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草原生态旅游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生态旅游是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方式之一[1],生态旅游是以对环境负责任的方式进行旅行和参观,目的是享受自然和欣赏自然,有利于生态保护,极少产生负作用,并且为当地人带来积极的社会效益[2],草原地区生态旅游潜力巨大,它为经济发展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多种机会进一步研究草原生态旅游功能,解读和评价草原生态旅游管理政策及其影响,对于草原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1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的季节性 1.1草原生态旅游 草原面积占中国国土面积的41.7%,是中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或自治区[3],在中国,草原地区聚居大量的少数民族,除了生物的多样性,也因其丰富的民族文化特征而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草原面积广阔的地区(特别是中国四大牧区内蒙古、新疆、西藏和青海,占全国草原面积的64.8%)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同时也是农业旅游的一个重要类型[4,5]。目前,内蒙古旅游以草原观光为主,根据相关调查显示[6],以草原景观为代表的自然景观是前往内蒙古的游客最喜欢体验的类型,其比例为84.2%,草原生态旅游是内蒙古旅游的主体。 1.2旅游季节性 旅游活动在时间分布的不均衡特点被称之为旅游的季节性,其可以被定义为每年重复发生的周期性模式[7],它通常以一年当中旅游者数量、游者支出及住宿天数在季节或月份上的分布来表现[8]。巴伦(BarOn)于1975年提出旅游季节性概念[9],至于旅游季节性产生的原因,可指向于制度、习俗[10]、气候[11]等。旅游季节性原本归于自然现象季节变化的一个结果,因为早期的旅游活动以观光为主,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名山大川成为了当时旅游的最主要的对象物。旅游的季节性波动,特别是旅游淡旺季的巨大反差,对旅游地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子系统及旅游者的游览效果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旅游季节性普遍被认为代表了旅游业或旅游休假活动最显著的特征,成为旅游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12]。 1.3旅游季节性的表现及原因 1.3.1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季节性表现 内蒙古旅游季节性明显,每年只有100天左右的时段适宜旅游[13],其中旅游旺季集中在7、8、9月,淡季开始于10月中旬到第二年的4月底,淡旺季明显,没有平季的单峰式类型,旺季的游客量占全年到访游客数量的一半,旅游的黄金时段是8月份,接待游客量占全年20%左右,可以说,旅游季节性制约了以草原生态旅游为主的内蒙古旅游可持续性发展。 1.3.2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季节性原因 造成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季节性的原因包括:主要受气候影响的自然资源季象变化[14]、旅游节庆活动的集中性(7、8、9月)、可进入性(高达64.5%的自驾车比率)[15]、亲朋同游性(超过60%)[15],政府促销的集中性等,同时交通条件在淡季(冬季)的便捷性、安全性和保暖性等也构成巨大问题,这其中最为根本的是草原景观的季节变化。 2解决生态旅游季节性的对策理论框架 2.1整合资源进行差别化开发策略 不同的旅游资源有其自己的适用时段(季节),即便不做观念转变,只要将常规视角下的各种旅游资源逐一做有深度的开发,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旅游峰值、延长旺季和提升淡季的旅游人气。以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为例,乌兰布统、热水塘、西拉沐沦、阿斯哈图、达里诺尔(湖)、大青山等6处景区分别拥有草原、温泉、大峡谷(漂流)、石林、湖泊、山岳旅游资源,尽管这些旅游资源的适用期大致相同,但还是存在着以旬为单位的差异,整合资源的结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旅游的季节性。 2.2淡季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 只有在淡季才有或极为适合于在淡季开发的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才是具有根本意义的旅游季节性应对措施。