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教育实践创建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工商管理教育实践创建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工商管理教育实践创建探析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

关于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功能,有学者认为目前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却比较片面,对“硬实践”偏重,即注重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对诸如运用理论知识、形成心智技能和积累实践经验等的“软实践”却很少有人将之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与“硬实践”相比,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软实践”更为有效。因此,目前学者们已普遍认识到实践教学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技能训练,而是包括综合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最初对高职实践教学的探讨大多偏重于如何加大“硬件”设施建设,探讨如何从强化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角度来研究实践教学问题,后来的研究则慢慢地聚焦于对局部具体问题如职业教育课程问题的关注,徐国庆在《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一书中,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学问化倾向进行了剖析,然后从技术学视角探讨了理论与实践整合的有效途径,并分别从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作了详细分析。该书虽然没有直接讨论实践教学问题,但其建构的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却隐含着实践教学思想,特别是在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认识上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无疑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适切的课程框架。

实践教学在西方教育发展中有久远的历史,杜威的“做中学”思想是实践教学思想的启蒙,在探究实践教学方面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观点。杜威认为“做中学”关键在于强调学生动脑,强调学生思维学习情境脉络的反省,强调主体与外部相互作用基础上的反思。关于实践教学模式,目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一是澳大利亚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和德国“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专业设计遵循CBE理论按岗位需求将从业者应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解,按相应模块组织教学。这种模式的局限性在于:虽然学生可以对某一单项技能掌握得很好,能够满足行业团体的规范化要求,但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是孤立的,今后会因为知识面窄而对自身的继续发展不利,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技能型人才综合、复合和整合素质的要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是将传统的学徒制培训方式与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相结合,即进入职业学院的学生,必须先与对口的培训企业签订学习合同,然后在学院注册就学。

在三年的学制中,学院的理论学习和企业的实践训练比例为1:1。这样学生就具有了双重身份:大学生和准员工。“双元制”的岗位针对性非常强,在技能性人才培养的质量上也就有了坚实保障。总而言之,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其职业教育实践为本研究提供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但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现状来看,大部分研究局限于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及其体系构建方面,缺乏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即使有,也是倾向于就事论事,或者局限于如何培养职业技能等形式的探索,缺乏从理论形态到实践形态转化分析研究。因此,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尚存在着理论、实践、观念、制度、方法等许多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角度寻找支撑和实践层面的深入探索。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当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当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式死板。一般都是教师先花大量时间按教材讲解实训目的、原理、步骤,然后学生按步骤讨论、上网查找资料、撰写报告或填写表格就算完成实习了。如果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则更有个别学生会“搭便车”,基本上只看却不介入,根本谈不上去分析去解决去实践!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组织形式也较为单一,高职的实践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多借鉴和采用理论教学的组织形式,即采取以班级为单位,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实验实训的实践教学方式,由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教师统一掌握教学进度。同时,多以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主。这样的组织形式忽视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性,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已形成了几种较为成熟的实践教学模式,如学工交替模式、学做合一模式、自主创业模式;“3+1+1+1”模式;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等,但这些模式往往套用工科专业的,效果往往不理想。如学工交替模式,“工”的阶段学生基本上是在企业中,企业一般很难按照实践教学进度要求安排学生实习内容和岗位,也难专门指派资深员工作为学生实习导师。而学校派的指导教师也往往起不到指导作用。再比如学做合一模式,一般也就是教师先讲解一下方法、原理和程序,然后学生照葫芦画瓢,难以真正起到培养岗位能力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在工商管理类各专业各行业内,纷纷出现了大量的新方法、新手段,而这些新方法、新内容并没有及时编入教材,新知识、新案例等也不能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来,导致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材滞后于时展,使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达不到与时俱进的要求。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学经费,不少学校更愿意将资金投向成效更为显著的工科类实训室,而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训室的关注度明显不够。在资金的具体使用上,许多工商管理类实训室实质上只是安装了一些普通软件的网络机房。一些实训室虽然挂着“人才测评中心”、“商务谈判中心”等牌子,但实训室除几台计算机和几张工作台之外,没有其他的设备或设施。实训室建设流于“形似”而缺乏“神似”。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现任工商管理类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也提倡教师下企业锻炼,但真正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依然紧缺,难以完全胜任工商管理类实践教学的要求。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大。工商管理类专业不仅涉及商贸业,而且还涉及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中的其它服务业,岗位工种较杂。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也比较多样化,对这些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带来较大的难度。二是对态度和能力的要求高于对知识的要求。工商管理类专业面向的岗位群,由于采用的大都是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技术含量较低,对理论知识的要求不高,但由于这些岗位工作的灵活性大,工作认真和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其经营效益和管理效率。从往届毕业生的调查来看,只会埋头读书、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企业中的表现不一定优秀。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态度和能力比知识更为重要。三是专业技能的运用强调艺术性。经营管理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因而是一门科学,但更是一门艺术,经营管理技能更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增长。#p#分页标题#e#

