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关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国外林业经济科学的发展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资本主义工业化对木材的需求促使林业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或行业,随着林业的发展,林业的经济和政策问题也随之而生,逐步有了更多的林业经济与管理问题的研究,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林业经济管理。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起步较晚,国内普遍认可把1959年北京林学院和东北林学院设置林业经济专业,并开始招收本科生作为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但对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起源,则存在不同的观点。吴水荣、侯元兆等认为,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前苏联林业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起点是1955年前苏联林业经济专家谢•瓦•马雷歇夫在东北林学院开办的研究生班和教师进修班。张建国提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是从课程发展起来的,西方最早出现的林业经济专门课程是“林业政策学”。张教授虽然提出了林业政策学课程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起源的观点,而且提及20世纪初期国内已有人在大学里开始讲授林政学和林业经济学课程,但他认为,由于当时我国林业尚未发展,国家又处于不安定状态,且讲授的只是一些外国的内容,所以中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起步于解放后,标志是20世纪50年代初,按苏联林业专业的教学计划开设的两门课程———林业经济学和林业企业组织计划(后来发展为林业经济学和林业企业管理学)。王琳也是以建国以后为起点,研究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但起点是1952年北京林学院朱江户开设的林业政策与管理课程。温亚利等认为,20世纪40年代,前辈学人朱江户与王长富等林学家曾在一些农林学校讲授林业经济及林政学课程,使得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开始了在中国的发展之路。温亚利的研究遵循了张建国以课程作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起源的观点,但突破了学科起步始于解放后的传统观念,把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历史的视角扩展到民国晚期。
在这个问题上,熊大同等认为,晚清兴新学,曾仿照欧洲与日本开设了新式学堂,并正式设立了近代林业教育机关,可以说林业教育的系统讲学开始于此。胡孔发等则指出,民国时期的林业教育有不可忽视的发展,很多高等院校设置了森林或林学系,而且还进行了教学实践,他认为这应算是中国高等林业教育的正式开端。分析以上研究成果,笔者认为:首先,中国正式的林业经济管理教育虽然是建国后在苏联的影响下开始的,但与晚清和民国时期的老一辈学者所做的铺垫和基础工作是不可分割的,深入研究其渊源与背景,有利于揭示我国林业经济管理教育和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第二,学科的本质是根植于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研究学科的起源应以高等学校的相关教学科研活动为研究对象。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以在高等学校(大学)开设林业政策学等林业经济管理核心课程作为起点,研究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起源问题。
晚清时期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萌芽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始于清朝末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后效仿日本的学制,兴办了各类现代学校。根据杨绍章《中国林业教育史略》,早期的林业教育作为一个学科,被设置在农业大学(最早称为农科大学)的体系之中;而中国最早成立的农业大学为京师大学堂农科(1898),其中林科设于1903年;但大学中的林科,在整个清朝末年未能实现,只是在一些相当于大专或中专的农业学堂内设置了林科。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京师大学堂农科的林业教育及其中所包含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线索。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清光绪帝批准设立的。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京师大学堂遭到破坏,校舍被占,图书设备被毁,被下令停办。1902年初,光绪帝下令恢复京师大学堂,同年8月制定出《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划大学堂共分7科35目,其中农业科下设农艺学、农业化学、林学、兽医学共4目。这是我国设分科大学之最早蓝图,农科大学设森林系,溯其渊源亦肇于此。1903年6月,清政府组织修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修订完毕。修订后的学堂章程称《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规定大学堂内设分科大学,分科大学下设的专业由“目”改为“门”,这样原规划的农科林学目更名为农科大学林学门。《奏定学堂章程》还规定了林学门的详细课程(见表1,表略)在《奏定学堂章程》林学门的课程设置中,林政学已经规划为独立课程,而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核心内容相关的课程还有森林算学、森林管理法等,这些课程构成了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雏形。