内蒙古旅游淡季与冬季同档期,这让温泉为主体的暖性旅游资源及冰雪为主体的冷性旅游资源资源有了发挥作用的机会,温泉旅游和冰雪旅游可以说是内蒙古传统淡季旅游的突破口,发展这两种旅游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2.2.1暖性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 作为暖性资源核心的温泉在内蒙古发展初具规模,主要有阿尔山温泉、克什克腾热水温泉、宁城热水温泉、敖汉热水温泉、凉城岱海温泉,这些温泉地区其历史悠久、医疗作用明显、环境资源较好,且温泉分布与风景名胜区、历史遗迹、文物保护单位、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载体结合度较好,开发初具规模,为暖性资源的综合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内蒙古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特性不可或缺地成为了特色温泉建设的一个重要元素。应该把蒙式温泉应打造成为内蒙古旅游品牌一部分,融入地区发展之中,内蒙古的温泉地需要建设“蒙式温泉”,以蒙古族民族文化为核心,打造系列温泉旅游产品,实行效率性开发[16]。 2.2.2冷性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 关于冷性旅游资源开发,可以在冰雪旅游产品方面做深度开发研究。冰雪旅游是指以冰雪景观及其冰雪与其他景观的组合景观为旅游资源基础开发出来的所有旅游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冰雪旅游活动项目日益发展,冰雪旅游可以说是内蒙古冬季旅游的突破口,同时也是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同样有利于改变旅游目的地居民冬季生活方式[13]。冰雪项目不单是滑雪,具体可以划分为冰雪运动、冰雪观光、冰雪民俗等形式。内蒙古发展滑雪为主的冰雪运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内蒙古呼和浩特、阿尔山、根河、满洲里、赤峰等地已建成7处滑雪场,沿自治区东部大兴安岭的滑雪场体系已经形成。冰雪观光可以大力推介草原雪景观光,草原夏季可以被称之为“绿色海洋”,冬天则是“白色海洋”,别有一番风趣。冰雪观光要注意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结合,可以开发城市雪景观光(如满洲里、二连浩特连续举办多年的冰雪节),不仅可以看城市雪景,还可以到别具一格的边贸城市生活景观,以及鉴赏冰雕展等冰雪艺术。冰雪民俗包括冬季的地方民俗、民俗风情等,每年12月至来年1月内蒙古各地相继举行的冬季那达慕则是最具有特点的冰雪民俗。那达慕是蒙古族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主要包括骑马、射箭和博克,主要在夏季水草肥美的七八月举行,只有少数地区在冬季也举行那达慕。#p#分页标题#e# 3结语 3.1结论 针对长期困扰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季节性问题,可以以整合各种资源、开发适合淡季(冬季)的暖性及冷性旅游资源做应对。内蒙古可以选择一种自然资源或人文活动作为黄金周的主题,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并在空间上形成区带,做标志物建设和开发相应符号的旅游商品,必然会前移与后延既有的旅游旺季。既然旅游季节性的形成原因之一是旅游淡季的景观凄凉,那么通过对旅游现象的观察并作新逻辑分析便会发现,以文化作为符号,构筑民族文化旅游是其必由之路,而民族文化恰恰是草原地区具有的最大特点。 3.2余语 虽然草原作为一种单一的体验性景观由于受季节性的限制,难以吸引众多游客在淡季前去体验,但是旅游者前往异地只是为了旅游而并不变成那里的居民,过去的旅游者只有前往异地做观光的唯一要求,因而也促成了旅游季节性的形成,如今旅游者出游具有复杂的旅游动机,应该可以在旺季之外找到相应的旅游产品。因为人们坚信真实存在于异地,既然旺季已经被利用得足够充分,下一个潜力空间应该就是淡季,旅游地可以贯穿全年寻找可以应对客源地需求的所有可用的存在。DeanMacCannell也指出[17],旅游者来到目的地后往往并不感兴趣去观赏原本吸引他来的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而是感兴趣于可代表这些吸引物的标志(主要表现为从未见过的东西),比如他们很看重站在景区入口处合影。旅游标志物开始替代旅游资源而发挥市场作用,旅游标志物原本可能只是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的一种,随着年代的推移而让那种标志物转换为了旅游吸引物,随着旅游产品的不断开发与丰富,标志物被演化为符号,符号被贴在各种旅游商品上,旅游产品及旅游商品铺天盖地般遮蔽了原本单一且规模宏大的草原旅游资源,人们必将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草原这一单一的旅游吸引物之外的诸方面。常年生活在内蒙古这片土地上人们,年内每月都有自在的生活及工作状态,旅游者在以往只热心于7~9月份绚丽的草原风光旅游,而如今随着现代性的形成,每季每月的真实样态都会对或多或少的对旅游者拥有魅力,苍凉之旅、平淡之旅、蒙古包社区体验、交往旅游、草原旅行、休眠之旅、生活之旅、畜牧旅游、期遇之旅等,意味着我们要依靠这种旅游中的草原文化符号为依托开发“似真”旅游产品,丰富草原旅游的参与性,使得游客通过各种途径有感于草原景观的四季壮观,创造出具有独特的视觉冲击力,这样对游客视觉震撼力越大,旅游吸引力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