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面向21世纪,我国体育高等院校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要尽快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即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对口式”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适应型“复合式”人才的培养模式转变,从狭窄的专业教育模式向综合素质教育模式转变,这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在这一大环境中,体育高等院校应更新教育观念,实现武术散打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立足于培养“全面+特长”新型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改革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进和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武术散打人才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 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针对目前我国体育院校武术散打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相关的调杳问卷,其结构效度为0.926,其折半信度为0.904。分别向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天津、成都等六所高等体育院校武术散打专业学生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7份,有效间收率为91.8%。 2结果与分析 2.1武术散打人才培养现状 2.1.1培养目标设置 目前体育院校武术散打专业培养的主要目标是:从事武术散打教学、训练的专业人才。由于实施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对口式”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偏窄,能力不全面,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对“复合式”体育人才的社会需求。调查显示,分别有26.2%和13.4%的学生认为“不太合理”和“不合理。狭窄的知识面和单一的特长已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多层次、多元化需求。 2.1.2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途径,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知识结构的广度和深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以及就业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调查显示,分别有33.4%和16.9%的学生对目前体育院校散打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表示“不太合理”和“不合理”(见表1)。通过对六所体育体育院校武术散打专业教学大纲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设置单一,课程内容陈旧,知识面狭窄;(2)专业技术课比重偏大,专业理论课比重偏小,且结构不合理:(3)必修课比重偏大,而选修课比重偏小,缺乏充分选择的自由度:(4)单门课程分量偏高,课程门数偏少;(5)理论课与技术课安排的时间次序不够合理;(6)课程设置变化周期过长,滞后于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2.1.3师资状况 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结构是关系到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调查显示,在这六所体育院校武术散打专业师资队伍学历结构中,本科占27.3%,而博士仅占17.4%;在职称结构中,助教占8.7%,讲师占45.7%,而教授仅占15.2%。由此反映出目前体育院校武术散打专业师资队伍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偏小,整体水平偏低,这与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学历、职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必然影响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利质量。 2.1.4教学内容调查显示,对目前散打专业教学内容的安排认为“不太合理”和“不合理”的分别占27.0%和12.8%。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散打专业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不太相符。具体表现在:(1)轻视武术散打理论知识的讲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学计划中安排的理论课并不少,但事实上部分教师并没有按计划进行理论教学。师生共同对其不重视致使学生对武术散打理论知识了解的缺乏,不利于学生知识面和视野的开拓。(2)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在教学内容中没有安排能力培养的实践课,教师仍是课堂的主宰,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体现在对学生“灌输”知识和技能,而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以至学生的组织教学训练能力、管理能力、组织散打竞赛及裁判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地锻炼和提高。 2.1.5课程考核内容与方式课程考核内容与方式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和知识掌握的重要因素。调杏显示,认为目前散打专业课程考核内容与方式“一般”的占47.4%,认为“不太合理”和“不合理”的分别占15.5%和6.2%(见表1)。目前,散打专业课程考核内容片面,仅考核技术(空击、打靶或实战)与理论(课本上仅有的理论部分);考核方式单一,只注重指定技术动作的演练,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能力不全面。 2.2武术散打人才培养对策 2.2.1确立“全面+特长”的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社会化趋势明显,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特点。这导致体育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必然影响到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 武术散打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其培养目标的确定对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规格尤为重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对专业需求不一样,现阶段我们应更新观念,使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武术散打人才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调查显示,对确立“全面+特长”的散打人才培养目标认为“非常必要”和“必要”态度的分别占51.0%和40.5%(见表3)。武术散打专业的培养目标可具体表述为:立足于现代社会对武术散打人才多元化、多层次需求的发展趋势,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加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从事散打教学、训练、安保、文秘、健身指导员等工作的多功能新型体育人才。 2.2.2科学合理地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是体育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影响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根据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目标、散打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加强散打专业学生的武德教育,提高独立学习能力,扩大学习的自由度,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是目前散打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p#分页标题#e# (1)课程结构合理化。