虽然1904年初已制定出正式的章程,但由于成立分科大学的条件不具备,之后一直处于筹建期,直到1910年,除医科外的7个分科大学(经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才正式开办招生。其中农科大学于1905年开始筹建,1910年开始招生,仅开农学一门,招收学生17人,暂以日文教授。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农科大学一直没有正式开办林科。从上述史料中可以得出结论,清朝晚期,大学里的林学教育仅仅停留在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的纸面上,并没有付诸实践。不过该章程详细规定了农科大学林学门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为后来农科大学林科的开办奠定了基础。清政府的林业教育规程中已包含了林政学等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相关课程,因此,这个时期是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萌芽期。
民国时期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起源
(一)民国初期大学开办林科
1.民国初期的教育制度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体。民国建立以后,蔡元培被任命为教育总长,于1912年(民国元年)4月接管前清学部,组建教育部。同年10月,教育部《大学令》,效仿美国学制将大学分为文、理、法、商、医、农、工等7科,林学归属于农科;《大学令》还规定具备文、理两科,或文科兼有法、商二科,或理科兼有工、农、医者,可以称为大学,其余皆称专门学校。1912年12月,教育部颁布第33号令《专门学校令》,其中农业专门学校规程中规定林学科的科目有30门课程。1913年1月12日,教育部颁布《大学规程》。民国《大学规程》与清朝《奏定学堂章程》相比,农科林学门课程增加了农学总论、测树学、林价算法及森林较利学、森林管理学、林产制造学、制图学、殖民学、地质学实习、森林工学实习、制图实习等课程,取消了森林算学、林学通论、森林管理法、森林道路实习等课程[8]。民国初期的教育规程中,无论是《专门学校令》规定的农业专门学校林科课程体系,还是《大学规程》规定的农科林学门课程体系,林政学都成为其中重要的专业课程。森林管理法课程变更为森林管理学。森林算学在《专门学校令》中变更为森林数学,在《大学规程》中变更为林价算法及森林较利学。#p#分页标题#e#
2.民国初期在大学中开办林科按照杨绍章在《中国林业教育史略》中所述,民国初期,全国共有4所大学,其中设置林科最早的是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1914)和江苏南京私立金陵大学(1915)。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的前身即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农科大学。1914年2月,根据北洋政府教育部令,北京大学农科大学改为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脱离北京大学独立办学,于3月1日正式成立;1914年7月,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增设林学科,同年8月正式招收学生,第一期共招收林科学生14人。北京林业大学长期以来都将办学历史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实际上如前文所述,京师大学堂林学目并未实质办学,1914年的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林学科,才是北京林业大学的办学起点。在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开设林科一年后,由美国基督教会在中国创办的教会大学———金陵大学也于1915年开设了林科,成为另一所于民国初期开办林科的大学。
(二)民国初期大学开设林政学等课程
根据杨绍章先生的《中国林业教育史略》,民国时期首先设置林科的大学是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1914)。因此,本文以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林政学课程的开设为线索,探讨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起源。
1.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林政学课程的开设时间根据《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规则》,林学科修业年限为3年,科目包括森林测量学、森林保护学、造林学、森林利用学、森林工学、林产制造学、森林数学、森林经理学、森林管理学、林政学、化学、物理及气象学、地质及土壤学、森林动物学、森林植物学、数学、法律概要及森林法律、经济学、财政学、狩猎学、殖民学、农学总论、德文、动植物试验、化学试验、测量及制图实习、制造实习、造林实习、实地演习,共计29门课程,其中前10门为核心课程。以上核心课程中,林政学、森林数学(林价算法)为第二学年全学年授课,森林管理学为第三学年全学年授课。《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四年度周年概况报告书》(1915年8月─1916年7月)所记载的林学科第二年级授课时间统计表[9]显示,林政学、森林数学等课程已按规定完成授课任务。根据以上资料可以确定,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于1915年下半年,正式开设了林政学课程,这可视为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起源。到1916年,林政学、森林管理学、森林数学(林价算法)这几门课程已经在中国大学里开始讲授,中国林业经济管理教育的核心课程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2.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林政学等课程的授课教师《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四年度周年概况报告书》(1915年8月─1916年7月)虽然记载了林政学课程的授课时间,却没有记载授课教师。