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计算机应用教学创新理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文作者:刘国成 王金兰 单位: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在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由来已久。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却一再出现了一方面IT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另一方面众多的毕业生却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1]的矛盾现象,进而造成了这几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招生呈现明显下滑态势。对市场调研显示,与早期相比,企业对计算机类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岗位核心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专门技能已成为用人单位的准入门槛,而目前大多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综合素质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尤其是项目实践能力。虽然近年来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注重技能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并积极联系企业,主动为学生找就业门路,但是收效仍然强差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这个重要的因素所造成的。本文从生源和专业教学的角度出发,针对普高类生源的学习特点提出了改革思路与方法,并以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自身的岗位实践技能为目标,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普高类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解析
(一)传统学习模式根深蒂固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培养的是计算机工程技能型人才,需要学生要有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精神和意识,而普高类学生由于长时间备战高考,习惯于填鸭式教育、被动式学习的传统学习模式,缺乏主动探索精神。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一条工程对象实例的主线来贯穿整个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由于学生和教师之间对对象实例的理解差异,常常造成学生对部分内容理解了,可是对整个内容无法形成一条知识链,各部分知识之间无法达到最佳衔接,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虽然教师在备课和授课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可是学生接受起来还是普遍感觉吃力,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二)理论和实践脱节
学生到企业工作和实践少,缺乏对实际工作岗位和对象的认识,对教学内容和实际的应用难以结合在一起,尤其体现在理论和实践没有真正形成统一理解,仅仅是在实训中简单地印证部分理论知识,缺乏技能融合和思维拓展。
(三)普高类学生的认知局限
高职普高类学生普遍缺乏对行业企业对象的背景认识,不理解岗位技能实践的意义和重要性,不能有机、系统地接受知识。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大多涉及具体的工程项目或案例,学生普遍感觉课程难学,对知识和技能的把握缺乏针对性。除上述的学习特点外,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基础理论知识比较薄弱,自学能力较差,缺乏适当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理念往往注重知识点讲解,在课堂教学中集中表现为提问、复习、引入、讲授、讨论、总结、作业布置等固定流程,虽然近年来引入项目教学,但是教学过程仍以知识为中心,教师为主体,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材,教学互动仅仅限于师生之间的问答,理论和实践分离,难以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对教师的考核,对学生的评价仅限于对知识点的考核,评价内容里基本没有涉及整个教学环节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应用性、高技能人才[2]。高职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能力为目的,以满足就业岗位需求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高职教育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3]。因此,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要转变,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更多地体现在技能训练活动的组织和知识的运用上,对学生的考核应注重对职业基本素质及他们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相适应的技能水平。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主要是看学生能从所引导的教学活动中学到多少有用的技能和相应的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本文通过教学探索后发现,在专业技术学习方面,高职普高类学生普遍参与意识强,对于技能的训练非常感兴趣,只是缺乏对实际工作岗位和对象的认识。这表明只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他们接受正确的知识引导和技能训练。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理念上和教学实施中进行了3项转变,一是坚持引企入校,根据企业用人岗位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二是依托校企合作,强化校内项目实践,实现工学结合;三是以教师教学活动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知识学习及技能训练为中心,制定教学内容与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一)坚持引企入校,改革并实施933分方向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专业现状及发展定位,坚持引企入校。如对专业中的软件方向,引入了赛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东方标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对专业中的数字家庭方向则选择与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中的企业合作。与合作企业一起针对岗位目标和职业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933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并签订订单式合作协议。