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惠农资金管理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粮食直接补贴、水稻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家电下乡补贴等一系列补贴政策,且补贴项目不断增多,补贴资金规模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随着强农惠农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涉农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已成为全社会及各级、各部门关心的热点问题。推行涉农补贴“一折通”规范有序发放模式,更好地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切实加强惠农资金管理,已成为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东县财政部门在规范涉农补贴“一折通”发放管理上作了有益的尝试,既有比较成功的实践经验,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拟结合如东的工作实际,对涉农补贴“一折通”发放管理中有待完善的相关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涉农补贴发放的主要做法 涉农补贴“一折通”发放,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的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自2006年江苏省推行涉农补贴“一折通”发放以来,如东县财政部门严格按省、市统一部署,依托“一折通”软件系统,立足管理规范化,注重服务高效化,不断创新补贴发放方式,努力把实事办实,好事做好。至2010年底,我县已将64个涉农补贴项目纳入“一折通”发放管理,实现了涉农补贴直接打卡到户、到人的发放方式,先后累计发放各种涉农补贴资金11.2亿元,惠及全县32万多农户,有力保障了各项涉农补贴政策的全面落实,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普遍好评,并在全省财政部门涉农补贴发放管理工作座谈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具体做法是“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我县在推行涉农补贴“一折通”发放中,坚持财政牵头负责,涉农补贴主管部门、各镇区、信用联社齐抓共管的工作推进机制,各部门在信息采集、数据审核、政策宣传、资金兑付、监督检查等各个环节,做到分工明确,对接顺畅,横向联动。其中:信息采集、数据审核环节,明确由财政局基层管理科牵头,农业、经建、公支、国库等相关科室和涉农补贴主管部门一起审核把关;政策宣传、资金兑付环节由财政部门扎口管理;检查监督环节,邀请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共同参与。为了从制度层面上规范涉农补贴“一折通”发放管理,我们先后出台了《如东县涉农补贴一折通打卡发放管理意见》和《强化涉农补贴一折通发放数据传输管理的通知》等相关文件,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逐项梳理适宜纳入“一折通”打卡发放的补贴项目,做到能纳入的项目,全部纳入“一折通”发放管理。针对“一折通”发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农户补贴信息采集、补贴数据审核、补贴数据文件传送、补贴打卡节点的衔接、补贴发放后续管理、补贴发放纪律等环节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各涉农补贴主管部门在“补贴政策不变、补贴资金性质不变、部门管理权限不变”的前提下,全力配合财政部门做好涉农补贴“一折通”发放管理。 二是强化规范,实施分类管理。 在涉农补贴发放过程中,我们坚持把基层财政所(分局)作为实施“一折通”发放管理的第一责任部门,按1.5万农户配备1人的标准,在基层财政部门精心挑选了一批爱岗敬业、工作负责、业务过硬的财政干部担任“一折通”专管员,每年组织一到两次专管员业务培训,及时掌握涉农补贴发放政策和操作要求。对不同类别的补贴项目,我们按补贴资金的来源渠道与项目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其中:对水稻、棉花、玉米、油菜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村低保、计生奖励扶持金、渔民柴油价格补贴等由县以上财政部门安排补贴资金的项目,根据补贴发放清册,经财政局相关业务科室审核把关,将补贴款拨至县“一折通”专户组织打卡。对革命伤残军人抚恤金、三属抚恤金、带病回乡退伍军人补助、老渔民补助、农场税改补贴等,由镇区财政负担补贴资金的项目,根据镇补贴发放清册,经镇区涉农补贴发放部门审核把关后,镇区财政通过直接支付将补贴款划至县“一折通”专户组织打卡。在发放时间上,除上级明文规定时间内发放到位的补贴项目外,其余补贴项目尽可能错开发放时间,统筹安排各类补贴的打卡批次,提高补贴资金的兑付效率。 三是强化监督,确保发放到位。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开展涉农补贴“一折通”发放管理宣传,解答农民疑问,提高群众对涉农补贴政策的知晓度,营造良好的政策宣传氛围。 同时,在涉农补贴资金发放集中的时段,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开展涉农补贴发放专项检查。通过自查与现场抽查相结合、补贴发放资料检查与进村入户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做到查实即纠,查纠结合。对农民群众有关“一折通”发放方面的来信来访,坚持首问负责、属地管理、联合会办、限时办结制度,明确专人,登门入户,认真核查,释疑解答,跟踪问效,直到问题解决为止,确保涉农补贴资金顺利发放到位。 