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科研事业单位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不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但社会文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振兴经济,发展科技,提高综合国力,都需要大批科研事业单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对科技的投入显著增长。特别是近十年,科研事业单位科学事业费和各类科研专项经费成倍增加,为顺利开展科研活动,获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创造了物质保障。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观念,单位领导对财政资金的安全没有足够重视,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意识淡薄。财务人员与新形势、新要求还不尽适应,科技体制改革措施不配套等诸多原因,导致科技投入大幅度增长,科技产出增长不明显,科技产出与国家对科技投入不相配比。财务管理工作是对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渗透并贯穿于科研事业单位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它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共同基础,是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中枢。为此,有必要深入剖析科研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提高科技投入的效率。 二、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对科技投入不足,科研事业单位主要致力于争取科研经费,缺乏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监管和效益考核。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投入的逐年增长,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加大了对科研事业单位经费投入使用监管力度;各单位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经费管理,保证资金安全。但是,在资金和资产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财务从业人员业务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1)基本支出挤占科研项目经费。由于财政供给政策原因,用于科研事业单位人员和日常运转支出严重不足,近年来地方政府不断出台事业单位人员津补贴项目,如“地方津补贴”、“同城待遇”、“伙食补贴”、“目标管理奖”等,要求科研事业单位自筹资金解决,而绝大多数单位创收收入有限,不能满足以上人员支出项目的需求,只能从科研项目经费中列支,挤占了科研项目经费,影响了科研项目的实施。 (2)预算编制不完整,决算与预算出入大。每年的第四季度编制下一年度的部门预算,由于科研项目是当年申报,当年下达,编制部门预算时无法准确预计下年度科研项目经费额。另一方面,部分单位为了多争取财政资金,刻意将单位创收收入少填报。以上两方面导致预算信息失真,难以按预算严格执行,年终决算往往大幅度超预算。 (3)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绝大多数科研院所把本单位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包括下属经济实体的经济业务,全部纳入事业核算,人为划分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造成核算混乱。会计处理方法随意变更,科目设置不规范、不科学。一些单位收支未按项目进行核算,项目间相互串用,甚至随意挪用项目资金、虚增项目成本。有的单位往来账目长期不清,用往来核算收入支出,造成收入不全,支出不实。有的单位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未及时清理,无法收回,给单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有的单位税务票据与财政票据串用,将非税收入转为事业收入,不上交财政;有的单位甚至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滋生腐败和经济犯罪。 (4)项目支出绩效不够重视。科研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对科研项目重申请、轻管理、重分配、轻效果的状况,项目资金使用的成本和效益意识不够,单位主要领导不很重视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国家有关财政政策不配套,一方面迫使科研事业单位不得不采取种种对策违规使用资金,另一方面又为科研事业单位钻财政政策的空子创造了条件;导致项目资金配置不合理、支出结构不优化,增大了科研项目成本,未能实现项目资金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5)国有资产管理薄弱。科研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重分配轻绩效、重审批轻监督的现象,一个地区、一个系统各单位之间、甚至一个科研院所内部,由于共建共享机制不健全,科研仪器设备“私有化”现象十分普遍,大型设备重复购置,盲目购置、使用低效。未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采购设备,主管设备采购人员不熟悉业务,与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缺乏有效沟通,造成部分专用设备不能满足需要。固定资产建账不规范,账账、账卡、账物不符。资产处置随意性大,资产减少、报废、调拨等手续不全。不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造成单位虚增资产、账外资产、闲置资产,资产损失浪费现象严重。在科研事业单位组织创收,特别是承包经营过程中,有的经营实体无偿使用单位的房屋、水电通讯和其他设施,既造成经济实体成本、费用不实,也加重了科研事业单位经费的负担。有的科研成果转化收益长期留存经营实体,有的科研成果未经资产管理部门评估,转让价格低廉,这些都给单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6)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有的科研事业单位没有清晰的业务程序,凡事因人而异,因而财务处理程序也难以标准化,甚至处理标准也经常变动;凡事按领导批示办理,制度虚设,工作效率低。项目实施部门、项目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未能形成相互制约机制,支出合法性控制差,事业支出挤占项目支出的情况很多,经营支出挪用事业经费和项目经费的现象亦很普遍,整个科研事业单位支出界线比较混乱。 (7)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能满足当前财务管理要求。长期以来,科研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的要求一直不高,多是调入,或是由原职工改行从事财务工作,半路出家,未经过专业训练,业务水平不高,又缺乏必要的培训。同时,科研事业单位是财政供给单位,收入相对稳定,财务人员自身学习提高的迫切性不强,日常只能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谈不上高水平的财务分析;缺乏对财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整个单位财务收入状况重视不够,没有科学使用资金和努力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不能为单位领导及上级部门提供决策依据。