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省级旅游业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从战略性支柱产业特征分析,认为我国旅游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任重道远,各地在旅游业规划时要慎重确立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并从旅游产品结构、旅游目的地体系、旅游带薪休假制度及旅游安全预警与应急机制等4个方面探讨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面临的问题。何建民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城市经济学理论、统计分析方法、与已有支柱产业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比较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经验借鉴,对上海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杨欢等采用人均创造的旅游收入和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2项指标,通过五区间分类法对我国各地区旅游业产业地位与发展定位进行了研究。王健从战略性产业的概念解读入手,分析了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实施机制。已有文献对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在理论及宏观层面上的研究较多,结合具体区域实际情况探讨旅游业怎样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
福建省旅游业的相对位置———基于福建省产业结构的认识
福建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实质就是优化福建旅游产业结构,即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因此,需要对福建产业发展状况做分析,与福建省所确立的三大主导产业进行比较,认识目前福建旅游业发展所处的相对位置,找到症结并加以改进。通过福建省旅游产业和省政府确定的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加值占福建省GDP比重、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3个指标对比,明确福建省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当前旅游业通常以旅游总收入来衡量其经济成就,加上旅游业的综合性、关联性,因而没有旅游业增加值统计数据,笔者以各年度福建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率乘以当年的旅游总收入来推算福建省的旅游业增加值。当然,旅游业中食宿行等占据旅游消费很大比重,按照交通运输业、住宿业、餐饮业等增加值率计算旅游业的实际增加值可能会比用第三产业增加值率计算的结果会小一些。2011福建省旅游业的增加值及其占GDP的比重在四大产业中都占第3位,年增长率占第2位。“十一五”期间福建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与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的比较可以看出(表2),福建省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4.76%,占第4位;机械设备制造产业是第1位,年均增长率为37.01%;石油化工产业是第2位,年均增长率为35.57%;第3位是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率为18.92%。从长期角度考察,旅游产业持续发展能力较其他三大主导产业处于劣势。这与杨欢等分析的结论是相符的。即福建旅游业反映的是我国旅游业现状的平均水平,但福建省旅游资源禀赋较丰富,在新的经济增长形势下,如果找准旅游业发展方向,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对旅游业进行优化开发,将旅游业建设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完全有可能的。
福建省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条件分析———基于福建省旅游业的经济贡献
按照产业经济学的原理,战略性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也就是主导产业。它具有较强的关联效应,能够满足较大的潜在的市场需求或创造出较大的新的市场需求,能够迅速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创造较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多的附加值。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在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增强。“十一五”时期,福建旅游业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目标,围绕“海峡旅游”主题,加大发展力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施旅游产业创新升级,取得了显著成就,已具备了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基本条件。
(一)福建省旅游业产业规模扩大,旅游经济实力增强
经过“十一五”发展,福建旅游业规模扩大,旅游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10年国内游客接待、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等3项指标同时破千亿大关;入境旅游接待快速增长,尤其是台湾同胞的接待增长迅速,近5年来台湾同胞人数基本保持在25%左右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对福建经济贡献也比较稳定,旅游总收入基本占福建GDP的10%左右(表4),为把福建省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旅游产业基础获得提升,旅游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成绩斐然。在基础设施方面,温福铁路、福厦铁路的开通,强力拉动了福州、厦门、宁德、莆田、泉州等高铁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福厦漳高速公路扩建,福州绕城高速一期、机场高速二期等高速公路通车,武邵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形成了省内便捷的交通。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通过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战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福建土楼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泰宁丹霞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宁德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我省世界遗产数居全国前列。截止2010年底,全省A级景区达87家,1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地质公园、1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8个国家森林公园、8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24个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这些设施的完成极大改善了福建旅游的基础条件。旅游产业结构变化表现在供给方面,旅游产品由单一的观光向休闲、度假、生态等多元化发展,由粗放经营向精品化转变,如福州温泉品牌、武夷山印象大红袍等产品的出现,提升了旅游产品的品质。需求方面旅游客源市场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国内市场由长三角、珠三角向东北、中原地区及内陆扩展,国际市场尤其是外国人市场也由近距离的韩日向远距离的欧美扩张。由福建旅游业自身发展来看,快速发展的旅游经济和不断完善的基础及配套设施,为福建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条件。
