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支付体制对财务管理的作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集中支付体制对财务管理的作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集中支付体制对财务管理的作用

 

所谓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指的是国家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有的财政资金纳入这一体系进行管理,最终由国库支付中心在这一体系内将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这一制度的确立对其财务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从这个角度切入,重点讨论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带来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形成之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与财务工作是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形成了这样一个传统,那就是相对于财务工作来说更为重视会计工作,往往是轻视甚至漠视财务管理,这样一来,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就不断弱化,带来了许多问题。   (一)事业单位的财务自主性和资金筹措能力下降   财政集中支付执行后,对于资金用度的计划和使用事业单位要提前做出具体的规划,同时为下一年度资金的预算与使用提供指南。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资金的滥用,能够确保资金规划有度、使用有度,但是也会带来如下的副作用。   1.财政集中支付执行后,事业单位资金预算一般是在隔年的2月或者是3月做出,那么规划前几个月的资金使用在审批上就存在较大的难度,正因为如此,不少单位才不得已调帐或者面临着资金审批不能通过的危险。   2.因为资金预算在前,事业单位往往会在预算做出之后又遇到一些新的情况,所以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就为预算单位能否自主使用资金带来了不利影响。   3.相对于财政集中支付执行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存放方式发生了变化,其自身拥有的存款减少,因而融资能力降低,不再对银行等部门产生浓厚的吸引力,所以也就很难再取得银行等部门对其的发展支持。   (二)会计核算工作与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相脱节   由于财政集中支付执行前,事业单位的会计与财务管理部门地位不平衡,而在财政集中支付执行后,虽说财务管理的工作得到了重视,但是这两个部门之间依然沟通欠缺,没有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协作,于是就会产生责任盲区。比如事业单位领导认为对于财产物资的保管、审核应由会计核算中心严格掌控;单位报账员认为自己仅仅是收支现金的出纳以及相应报账凭证的出具员;而会计核算中心认为其自身职责就是核算与监督。如此一来,管理层面会因为缺乏有针对性的财务数据而疏于管理,会计核算中心仅仅专注于业务范围,参与管理的意识不强,致使其管理职能不能得到有效地发挥。   (三)单位资金使用效益较低   因为在编制预算时没有科学的指导和论证,因而一些资金预算规划的内容与实际支出不符,缺乏严肃性;在资金预算规划制定出来后,如何执行又没有严格的约束,致使出现如下一些情况:经费支出的盲目性、经费支出的随意性、经费支出的超范围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大宗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因为缺乏严格的约束以及周密的计划,事业单位更加注重资金的使用而对资金的管理则较为忽视,至于如何有效监督该资金的使用绩效更是很少在意。另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中心沟通不足、协作不力,会计核算中心往往只是注重单位收支汇总并对其入账,而对于单位的资金来源、性质、使用项目等情况一无所知,所以也无法合理有效地监督资金的使用及收益状况。   (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弱化   财政集中支付执行后,有的事业单位放松了对于各项支出的内部监督,疏忽了对于事业单位资金的管理,有些领导甚至认为只要由会计核算中心把关收支情况即可。这就导致了管理层面没有严格掌控单位的各项支出,甚至一些严重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支出项目依然能够获得审批,这就会滋生单位内部徇私舞弊、虚假冒领等现象。另一方面,因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中心的协作不力,所以在工作中,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未经会计核算中心定期盘查,容易形成管理漏洞,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现象。再加上会计核算中心不能及时得到事业单位资产短少的信息,无法及时做帐,从而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再则因沟通欠缺,事业单位间的款项往来未能及时清理,一些单位报账滞后,挂账现象经常存在,时间长了,难免会有坏账、烂账,这不仅加大了单位的财务风险,还容易造成单位固定资产的流失。   (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缺位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前,事业单位的会计、出纳具体负责财务管理工作,集中核算后财务管理的模式发生了变化,同时财务管理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但是因为会计人员的缩减,致使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的专门负责人员缺乏,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也没有落实到位。而且随着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推进,大部分专业会计人员都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单位报账会计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一些报账会计除办理本单位日常的收入解缴、支出报账、备用金的管理等一般事物性的工作,还兼顾单位的其他工作。上述种种因素导致单位财务的预算、计划、分析、控制、监督等重要管理职能没有做到专人、专职、专管,造成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空档”和“缺位”。   二、行政事业单位应对问题的对策   (一)资金管理,预算先行   众所周知,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关键是资金的预算,因而要加大对于预算的重视程度。科学的资金预算不仅仅能够保证审批后的资金得到正当与合理使用,而且还能够有效预防事业单位违规调帐的行为,即使今后事业单位有违规调帐的行为出现,也可以通过审查发现其动机。基于此,在制定资金预算时要本着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并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加强对其的管理。