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古代茶馆文化旅游开发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大众化的北宋开封茶馆 赵宋统治的三百余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均获得极大发展的时期。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带来了市井休闲娱乐气氛的空前活跃,特别是在北宋都城开封,娱乐休闲已经成为当时广大市民的一种生活追求。在此背景下,茶馆文化诞生了,在茶馆品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北宋开封的茶馆和市民阶层有着紧密的联系,可谓是最为贴近市民的一个休闲场所。首先,北宋开封的茶馆多是开展简单的饮茶服务,其特点是开店成本较少,既不需很多的资金支持,也不要较多的服务人员,因此开设茶馆成为众多市民维持生计的理想之选。其次,茶馆的主要消费人群是街坊邻居,茶客们喜欢在此品茶休闲、交友聚会。可以说,茶馆就是当时市民阶层生活舞台的一个缩影。 中国人饮茶的习俗由来已久。传说神农氏发现和利用了茶。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就有各种茶饮活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卖茶粥者;唐代玄宗时期,来往商旅的道路两旁出现了固定的“茗铺”,“煎茶卖之”,这可以说是一种茶馆经营服务的初级形式。但在宋朝以前,城市中的茶馆还远远没有普及,没有大众化。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类人员的社会流动性显著增强,加之社会饮茶之风日盛,这些因素促进了茶馆行业的兴起。唐代出现的茶铺,到了宋代迅速普及并发展起来,茶馆普遍存在于州、县之内,尤以京师开封为最。 北宋开封的茶馆较之前代有了极为明显的发展。宋之前的茶馆经营者初衷主要是为过往的行旅商人提供解渴休息之用,没有真正在市民生活中扎下根基。直至宋代,茶馆才开始向功能多样的休闲场所转变,它不仅面向流动人口提供饮茶服务,而且还成为城市内常住居民的一个重要的日常聚会之地。市民光顾茶馆的目的也开始因人而异,并非只是为了喝茶解渴,更多的是休闲娱乐。 二、北宋开封茶馆的辉煌景象 宋人陈师道的《后山谈丛》记载了一则北宋初年宋太祖赐画开封城内茶馆的史实:“宋太祖阅蜀宫画图,问其所用,曰:‘以奉主人尔。’太祖曰:‘独览孰若使众观耶?’于是赐东华门外茶肆。”由此可见开国皇帝赵匡胤那种与民同乐的天子气概。它还说明,茶馆虽是市井社会之产物,但因其在宋代社会中普遍存在,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故也引起上层统治者的关注。 北宋时期的开封城内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茶馆,以著名的潘楼与御街附近最为密集。先说潘楼周围。赵宋时期这里是一个金银彩帛交易集散地和饮食服务业集中地,类似于今日的北京王府井或者上海豫园商城。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了潘楼附近茶馆经营兴盛的状况:“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在“从行裹角茶坊”的周围甚至还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夜市,这倒有点类似于如今开封著名的“第一楼”小笼包子馆和鼓楼夜市,两者隔街相望,相互映衬,共同发展。再来说说御街附近。北宋开封的御街很宽阔,《东京梦华录》记载:“坊巷御街,自宣德楼一直南去,约阔二百余步。”宽二百余步也就是300多米,这大约是如今首都北京80米宽长安街的4倍。位于御街上的州桥可谓是北宋开封最著名的景观之一,“州桥明月”位列汴京八景之中,《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杨志也曾在此卖刀。这里风景秀丽,游人如织,自然也分布着众多的茶馆供人娱乐休闲。《东京梦华录》卷2《宣德楼前省府宫宇》记载:“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街北薛家分茶。”[2](P52) 另外,北宋开封汴河沿岸的商业区域也不乏茶馆的身影。开封的兴衰和汴河密不可分。汴河是维持北宋王朝繁荣的重要生命线,汴河漕运在北宋时期十分发达,两岸也成为商货贸易的重要场所。《清明上河图》中就详细描绘了开封城内汴河两岸众多店铺集中经营的繁华场景。从全图来看,河区的店铺以饭铺、茶店为最多,店内及店门前都摆设有许多桌凳,不管客人多少,看上去都很干净。桌子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凳子则均为长方形,而且凳子面较宽,凳子大都摆放整齐。 说到北宋开封的茶馆,我们就不得不提在东京城穿梭往来的无数个流动茶摊。它们分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之中,以流动经营为主,满足了京城内不同阶层人士在各个时段、不同地点的饮茶需求。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3《马行街铺席》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至三更,方有提瓶卖茶者。盖都人公私荣干,夜深方归也。”[2](P112)这些提茶瓶者还扮演了邻里之间传话借物之人的角色。“或有从外新来邻左居住,则相借措动使,献遗汤茶,指引买卖之类。更有提茶瓶之人,毎日邻里,互相支茶,相问动静。凡百吉凶之家,人皆盈门。”[2](P131)《水浒传》更是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以卖茶为生、爱搬弄是非的王婆形象。