中期的专业实习或社会实习,安排在二年级的寒暑期,约一个月;第三个阶段为毕业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的最后一个月及第六学期。各个阶段的校外社会实践均有不同的任务要求,使学生在校三年,通过不同阶段的社会实践,检验所学专业知识,锻炼专业技能,培养了学生的物流职业意识,提高了物流技能,增强了物流的本领,锻炼了吃苦耐劳的思想。   通过实施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安排足够的时间和项目对学生进行物流的仿真训练和实践训练,使学生毕业后较快地胜任岗位工作,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四、根据物流行业标准和专业定位调整课程设置,建立了新的专业课程体系由于物流专业属新兴专业,理论和实践都处于探索阶段,五年来我校密切关注广东经济发展及珠三角支柱产业发展对中等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别是注意调研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物流人才需求情况,多次组织教师开展物流专业调研论证活动,先后走访了宝供物流企业、神州数码科捷物流公司、南方物流公司、丰田汽配仓储公司等物流企业。   了解了物流行业发展状况及物流企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特别是通过组织学习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学指导方案》,研讨了实施此方案的计划。   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我校将物流专业定位为物流营销、仓储与配送两个方向。毕业生可在物流配送中心从事装卸、检验、保管、捡取、流通加工等物流配送业务工作;可在企业中担任业务咨询、业务洽谈与揽货、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客户服务、信息管理等工作。并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中职物流教学指导方案及我校物流专业方向,对物流专业课程设置做了调整,如增加了《物流技术实务》、《物流客户服务》、《物流信息技术》、《商业业态知识》等课程。   总之,按照社会发展急需构建以培养学生物流综合职业能力要求为准绳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积极探索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开设与企业需求同步的新课程,采用课程综合化,构建教学模块等方式,建立了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社会能力、竞争上岗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融汇到各类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实行一体化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