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互联网健康发展趋势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校园互联网健康发展趋势,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校园互联网健康发展趋势

本文作者:庄汉文 李晓娟 单位:暨南大学

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1]在5亿多的网民中学生占了30.2%,而大专以上学历的占了22.4%,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网民群落,在我国快速发展的网络社会中,大学校园的网络使用与管理,是一个事关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值得关注和重视。

一、我国网络社会的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将渗透到整个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并出现现实社会网络化,网络社会现实化相互交错的融合状态。网络生态、网络政治应运而生,网络经济迅猛发展,各国网络军事竞争日趋激烈。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网络社会的发展趋势。

(一)现实社会与网络生存相互交融

中国移动总裁李跃表示,将全面推动“无线城市”建设,未来网络地址的无限供应将成为可能。2010上海世博园无线网络全覆盖给数以千万计的参观者带来了便利。无线网络免费两个月使用是广州亚运惠民政策之一,让身在广州的人们感受到随时随地的接入无线网络即时获得资讯的方便。在未来的社会中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已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网络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行业和领域。企业、政府、教育、媒体、医疗等都实现网络信息化。现实社会的网络化和网络社会的现实化最终可能发展为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高度重叠,两个世界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这会导致原有的民族国家的存在方式不得不面对网络社会高度发达所带来的种种挑战,社会治理也将随着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高度重叠而不得不重新加以诠释。

(二)网络信息化加速现代化进程

中国的现代化,在肇始阶段即面临着宏大的网络信息化浪潮。网络技术革命将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网络信息化将进一步激活和发掘我国人口多、市场大的潜力,有效地减少我国经济和社会运行中的信息不对称性,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信息差距”,消除“信息贫困”,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网络化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将提高我国经济与社会运行的效率及质量,并具有潜在的后发优势。在未来,信息网络化将有效缓解人力资源开发任务重与教育资源十分紧缺的矛盾,通过远程教育中国6亿农民可在当地接受技能培训获取就业信息,不必再走入众多学校。信息网络化能使我国更多地利用世界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提高创新的效率,将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信息化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化发展使知识的传递不再受距离的限制,国家为扶贫攻坚和西部大开发而采取的政策将在网络时代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力量。网络时代信息更新换代加速,信息传播将越来越自由和即时,为我国企业、产业、经济、社会诸方面的新陈代谢提供了催化剂。

(三)网络政治生态建构任务更为艰巨

网络信息技术及其网络虚拟社会打破了传统政治生态的局限,改变了传统政治生态的栖身之基与生存环境。意识形态的一元主导性与多样性并存将成为我国网络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特征。网络社会中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由于网络的现实化效应,网络社会的价值观会映射到现实社会。因此,如何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先进性将成为我党长期执政面临的挑战,网络政治生态建构任务更为艰巨。

(四)网络军事斗争日趋激烈

在网络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提升军队作战能力的“倍增器”,如同制海权、制空权、制天权一样,争夺制网权已逐渐演变成为各军事大国维持和提高军事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军事指挥系统对电脑网络依赖度越来越高的形势下,高科技信息战正在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作战方式。在一些紧急的必要时刻,通过破坏敌方的指挥控制、情报信息和防空等军用网络系统,甚至悄无声息地在瞬间破坏、瘫痪、控制敌方的商务、政务等民用网络系统,就可以收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神奇军事效果。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军事上的全面应用,我们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高科技网络战。

(五)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高度融合

网络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元素是电子商务。据统计,2008年中国企业间的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96万亿人民币,比2005年增加了3.55倍,比2007年增长了39.4%。[2]在电子商务的带动下,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高度融合将是一大趋势。现在社会的物联网越来越发达,网上购物可以随时跟踪货物的流通情况,在将来几乎所有的重要物品都可以根据需要“置身”于网络之中。随着网络社会高度发达时期的到来,免费的网络服务会越来越多,网络应用将普及到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家电开发的重点将是提高家电的人机网络互动的性能,如网络冰箱、网络微波炉、网络洗衣机将逐渐普及,人们即使外出也可通过手机上网对家里的各种电器进行操作和控制。网络经济将促使工业经济等实体经济领域的创新和变革。

二、大学校园互联网管理的现状

大学校园互联网管理中主要以校园网为主,我国高校校园网建设从1992年清华大学建设校园网开始,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而我国高校大规模开始校园网建设则是从1998年开始的,虽然起步较晚,但多数高校已经建成了以门户网站和众多二级网站相结合的综合性校园网,基本实现了校园的行政办公管理、教学科研交流、远程电子通信、互联网新闻浏览等基本功能,形成了以教学为主,以新闻、管理、服务为辅的校园互联网分级格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网民的数量越来越大,大学校园互联网管理越来越引起重视。各高校一手抓技术建设,一手抓服务管理,积极推动互联网管理的各项工作,例如:强化网络监控措施,升级网络软硬件设备,加大病毒防范和监控,保证信息资源档案安全,加强网站访问的风险管理,落实大学生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等。大学校园互联网管理处于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但随着校园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也不断凸显出来,如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大学生网络法治观念相对滞后,互联网国家安全意识淡漠,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网络监督机制匮乏,以及网络道德文化建设滞后等。有的文章还指出“,我国高校对校园网络舆情信息的管理基本上是实行‘谁建网站谁管理、谁负责’,而学生网站则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兼职管理,没有建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管理机构,管理主体不明确”[3]。校园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保证大学校园互联网的健康发展。#p#分页标题#e#

