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道路交通管制体会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外国道路交通管制体会,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外国道路交通管制体会

本文作者:奚路彪 刘艳 陈卫

澳大利亚公路总里程约81万公里,其中联系各州首府的国家级公路1.8万公里,城市交通主干道路8000公里。全国共有机动车驾驶人1400万人,机动车1500万辆,其中汽车占87%,人均拥有汽车数量位居世界第三。据统计,2008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为1465人,2009年为1507人。新西兰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国,与澳大利亚隔海相望。新西兰公路网稠密,四通八达,国家级公路约1万多公里。机动车保有量330万辆,人均拥有汽车量居世界第二位。在新西兰,年满15岁的公民基本上人人拥有驾驶证。近年来,新西兰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1987年死亡795人,2008年下降至366人,2009年略有上升,死亡384人。

印象一:安全、畅通、快速、便捷的道路交通环境

澳大利亚、新西兰交通给人总的印象是:秩序好,道路标准和网络化程度高,高速公路纵横交错,道路基础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完善,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齐全、醒目,交通组织和疏导采用最新科技手段,交通科技含量和运用水平高,城市交通信号灯多,驾驶人和市民的遵章守纪意识强,没有车辆闯红灯,也没有看见行人横穿公路,驾驶人驾车时都自觉系好安全带。政府主导道路交通。澳大利亚六州两区均有独立的立法权,全国没有统一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但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制定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如《道路交通规则》、《安全驾驶规定》、《汽车交通规例》、《道路驾驶适宜性规定》、《酒精及其他药物检查规定》等。新西兰制定有全国统一的《道路交通管理法案》,政府依据此条令制定相关管理政策。新西兰的道路交通安全由政府、议会和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等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其中交通安全委员会发挥牵头主导作用,负责制定全国交通安全战略规划,协调各部门工作开展,监督和评估各部门工作成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堪培拉首都行政区、维多利亚州均有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由警察局、路政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城市管理部门、司法部门、道路工程部门、科研机构和保险公司参与。各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为例,政府成立了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ParliamentaryRoadSafetyCommittee),包括路政局(VicRoads)、交通事故委员会TAC(TheTransportAccidentCommission)、警察局(VicPolice)和司法局(DepartmentofJustice)。其中,维多利亚路政局负责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路网规划、限速设定、机动车注册登记、驾驶人考试发证,制定道路交通安全规章制度、制定机动车安全标准,以及开展交通安全教育;道路交通事故委员会(TAC)负责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道路交通安全新技术推广、并为交通执法及基础设施完善提供资金支持;警察局负责交通执法及公众交通安全教育;司法局负责制定司法政策及执法技术应用管理。各部门协作联动,职责明确,信息资源高度共享。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政府特别注重交通安全工作的规划性、系统性和长远性建设。澳大利亚根据各个时期影响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差不多每隔5年都要制定一个交通安全战略,重点整治某一方面的问题。如:1970年开始强制实行系安全带;1974年开始实行对肇事人员强制酒精检测,1976年开始实行上路随机进行酒精检测;1980年引进雷达测速仪;1983年引进闯红灯自动照相机;1989年立法取缔车辆超速,车速高于规定30公里的要被吊销执照,1996年引进激光测速仪;1995年提出开展“安全第一”运动,并提出了以预防事故、减少损失为目标的“2000年道路安全战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制定的《全国道路交通安全战略2001-2010》,提出了交通安全工作原则、目标,以及改进道路使用者行为、改善道路安全性、提高车辆安全标准、改进创伤、医疗与康复服务等具体措施,明确协调联邦、州、地区和地方政府以及其它组织的道路交通安全举措框架。维多利亚州政府制定了道路交通安全10年战略“arrivealive”(2008—2017),该行动包含了2000多个子项目。经过逐年的专项整治,澳大利亚交通事故大幅度减少,交通安全状况明显好转。

