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基于ISO14000标准的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 要: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建设方法为基础,将绿色大学环境管理要求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标准结合,提出构建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方法,为保证绿色大学环境目标的实现,规范环境管理手段,实现绿色大学环境绩效要求提供了可参考的方法。
关键词: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
一、引言
开展绿色教育是绿色大学的特点之一,绿色大学的教育体现在学校的管理、学校的校风、师生言行、教学和学习氛围等等各个方面,其中,学校的管理及其运行是相当重要的方面,学校整个运行有着很强的教育性,它比单纯的环保知识的课堂教学更有行为教育意义。所以,绿色大学应当将环境管理的思想纳入日常全面管理工作中,制订环境管理制度,开展有效的参与性环境育活动,创设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 ]。ISO14000的核心内容,如持续改进、污染预防等与我国现行环境管理制度所遵循的可持续发展等指导思想基本一致,而绿色大学的本质特征,就是在学校建设中体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由此可见,将ISO14000标准的理念引入到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中,能够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必然会为大学的环境建设和管理发展带来全新的活力。
结合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实施学校环境管理,能够产生使学校的环境教育由集中于课堂教育转向面对全校和社区,由偏重显性课程转向发挥隐性课程等一系列的作用,既能够全方位带动环境教育的开展,又同时检验环境教育的效果,无疑能够推动学校环境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
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介绍
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07技术委员会(TC207)组织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其标准号从14001至14100,统称为ISO14000系列标准[ ]。ISO14000系列标准融合了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经验,是一种完整的、操作性很强的体系标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
随着人类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一直以来,管理专家和环境专家都在寻找一种系统地管理环境问题的方法。1992年,英国颁发了BS7750—1992《环境管理体系规定》标准;1993年7月10日欧共体正式公布了《环境管理审计规则》(EMAS);德国于1995年依据EMAS制定了《环境审计法》及三个条例;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3年6月正式成立了环境管理委员会(ISO/TC207),正式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和工具方面的标准工作,其核心任务是研究制定ISO14000系列标准,规范环境管理的手段,以标准化工作支持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ISO14000系列标准中编号为14001—14009这一部分,它是整套标准的“龙头标准”,是唯一的规范性标准[ ],它要求在其环境管理体系中,必须适当地控制各个基本要素,通过要素的有效实施,实现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过程。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分为五大部分:①环境方针;②规划;③实施与运行;④检查与纠正措施;⑤管理评审。这五个基本部分包含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和建立后有计划地评审及持续改进的循环,以保证组织内部环境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高。ISO14000体系又可分成17个要素,这17个要素构成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而按照17个要素(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执行程序就构成了运行体系[2]。
3.1 体系的构建目标
在当前环境问题的危机中,学校教育在推波助澜,扮演着物化人性再生产者的角色,真正的环境教育应该是对整体教育的重新思考,为现代学校教育重植人性根基[ ]。而绿色大学是在当今生态文明时代,用可持续发展观念进行绿色教育和绿色管理的大学,未来建设和发展将会把环境管理概念融入日常环境教育之中,把学校的环境管理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来抓。
学校环境管理是环境教育的一部分,学校环境管理的全过程包括方针、指标、管理方案、检查整个过程及其生成的各种程序、规范和制度本身都可以成为学校的环境教育,或者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对环境教育来说,环境管理的建立与运行过程也是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 ]。而环境管理和环境教育最终目的是相同的,即是培养人们良好的环境行为来保护我们共同的生存环境,环境管理与环境教育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借鉴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就是试图为环境管理融入环境教育寻找对策[ ]。
3.2 体系的构建原则
①符合14000的普适性原则
ISO14000体系适用于任何类型、规模、以及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下的组织。基于ISO14000标准构建的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同样符合普适性原则。绿色大学在现有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学校在管理的各个领域纳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其他各个管理层面相结合,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环保意识,起到可持续发展功能区的社会示范作用。
②针对绿色大学特点
绿色大学提供了全体师生参与的学校氛围,表现出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学校管理方面的要求。而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正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本质观,立足学校长远发展来制定和规划各项管理的方针和政策。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切合绿色大学的特点,强调各项环境管理工作要令学生以及现实社会获取最大的满意,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③强调全过程管理
ISO14000要求组织从项目立项、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等生命周期的各阶段控制环境因素,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绿色大学构建环境管理体系时,本着在实施管理时,做到事先控制准备过程,事中控制实施过程,事后控制整改过程的全过程管理原则,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的例行监测、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纠正和预防措施等手段的实施对环境教育以及相关活动进行全过程管理; #p#分页标题#e#
④强调绿色大学整体功能的持续改进与提高
构建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通过改进与优化绿色教育的结构要素,采取必要的结构改革措施,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各类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相关知识的绿色人才,以实现环境教育与管理的最终目标;通过改进与优化绿色科技的结构要素,对社会绿色科技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适时改进与优化绿色校园等相应的结构要素,始终保持模范绿色校区,更好地为全社会的绿色社区建设做出贡献。
3.3 体系构成
基于ISO14000标准的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包括五个组成部分:一是理念系统,二是策划系统,三是制度系统,四是监控系统,五是改进系统,并由此构建了科学的运行机制.