福建省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发展路径———改革创新,产业升级
对福建省旅游业的相对地位及自身发展的分析表明,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具备基础和条件的,关键在于其发展路径,即具有明确的支柱产业地位、具体的发展目标、采用空间集聚与企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建设产业发展基地、有重点项目与投资额、有招商引资项目的目录与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体系。《若干意见》已经明确了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并设定具体发展目标,通过实施精品战略和项目带动战略,推进产业融合、壮大市场主体、打造旅游精品、拓展客源市场、提升服务品质、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虽然福建省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面临着瓶颈问题,如旅游企业小、散、弱,旅游整体经济效益不高;旅游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明显;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大;缺乏高素质的旅游从业队伍等。要使旅游产业成为福建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必须通过旅游产业的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才能使福建省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实现旅游发展目标。#p#分页标题#e#
(一)福建旅游产业改革创新———构建旅游综合体
经过发展,福建旅游经济实力得到加强,景区建设取得成效,交通条件有所改善,行业管理获得提升,但旅游产品的供给和品质总体上仍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旅游产业发展层次还不高,发展合力尚未形成,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升,旅游企业综合竞争力尚待增强。其根本原因在于旅游企业的小、散、弱,缺少真正叫得响的大型旅游品牌集团。为此,应抓住历史机遇,推进旅游产业改革创新。而旅游综合体作为未来旅游开发的主流创新模式,是综合改革创新的核心抓手。福建应该抓紧构建旅游综合体,推动福建旅游从观光向休闲,从景区向目的地转变,使福建旅游开发从单一产品向综合体迈进,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力,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具体可以通过实施项目带动和精品建设战略,抓住生态旅游精品、滨海旅游精品、文化旅游精品和红色旅游精品等4大精品建设,使福建旅游业依托福州、厦门、武夷山等城市,构建海峡西岸东北翼、南翼、西北翼、西南翼四大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旅游要素集聚、特色鲜明、合作密切的旅游发展区域,实现空间集聚与企业集群。
(二)福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要实现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应该通过产业升级来实现产品供求平衡,着力点应在于通过旅游产业政策升级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旅游市场升级实现旅游效益提高。
旅游产业政策升级。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目前,全国许多省市都完成了各自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力图在各地资源基础上制定发展战略,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福建省已经在财政、金融、税费及人才等方面制定出相应的支持政策。(1)财政方面,从2012年起,福建省及各级政府将增加旅游专项资金投入,用于旅游方面的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推广、行业管理、人才培训等,对重点旅游基础设施及酒店等配套设施建设实施贷款贴息。(2)金融方面,要求各金融机构建立“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旅游业发展。通过景区经营权和门票收入质押、股权和商标质押、海域使用权抵押、旅游饭店经营性物业抵押、旅游装备服务企业知识产权质押等多种贷款抵质押模式,实施对小型微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企业的信贷支持。(3)税费优惠方面,为支持旅游业发展,福建省政府在《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相关税费优惠措施,对符合条件的旅游项目、旅游企业采取土地出让分期缴付金、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减免;旅游企业宣传促销费用、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研发费和技术改造费,依法纳入经营成本,进行税前扣除;宾馆饭店用水、用电、用气按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价格执行;旅行社出具的发票可作为报销凭证;旅行社按营业收入扣除各类代收服务费作为计征基数计算缴纳各种收费;鼓励企业将安排职工旅游休闲作为奖励措施,相关费用可作为企业成本列支。(4)人才政策方面,为旅游业发展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成立旅游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让专家为旅游项目开发提供智力支持。旅游企业、高等院校加强旅游基础研究和创意产品研发,要引进一批国内外旅游高端策划、经营管理等领军人才。通过省级各类人才专项资金向旅游人才培训倾斜,培养旅游紧缺型高级人才、各类实用人才。实施旅游从业人员全员培训计划,选派旅游业务骨干和项目业主到境内外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扶持重点院校旅游学科建设,培养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通过政策调整升级,为实现旅游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服务。
旅游市场升级。旅游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客源市场的竞争。“十一五”期间福建省接待境内外游客4.6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472万人次。从福建省入境旅游市场看,福建游客入境格局总体上是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外国市场三分天下的状况。发展入境旅游市场时利用闽籍华人华侨遍布世界的优势,发挥国际友城作用,进一步拓展市场范围,优化市场结构,实现入境客源稳定增长。具体来说巩固包括港澳台、东南亚、日本、韩国在内的基础市场,大力开发欧美发达国家等重点市场,积极培育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新兴市场,形成新的增长点。从福建国内旅游市场看,“十一五”期间接待国内游客4.45亿人次,但国内游客,外省游客只有1.12亿人次,平均比重为25.25%,说明福建省国内游客市场主要是省内市场。而福建外省游客市场也是周边区域性市场(粤、浙和赣三省合计共占外省游客比重37.23%,中长线市场客源少。福建外省游客均是过夜游客,在闽消费是福建省旅游收入主要来源。为此要重点开发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市场,拓展环渤海地区、中部城市群等中远距离旅游市场,延长游客在闽停留时间,扩大在闽旅游消费。通过旅游市场升级,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福建省旅游资源禀赋较好,但旅游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较优势不明显,要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应该进行旅游综合改革创新,建立旅游综合体,解决旅游产业的小、散、弱问题,同时对旅游产业升级改造,通过发展途径,将旅游业建设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完全有可能的。
本文作者:林水富 兰思仁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