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战略思维内涵与提升策略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战略思维与战略、战略规划、战略思想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个体层面战略思维包含整体观和系统思维、前瞻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等几个方面内容。组织整体层面战略思维则反映了企业的智商,体现为组织愿景、企业战略文化。个体层面上训练和提高战略思维要深入实践,积累经验,学习与研究战略理论,个人主观世界改造等。整体层面的战略思维提升需要鼓励高层团队战略对话,吸纳员工个体的创造性和灵感,加强集体学习,并适当借用“外脑”等。
关键词:战略思维;战略;战略规划;战略思想
战略思维对于企业高层的战略决策、企业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企业高层经理缺少战略思维,囿于细节而丢失战略观念,则组织发展可能会迷失方向,甚至导致管理失败、企业经营失败。战略思维概念虽然在一些文献中频繁出现,但经常被误用,如战略思维被错误地等同于战略规划、战略管理等。现有战略管理教学中战略思维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相关教材中很少涉及战略思维的内容。本文首先对战略思维概念进行辨析,对战略思维概念进行厘清,然后分别从个体层面和组织整体层面阐述战略思维内涵,最后提出训练和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为了区分旨在产生军事战略和国家战略的战略思维,本文把战略思维限定在企业战略思维层面。
一、 战略思维概念辨析
1. 战略思维概念。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对外部客观世界能动的并具有创造性的反映。战略思维作为思维的一种具体形式,是人脑运用各方面知识(包括战略诸要素)对涉及企业利益的问题进行全局性、整体筹划和指导的高级思维活动,是思维科学在企业经营和决策艺术领域的体现,也是进行企业战略谋划时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思维理念、思维活动的总和。在认识论意义上,战略思维意味着具有一种科学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方式,而且能够使一个人或者组织具有较高的觉悟,从而具有较高的工作水平和运行绩效。因而战略思维表现为一种较高的觉悟,是一种较高的素质和能力。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竞争日渐激烈,管理者更需要战略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有效进行战略思维是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企业战略决策者能否胜任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2. 战略思维与战略。有效的战略思维才会产生合适的战略,战略思维与战略二者构成母子、源流关系。一个企业可以在一定阶段内制定并执行正确的战略,但不能保证该企业在不同的情景下,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均能制定并执行有效的战略。即阶段性战略的有效并不意味着企业拥有在不同情景下均能产生有效战略的能力。战略思维是在不同情景、不同阶段内制定出有效战略的能力根源。企业战略思维的有无、优劣将决定企业的视野、产业和商机的前瞻性、决策的严谨性和竞争力。相应地,战略思维研究不是研究战略是什么,而是研究战略制定者和执行者“如何想的”,以及“何以这般想”的问题。
3. 战略思维与战略规划。明茨博格对战略规划和战略思维进行了划分。他明确指出,战略规划不是战略思维,二者分别对应于战略形成的不同阶段。战略规划对应于分析,涉及现有战略的清楚表达、详细阐述、正式化及正规化,战略规划应该发生于战略思维之后。而战略思维强调整合,利用知觉和创造性来创造出一个有关公司整合的观点。格兰特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把战略思维定义为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高层经理可以超越日常管理过程以及各种危机性任务,从而获得一种关于组织及其环境的整体观念。Heracleours把战略规划与战略思考关系类比为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的关系:战略规划类似于单环学习,战略思维类似于双环学习。单环学习涉及在现有假设下的思考,并基于固定的潜在行动集合采取行动。相比之下,双环学习挑战现有的假设,并发展新的、具有创新的解决方案,导致更可能多的行动可能。类似于单环学习与双环学习的关系,二者相互关联,在企业战略形成及作用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4. 战略思维与战略思想。战略思想是战略确立的指导思想,是对战略问题的理性的认识和理论上的把握,是由一系列思想内容构成的体系,既包括战略主体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又包括战略主体制定和实施的基本出发点、目标,包括制定战略的基本原则,还包括制定和实施战略的科学方法等等。战略思想对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指导作用,是战略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实践应用中二者重叠度高,相对不易区分,经常互用。按照我国战略思想史专家钮先钟对战略思想的解读,战略思想通常包括三项内容:(1)战略理论;(2)战略准则;(3)对战略理论和战略准则的历史性或政治性研究。