三、加强大学校园互联网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大学生互联网技术素质,培养互联网高级人才

由于现实社会与网络生存相互交融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校园网也不例外,因此,亟需解决大学生虚拟空间生存能力的问题,大力提高大学生的互联网技术素质。首先通过开设计算机课程,确保每个大学生有能力通过互联网独立进行信息的搜集、处理、传递等,在如此海量存在的互联网中,大学生还要具备信息分析、识别和监控能力。同时,高校互联网管理质量的提升,也需要培养一支稳定的互联网技术人才队伍,作为大学校园互联网管理的根本保障。此外,为了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高层次需求,对于一些技术拔尖、素质较高的互联网专业人员,校方要开设高级运用性课程,建立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的综合应用理念,以提升大学生的互联网综合素质。互联网技术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将学到的开发技术应用到实际的项目中,而且希望学生将学到的市场分析、营销和电子商务的知识真正地运用到产品设计和项目策划中”[4]。高校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培训学习机会,组织参加水平较高的经验交流会,借助校企合作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园互联网与社会相呼应,从而培养出能够真正适应互联网发展的互联网高级人才。

(二)加强大学生的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构筑网上长城

网络舆情的管理一直是大学校园互联网管理的重点,加强大学生国家网络安全教育,预防大学生犯罪是互联网管理的重要任务。新的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战作为一种新的作战方式走进了人类战争的舞台,并对国家安全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学校一方面要从技术层面保障国家网络安全,通过对网络舆情的控制,加强对校园网络的引导、保护和监控,对关乎国家安全的热点舆情进行及时跟踪和监督,对突发事件进行危机应对和管理“,我国现有的危机管理体系,比较注重事件发生后政府如何快速反应,而对预警分析和学习评估,总结危机事件发生的规律及线索往往重视不够”[5]这种情况在大学校园互联网危机管理中同样存在,应该引起重视和引入科学管理;另一方面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把国家安全教育渗透到学生互联网技术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大学生的国家网络安全意识,树立大学生在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观。

(三)加强大学生互联网法制教育,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者。互联网本身具有交互性,使得大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姿态。目前我国高校中不乏一些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网络智能化犯罪的活动,比如非法侵人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干扰、篡改、窃取或破坏;利用互联网实施诈骗等金融犯罪;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和实施黑客攻击等行为。所以大学互联网管理在保证投入资金购买防病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设备和软件来加强网络技术防范和网络监管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网络安全的法制教育,把网络传媒的信息安全教育编入教材,组织学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网络纪律、法治、道德规范教育,使得大学生具备自我控制和自我防范能力,自主、自觉的远离网络犯罪。

(四)加强大学校园互联网网络文化管理,优化高校网络环境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媒介文化,是人们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所进行的特殊方式的传播活动及其产物”[6]。互联网本身是一种文化载体,在新的网络时代背景下,校园互联网文化作为校园多元文化中的一种亚文化,其舆论作用日益增强。当前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只重视政治性内容,而忽视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等其他重要文化内容”[7]的问题。因此,高校网络文化必须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符合马克思主义舆论传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观前提下,使高校网络文化集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于一体。网络文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管理工作,必须首先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比如建立“信息海关“”信息安全防火墙”等,从源头上对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及时删除有害的煽动性和鼓动性信息,控制和疏导干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构建大学校园的网络文化管理体系。由于现实社会意识形态的一元主导性与互联网价值观多样性并存的特点,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将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大学校园网络环境,把我国大学校园的网络空间建设成一个系统完善、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信息健康的文化教育阵地。

(五)开发校园互联网综合信息资源平台,打造数字化校园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场所,大学校园互联网必须以服务教学、科研为使命,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高校信息化和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以IT促进大学教学管理和支持服务体系的创新发展,其目的是为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必须落实到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健康发展。”[8]高校必须积极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自主研制和开发,打造新时代的数字化校园网络。如在英语教学方面,可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和课外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新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理工教学方面,构建数字化物理实验室、实验现象的计算机仿真模拟及虚拟实验仪器等;在教学管理方面,实现数字化教学管理,在虚拟环境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开发、评估等活动。这样,通过校园网的设施建设和校园信息化系统,以及现代化教育管理技术等立体化的数字化整合,开发高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技术支持等综合的信息资源平台,实现数字化校园的目标。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改变着人类的日常生活,包括大学的校园生活。网络技术革命将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同时也推动了高校校园信息化的发展,全面发挥大学校园互联网的积极作用需要科学的管理与建设,这是高校一件长期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