直到《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七年度周年概况报告书》(1918年8月─1919年7月)才有各课程授课教师的信息记载。根据王希群的研究,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林学科于1914年正式开始招生,当时只有程鸿书、张联魁和梁希(1916年任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教师,1917年继程鸿书之后任学校第二任林科主任)3名林科教员。《中国农业大学史料汇编(1905─1949)(上卷)》在第200页收录了北京农业专门学校1916年呈报教育部的职工名册,资料显示,当年该校林学科的教员为:程鸿书(任林学科教务主任,承担森林经理学、森林数学、物理及气象学课程教学)、张联魁(任学监主任,承担造林学、林政学、法律概要课程教学)、梁希(专任教员,承担森林利用、森林工学、林产制造课程教学)、郑镇瀛(兼职教员,承担森林测量学教学)、钟毅(兼职教员,承担森林管理学、狩猎术的教学)。《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七年度周年概况报告书》(1918年8月─1919年7月)记载,该学年林政学的授课教师是郑镇瀛,森林数学的授课教师是程鸿书,森林管理学的授课教师是钟毅。分析以上资料可得出结论,1915年由张联魁在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首先开设了林政学课程。张联魁在该校任职时间不长即离去,后由郑镇瀛接替张联魁讲授林政学课程。张联魁,字惺午,生卒年不详,山西代县人,早年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历任孙中山及北洋政府参议员等职,1914年任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学监主任、教员,1915年在国内大学首开林政学课程,后离职,林政学课程由郑镇瀛接任。郑镇瀛,生卒年不详,湖北崇阳人,1916年到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任教,后接任张联魁承担林政学课程教学。除林政学外,国内最早开设的其他几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核心课程的授课教师是:程鸿书,生于1880年,卒年不详,湖北汉川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教育家、林学家,1909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农科大学(今东京大学农学部)林科;1914年创办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林科,任林科主任,并承担了森林数学(林价算法)等课程;1921年离任回到湖北,曾任湖北教育厅厅长、湖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校长、湖北省立农学院教授,其后生平不详。钟毅,生于1886年,卒于1969年,江西省南昌市人,1914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林科,1916年到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林学科任教,承担森林管理学等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江西省第二、三届政协委员。以上几位教师成为了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首批拓荒人。除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外,金陵大学也是中国林业经济管理教育的先驱。金陵大学于1915年开设了林科,传教士裴义理(JosephBailie)任主任。据1929年《金陵大学农林科课题概要》所述,已有林政学、森林管理学等课程,何人主讲已不得而知,考虑到早期金陵大学的各系主任、教师都以外国人为主,首批教授这些课程的也可能是外籍教师。金陵大学林政学等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直接相关课程的开设时间也要晚于北京农业专门学校。
民国时期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
1919年以后,随着农学院的增建和学校升格,国内开办林科高等教育的学校增多,分别是广东大学农科(1925)、中央大学农学院(1927)、山东大学农学院(1926)、浙江大学农学院(1929)、河北大学农学院(1930)、四川大学农学院(1931)、江西农学院(1934)、安徽大学农学院(1934)、东北大学农学院(1946)等。到解放前夕,共有19所大学(含专业农学院)设置了森林系[7]。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不仅是国内首先开设林政学课程的大学,也是国内首先开设林业经济学课程的大学,并首先在林科下设置了林政学门(专业)。根据《中国农业大学史料汇编(1905—1949)(上卷)》记载,民国10年(1921)11月,承奉教育部核准,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改本科为4年,并在农科和林科下设门:农科分农业经济学、农艺化学、植产学、畜牧学4门;林科分林政学、造林学、利用学3门。各科一、二学年统一课程,三、四学年采用选课制。在林科3个学门课程设置方面,规定林政学门第三学年必修科目为造林学泛论、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财政学、经济学、法学通论、数学、测量学、德文、造林实习、测量实习的制图、计讲义;第四学年必修科目为林政学、林业经济学、森林经理学、森林管理学、法律学、森林法、殖民学、德文、法律演习、计讲义、实习。造林学门和利用学门也把林业经济学列为必修科目,但林政学和森林管理学没有列入必修科目。在次年(1922)的毕业名单中,林科造林学门毕业生8人,利用学门毕业生5人,没有林政学门毕业生。查询其他资料,也没有发现有林政学门毕业生的记录。根据以上资料可知,虽然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在1921年即设置了林政学门(专业),但由于招生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实质性办学。但林业经济学课程的开设是可以确定的,因为该课程是造林学门和利用学门的必修课,1922年两个学门的毕业生须在第四学年(1921年8月—1922年7月)完成林业经济学的课程学习。