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低碳经济下生态体育旅游进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与生态体育旅游的兴起 1、低碳经济大背景与旅游行业发展关系及意义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气候问题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及重视。在此背景下,《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哥本哈根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成果表明世界各国都在为解决全球性的气候环境问题而努力——低碳经济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也日渐被人们所认同。低碳经济意味着能源、产业、技术结构的调整及升级。 2、生态体育旅游的兴起 “生态体育旅游”是旅游的组成部分。是旅游、生态和体育相结合,是继生态旅游和体育旅游之后新兴旅游活动,以体育作为主要活动的一种旅游活动[1]。近年来,在低碳环保生活理念推动下,生态体育旅游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体育生态旅游在发达国家开展得十分普遍,尤其是在欧美国家。最好的示例就是曾经以“三S”;Sun,sea,Sand作为最具吸引力旅游目的地成为西方人所向往的地方。随著生态旅游的开展,游客环境意识的增加,西方游客的旅游热点从“三S”转“三N”,即到大“自然(Nature)”中,去缅怀人类曾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旧(Nos-tolgia)”情结,使自己在溶入自然中进入“天堂(Nirvana)”最高精神[2]。四川作为全国旅游资源大省如何发展绿色环保的新兴旅游不仅能作为全国的创新试点更能成为旅游行业中的一个新兴的发展方向,更符合时展进步的步伐,是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 二、四川灾区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独具优势 1、强烈的情感认同度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和灾害频发,地球对人类毁灭性的开发改造自然敲响了警钟。08年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更是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在全球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理念下无烟工业旅游业的对生态环保的回归无疑显得更为迫切且合乎行业长远发展主题。 2、顺应历史大局,符合发展趋势 08年8月12日,国务院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确定以旅游业作为四川震区灾后重建主导产业。四川省应该高度重视这次重建机遇,将旅游产品结构体系调整工作当作四川旅游业发展的重大课题来抓。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12月3日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指出: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3]首次将旅游行业定性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5月5日颁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指出,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行业定性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即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国家全面推行低碳经济改革和战略调整的一个积极信号。2012年01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方案中指出有关于开展低碳发展试验试点的建议。开展低碳商业、低碳产品试点。针对商场、宾馆、餐饮机构、旅游景区等商业设施,通过改进营销理念和模式,加强节能、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和产品应用,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强运营管理,加强对顾客消费行为引导,显著减少试点商业机构二氧化碳排放[5]。此方案的部分建议也本课题研究部分观点正好不谋而合,在四川等部分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省区,建设绿色、生态环保且相对成熟的生态体育旅游基地试点,有利于行业的有序发展,推进旅游产业及我国产业战略升级,符合发展大势。 3、具有深化发展的理论支撑 位于四川龙门山断裂带上的青城山是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道教众多经典理论中所表达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存的朴素而深邃道理在此早已落地生根。素有“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说。道教“天人合一”理论思想不断发扬光大,深入人心。 4、丰富多样的资源优势可开发多样化生态体育旅游 四川生态体育旅游资源丰富。被列入《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自然保护区4处。拥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保护区不计其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民族历史文化丰富,加之汶川地震所带来的灾变景观。可谓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在全国众多省份中名列前茅。利于多种生态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展。 三、四川灾区生态体育旅游开发策略 1、开发与保护并重 开发生态体育旅游的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把经济建设和保护生态体育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保护是前提,开发可持续,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汶川地震给灾区带来重大灾难,但同时也留下了地震遗存及灾变景观,这些地震遗存不仅数量和种类丰富,而且极具科考、科普、教育和纪念价值,是震后旅游展示的热点。随着灾后重建的展开和四川旅游的恢复,科学保护和利用这些地震遗存,发挥他们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地震旅游可以作为四川旅游市场恢复的切入点,增加灾区就业,并带动灾区相关产业发展。随着灾后重建第一阶段的结束,一系列具有代表性和重大教育意义的地震博物馆和灾变景观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新老北川县城的宣明对比,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地震遗址,风光秀丽的唐家山堰塞湖等一系列震撼而极具教育意义的景点。这些景观的诞生和后期人为打造开发无不遵循这一个主题“科学发展、尊重自然”,巨大的灾难告诉我们大自然在美丽温情赐福、给予人类的同时具有冷酷、凶险的一面,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一定要尊重自然、和谐发展,合理开发,过度开发、破坏自然的后果必将是自我毁灭。为切合这深刻的教育主题这些地震遗址景观在进入景区过程中都采取低碳绿色节能大巴及徒步参观方式。#p#分页标题#e# 2、整合资源,风光、人文、民族、体育并重,拓展生态体育旅游项目: 将四川丰富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灾变景观纳入生态体育旅游发展体系中加以整合,凝练,推广,充实其文化内涵。才能能形成四川生态体育旅游自主品牌和特色品牌,才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四川少数民族众多,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多彩的生活娱乐文化积淀。在日常生活劳作及娱乐活动中积累沉淀了极具民族性格及当地风俗的文化体育活动,结合观光休闲旅游让游客驻足停留,体验最纯粹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既达到放松身心,调节心神,修身养性的目的,也倡导和促进了自然淳朴的生态体育旅游发展。 3、科学统筹管理,有序规划开发 四川灾后重建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且种类较多,完全可以通过观光游览为主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综合开发,但目前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单一,主要以基本层次观光旅游为主,维持着规模小、档次低、游览内容不丰富,游客回头率较低的局面。四川5.12地震相关灾变景观具有独特的生态体育旅游开发及保护价值,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是四川灾区开展生态体育旅游的独有遗产,将理念升华到一定高度加以保护和开发会更加有效。 4、多元化宣传,提高知名度 长期宣传力度不够,各景点各自为政,没有树立区域旅游整体形象,投入不少但效果不好。宣传效率低,使得四川生态体育旅游的整体知名度不高。宣传和推广力度制约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体育旅游者综合素质和环保意识重要前提,政府和相关部门如何引导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