#p#分页标题#e# (8)财务分析深度不够,未能起到对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现行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仅设计了一些财务指标,缺乏系统的财务分析体系,从而限制了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财务指标不完善,财务分析工作滞后,使管理者难以及时、全面地掌握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资源状况、资产管理状况等财务信息,财务管理的监控作用难以发挥。缺乏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不利于考核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不利于考核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绩效。 三、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途径 1.提高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1)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责任意识。财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财经法律法规知识,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尤其是分管财务的负责人,也要加强各项财经法规的学习,《会计法》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对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的责任,只有单位负责人懂法,才谈得上遵法守法。只有强化了单位负责人的会计管理意识,才能从源头上遏制财务管理混乱的状况。同时科研项目负责人要遵照“谁申请、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按照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管理的要求,真正履行自身职责,既实现项目目标,又保证资金安全。 (2)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效益意识。随着部门预算制度的逐步完善,科技投入的不断加大,包括人员支出在内的基本支出经费保障到位,科研事业单位特别是主要领导、项目负责人和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转变传统观念,科技工作必须考虑资金投入效果,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专款专用、合理合法高效使用。有意无意制造账目混乱,不合理甚至不合法使用项目资金,达到改善职工福利和单位小团体利益的做法,不仅导致国家财产的损失,也违反国家财政政策。 (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能。财务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有效把握和协调会计行为,才能正确理解会计信息,将财务会计信息正确转换为管理会计信息,为领导决策服务。针对科研事业单位实行岗位设置改革后,管理岗位编制压缩的实际情况,在积极创造条件确保财务管理岗位数量、设备条件、财务软件等前提下,严格执行财政部门的持证上岗制度,明确财会队伍的素质要求,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对不合格的财会人员应予更换。财务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定期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及时掌握更新的会计政策、会计准则,学习和应用财务管理新思路和新方法,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实践应用,提高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水平。强化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树立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单位中心工作服务,为广大科研人员服务的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2.建立健全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依照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根据本单位业务的特点、经营机制、管理要求、资金运动、人员配置等,制定标准一致、可操作性强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管理制度、项目支出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绩效评价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强化审计监督,内审外审相结合,切实加强年度报表的决算审计、财务专项的绩效审计、科研项目验收审计及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积极推行包括财务公开在内的政务公开制度,把涉及单位改革和发展、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主要事项,包括年度财务报告、审计报告、绩效评价报告、财务计划、投资计划等,采取一定方式向单位职工乃至社会公开,接受单位职工和社会监督。 3.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资金管理 (1)严格预算编制、保证预算完整。①一般财政补助资金。一般财政补助资金是政府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的无偿资金,是科研事业单位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前提和保证,也是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和监督的重点。预算编制要围绕本单位中心工作,按照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突出重点、保障优先的原则,严格按照财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编报部门预算。政府应全额预算安排科研事业单位人员支出和日常运转经费,解决科研事业单位后顾之忧,以保证单位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②财政专项资金。在科学预测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单位职能和自身需求,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分“经常性专项”、“分年度专项”和“一次性专项”编制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经常性专项”是一个单位正常运转所必需的、特有的,其他单位没有可比性,每年都发生且每年支出金额相对固定。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其特点,全面足额安排专项资金,以保证履行单位职能。