考虑到当时的专业课都是按学年排课,可以确定1921年下半年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在国内正式开设了林业经济学课程。这也是可以查到的国内最早开设林业经济学课程的记录,但没有查到授课教师的有关资料。1923年3月,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更名为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林科变更为森林系。1927年8月,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并入国立京师大学变更为国立京师大学农科,森林系更名为林学系,农业经济学门升格为农业经济系。1928年10月,国民政府北伐胜利后,国立京师大学农科变更为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由于政局动荡、生源不足,该校林学系的林政学专业一直没有开办起来,只开设了林业经济学课程。#p#分页标题#e#
根据1932年5月《北平大学一览表》中林学系课程指导书记载,林业经济课程为林学系四年级必修课,全学年开课,每周2小时,共4学分,内容为“讲授土地资本劳力分配诸原理与森林企业之关系”;林政学是全系四年级必修课,全学年开课,每周2小时,共4学分,内容为“讲授森林事业对于国家社会及人生之关系,并注意于限制维护保护奖励及发达之方策等等”;森林管理学内容为“讲授管理森林业务上之各种组织”;林价算法及森林较利学内容为“教授林地及林价计算上之理论与方法,并考定各种作业法制损益之方法”。除了开设林业经济学课程外,当时国内也出现了林业经济学的教材。根据张建国记载,国内最早的林业经济学教材是曾济宪的《林业经济学》(1927年由上海新学会社出版)。如前所述,20世纪20年代是民国时期我国高等林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期,中央大学农学院、中山大学农学院、山东大学农学院、浙江大学农学院、河北大学农学院都是这个时期设立的林学系(森林系)。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在这个时期也有所发展,在林政学、林价算法及森林较利学、森林管理学的基础上,林业经济学也发展成为独立课程,并出版了《林业经济学》教材。然而,高等教育和学科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20世纪初期农林生产的兴起,加之日本及欧美林业教育思想的传入,促使了中国林业高等教育的兴起和发展。由于军阀混战、经济萧条,民族危机日益严重,20世纪30年代以后我国的林业教育出现了停滞甚至退步。据杨绍章先生的《中国林业教育史略》所述,1927年以前,北京农业大学和南京金陵大学学习林科的人数每年都在10人以上,以后开始逐年减少;1931年北平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只招到一名学生;金陵大学森林系1938和1939年未招到一名学生;中央大学森林系从1931年有毕业生开始,至1949年的10多年间,共有毕业生130人,平均每年不到6人。抗战胜利后局面虽有所缓和,但仍发展缓慢。资料显示,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学系1947—1949年间的毕业生人数分别是3、10、10,而该院1928年才成立的农业经济学系同期的毕业生人数分别达到14、31、29。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林业经济管理教育事业也处于停滞甚至有所倒退的状态。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的课程体系中都没有了林业经济学课程。我国林业经济学课程发展出现断裂,建国后只能在前苏联的体系下重建,这也是造成后来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结语
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是建国后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其标志是1959年北京林学院和东北林学院开办的林业经济专业,但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起源要远早于这个时期。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是从课程发展而来的,而最早出现的课程是林政学,故应以大学开设林政学课程作为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起源。晚清时期我国林业高等教育开始酝酿,并规划了林政学等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相关课程,但大学的林科教育没有付诸实践,因此这个时期是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萌芽阶段。民国初期我国的一些大学开始设置林科,根据对史料的研究,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即原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于1915年下半年,在国内率先开设了林政学课程,并同期开设了森林数学、森林管理学,这可以视为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起源。在1915年开设林政学等课程后,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于1921年在国内首先开设了林业经济学课程,并设置了林政学门(专业),使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教育在20世纪20年代有了一个短暂的发展期。但受社会经济条件所限,加之政治黑暗、民族危机,我国林业及林业经济管理教育很快陷入停滞状态,使得林政学专业一直没有开办起来,林业经济学课程虽一度开设,却没有保持下来。综上所述,民国时期虽然内忧外患并存,举步维艰,但老一辈学者们以坚韧不拔的意志维持着中国林业高等教育的持续。林政学、林价算法、林业79管理学这些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在中国的大学开设并坚持了下来,为新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正式开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作者:张卫民 王磊 夏国雯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