该模式具有“基本能力九个一,专项技能分方向,人才培养三阶段,资源平台三方建”的特点。其中,基本能力九个一,指的是以9个IT基本技能项目为教学主线,完成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学生从入学开始至毕业前必须完成:组装一台创意电脑、组建一个办公室局域网、制作一个小型企业网站、设计一个在线商城数据库、编写一个小型Web系统、抢救恢复一个硬盘的存储数据、开发一件IT代表作、参与一个企业IT项目开发、走进一家IT公司岗位实践;专项技能分方向,指的是以IT专项技能为训练重点,在基本技能基础上,针对企业对IT人才的需求现状以及学生个体学习的差异,通过生产性项目的开发,分方向培养学生的职业专项技能;人才培养三阶段,指的是专业能力培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职业基础能力学习积累阶段、职业核心技能分方向强化实训阶段、职业岗位技能准就业实习阶段,以三阶段递进培养人才,按4+1+1进程安排,即第一至第四学期注重培养学生职业基本能力,第五学期分方向强化培养职业核心技能,第六学期根据合作企业的需求,安排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资源平台三方建,指的是以学校、企业、社会机构三方作为人才培养平台,整合学校的教学资源、企业的就业资源、社会机构的培训模式,发挥高职学历教育与企业培训的优势,将企业培训模式与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相融合,充分利用企业技术优势与项目资源,实施“按专业方向、集中式模块教学、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改革,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教材建设、考核方式、职业资格鉴定到就业与企业共同完成。#p#分页标题#e#
(二)依托校企合作,强化产学结合,实施基于项目的集中式模块教学
1.开展集中式模块教学。针对IT行业的工作过程和管理要求,专业实践课采取集中时段强化训练的方式,以企业项目为引导,实施模块式教学,分阶段集中完成各模块的教学,通过项目模块实践,提高学生技能的熟练程度和学生抗压的能力。
2.按照项目开发流程组织课堂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在课堂模拟企业实际工作情境,将学生转化为“员工”角色,分成学习小组,组长是“项目经理”、教师是“技术总监”;以团队形式完成一个全真的项目,全方位地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技能。每一模块以完成项目的过程以及作品质量进行考核。
3.项目实践按照企业工作模式每天完成任务报告,定期进行项目汇报与演示。每次实践课后要求学生按IT企业工作模式撰写任务报告。一方面,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任务报告,了解学生对项目的完成情况以及思想动态,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写任务报告,反思当天所学技能,学会了与教师的交流,提高了个人的表达能力和文档写作能力。定期汇报项目进展,在完成不同模块任务后,进行作品展示与演示。对在展示中获得好评的学生,给予表彰,将作品展示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
4.构建三层次校内实训基地,分层次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就业竞争力。充分利用已有教学实践条件,强调基本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训练,在校内建设由基本技能实训中心、专业核心实训中心、院内双师工作室三层次构成的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根据项目需求,进行生产性实践。通过院内双师工作室,由教师引导对专业技术感兴趣、有能力、有潜力的学生开展技术拓展和技能训练,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
(三)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九个一”的专业课程体系并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1.以基本技能促专项技能,构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重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基础与核心,以培养IT职业基本技能为基础,并以突出“九个一”为主线,构建出了一套突出职业核心技能培养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方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变目标考核为过程考核,变应试能力考核为学生应用能力考核。
2.针对职教和专业特点,大胆进行课程整合。在专业建设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原有的专业基础上,积极引进企业先进的专业技能和培训技术来改造和完善现有的专业。采用教育部NIT-pro认证指定的培训教材和培训大纲,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顶岗实习、项目实践和实训为一体的办学模式,建立了具有教学效果好和职业前景看好的Java软件开发、数字家庭等2个特色专业方向。
3.引进优质的企业培训课程,校企合作开发一体化模块课程。针对高校IT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项目实践技能的不足,大胆地引入企业培训的优质课程和实践项目。针对企业用人标准和技能需求,与企业、社会培训机构一起联手打造教学做一体的优质项目实践课程,开发了一系列的项目实践模块课程,以提高学生的项目实践技能和职业技术能力。
四、改革效果
(一)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九个一”技能项目训练以及校企合作的开展,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有效提高。近2年来,中级职业资格证获取率100%,高级证获取率达到63%。涌现出大量优秀学生作品,部分学生作品被企业或学校采用。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类技能比赛中共获奖近20项。
(二)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
通过向用人单位和个人发放调查问卷,开展电话访谈和座谈,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得到统计结果。本专业毕业生总体上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学习和掌握技术的能力、集体协作精神、独立工作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等方面予以充分肯定,特别是在基层岗位上,一致认为我院毕业生在工作中都较为称职,表现出较高的职业素养,并对他们的实践技能和素质给予较高评价。
五、结论
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这个传统专业,如何培养具有基础牢、能力强、素质高、技能专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是目前高职院校所探索的热点,本文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普高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提出了包括引进现代企业培训与管理技术、构建项目教学课程体系和项目监理式的教学监控体系在内的改革思路和教学实践,形成全新的教学氛围,从而提升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与学生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