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大部分的流动茶摊和提壶上门点茶者还是起到了加强邻里联系、促进和睦关系的作用;同时,他们对于推广饮茶习惯、促进茶馆行业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北宋开封茶馆的经营模式 北宋时期,开封的茶馆行业经营规模十分庞大,行业内部相互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经营者需要采取更高明的宣传促销方式,以招徕更多的顾客,促进自身发展。 首先,茶馆经营者大都利用旗帜、幌子等来标明自己茶馆的名号,以区别于其他茶馆。《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茶馆、酒肆旗幌很多。“彩楼相对,绣旆相招,掩翳天日。”在重大的节日里,茶馆经营者常常推陈出新、频出妙招,他们不但张灯结彩,而且还燃放各种新颖的烟火来吸引顾客。《东京梦华录》卷6《十六日》记载,在北宋开封,每年正月十六日,“诸坊巷马行、诸香药铺席、茶坊、酒肆灯烛,各出新奇。就中莲华王家香铺灯火出群,而又命僧道场打花钹,弄椎鼓,游人无不驻足”[2](P173)。#p#分页标题#e# 其次,当时的茶馆经营者很注重在店铺设计中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以达到提升茶馆品位档次的目的。他们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视觉形象,建筑和装饰的风格必须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习惯,只有这样,才容易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使之产生艺术共鸣。他们主要从茶馆的建筑本体设计、字画装饰、花草装饰等处着手。 实力雄厚的商家都试图将自己的茶馆修建得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以显示其资本和经营实力,来吸引茶客们的目光。宋代政府对民间建筑的规模控制得较为严格,《宋史》卷154《舆服六》记载:“凡民庶家,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饰,仍不得四铺飞檐。”[3](P3600)但为了鼓励旅馆与饮食等行业的发展,朝廷放宽了对旅馆、茶馆、酒楼等建筑的限制。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仁宗下诏:“屋宇非邸店、楼阁临街市之处,毋得为四铺作及斗八;非品官毋得起门屋;非宫室、寺观毋得彩绘栋宇及朱黑漆梁柱窗牖、雕镂柱础。”[3](P3575)朝廷的法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茶馆行业的发展。茶馆经营者尽其所能,修造翻新。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虹桥附近繁华地段有一处高大房屋,门前立有“茶”字旗幌,店内茶客众多,应该是北宋开封城内一处规模较大的茶楼。 有些茶馆还建有仙洞、仙桥等极富特色的内部建筑。《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开封的“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2](P70)。茶客步入其中宛如进入仙境,自然流连忘返。 其他地方的茶馆受此影响,竞相模仿。如宋代庄绰的《鸡肋编》记载:“严州城下,有茶肆妇人少艾,鲜衣靓妆,银钗簮花,其门户金漆雅洁。”[4](P11)但大多数州县的茶馆硬件设施极其有限,建筑简陋低矮,楼阁凤毛麟角。 更为重要的是,北宋开封的茶馆经营者已经认识到:外表的富丽堂皇只能起到吸引消费者眼球的作用,还不能赢得真正懂得饮茶之道的茶客们的青睐,茶馆艺术氛围的营造更加重要。 北宋开封的茶馆大多通过悬挂字画尤其是朝臣、名士的画像、字画等方法来增加店内的艺术气息。《范太史集》记载:北宋名臣范祖禹上书皇帝时,陈述了开封茶馆内悬挂司马光画像的情况:“陛下岂不见司马光以公忠正直,为天下所信服。陛下与太皇太后以为相,海内之人,无不欣悦;光没之日,无不悲哀;乃至茶坊酒肆之中亦事其画像。光所以得人心如此者,为其能辅佐陛下与太皇太后,功及天下也。”至北宋中后期,字画装饰之风更加盛行,茶馆经营者常求文人墨客赐字画以抬身价,但由于名人名士对此多有不屑,故茶馆中张挂的字画大多仍是世俗画匠的作品,难怪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在《画史》中道:“今人画亦不足深论,赵昌王友镡黉辈得之,可遮壁无不为少;程坦、崔白、侯封、马贲、张自芳之流,皆能汙壁茶坊酒店,可与周越仲翼草书同挂。”[5](P13)花草装饰是北宋开封茶馆装点店铺的另一种重要手段。当时民间风靡种花、赏花、卖花、买花,京城尤盛。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是月季春,万花烂熳。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由于鲜花品种多、数量大、成本较低,故当时的茶馆往往使用鲜花来装饰门面和店堂,迎合市民的欣赏格调。北宋开封“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酒家茶肆皆以菊花缚成洞户”。北宋开封茶馆中的鲜花绿草使茶客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进一步体味了品茗休闲的真谛。四、北宋开封茶馆文化的传承在金国南侵的铁蹄下,宋徽宗粉饰的太平盛世顷刻间灰飞烟灭,靖康之耻成为永恒的历史记忆。 北宋王朝虽然灭亡了,京师开封虽然逐渐没落了,但已经兴盛起来的茶馆文化伴随着逃亡宋人在中国各地发展起来。江浙地区后来居上,临安(今杭州市)成为新的饮茶胜地。可以说,宋代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城市饮茶生活。