可见,战略思维与战略思想是不同的概念。某种意义上说,战略思维是战略思想的根源,战略思想包含、体现了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增量式的、动态的,战略思想是静态的、存量式的。战略思想是战略思维的起点和基础,战略思维则是基于一定的战略思想进行的。广义的战略思维也是战略思想,因为二者都是以人脑为源头,都是人脑之活动结果。同时战略思想是战略思维活动的结果,是战略思维活动的总和。
二、 战略思维内涵分析
分析企业战略思维,要从两个层面入手:个体微观层面以及组织层面。组织层面的战略思维又可分为团队战略思维以及企业整体战略思维。企业战略思维要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方面个体层面的战略思维对组织整体层面的战略思维具有决定性。在一些情况下,企业家的战略思维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整体的战略思维。另一方面,整体的战略思维不同于个体的战略思维,组织整体战略背后的战略思维,不是个体战略思维简单的累加,而是在组织背景下基于个体的战略性思维,经过复杂的社会构建而产生的不同于个体思维的战略思维。如战略权力学派认为,企业战略作为集体决策的最终产物,是各个部门讨价还价的结果。所以深入分析战略思维,既需要微观层面侧重于个人的研究视角,也需要宏观层面侧重于团队和组织的研究视角,即既要考察个体层面的战略思维,又要考察组织层面的战略思维。
1. 个体层面的战略思维。个体层面的战略思维内涵丰富,主要由以下三种内容构成:
(1)整体观和系统思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战略思维的大敌,战略思维应该是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甚至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从把组织看作是不相关的部件的集合体,到把组织看作一个整体系统,即整体观,是战略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观察者,思考者需要与每日操作性、程序性问题保持距离,并能看出相关议题、细节和事件背后的整体模式。正如彼得·圣吉所言,“我们必须超越个性和单独事件来观察。我们必须看透那些形成单个行动的基本结构”。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对企业战略思维者来说就是为一种跨越企业的系统性全局观、整体观。系统思维一个重要特征是将认识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观察和思考,从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来认识客观对象,并重视系统内要素、结构及总体功能,同时包含着关联分析和比较分析的内涵。
(2)前瞻性思维。前瞻性思维又称为预见性思维,是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上,根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先于客观事物变化的、符合事物发展趋势的、具有超前性的思维。战略是对于未来大势的谋划,它指向于未来,着眼于未来,因此战略思维要有很强的前瞻性。孙子强调“先知”,孔子强调“远虑”。先知和远虑均强调战略思维的前瞻性。“明者远见于未荫,知者避危于无形”,也是强调在危机来临之前,对危机的萌芽与发展要有清醒的意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易于被侵蚀的竞争环境中,企业战略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依赖于对所在行业或即将进入的产业前瞻性分析。 (3)创新性思维。战略关乎企业竞争优势的创造与维护。产生新思想、新解决办法是战略的核心内容。创新思维是思维主体根据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出新思想、新理论,制定新战略,并勇于破旧立新以解决问题的高级思维方法。创新性思维在思维领域或认识过程中所追求的是“独到”、“最佳”的境界,不唯上,不唯书,不唯经验,只唯实,在前人的认识基础上,有新见解、新发现和新的突破。创新性思维本质上是一种能够质疑现行概念和根深蒂固认知的思维。
2. 组织整体层面的战略思维。组织整体层面的战略思维反映了一个组织整体面对环境及其变化的认知,以及基于该认知对组织发展运筹与谋划的整体性思维活动。与个体战略思维一样,整体层面的战略思维体现出组织整体的意志和对策能力。企业整体层面的战略思维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从本体论的视角,可把企业看作一个生命体,具有整体层面的战略思维。另一方面,企业是由个体共同构建的,企业整体中战略决策中占主导性的战略思维模式,或者基于组织个体战略思维所衍生出来的整体性战略思维,决定着组织的整体战略。从某种程度上说,组织整体层面战略思维水平代表了组织的“智商”,反映了组织、企业整体的“理性”与“智慧”。根据与个体思维关系,可以把组织整体层面的战略思维划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个人主导型战略思维:组织整体层面的战略思维等同于个人的战略思维,二者高度统一;第二类是共同构建型思维:由不同的个体通过共同构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通过共同构建形成的;第三类是混乱型战略思维:大家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是“摸着石头过河”。从内容构成上,组织整体层面的战略思维主要表现为企业愿景,企业战略文化等。