“分年度专项”是一次性申请,需要分年度实施的专项。“一次性专项”则是一次性申请,一年实施完成的专项。这两类专项用于单位发展,需根据财政资金当年实际情况,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预算编制必须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绩效目标,从数量、质量、成本和时效等方面进行细化。在预算资金落实后,按财政相关规定切实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定期分析考评,按项目实施进展控制资金支出进度,针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整改措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③科研项目经费。政府对科技的投入按科研方向和研究内容,分农业、工业、医药、环保、交通、能源等部门进行管理和实施。科研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分类申报科研项目,但应将“当年申报、当年下达”的方式改为“上年申报、当年下达”的方式,以便将科研项目经费全额纳入当年单位预算。科研项目申报应注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水平的项目,要有明确的可考核的绩效目标,支出安排有据、细化、具体。④创收收入。科研事业单位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收能力,积极创收,做到应收尽收,并全额纳入单位预算,不得瞒报不报,原则上不得低于前三年的平均水平。创收收入分非税收入和事业收入,非税收入全额上交财政,事业收入分类别纳入单位预算管理。 (2)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预算下达后严格按预算执行,预算执行过程中,实行财政集中支付,支付方式分为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对于一次支付额大,支付对象确定的,通过财政支付局将款项直接支付给提供货物或服务单位。对于支付额小,支付对象分散的,按照财政授权额度进行支付。对于零星支出,采取公务卡支付形式,杜绝现金支付,实现公开透明,及时监控。不仅要对科研仪器专用设备、办公设备、车辆等固定资产实行政府采购,而且要对日常公用支出中的有关开支实行政府采购,包括办公用品、汽车修理、交通用油、因公出国机票等。只有采取以上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加强支出管理,以便保证资金的使用安全。#p#分页标题#e# (3)加强项目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产出效率。加强支出管理,强化支出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做到“前期绩效目标、事中绩效跟踪、事后绩效评价”相统一。树立服务意识和监督意识,系统掌握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要求,配合和指导科研人员了解预算管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基本要求,在科研项目立项、执行和验收的各个环节强化财务服务和经费支出监督,确保科研经费支出总额和人员经费、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出版费、管理费等各项支出结构的合理性。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出发,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加强科技投入产出分析,会同科研计划部门、研发部门和经费审查等部门,对经费支出的合法合理性、经费投入大小、实施时间长短、任务完成优劣、获得成果水平高低等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采用现代成本管理的科学方法和手段,逐步建立完善和实行以业绩为导向的科技人员和科研项目考核方法,把科研事业单位和科研人员的实际利益同他们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联系起来,增强对科研事业单位和科研人员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内在动力和压力。 (4)加强经营资金管理,提高成果转化效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研事业单位部分科技人员分流,利用技术成果,通过技术服务获得一定收入,有些成立了非独立部门,实行经营目标管理,有些成立了独立核算的经营单位,实行承包经营。因此必须严格区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明确核算主体,加强成本核算,无论是实行经营目标管理还是承包经营,不得占用资金,对占用的土地、房屋、设备及科技成果等要按市场价收取使用费。对应收的创收指标和承包金,及时足额收取,促使经济实体积极努力地广开财源、增加收入,提高科技产业经济效益。 (5)强化基本建设资金管理,保障基建项目顺利开展。基本建设资金是科研事业单位重要的资金来源,是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基本保障,对提升创新能力,改善工作、学习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本建设资金数量大,支付集中,必须切实加强基本建设资金的监管,要从项目初步设计、立项申报、可研批复、招标、施工、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监管资金的使用,严格按项目概算支出,减少调概,杜绝超概。条件成熟时,基本建设项目实行代建制,在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监督下,通过公开招标,确定项目代建单位。项目建设过程中,财政部门对代建项目进行包括财务活动在内的整个过程跟踪管理,科研事业单位作为使用部门从资产使用功能上加强监督。 4.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把资产管理与部门预算相结合,实施新增资产配置预算专项申报制度,从源头加强资产管理。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资产从申请购买、审批、采购、入库、调剂、处置、经营、权属、使用等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和有效监管,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绩效管理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和效益。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是科研项目经费购置的由项目人员保管、使用的各类科研仪器设备,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这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科研仪器设备共用平台,防止仪器设备课题项目组私有化,避免大型、贵重的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减少仪器设备的闲置,最大限度地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加强对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建立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对直接转让的科研成果,需经资产管理部门的评估,通过有资质的产权交易机构转让,防止知识产权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