交通法规在精细化的交通标志标线中得到充分体现。在澳新两国,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在农村,无论走到哪里,交通法规中所保护的、允许的、限制的和禁止的内容在交通标志标线和各种安全设施中都得到充分体现。只要你按照标志标线行车走路,就会有安全保障;反之,则可能受到伤害,也必定受到法律的惩处。驾车行驶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道路上,处处能感受到交通标志的人文关怀。两国交通标志的设置不仅科学规范,最大限度地预防交通事故发生,而且非常细致。尤其是那些从驾车者角度,结合实际路况设立的提示性标志,有效、准确、设身处地。一位驾驶人朋友说,在新西兰驾车,没有地图也能开到目的地;而且,只要严格遵守道路交通标志,就基本能够避免致命交通事故的发生。如,进入公路下坡路段前,路侧即有“现在开始减速”(Reducespeednow)的标志,且有“大货车、大客车请挂低速档”(TruckandBuslowgear)的标志。若道路前方是桥洞或红绿灯,则有“准备停车”(Preparetostop)标志。在学校区域,交通标志更是密集,首先是学校区域提示标志(Schoolzone),提示前方有学校;然后是学校区限速标志,标明在上学日子,上午8:00至9:30、下午2:30至4:00,车辆限速40公里;大约几百米后,则是学校区域限速解除标志(Endschoolzone)。类似这样的标志在澳、新两国的道路上比比皆是,这些设置科学、严谨的道路交通标志,既是对驾驶人细致悉心的指导,又为警察执法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分注重对新驾驶人的培训和重点驾驶人的管理。从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提高驾驶人安全意识的方式来看,主要手段是教育、管理和执法。以对年轻人的教育为例,澳大利亚规定申领驾驶证必须有三个阶段:学习、实习和正式驾驶证时期。持有初学许可证后,可以在持正式驾驶证者的陪同督导下进行各类练习,这时车辆前后须挂“L”牌;实习期,法律规定有P1、P2两个阶段,其中P1为一年,挂红牌,P2为3年,挂绿牌。不同的驾驶时期有着不同的管理规定,如P2实习期中,驾驶车辆只能乘载一名18至21岁的乘客,因为太多的同龄乘客容易嬉闹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配合该项规定,路政部门制作了大量公益广告。对于营运车辆驾驶人,两国管理更加严格。澳大利亚每个营运驾驶人只要出车,即需填写《全国驾驶人工作日志》(NationalDriverWorkingDairy),记录每天工作、休息起止时间,驾驶人相关信息等。新西兰甚至还要求每位营运驾驶人在工作日志上画出工作时间曲线图。驾驶人记录的工作日志有多联,既要交给运输公司或旅行社等雇主单位,也要留存底单以备警察检查。运输部门可能随机要求某位营运驾驶人提交某一段时间的驾驶工作日志。一旦被查出超出工作时间,如每天工作总时间超过10小时,驾驶人则面临处罚。在新西兰给笔者驾驶车辆的Tony就因一次超时工作被罚款,并处以半年内不得再驾驶营运车辆的处罚,此后,他再也不敢疲劳驾驶了。#p#分页标题#e#

警察无处不在,有力震慑交通违法行为。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没有专门划分警种,警察都有交通执法的权限。在澳大利亚,各个州的管理体制也不相同,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和维多利亚州在警察局下属的警署设有专门的交通服务局,主要职责是处理交通事故、查处交通违法行为,以及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和交通管制。警力主要用于现场执法,非现场执法主要委托给有资质的社会机构实施。新西兰全国只有一支警察部队,共有警力9000人,主要承担交通执法、综合执法及犯罪调查三大职能。澳、新两国交通执法勤务方式均以巡逻为主,勤务安排紧紧围绕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中心工作。根据交通安全委员会以及专业机构对涉及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的汇总分析和评判,警察部门确定交通安全重点路段、重点时段和重点违法行为,依此科学合理地分布警力。这种警务方式,新西兰警方称之为“基于风险的巡逻”。两国交通执法的主要对象也基本一致,重点是引发道路死亡事故最多的4种违法行为(BigFour):超速、酒后和吸毒驾车、不系安全带、疲劳驾驶。交通执勤方式包括着装驾驶制式警车(包括摩托车)和驾驶民用号牌汽车巡逻即隐蔽执法两种,后者更具威慑力,让人产生警察无处不在的感觉。

澳大利亚警察的交通执法装备十分先进。警车多为向厂家专门定制的专用车辆,配置8缸大功率发动机、加固防撞系统。每辆警车都配备了GPS卫星定位系统、无线上网信息查询系统、酒精检测仪、雷达测速仪、车载电台以及事故现场勘察装备,还有急救装备和专用警示、防护、照明设施。警用摩托车是排气量1000毫升以上的宝马大功率警用摩托车,时速可达200公里。新西兰的警车具有统一标志,警车统一配有雷达测速、镭射枪等装置。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的交通执法模式主要基于“警察无处不在”和“全方位威慑”理论(Generaldeterrencetheory),该理论主要包含4个要素:见警率(Highlyvisible)、全天候执法(Ongoing)、严格执法(Strictlyenforcedacrossthegeneralpopulation)和加强宣传(Wellpublicized),但同时警察的执法又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新西兰警察对无证驾驶的处罚,不是拘留而是罚款,罚款要求当事人56天内缴纳。如果56天内当事人考取了驾驶证,则警方会退还当事人罚款,其政策是鼓励公民考取驾驶证。此外,对于可能产生酒驾行为的驾驶人,警察的执法同样体现了人本理念。警察会在一些酒店、餐馆大厅设置酒精测试仪,鼓励饮酒后又需要驾驶车辆回家的驾驶人自行测试酒精含量。如果酒精含量超标,警察则劝说驾驶人休息一段时间,直到其能通过酒精检测为止。既有效地减少了酒驾违法行为,又树立了警察执法良好形象。