(1)企业愿景。战略思维作为一种实践性智慧,具有明显意志和目的驱动性。组织强烈的目的和未来愿景可以为战略思维指导并提供所有行动的焦点,并能驱动战略思维。真正的愿景,按照彼得·圣吉的论述,是一个号召,而不只是一个好主意。彼得·圣吉所说的愿景,是存在人们头脑和心中,基于内在组织个体价值观,代表了他们真正想要的,是对他们具有重要目的和长远意义的东西,绝不是写在纸上或者标语化的东西。关于愿景对战略、战略思维的重要性,特列斯等认为,“愿景是起点,它激励和指导‘其他因素’”。由此可见,企业愿景内容丰富,包含企业整体深层次信念,未来的整体设想等,决不是仅仅写在纸上和那些标语化的东西。而这些根深蒂固于人脑中关于未来的定位,使命以及“如何行”、“如何做”、及达到什么标准的观念构架影响深远,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战略思维的方向和范围,因而企业愿景也是企业战略思维的一部分。
(2)企业战略文化。企业战略文化是那些对一个企业的战略思维、战略取向、战略意图等产生影响的深层次的文化因素,是企业长期战略实践中的积淀和思维定势。企业战略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现实战略的潜在意识和文化情结,具有观念形态、历史继承性、区域特征等属性。也是企业的战略思想、战略原则和战略决策中所沉积的传统、哲学思维和社会观念、理念等。如一些基业长青企业秉承一贯的战略宗旨,几乎不随环境改变而改变,坚持一贯的战略思维模式等。企业战略文化也表现为企业的一些制度安排,主导逻辑和主流决策模式等。
三、 企业战略思维训练与提高对策
企业战略思维的训练与提高应从微观个人层面入手和从企业整体入手。无论从哪个层面入手,战略思维的训练与提高都不是一夕一朝可以完成的,都需要战略思维主体的学习与感悟,并通过实践来不断提升。
1. 个体层面战略思维训练与提高对策。战略学习相对是比较容易事情,但作为基于一定哲学素养的智慧运用,战略思维能力的提高则需要思维方法的训练以及价值观的修正与培养。主体的学习、实践、感悟过程是训练战略思维、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增强哲学素养,不仅要博学、笃行,还要深思。勤悟、善悟、勤修与顿悟结合、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战略思维训练的必然过程和必经阶段。以上大致是战略思维训练与提高的总体原则和基本思路。不同的个体可依据自己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来训练和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深入实践,积累经验。实践是战略思维的源泉和动力,是检验战略思维正确性与否的标准。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离不开实践。只有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对事关全局重大问题的规律性认识才能比较深刻、全面。实践中所包含的调查研究、试验以及当代战略管理中的脚本分析等活动,不仅能让战略决策者掌握全面的、动态的、大量丰富生动的实际材料,对现实情景的复杂和动荡有较深刻的认知和把握外,实践过程还能给战略思维者提供试错及学习机会。从而能让战略决策者能遵循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从综合到分析,再到综合的一般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不断提高对事物整体把握能力和预见能力,增强创造性。可见实践给战略决策者思维训练提供了舞台和机会。
(2)学习与研究战略理论。个人经验毕竟有限,大量的战略知识还是靠学习别人的间接经验。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战略理论的研读,一方面学习战略制定的基本思维方法、基本原则,另一方面,还可以学习优秀战略思想家的思维模式、创新精神、系统思维等战略思维的重要构成要素。学习与研究战略理论过程,也是不断与之进行心灵对话,从中学习与再创造相结合的过程。特别中国古代战略思想的精华是学习和研究战略不容忽视的领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战略理论的国家,五千年历史中有着丰富的战略应用实例,《孙子兵法》、《鬼谷子》、《战国策》等战略经典著作系统、深刻,富有启发性。蕴含在古典名著中的各种战略思想、战略哲学也是意味深长。另外,近代西方战略理论层出不穷,在企业战略理论方面更是学派林立,各有所长。所有这些都是学习和研究战略理论、提高战略思维水平的素材和可以借鉴的源泉。
(3)知识积累与知识更新。虽然知识并不是智慧,但是知识结构、知识水平直接影响思维结构和思维水平。多学科、多纬度、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不断的知识更新和观念更新对战略决策者的战略思维训练与提高至关重要。正如战略学家约翰科林斯指出的:“如果说在某个领域通才比专才更为可取,那么这个领域就是战略。科学家沿着相当狭窄的途径探索知识领域,而战略家则不然。他们需要有尽可能广泛的基础知识”。因而战略决策者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在知识积累和知识更新方面,要合理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知识,正确处理学与思的关系。