同时合理性也是编制预算时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对于资金的用度,尽量力求明晰化,本着合理安排的原则,统筹规划资金的使用,以不断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p#分页标题#e#   (二)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和经验,做好财务工作   财政集中支付后,对于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不仅仅要在事前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预算,还要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做到账目明细化、准确化。因而新形势下的财务人员要立足于实际工作,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关心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的增强,通过培训助其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三)设置好财务工作内容和职责,提升现代化信息水平   财政集中支付后,无论对外还是对内,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范围和内容都有了较大的变动。在新的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要适应变化,重新规范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安排其内部人员的工作。财政集中支付后,不仅仅是对于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单位的会计信息化水平也要大幅增长。为了保证资金预算的合理,预算前的信息化准备非常必要。通过电子数据的整理与归档,为资金预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同时,大量的信息化的工作,也能够在资金的支付与结算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事业单位的资金明细支出情况能够让财政部门得到及时的了解。   (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健全对资金的监督机制   财政集中支付后,事业单位对于资金既要本着科学预算、合利用度、明细支出外,还要本着为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促进社会发展的观念,制度先行,合理使用属于人民的资金。因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制定严格的制度、规范内部的职责、健全内部控制,在预算科学的前提下,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水平,最终保证财政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推进。基于此,事业单位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因利益受到触及而表现出不安和排斥,但是事业单位面对这样的情况要加强宣传、规范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得其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能够适应财政集中支付的新形势。   (五)完善协作机制,整合单位财务管理职能   各核算单位必须认真学习《会计法》等财经法律、法规及制度,会计集中核算后,预算单位的会计主体并未改变,经济业务及财务收支由各单位自行决定,具有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单位是承担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主体。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因此,各单位要落实责任,继续抓好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主动接受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监督,认真听取有关意见,及时进行沟通,使中心会计人员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从而对单位的各项支出进行更为有效的核算、监督和管理。会计核算中心也要加快职能转变,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加强与各单位的协调沟通,切实为各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热情的会计服务,充分发挥好核算、监督、服务的职能作用。采取各项措施,积极支持和参与单位的财务管理。一是完善会计信息反馈制度,拓宽信息传递渠道,及时、全面、准确地将预算执行等会计信息反馈给单位领导,协助单位领导加强对资金收支的事前控制,防止资金的损失浪费。二是实行单位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切实加强对单位资金运行过程的控制和风险预警,使单位领导及时调整资金使用计划,把单位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确保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三是实行单位财务状况评价报告制度,要定期对单位资金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或应予重视的会计事项以及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为单位领导提供决策依据,搞好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四是积极指导和帮助单位建立或完善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核上,要树立“先预算,后支出,没有预算不支出”的观念。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资金的绩效评价机制,也无法像企业那样用经济指标直观地比较和衡量业绩。新财政体制下的部门预算规定当年年中一般不再追加经费,这就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要更快地树立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制度,力争“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具体来说,需要依据年度预算来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并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至少应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合理设置岗位和明确职责分工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相互制约机制,二是严格规定各项费用的开支标准和审批权限,三是建立和加强预算监督、专项经费检查以及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形成相互协助、相互牵制的管理流程,从而保证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和财产的安全。尤其是对于内部审计制度这一重要环节而言,制定详细的内部审计制度不仅是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人员开展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可作为对财务人员的约束机制。   三、结语   文章从财政集中支付这个制度展开,分析了其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产生的实际影响,并简要地谈及了事业单位应采取的具体措施以适应这一制度的要求。总体而言,财政集中支付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影响是利大于弊,但是在具体措施的执行上需要事业单位加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