南宋临安茶馆的经营风格明显受到北宋的影响,大多承袭了开封茶馆的衣钵。《梦粱录》卷18《民俗》记载了南宋临安在饮食服务业人员着装、服务态度、装饰环境等方面效仿北宋的状况:“杭城风俗,凡百货卖饮食之人,多是装饰车盖担儿,盘盒器皿新洁精巧,以耀人耳目,盖效学汴京气象,及因高宗南渡后,常宣唤买市,所以不敢苟简,食味亦不敢草率也。”[6](P249)北宋开封茶馆的字画装饰艺术同样传播至南宋临安,《梦粱录》卷16《茶肆》对此有详细的描述:“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州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6](P210)《都城纪胜》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大茶坊张挂名人书画。在京师只熟食店挂画,所以消遣久待也。今茶坊皆然。”普通市民在品茶休闲的同时,还可以观赏当时社会名流的画像或墨宝,以饱眼福,这样的茶馆自然门庭若市。 宋代茶馆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从元明清茶馆的发展轨迹中均能看到宋代茶馆留下的烙印,从日本茶馆等亚洲饮茶场所的发展中也能领略到宋代茶馆的神韵。 五、宋代茶馆的发展给现代休闲旅游业的启示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如何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使之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如何看待当今中西方文化大融合的时代潮流?这些都是需要学术界不断探讨的问题。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一系列别具特色的休闲传统,中国茶馆文化就位列其中。我们可以开发中国茶馆休闲文化为切入点,进而得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休闲虽说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概念,但休闲的样式或类似休闲的消遣方式古已有之。可以说,休闲是与人类历史同在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休闲娱乐成为大众丰富业余生活的必需。我国也因此进入了休闲旅游发展的黄金时期,相关产业的规模得到了迅速的扩大。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是提高我国人民休闲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著名旅游经济学家魏小安先生指出:“休闲产业的发展,对于城市来说是城市功能的完善,也是城市水平的提高,更是当地人民生活质量时代的要求提高的一种重要表现,以及城市品牌的塑造。”[1]2006年杭州市被世界休闲组织授予“东方休闲之都”的称号,成为一个国际公认的休闲文化生活发达的城市。开封市也正在努力建设国际化旅游休闲名城。传统的茶馆休闲在这些古老城市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凸显了中华茶文化特色。#p#分页标题#e# 中华茶文化可谓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中国茶馆既是中华茶文化的载体,又是中国社会特有的文化景观。中国茶馆既有日本茶室的精致高雅,又带有西方咖啡馆的轻松自由;既保持了东方特有的含蓄宁静,又有海纳百川的豪放大气。因此,我们在茶馆中就可以充分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采。当代休闲学研究专家马惠娣女士在《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一书中指出:“21世纪是一个休闲的世纪,包括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为主体的休闲产业必定会在全球范围内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当然也不例外。而且,国家经济越发展,居民的休闲时间会越增加。”[7](P145)在环境幽雅的茶馆中品茗交谈是具有中华传统特色的休闲方式之一,逐渐成为当代社会新的休闲潮流。 我们应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借鉴茶馆休闲等古代休闲模式,积极拓宽思路,开创现代休闲旅游发展的新局面。我们可以组合包装多种民俗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开发。各种民俗文化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在茶馆里除品茶、欣赏茶艺表演之外,还可以增加品尝传统小吃、观看传统戏曲杂技表演等活动,把极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茶馆这一载体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甚至还可以让休闲者参与茶艺表演,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茶馆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内涵,而且可以增强其吸引力。 总之,应积极创办茶文化经营实体,深度挖掘中国茶馆的休闲文化内涵,促进当代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饮茶的历史与文明的进程息息相关,茶馆休闲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