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生学术性社团建立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对策。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而大学生学术性社团的建设能有力地推进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高等美术院校在学生学术性社团的建设上不容乐观。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社团建设,加快实现与时俱进的高素质美术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已成为当前摆在各高等美术院校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国内外心理学对大学生研究性特征的研究表明:由于大学生的个性基本形成,智力发展趋于成熟,情感意志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因而,大学生处在创造心理的大觉醒时期,研究创新意识强,动机水平高。刚刚步入成年期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思维活跃敏捷,渴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较强的接受能力。可以说,整个大学阶段是开发创新潜能的最佳时期,高校应不失时机地鼓励和重视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通过科研活动获得的。与教师、学者的科研活动内涵不同的是,教师、学者的科研活动是实实在在的学术研究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取得在国内外具有先进水平的理论成果和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应用成果;而大学生的科研活动则主要是基于学科专业知识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活动,其目的主要是通过直接感性的科研实践活动全过程,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掌握从事科研创新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促进科研创新能力的发展。大学生的科研活动可以采取多种途经和渠道。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而作为学生群众性组织的学术性社团在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方面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术性社团是由一群有志于某一学科或某一方向研究的学生自愿组织而成的群众性团体。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学术性社团参与科研创新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能给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科研实践机会及广阔的科研实践平台。 二作为专业性高等院校,美术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美术创作`与美术设计本身就是一门要求创新性极高的艺术。尤其是当今经济和生活的全球化,社会节奏的加快,美术创作与设计创新的步伐不断提速。 学术性社团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载体。在美术院校建立学术性社团意义非凡。由于美院新生录取文化课分数线普遍较低,且入学后多数学生又只关注专业基础技能的学习,对文化理论学习不够重视,因此较之其他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普遍薄弱。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只能使学生成为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艺匠,难以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目标。可以说,学生只有具备较全面的综合人文素养,并掌握相应的学术研究能力,才能站到大跨度的知识体系构架之上,创造出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艺术作品。而学术性社团的建立就在于能有效地避免单纯关注专业基础技能学习的状况,将学习和实践的层次提升到适宜的学术高度。 据初步调查,当前我国几所美术院校的学术性社团建设情况不容乐观。总体而言,社团结构偏差明显,各种文娱类、服务类社团等所占比重较大,而与学科专业紧密结合的学术性社团比重很小,甚至在许多时间段内处于一种空缺状态。而当我们回眸一些老牌美术院校建院之初学术性社团的建设情况之时,发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如被誉为国内第一所综合性国立高等艺术学院的中国美术学院,在建院之初学术性社团就异常活跃。如该校的国立艺术院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28—1937)时期,“社团林立,有声有色,十分活跃:美术作品和音乐、戏剧不断展览和演出;墙报刊物遍布全校;讲演讨论会时常举行。有的社团是学校组织并指定导师的。如‘音乐研究会’,李树化为导师,专门吸收除音乐专业外的各系学生参加‘。书画研究会’,潘天寿为导师。‘实用美学研究会’,雷圭元为导师。 ‘艺专乐社’,李树化、朱荇青、普洛克分任指导。有的社团是由学生自己举办的。如‘一八艺社’‘、西湖一八艺社’‘、速写社’‘、水彩画研究会’‘、阿弥艺社’‘、苏光艺社’‘、野花艺团’‘、蒂赛图案社’‘、新野社’‘、木铃木刻研究会’‘、白杨画会’‘、六桥画会’”。 产生这两个时期学术性社团的建设情况截然不同的原因很多,而其中的主要根源在于:随着社会与时代背景的根本变化而出现的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总体而言,上一辈的大学生处在当时精英教育的模式之下,价值观念较为单一“,以天下为己任”,注重精神价值的满足,有更多的理想主义色彩,对于参加学术性社团充满激情和渴望。而当今由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多种价值观念,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由此呈现出多元化的表现。尤其是近年来高校大众化教育的推行,使得本科扩招之后的大学生越来越难于就业,这就促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价值观念趋于务实,在此情形下,他们更热衷于将精力置于学习实用性技能上,考电脑、考英语、考研、考证已成了现今大学生除课堂学习之外的主要任务。此外,由于近年来美术专业考生大量涌现,一些美术院校的高年级学生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奔波忙碌于考前培训班的教学工作,关注于眼前的短期利益。加上科学研究本身是一项艰苦性的工作,需要具备严谨扎实、吃苦耐劳、甘于寂寞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在现今市场经济环境下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大学生中普遍欠缺。于是,参加学术性社团也就只能成为一小部分学生的行为。 三建立学生学术性社团是当前摆在各所美术院校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在建立社团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学生参与学术性社团的内在动力作为一种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众性团体,学术性社团的建立主要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内在动力。因此,加强学生参与学术性社团的热情显得十分重要。