(一)理念系统
基于ISO14000标准的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基于以下基本观点:
①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本质观,环境管理服务于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关心重点由最初的单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逐渐地转移到现代的对整个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模式的反思、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审视、对人类未来生存形态的思考,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环境教育及管理中的集中反映[ ]。
②坚持“满意的管理观”。环境管理的全过程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管理是否有效,是保证环境教育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不断提高满足学生和社会要求的能力,就是提高环境管理的有效性。
(二)策划系统
实施环境管理的监控首先应该对环境管理监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做好事先的策划工作,这可以保证所建立的体系本身的质量,以及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根据ISO14000的要求,做好事先的策划工作。
在实施环境管理监控中可对环境管理制度,管理计划的制定、调整,管理方法的改革以及各项环境管理监控措施的出台等等,都做好事先的策划工作,并根据绿色人才培养目标所规定的在环境管理方面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制定监控目标,对环境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层次解决,始终坚持“绿色人才的培养,以及绿色科技的创新与应用”为环境管理监控的目标。
(三)制度(文件)系统
绿色大学采用ISO14000标准的模式编制文件,文件分为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报告记录四个层次。除了满足ISO14000标准要求,制度系统还应保障文件的适用性、有效性,可操作性以及文件间及不同活动和职责间的顺畅衔接。
制度系统对作用、职责和权限需要做出明确规定,并形成文件予以传达。为便于有效的环境管理,应建立保持一套程序,管理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文件。
(四)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建立的关键性工作是要全面识别绿色大学环境管理的主要过程,并针对管理的主要过程,设计管理控制点,制定管理标准。同时,建立了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检查与评估、管理质量投诉、满意度调查等手段有机结合的环境管理监控体系。
(五)改进系统
持续改进是基于ISO14000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的精髓,其主要通过日常检查、目标管理、学生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及时发现管理活动中的各种“不符合项”,通过分析原因,及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使环境管理的改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控机制。
四、基于ISO14000标准的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保证运行机制
科学的运行机制是基于ISO14000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区别于传统管理的重要方面。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参照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PDCA管理模式:策划(P)—实施(D)—监控(C)—改进(A)即P—D—C—A的方式循环,从机制上确保对管理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实行实时、动态的监控管理,推动环境管理的不断发展和环保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是个动态的,需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的PDCA循环不是封闭的,而是一个开环系统,不是在原有的水平上停滞不前,而是通过管理评审等手段提出新的要求和目标,实现环境绩效的持续改进[1]。
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首先应制定切合实际的方针,指引管理工作的实施。
环境方针必须包括的内容如下:(1)学校承诺污染控制及污染预防,提出污染控制对象;(2)学校承诺持续改进,提出改进方向;(3)遵守环境法规及其他相关要求;(4)建立科研、生产部门及后勤部门的应急系统,制定相关方案;
(一)规划
(1)初始环境评审:初始环境评审是明确环境管理现状的手段,其结论是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技术基础和前提条件。
环境评审的内容主要包括:①对组织的环境表现进行评价,确定改进的需求和可能性;②利用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的思想明确组织产品;③收集、分析和评审组织现有与环境相关的制度、职责、程序等信息资源和文件,作为体系的基础。
(2)行动计划:包含以下的内容:①方案制定的必要性;②方案执行和相关人员组成和分工;③经费预算及其分配;④方案实施时间和工作进度安排,每项工作的具体目标要求;⑤检查或考核的方法和要求。
(二)实施与运行
绿色大学环境管理部门的组织机构及其各自的职能如下:
① 校长