二、涉农补贴落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涉农补贴资金“一折通”发放管理实践来看,涉农补贴资金在发放管理和政策落实中确有不尽科学合理之处,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补贴项目设置不够科学。 近年来,涉农补贴“一折通”打卡资金越来越多,几乎覆盖到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全过程,农民收入与生活的各门类。在生产环节上,主要有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在消费环节上,主要有家电下乡补贴、家电以旧换新补助等;在生活保障环节上,主要有农村低保、计生奖励金、三属抚恤金等。这些补贴虽然名目繁多,但多数补贴标准都较低,实际起到的作用有限,分摊到每户农民身上,就只能是杯水车薪,财政资金难以集中发挥应有效能。农民反映,一些补贴项目设置并无必要,也没有什么意义。反而造成“三个分散”,即项目分散、管理分散、资金分散。项目分散:仅粮食生产就有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水稻、棉花、油菜、小麦、玉米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10多项,不管你分为多少个项目,到了农户手中都整合为一个项目,大部分农民只知道拿直补钱,但具体什么项目补贴却无法说清。管理分散:繁杂的涉农补贴分属多个部门管理,容易造成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增加了管理成本,分散了补贴效益。资金分散:有的补贴项目到农户存折上的数额小,而且各种补贴发放时间不同步,农民无法逐一辨别各种补贴资金的种类及补贴数额。#p#分页标题#e# 有不少农户没有及时提取,影响了涉农补贴资金的政策效应。 (二)补贴政策依据不够完善。 由于各项涉农补贴政策均为原则性的工作要求,没有明确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造成补贴依据不统一,基层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核定农户补贴对象、品种和面积有很大的难度。 首先,补贴对象难确定。一些农户因缺少劳力,将土地转包给有能力耕种的农户,按照政策其粮食补贴应补给实际种地的农户。但实际操作情况是,多数地方仍以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核实公示的土地面积实行补贴,基本是谁的承包地谁领取补贴,实际种粮户往往不能享受补贴。其次,补贴品种难核实。部分农户为追求经济效益,放弃种植粮食作物,改种经济作物,如花卉、苗木、蔬菜等,不种粮食却领取种粮补贴,有悖于财政补贴政策的初衷。再次,补贴面积难核定。虽然明确了土地归国家所有,但是耕地面积如何确定,实际耕地面积、种粮面积如何确认,耕地、耕种、种粮的面积增减变化又该如何界定,由哪个部门确认,补贴政策中均没有明确。目前,国土、统计、农业管理部门手里都有耕地面积、耕种面积、种粮面积,多头管理导致数据信息系统不畅,补贴依据不统一,以致个别部门把农户水面养殖面积也纳入了农资综合补贴范围。 (三)补贴资金监管不够到位。 涉农补贴“一折通”是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财政部门直接将涉农资金划转到农户的“一折通”卡上,可以避免截留、挪用甚至克扣农民补贴问题的发生。按理讲,这是比较科学完善的管理方式。但调研中发现,涉农补贴资金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程序复杂,监管上存在漏洞。在公示环节上,少数村将公示表张贴在人流量较少的地方,且公示时间短,群众监督效果不是很好。在领取环节上,少数镇村干部责任心不强,把关不严,监督不力,“一折通”由村干部代领问题缺乏有效监督,少数存折迟迟不能到户,导致个别地方冒领、代领套取补贴资金行为时有发生。在举报监管环节上,少数村组干部利用调整上报粮食补贴面积的机会,将一些不愿交纳“一事一议”等费用的农户补贴面积,并至其本人或亲友名下用于抵算农户上缴费用。 对于这些违规现象,少数农民没有举报意识,给违法行为留下了空间。在跟踪管理环节上,由于涉农补贴数据的录入、核对、传递等工作均由专管员1人负责,财政力量单薄,人手不够,普遍缺少必要的复审与跟踪监督机制,以至出现个别财政干部冒领挪用甚至贪污涉农补贴资金的问题,财政部门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 (四)补贴管理技术不够方便。 涉农补贴“一折通”网络软件管理功能开发不全。本年度挂失过的账号和户主发生变更的农户数据不能及时调整提供。涉农补贴资金不能分项目、分模块实施权限管理,存在“一折通”后续问题处置失范的现象,致使部分补贴款不能及时打卡到位。涉农补贴“一折通”发放政策性强,需要逐户进行审核计算,不仅工作量大,基层财政干部常年处于无休止的发放各种补贴之中,而且需要花费大量的大力物力,管理成本也相当高,上级安排的工作经费往往“入不敷出”,造成补贴成本过高与效益较低的矛盾,使涉农补贴资金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加强涉农补贴资金管理的建议措施 涉农补贴资金“一折通”发放管理工作是一个关系到民生、民心的重大政治问题。财政部门不仅要尽快把资金打卡发放,更重要的是要保证管理规范,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效益。从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出发,建议适时完善涉农补贴资金政策,统一补贴依据,实施资金整合,简化补贴方式,提高涉农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加大涉农资金补贴力度,着力推进制度化建设。 借鉴国际经验,立足我国国情,涉农补贴资金“一折通”发放工作还要坚持下去,其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有鉴于此,要进一步增加涉农补贴资金规模。