首先,应加强对大学生科研创新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美术人才的基本素质,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就很难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立稳足根。高校还要积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对社会和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其次,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艺术创新的水平是以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作为支撑的,没有一定的学术研究就不能站在大跨度的知识体系构架上进行艺术创新,艺术创作也就只能步入单纯技艺化的误区。古往今来,知名的艺术大师无一不是学贯古今、艺通中西的学者。其三,要积极营造学术研究及学术交流的校园风气,带动和感染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在这方面,一些名牌美术院校做得颇具影响。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近年来都十分注重加强教师深层次的学术研究与课题化建设工作,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中国美术学院针对艺术学科的专门化教学所出现的知识偏颇和视野狭窄的现象,提出了“吸纳人文科学思想,涵融当代艺术精髓,共建教育智性基础,同铸学院讲坛高度”的目标,设立了“湖畔论坛”,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人文学者和艺术家来院举办系列学术讲座,频繁开展“林风眠百岁诞辰纪念”“、地之缘———亚洲文化考察”等一系列重大学术活动,。学生们在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中不断被熏陶、被感化,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得以有效地激发。各美术院校应以此为榜样,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及学术交流活动。总之,学生们只有从思想上真真切切地重视学术研究,推崇学术研究、热爱学术研究,才能主动地参与学术研究,并投身于学术性社团活动中去。#p#分页标题#e# 2、深化学生学术性社团的活动形式学术性社团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因此,社团开展科研活动不能只仅仅停留于参观展览、聆听讲座等表面性活动上,而是要紧紧扣住“学术”这一主题,注重活动本身的内涵和相应的深度。笔者认为,鼓励学生开展较浅层面的课题研究、学术研讨,并在此基础上举办专题研究作品展可以成为学术性社团活动中的主要活动形式。 目前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都已建立了相应的大学生学术课题研究制度,而美院由于专业本身的特殊性,还未有一所高校在大学生范围内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学生也基本上没有从事过学术课题研究工作,因此,美院大学生的课题研究不能脱离自身实际,应该说,结合学科专业内容,选择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进行较浅层面的研究工作是其主要内容。如同一社团的学生可以在美术创作与思潮研究、美术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外美术比较研究、美术史论研究、创作技法研究等方向内选择一个共同感兴趣的专题进行研究。在发现问题时,互相切磋、交流、借鉴。学生从一项研究课题的选题、调研、分析到最后结论必然使其经历一个全面的、完整的科研能力锻炼过程。 “通过研究进行教学”的方法是19世纪初的德国洪堡提出的,它是以一种研究探讨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发表各自独立的思想和见解并与他人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研究探索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效果明显。在学术性社团中,美术院校也可以鼓励与倡导学术研讨的开展,具体内容可以是围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某一论点、参加过的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中的某一主题、书本中的某一学术观点等进行理论思考,并展开心得交流、学术讨论。通过研讨,可以使学生在知识、思维上相互影响、学习、补充,进而使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更加完善。 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学术研究与学术研讨,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能得以进一步提高,审美创造能力也能得以进一步地升华。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围绕其研究专题进行艺术创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举办展览,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 3、加强对学术性社团的管理和指导健全的组织管理制度是保证学术性社团活动步入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自发组织的学术性社团存在着较大的流动性和自由度,加上美院学生相对而言主观、感性,如果没有学院和教师的得力指导和管理,那么社团活动很有可能会象一盘散沙,最终流于形式或归于消亡。 (1)加强和健全对学术性社团的扶持和管理首先,高校要对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提出明确的工作思路和鲜明的社团工作目标,根据社团成立的宗旨,建立一系列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使社团与学校的管理有机统一。其次,为了更好地激励大学生参加社团科研实践活动,学校可以建立一系列激励机制,如在社团中大胆引入学分制,对参加社团的学生计算一定的学分,使社团成为学校第一课堂的深化和延伸;在经费、场地等方面给予较其他社团更具份量的重点扶持。 (2)加强对学术性社团的指导由于近年来美院基本上没有建立过较有影响的学术性社团,没有可资借鉴和学习的先例,因此,教师的正确指导和积极帮助对于学术性社团的建立和发展十分重要。学院要针对学术性社团的类型特点推荐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有目的、有规划、有步骤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学术活动,如在社团刚刚成立之初讲授一些有关科研基础知识的课程;在社团开展活动之初指导学生制定符合社团成员自身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程序和方案;在具体的科研选题与实践的过程中要给予必要的学科和专用性指导;对于社团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商讨对策,等等。教师的得力指导可以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入科研领域,避免盲目性,确保社团活动规范化、经常化、科学化。当初中国美术学院建院早期设立的学术性社团,就有一些著名的美术家如潘天寿、雷圭元等担任指导。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可以将社团指导教师的工作折算为一定的工作量,对教师付出的辛勤劳动给予适当的补偿和肯定。 总之,学术性社团是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重要途经。社团学术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综合能力,促进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美术院校应以学术性社团为依托带动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