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酒店管理师资创建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作者:李龙星 袁畅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培训培养常规机制缺乏。多数高职院校教师培养机制缺乏,表面上,好像每个学校都有教师培训培养对应的职能部门,但实际上是培养急需专业的教师往往做不到,包括酒店管理专业。另一种情况是,在一些科研单位,既有教师素质、博学善讲,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往往由于用人问题拦在学校大门之外。4.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不够。尽管高职系列评聘职称时考虑专业因素,但是往往偏重学术,对教师技能考核要求太低,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也在其列。例如:学机电专业的,后来干一阵子管理就聘为管理方面的教授;其他专业的教师,带了一段时间酒店实习,就想评酒店管理专业职称等等。
1.转变观念,树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和“双高型”并重的风向标。建立激励机制,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双高型”教师的待遇。目前,社会对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差。在实际工作中,实际教学工作中,学历高、理论水平强的教师待遇高,而大多数干实践实训的教师待遇低。我们认为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双高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在于激发教师自我成长的积极性,因此,建立适宜的激励机制是关键,不论是薪酬实际待遇还是其他待遇,都应激励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双高型”教师。
2.实施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全面考虑学历、技术、所学专业资格证等要素。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是以我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为首要前提的,是对高职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结构,以及教师层次的类型划分。1995年,国家教委首次在《关于推动职业大学改革与建设的几点意见》(教职[1995]12号)中提出了“双职称制度”,可以看做是“双师”概念的雏形。对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双高型”教师概念,我们从近几年实践中发现,制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双高型”教师认证制度十分必要。通过考试认证,从而促进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双高型”教师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对酒店管理专业兼职教师,政府、学校、企业应出台相关政策的配套支持。就酒店管理专业兼职教师而言,应重点考虑技能证,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扩大兼职教师比例。同时,进一步调整国际化程度。酒店行业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行业之一,国际化的浪潮渗透较为深刻。许多国际品牌的诸多酒店早已在中国布点,这对我们培养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明显的要求。对酒店管理专业兼职教师,作为政府应有鼓励措施,作为企业应大力支持,作为学校应主动出击、适应市场。只有这样,才可能打造较好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酒店管理专业兼职教师队伍。
4.发挥酒店管理专业职称评审的积极导向作用。在高职院校,职称晋级是教师晋升的重要途径。我们建议在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职称晋级评审中,在标准中应强化教师是否双师、实践能力与授课能力是否都达标。若用一票否决,那效果就会更好。
5.加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师资培训基地的建设。我们强烈建议政府应强化培训机制,不仅要充分应用好高职教师理论培训基地,而且应建立一定标准的五星级饭店教师实践培训基地。同时,对酒店管理专业培训的质量应加强考核,从严要求,那么师资培训就较为有力了。
6.兄弟院校交流是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师资的重要平台。到酒店管理专业办得有特色、师资丰富的高职院校交流,有利于提高本校教师的提升。笔者曾到上海商学院、天津职业大学、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武昌职业学院等院校学习或交流过,感觉收获匪浅。以此,建议到兄弟院校交流对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师资的"双师"素质实为有效途径之一。
7.下酒店实际锻炼是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双高型”教师的重要的手段。酒店管理专业下酒店务必半年或更多时间的“入职、顶岗”,真刀实枪从基层服务员做起、从实际工作做起,才可能达到既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