精选专业课程,突出主干课程:拓宽专业口径,加大选修课程的数量和比例,如格斗对抗类项群(拳击、跆拳道、中国式摔跤等)、武术套路、田径、球类、体操等;加强语言文字表达和计算机运用与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有利于学生夯实专业知识和技能,扩大知识面,完善能力结构,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充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2)适当缩小专业技术课的比例,相应地增大专业理论课比例,优化专业课结构。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水平。 (3)合理设置课程分量,减少单门课程分量。在保证课程总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课程门数,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课程分量指每门课程所占的时量,它与学分成比例关系。当前课程已向小型化、微型化方向发展,即使是专业基础课所占课时分量也不大。 (4)加强潜课程建设。潜课程是指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影响的那部分内容,通常包括价值观念、态度、习惯、礼仪、信仰、偏见和禁忌等。但目前我国体育院校的散打专业课程设置几乎全部是显课程,而忽视了潜课程的作用。例如在教授武术理论过程中,可结合教材内容不失时机地进行传统武德教育,加强学生的行为道德修养;规范课堂常规,在上课、下课时学生必须向国旗行抱拳礼,师生间互行抱拳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等。 (5)缩短课程设置的周期性。由于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才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所以课程设置必须前瞻市场和科技发展动态,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和技术,掌握最前沿的动态和信息,应加大前沿课程的开发。像美国大学的课程设置变化很快,有的在两年中就要对课程设置作一次调整,以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2.2.3加强专业师资力量专业师资整体素质对课程开设,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要实现散打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重视其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完善教师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自律性,加强教师队伍的人格修养、职业良知和责任感,敬业爱生。要提高散打专业师资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学校统筹培养规划,通过自学、培训、进修等形式,不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完善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高水平的师资,以满足散打教学、训练、科研的需求。 2.2.4改善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场地、器材是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如果场地、器材条件不足会严重影响课程的实施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散打技术课对场地、器材的依赖程度较高,如果没有散打场地,那么其技术体系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摔法、跌法就无法进行教学;如果没有散打护具、拳靶、脚靶和沙袋,那么对抗性练习、打靶练习、踢沙袋练习等都无法进行,而这些又是散打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各体育院校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散打人才,就必须努力改善散打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以保证其教学的正常进行。 2.2.5大力加强武德教育 武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反映了练武之人的伦理观念。调查显示,认为武德教育对散打人才培养“非常必要”和“必要”的分别占50.8%和37.4%,这反映出武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武德教育是中华民族习武的优良传统。在武术散打教学训练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武德教育,培养爱国主义、尊师重教、讲理守信、见义勇为等优良品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些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是成为新型体育人才道德素质要求的重要方面。 2.2.6改革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客观的衡量利价值判断,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方面,应逐渐完善对专业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另一方面,应改革完善目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其中主要包括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两方面,做到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多样化。除了每学期或每学年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之外,还应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以便获得所需的教学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促进教与学,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此外,评价内容除了对学习成绩的评价之外,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及品德修养等方面作出评价,使评价更客观、全面、准确,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2.7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调查显示,22.2%的人认为竞争激励机制对散打人才培养是非常必要的,46.6%的人认为是必要的。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散打专业课程及其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散打运动激烈对抗的特点决定了散打专业学生应具有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这仅凭空泛的说教或强制手段很难取得良好效果。具体应做到:一方面,认真搞好日常教学工作,负责任地对待每个学生,多关心帮助他们,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主要环节;另一方面,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每学期或学年举行一次散打擂台赛或通级赛,来激励学生在平常教学中认真学习刻苦训练,产生不断向上进取的动力,并通过比赛来检验平时的学习效果,积累实战经验;同时也可为学生提供很好的散打裁判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2.8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现代教育技术介入,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同时也使教学内容、教材形态、教学方法发生了重要的变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指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新颖、多样、丰富,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有效提高武术散打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21世纪是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新时期体育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必须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因此,在散打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