财政部门要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党和国家有关“三农”工作的文件精神,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利用补助、贴息等多种手段,加大农业投入的力度,坚持多渠道、多层次筹集涉农补贴资金,逐步建立涉农补贴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同时,通过有线网络播放、发放政策宣传手册、设置村级公开栏等措施,更有效地让涉农补贴政策进村入户,确保家喻户晓、人人明白。要进一步优化涉农补贴范围。由于国家财力所限,眼下不可能大幅度增加补贴投入。在涉农补贴资金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要提高补贴力度,只能通过调结构方式解决。对属于稳定农业生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类补贴项目在归并的基础上扩大补助对象,提高补贴标准,优化补贴方式;对属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激活农民购买能力的补贴项目应简化程序,提高管理效能;对属于临时性补贴类项目应尽快清理并适时退出;对属于社会保障类补贴项目应逐步提高标准。要进一步加强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 针对涉农补贴“一折通”发放管理程序,建立完善补贴操作流程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提高政策的执行力。采取日常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加大对涉农补贴资金“一折通”发放管理的检查监督力度,建立健全涉农补贴资金的追踪问责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有效遏制涉农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各类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二)加大涉农补贴资金整合力度,着力完善科学化管理。 近年来,国家投入巨资实施各项涉农补贴政策,为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基层许多干部群众反映,这种“普惠式”的直接补贴到户的方式,项目多,分类细,资金分散,很难发挥效应。按照“政策框架不变,资金投入不减,农民既得利益不少”的原则,通过合理、有效的归并整合,将所有补贴全部放在一个政策框架下,统一操作程序,完善操作办法,降低工作成本,提高补贴效率。在具体操作中,应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逐步进行。第一步把粮食直补、综合直补和良种补贴整合为粮食类补贴,按上年实际种植面积为准,全年一次性发放,补贴资金统由财政部门管理,种植面积由农业部门核查;第二步建立各类农作物种植补贴,凡是土地没有抛荒,种植国家规定的农作物均可享受,其标准高于或与粮食补贴标准一致。第三步针对家电下乡补贴程序繁琐问题,可在全省范围内推行财政与经销商直接结账制度,把方便留给农民。当前,国家新增涉农补贴资金主要用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建设,而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农田改造、河塘改造、路、渠、桥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因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一些地方是山河依旧,面貌未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善,农民的生产成本仍然较高,农业抗灾保丰收能力仍然很差,新农村建设受到很大制约。为此,建议上级在逐年加大对涉农补贴资金规模的同时,考虑对涉农补贴资金使用政策作一些调整。发挥涉农补贴资金的集聚优势,积极探索“统筹安排、渠道不变、投入不乱、各记其功”和“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涉农补贴资金整合管理模式,在稳定现有补贴资金规模的基础上,整合补贴资金的增量部分,促进涉农补贴资金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地域集中,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有力提高农业抗灾保丰收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p#分页标题#e# (三)加大补贴资金网络建设力度,着力提高规范化水平。 目前,涉农补贴资金发放“一折通”网络系统还需完善配套,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要从方便农民、提高效率出发,完善基础信息数据库,将补助对象基础信息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及时核实和更换信息,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细化相对固定的补助对象基础信息的采集和管理,如民政优抚、五保、农村低保对象、计生奖励对象等。 同时,要不断完善财政与信用社涉农补贴“一折通”网络系统的对接,增加“一折通”挂失管理模块,增加分补贴项目管理模块,增加“一折通”操作日志管理模块。逐步实现“一折通”网络与农民补贴网对接或两网整合为一,形成一个全国统一平台,使各级财政部门都能在同一平台上共享涉农补贴资金发放数据信息,掌握基层实际发放情况,实现对涉农补贴资金发放数据的全面监督,减少或消除补贴资金数据上报的时间差,有效提高涉农补贴资金数据的资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