印象二:多层次、网络化、人性化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整个澳洲和新西兰的道路都不宽,干净、整洁就不用说了,所有的路面都铺着沥青,柔韧而有弹性,没有坑坑洼洼的路面。笔者在澳洲和新西兰的这些天里,行程数千公里,几乎从未遇到过塞车现象,没有碰到一起车祸,耳边也很少听到按汽车喇叭的声音。并非因为这里的车辆不多——按其城镇居住人口密度来讲,个人拥有那么多汽车,要搞好交通管理确实不易。究其原因,除了科学完善的交通管理体制外,两国交通参与者还有很好的自身素质——守纪、谦让、和睦、乐于助人,在马路上绝看不到到乱穿、抢道现象。所有的交叉路口及人行道都有红绿灯,只有相应灯亮且有声音提示之后,人、车才能通行。在高速公路上,大客车车速决不超过100公里,并且每行驶两个小时驾驶人都要停下休息,以防疲劳驾驶。每天的行驶情况驾驶人都要认真做好纪录。每个人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时间长了,良好的驾驶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非常重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也从中收获了安全,其高度文明的驾车文化令人赞赏。以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为例,整个城市依山傍海,道路狭窄、单行道繁多,市内基本限速在时速60公里以内。尽管如此,这里经常看见驾驶人相互礼让的情况,大家一致不开“逞能车”,不开“怄气车”,不开“霸王车”。在这种融洽的驾车氛围里,长时间车辆拥堵的情况很少发生,整个城市交通相当顺畅、安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主要不是由警察承担,而是由路政局、交通事故委员会、交通运输局、警察局以及一些社会专业机构共同承担。这些部门始终传递这样一个理念,RoadSafety,ItisEveryone’sResponsibility(道路安全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没有最安全只有更安全的宣传理念。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认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公众安全意识,改变坏的驾驶习惯,最终目标是减少道路交通伤亡。“不管如何训练有素,在道路上驾驶均会有可能犯错,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新西兰交通安全委员会的官员说,事故发生的原因既有可能是人的因素,但也可能包括道路和车辆的原因。因此,两国把“三个更加安全”作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核心内容:更加安全的道路使用者(Saferroaduser)、更加安全的车辆(Safervehicle)、更加安全的道路(Saferroads)。新西兰政府在“三个更加安全”的基础上增加“更加安全的速度(Saferspeeds)”。围绕“三个更加安全”,配合交通安全整治行动,两国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工作。例如,针对“更加安全的车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交通事故委员会(TAC)将汽车安全分为五个等级,最高是五星。TAC一方面通过市场调节促动厂商生产更加安全的车辆,厂商必须公布车辆在各个方面的安全系数,公众可以通过专门的网站查询欲购车辆处于哪个安全等级;另一方面,TAC通过电视、网络等广告形式向消费者推荐安全车型,推广安全理念,电视、网络公益广告语就是“选择安全的汽车就是选择珍惜您的生命”。同时,要求二手车中介推荐车辆时,也要第一时间告知消费者该车安全等级。

宣传、执法双管齐下。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交通安全委员会、路政局、警察局等有关部门始终强调,公众教育能改变其态度,严格执法能改变其行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必须与执法相结合。对疲劳驾驶、酒后驾驶、不系安全带等驾驶人的教育,主要是通过警察加大执法力度,促进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路政部门、交通事故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在电视上播放交通安全公益广告,也会与警方的交通安全整治行动相结合。每次警方整治行动开始前,都会在媒体上播放宣传片和公益广告,预告一周后警察整治行动正式开始。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在酒后驾驶惩处行动中,还引入“酒驾车锁”措施,如果酒后驾驶被吊销执照,今后再申领执照,必须在车中放置酒驾测试仪。目前,维多利亚州已安装16000多个“酒驾车锁”。“广”而告之、一“网”打尽。广播和电视是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对公众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两国政府和相关部门每年制作大量的交通安全宣传节目和公益广告。节目的焦点集中于引发交通事故的4个主要方面:超速、酒驾、不系安全带和十字路通事故。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通常在电台节目中强制插入交通安全公益广告。新西兰国家警察总署则制定年度交通安全广告日程表,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交通事故类型,确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宣传主题。#p#分页标题#e#