(4)个人主观世界的改造。战略思维作为思维主体的一种理性思维和全局思维活动,必然与思维主体的主观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战略决策者增强战略思维能力,除了要加强学习和实践,还要注意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要对企业伦理、企业道德、企业社会责任等要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要有对他人的关心和对长期利益的追求,否则,战略思维表现形式就不是深谋远虑,而是处心积虑了。所以优秀的战略思维者不仅仅关心自己的智慧外在表现和利益,而是对社会和他人具有休戚与共的情怀。通过加强个人主观世界的改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经济实践中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战略制定者如果没有社会责任意识,没有环境伦理意识,企业所制定出的战略可能缺乏合法性,进而在执行过程中很可能会损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短期内可能对企业有经济利益,但是长远来看,得不偿失。2. 组织整体层面战略思维训练与提高对策。由于组织整体层面的战略思维相对于个体战略思维具有社会建构性,涉及整体的社会互动,而这种社会互动总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进行的,因而组织整体层面的战略思维训练和提高,离不开组织制度的安排与组织引导。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与组织引导,有利于凸显某种类型的战略思维,促进某类战略思维“共振”,并形成战略思维的交融、借鉴、学习。从长期来看,合理的制度设计,会体现战略思维的“加法”,而不是“减法”,能避免由单个人或单个团体主导战略思维所带来的独断和狭隘以及集体盲思(Groupthink)。因而整体层面的战略思维训练与提高,主要借助于制度层面。这里主要给出几种提高组织整体层面战略思维的对策。
(1)鼓励高层团队的战略对话。创造条件,安排时间让高层经理就战略问题参与对话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制度安排,可以让高层经理团队一起学会如何探讨复杂性问题,如何处理矛盾、冲突性问题,从而提高整体的战略思维水平。建设性集体战略对话可以发挥出不同理解之间的协同作用,“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方面战略对话能够超越个人所能对事物把握的限度,使组织成员对组织面临的复杂性问题理解得更深入、更清晰、更有创造性。这种接触可逼迫高层经理形成并要清楚说出他们自己观点和观念,以便能够传达给其他人;另一方面,这样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不仅能让对话者完善自己的观念,而且能够从其他人那里学习。在此过程中,持续的沟通使得对关键信息和偏好能够被更深入解读,并能用来更有创意地建构,即互动引致了社会发现。
(2)创造条件,充分吸纳员工个体的创造性和灵感。现代管理实践表明,很多创新性灵感或者创意并非来自高层,而是来自中层管理者或者基层员工。管理学家伯格曼在对Intel公司创新与变革多年跟踪研究中发现,Intel公司的一些创意,甚至关乎企业生存的重要创新很多是由中层和基层员工发现,高层认可并确认创新方向并提供支持。近年来,对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也证明这一点。组织可以充分吸纳员工个体的创造性和灵感,从而可在内部挖掘出一个潜在的宝藏,提高组织战略思维能力。这要求企业要创造条件,设立正式或非正式组织,承接来自不同部门建议与意见,并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鼓励、激发、引导组织公民行为。这样有利于员工个体在战略思维层面有所作为。
(3)完善组织制度,增强企业的敏感度。提高组织层面战略思维水平,企业要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行业信息搜集、分析工作,提高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并保持对包括行业发展的趋势、顾客的需求情况、商机等重要问题的持续关注。这里所说的制度,除明确的规章制度外,还包括文化等软制度因素。开放的、鼓励参与的企业文化,以及事业导向型的企业文化,能显著增强员工的参与度和对重要信息的敏感度,有利于提高企业战略思维能力。
(4)加强集体学习,并适当借用“外脑”。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具有增加企业知识的功能,还有改变企业内在思维方式的功能。加强集体学习,一方面可以增强企业制定战略决策时候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集体学习可以促进双环学习,使企业反思企业的价值观、使命等更基本、重要性问题,有利于增强战略思维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组织智商水平。行业协会、咨询公司、理论研究工作者等专家型人才或机构,作为企业外部的知识源,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弥补企业内部信息及知识不足的困境。企业的社会资本、外部知识网络等都可能蕴含有利于企业制定有效战略的信息和知识。如果能适当借用这些外脑,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持企业的开发性,提高组织智商,防范企业制定战略过程中出现过于不切实际或者过分保守等极端性倾向。
四、 结语
作为一种对策性思维,战略思维是以情景依赖为前提,有很强的务实性,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思维智慧。从某种程度上说,战略思维要求排除一切“在先”的解决问题的“普遍原则”,寻求与特殊性紧密相关的特殊解决方案。否则战略思维是照搬照抄现成的解决办法。从个体层面上看,战略思维是个体在对情景认知基础上,基于一定的哲学素养的个人内在智慧的运用和外在表现,体现个体的意志和目的。虽然战略思维由内在智慧决定,受内在智慧影响,但战略思维的训练和提高并不排除学习的作用。通过学习及实践,个体可以训练和提升战略思维能力。从组织整体层面上看,组织整体的战略思维则是基于个体战略思维衍生出的整体性思维和智慧。通过战略对话、利用个体的创造性及灵感等制度性的安排,可以有效提高整体层面的战略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