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实际工作经验的重视,是许多企业主管一致的认同。从事过经营管理工作的学生,企业培训合格马上可以上岗,很快可以进入工作状态,培训投入也少,因而不少企业在招聘时要求具有一定工作实际经验。因此,创设一定条件,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宇先生从职业的角度,将人的能力分为三层(如图1所示),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核心能力。特定能力指每个具体的职业、工种、岗位和工作都会对应的能力,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专业能力,即工商管理类各专业培养的岗位所需能力,如营销专业的策划能力、推销与谈判能力,国际商务专业的单证制作能力、英语听说写能力等。特定能力通常通过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培养,它是人们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能力,对人的影响和意义更为深远;通用能力是表现在每一个行业,或者一组共存的相近工作领域的能力,它的数量少于特定能力,但适用范围却要宽得多,一般通过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培养,如经济学分析能力、统计能力、调查与统计能力等;核心能力是存在于一切职业中,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的能力,它是数量最少、但适用性最强的基本能力,是每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甚至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最重要的能力,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其影响辐射至整个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领域,对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影响极其深远,一般包括阅读能力、书写能力、演讲与口才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等等。因此,如何体现对上述三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是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点所在。

即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要:第一,体现从“单项技能实训”到“综合技能实训”的系统性;第二,各阶段实践设计从项目、内容的安排上不应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有机整体,体现联系性;第三,单门课程实践教学设计要包括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训练三个层次;专业实践要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三个层次,体现实践体系的层次性。社会认知性实践,主要是为了增加学生对社会和国情的了解,通过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等方式,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该阶段的实践可以安排在大一的寒暑假进行。专业认知性实践是在社会认知实践的基础上向专业方向迈进一步的专业性基础实践,具有只看不做的特点。通过专业课程见习、专业见习和市场调研等到方式,增加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和初步了解,为以后的实践教学打下基础。该阶段实践大部分可以安排在大二寒暑假进行。专业实训就是在校内实训室里,通过设定的情景,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模拟训练专业素质和技能,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专业实训的具体途径包括各门专业课程中的实训、专业课程综合实训、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体现“学中做”的特点。该阶段实践一般安排在正常教学时间内进行。综合性实践是在学生经过上述实践教学的训练后,对社会、对专业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后,设计的层次更高、内容更全面、场景更真的教学环节和课程,如专业实习、毕业顶岗实习、课外科技活动和创业活动。通过综合性实践,学生就可以基本上为就业做好了准备。该阶段实践往往安排在大三第六学期进行。

结语

如何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系统性是当前要思考的重大问题,必须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社会认知性实践、专业认知性实践、专业实训实践和综合性实践四个模块之间存在系统性、联系性和层次性,按照上述模块设计的实践教学模块可以基本满足工商管理类专业各层次能力培养要求。各模块实践体系构建之后,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各自学校实际,采取各种类型的手段和载体来完成各模块所要达到的目标。作为国家示范建设院校,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基本上按照本文提出的体系进行构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作者:朱长丰 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