制作的公益广告在三个国家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影响力非常广泛。据新西兰警方介绍,电视公益广告主要由国家警察总署与广告公司签订协议,广告公司聘请专业人员制作。除公益广告外,新西兰还经常通过电视直播警察交通执法现场情况。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政府非常重视互联网宣传,许多公益广告片可以直接在网络上收看。交通安全网站主要和政府信息捆绑在一起,据两国相关部门介绍,通过国家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宣传和努力,公众会自觉地上网查看交通安全相关信息,并已经形成一种教育模式和文化氛围。在澳大利亚,有很多家长带领孩子一起上网站接受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站提供各种语言的版本,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相关宣传资料和信息,公众可以在网站上查询、下载或购买。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路政局的网站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该网站设计非常精心,路政局还经常通过回访、调查等方式,一方面评估网站是否取得实效,一方面不断改进网站建设。保护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通过科研分析,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政府把年轻驾驶人列为最危险的驾驶群体。而作为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孩子(学生)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永恒的主题。为抓好这部分群体的交通安全教育,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公路局专门设立“容易受到伤害的道路使用者”部门,负责对孩子和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针对0至13岁的孩子,维多利亚路政局联合交通事故委员会(TAC)、警察局、司法局、运输局、教育及幼儿早期开发局、机动车驾驶人协会及墨尔本公共交通联盟等8个部门,编写了科学、细致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资料。新西兰警察则设立青少年服务组(YouthServicesGroup),全国共有120名警察和1万多名政府雇员,主要负责预防青少年犯罪、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新西兰要求,青少年服务组(YSP)工作人员每年至少要有5万个半小时进入中小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YSP在全国组建了2362个校园交通安全队(SchoolTrafficSafetyTeams),有2至3万名学生加入。

新西兰还制定了学校交通安全教育计划(SchoolRoadSafetyEducationPrograms),把孩子细分为0至3、4至6、7至8、9至10、11至13等不同年龄段,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和教材体系。两国还专门为老师、家长编制了交通安全教材,鼓励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和表率作用,培养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此外,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两国分别开展了“从驾校毕业体验活动”(GraduatedLicensingSystem)、“孩子们在行动”、“交通安全至关重要”、“请把钥匙给我”等主题教育活动。喜闻乐见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政府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形式和手段丰富多彩,非常人性化。除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以外,还有教育培训中心、宣传车、吉祥物等载体。澳大利亚在全国普遍建立了交通安全教育培训中心,培训中心根据学校的预约向孩子们开放。培训中心里有各种模拟设施,如过马路、指挥台等等。新南威尔士州和新西兰的交通安全宣传车,同时也是测试酒驾和吸食药物驾驶的车辆,车上配置了许多人性化的宣传品和宣传材料。维多利亚州的交通安全宣传车名叫“维纳斯”,“维纳斯”经常开进年轻人聚集的场所,测试年轻人是否能够驾车,并提供咖啡等饮料,让年轻人充分休息后,再进行测试,看能否驾车离开。维多利亚州的交通安全吉祥物“图图”(ThingleToodle),形象非常可爱,深受孩子们喜爱。“图图”的形象印制在各种交通安全宣传资料上,也经常走进学校,和孩子们一起游戏。

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资金主要由政府和交通事故委员会提供,这部分资金来源于机动车保险费和机动车注册登记费,主要用于公众交通安全教育、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残疾扶助等。警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的经费,通过年初编制项目预算向政府或交通事故委员会提出,并得到足额保障。同时,警察部门必须向经费下拨的部门报告经费使用情况和效果。政府相关部门会定期对交通安全宣传的项目和效果进行检查评价,并据此决定以后的经费数额。新西兰交通安全委员会每年提供给警察局1000万交通安全宣传费用,其中670万用于制作播出全国性的交通安全电视公益广告。维多利亚州交通事故委员会每年投放电视公益广告费用为180万。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以人为本的理念、务实高效的作风、科学严谨的工作机制,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发。尽管两国与我国在经济发展、人口密度、交通基础、警察体制和交通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理念、机制、工作方法对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我国交通管理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不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