主持大学的全面工作;制定和颁布环境方针;任命环境管理者代表;批准环境管理目标;批准和颁布《环境管理手册》;确保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策划,对大学的环境负最终的责任;落实组织结构,确保组织内的职责和权限得到确定和沟通;落实各级各部门环保责任;主持环境评审等。
②主管副校长
按照ISO14001标准建立、实施和维护环境管理体系;向校长汇报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负责与相关方协调环境问题,联络认证机构;审核环境目标、指标与环境管理方案的可行性,批准认定的重要环境因素;主持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组织管理评审等。#p#分页标题#e#
③基层部门
基层各部门是具体贯彻执行环境方针和目标的部门,主要负责组织本部门环境因素的识别,做好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工作,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与指导等。
下面就一些部门的职责具体介绍:
院长/系主任:选择环境教育的课程,指定环境课程的实施方式以及环境教育课程的评价方式;组织制定本院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指派相关负责人指导、协调、监督、检查本院工作,对院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等。
后勤管理部门:负责大学整体环境因素的识别,进行汇总登记;组织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及环境管理方案;组织对校园整体环境绩效的检查、监督;对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等。
科研部门:负责识别科研活动中环境因素;做好实验室化学品的管理,制定科研活动中的环境管理方案;对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科研活动进行定期的检查,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等。
生产部门:编制清洁生产计划并组织实施,编制物料需求计划;控制物料的使用并负责产品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开展节约资源、材料及其再利用的活动;做好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的分类和管理工作;对生产过程中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等。
(三)检查与纠正措施
在实施建立绿色大学环境管理方案和措施的过程中,根据制定的计划目标和工作进度安排,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以实现不断改善学校环境的目标。
(四)总结工作
体系经过一段时期试运行,管理者代表组织培训合格的内审员实施内部审核。审核文件的完整性、一致性、与ISO14000标准的符合性等内容,审核结果形成文件并报送最高管理者。此后,最高管理者应组织中层管理者对内审结果、目标指标完成情况、体系改进的可能性和需要等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持续适用,充分和有效。
至此,环境管理体系已完成一轮PDCA循环。组织在实施改善的同时,环境管理体系进入了新一轮的循环[ ]。环境管理体系是通过建立内部组织机构和各环节工作评估、监控和反馈系统,加强管理控制,实现对环境管理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监控,形成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闭合体系,保证环境管理体系的稳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宏立,付永川.论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1在绿色学校创建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06,6:95-96.
[2] 沈剑.ISO 14000与学校环境管理关系浅析[J].污染防治技术,2010,23(4):42-44.
[3] 黄敬文.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研究[J].五邑大学学报,2002,16(1):67-70.
[4] 刘雙赫,裘奇龙,朱亮.构建国际绿色贸易制度的探讨[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2):110-111.
[5] 张剑青.企业15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与审计[D].天津:天津财经学院,2001.
[6] 翟亚军,方淑芬.ISO14000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资源与环境,1997,(2):23-26.
[7] 高德胜.找回失落的人性——论环境教育的转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2):1-6.
[8] 吴祖强.ISO14001与绿色学校[J].环境教育,2001,(5):31-32.
[9] 朱琨.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应用于高校环境教育的探索[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4(4):92-98.
[10] 吴祖强.关于高校开展环境教育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2):20-26.
[11] 杨辉.关于绿色学校开展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探讨[J].中国ISO14000认证,2007,(2):34-36.
[12] 王东华.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与审计[D].天津:天津财经学院,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