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无居民岛土地开发利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海岛的开发在上海市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随着上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短缺对上海市发展产生巨大的制约作用,海岛资源特别是无居民岛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21世纪上海海洋经济发展重要条件之一。对于无居民岛的土地资源,无论是岛陆资源还是滩涂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1990年上海市开展了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工作;国家海洋局组织申报的908专项于2003年9月获国务院批准立项,通过全面筹划我国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彻底摸清我国海洋家底及其变化与趋势,为优化现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定海洋保护规划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对我国迈向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2004-2005年,东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开展了一次多方位、多学科的上海市无居民海岛综合性海岛资源调查。李九发等[1]通过上海滩涂后备土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开发途径进行了分析;左书华和李九发[2]对潮滩的发育过程和滩涂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进行了研究;郭伟其等通过对无居民海岛的综合性海岛资源调查,多方面对上海市无居民海岛的资源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其资源特征[3],陈秋明基于生态和经济两方面对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性作了研究[4]。 本文通过历史资料及文献的收集,结合本次在上海市908专项资助下对上海市无居民岛的现场调查及研究,建立上海市无居民岛土地资源开发评价体系,从保护和开发两个方面评价了上海市无居民岛土地资源的开发适宜性,为上海市无居民岛土地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了基础资料。 1研究区域概况 上海地处副热带地域的东海之滨,冷暖空气交往频繁,天气变化复杂,四季气候多变,常出现雨涝、台风和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上海市管辖的海岛有冬暖夏凉、温度起伏和缓的特点,受海洋气候调节,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5.0~15.7℃,冬季严寒和夏季酷热程度比市区和同纬度内陆地区轻。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总量为1750~1950h;雨量充沛,海岛平均降水量为1057~1169mm,但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夏季为主要的降雨季节。光、温、水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产。上海海岛周边水域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潮波系统,东海前进波和黄海驻波,潮汐性质属半日潮型,一日内有两次涨落潮过程。长江河口水量充沛。据大通站多年资料,年径流总量为9.24×1011m3,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68×108t。海水盐度的分布基本特征是南、北高,中央低,盐度由西向东逐渐增大[5]。上海市无居民海岛从成因上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河口冲积沙岛,主要集中在长江口口内南支河段,如东风西沙、扁担沙(又称东风沙和东风东沙),南、北港分流口附近的青草沙,拦门沙河段有九段沙,北支的黄瓜沙和顾园沙,以及本文暂未涉及的一些岛沙,如瑞丰沙、白茆沙、江南亚沙等。第二类是基岩岛,形态受喷山岩的形态而定,面积很小,如长江口门外的佘山岛以及在杭州湾内有大金山岛、小金山岛和浮山岛。第三类在暗礁基底上采用人工建造方式形成的人工岛,鸡骨礁。无居民岛的土地资源包括岛陆资源和滩涂资源。针对上海无居民岛的现状:各基岩岛及人工岛的面积在0.0014~0.229km2之间,相应的潮间带面积约0.01km2,本文将九段沙、东风西沙、扁担沙、青草沙、黄瓜沙和顾园沙6个主要的河口冲积沙岛定为研究目标。各无居民海岛主要特征见表1。 2开发适宜性指标体系的构建 2.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影响无居民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因素复杂多样,合理地选择评价因子应遵循针对性、理好开发与保护关系、具有可行性、层次性、动态和静态相结合五项原则。 2.2指标的选择 本文的指标选择是以刘容子和齐连明[6]相关土地资源的分类体系作为评价的框架,具体评价指标基于此模型针对上海无居民岛的具体情况特征进行筛选。由于无居民海岛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特点,海岛的开发根本宗旨应以生态保护优先,本文选择从保护和开发两个角度分别进行指标的选取,结合上海无居民岛的实际情况及数据的可获得性,将适应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分为三层,目标层、准则层及指标层,具体见表2。 2.3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选择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Delphi)相结合的赋值方式[7],其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评价工作中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有效的提高评价过程的可操作性。评价步骤为:(1)构建递阶层次结构;(2)专家根据1-9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进行打分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3)进行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以减小误差出现的可能性;(4)使用matlab软件计算矩阵最大特征根及其特征向量,得出各指标因子的权重,见表3。 2.4评价指标定量化处理 本文主要结合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6-15],制定出无居民海岛土地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的量化处理标准及其相应分值,具体如表4所示。2.5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等级划及开发适宜性的确定分别计算上海无居民岛生态保护指数(P)和开发利用指数(E),分别表示其包括的所有指标因子的综合指数,其表达式为P=∑i=ni=1Pi×Wi;E=∑i=ni=1Ei×Wi(1)式中:Pi表示生态保护体系下各个因素的分值;Ei表示开发利用评价体系下各个因素的分值;Wi表示各个因素对应的权重。将上海市无居民岛的需保护程度和可开发应用程度分为高(8~10分)、较高(6~8分)、一般(4~6分)、低(0~4分)4个等级。在判断土地资源开发适宜性时,本文参考陈秋明[4]的研究成果,建立保护与开发的互斥矩阵,将评价结果分为优先开发、适宜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和灰色区域(暂不开发),见表5。 3评价结果 根据以上确定的指标和权重,结合本次调查的数据资料、相关文献的搜集和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计算上海无居民岛土地资源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指数,并进一步确定土地资源的开发适宜性等级,并根据各准则层综合指数确定上海无居民岛土地资源开发方向,统计结果见表6。九段沙的开发类型为限制开发,这类海岛应严格控制开发规模和强度,在合理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节制地开发旅游、度假、休闲、科研等同时具有自然生态保护意义和开发利益的基于生态。青草沙的开发类型为限制开发,其生态保护指数和开发利用指数均为一般,进行大规模不宜进行大规模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由于其具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和适宜地形,已建成大型淡水水库,成为上海市的第三个水源;东风西沙、扁担沙和黄瓜沙的开发类型应为适宜开发,可适度开发起海岛的岛陆和滩涂资源,如岛陆可适当开发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滩涂可根据政府的规划,科学的开展围海造地,成为上海的极为宝贵的潜在的土地后备开发资源或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当地资源优势适当开发海水养殖。顾园沙由于其生态保护指数和开发利用指数均为低,虽然生态环境不敏感,但开发价值也低,暂时不具备开发利用的价值,因此暂不开发。但随着区域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来可能会具有利用的价值。#p#分页标题#e# 4结论及讨论 通过建立上海无居民岛土地资源开发适应性评价体系,从生态环境和开发利用两方面对上海市五个河口冲积类无居民岛进行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人口的逐步增加,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迅速增长,拥有丰富资源的无居民岛就成了新的开发热点,但由于无居民环境脆弱,远离大陆,基础设施较落后,开发成不高的特点,需要以谨慎的态度开发,利用无居民岛土地资源,坚持以保护为主的开发原则。在生态保护要求高的海岛,应科学规划,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开展小规模的休闲旅游,充分利用海岛丰富的自然资源,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生态保护要求较低的海岛,可根据需求开发滩涂资源,发展可持续海水养殖,或通过围海造地,增加上海工农业用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对无居民岛岛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也会进一步加大。不同海岛地区,其环境的影响因子及其权重各不相同。在研究具体开发利用适宜性时,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当地生态环境特点和开发利用资源的优势,制定适合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应充分利用最新的调查数据、遥感数据和统计资料,咨询多学科专家的建议,以便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无居民海岛的开发价值,为上海无居民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无居民岛的土地资源提供科学的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