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农田水利建设会讲话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领导在农田水利建设会讲话,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领导在农田水利建设会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议精神,认真分析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田水利建设任务。会议开始,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县和区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这些现场,有的是以灌区节水改造为主的骨干工程建设,有的是以末级渠系配套为重点的田间工程建设,有的是工程建设方面的新亮点,有的是运营管理方面的好典型。大家边看边议,感到很受启发、很受鼓舞。我认为,这些典型主要有几个突出特点:一是中央投资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去年以来,我市共承担扩内需中央投资项目20个,总投资2.4亿元,其中省级以上投资1亿多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对水利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两大灌区续建配套和县沟东干流、县预备河治理4个中央投资项目,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实施。从项目看,各级对项目实施工作都很重视,措施比较得力,无论是项目进度,还是质量标准,都达到了上级要求。二是融资机制灵活。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两工”后,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各级大胆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多元投入机制,走出了一些成功的路子。设计库容980万立方米的县陈北水库,概算投资过亿元,如果仅靠一个县的力量难以支撑。县通过“企业投资建设、政府分期回购”模式(简称BT模式),吸引外地企业投资建设,工程建成后由县里运营管理,按合同约定逐年支付回购款项,有效解决了工程建设一次性投入大、融资难的问题。三是节水改碱项目示范效果好。节水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盐窝万亩节水改碱示范区建设是中央扩内需投资项目,也是我市第一个水改碱示范项目。通过实施渠道衬砌硬化、深挖排沟、植树绿化等综合整治措施,项目区灌溉条件、耕地质量和生态面貌得到了明显提升,为下步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创造了条件,也为今后大面积实施节水改碱积累了经验。四是工程运营管理科学。工程建成后,如何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运营机制,使项目发挥永续效益,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区在率先实现农村自来水户户通的基础上,区、乡、村三级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通过推行智能化管理等措施,有效解决了水费征收难、管网维护难等问题,真正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这些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刚才,局长通报了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对下步工作作了具体安排,请各级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各县区政府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介绍了各自的经验做法和下步打算。总的看,各县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抓得都很实,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亮点,下步工作安排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把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的重大意义

农田水利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实施国家战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实现繁荣发展,水利肩负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

首先,从实施国家战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要求看,必须进一步强化水利支撑。我市水资源总量偏少,旱涝灾害多发,水生态保护任务繁重。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快防风暴潮和引供水体系建设,加大黄河入海流路治理力度,构筑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安全屏障,提高水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实施国家战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要求我们必须把兴水利、除水害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着力解决好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和水生态恶化等问题,为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近年来,我市围绕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组织实施了一批重点水利工程,有力促进了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随着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水资源保障、水灾害防御、水生态保护的压力将大大增加,对水利事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及时调整完善治水思路,加快构筑城乡一体的现代水利体系,努力把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第二,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核心任务看,必须进一步夯实水利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检验农业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了没有、提高了多少。现阶段,我市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经营。无论农业结构如何调整,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如何变化,农业对水的依赖始终不会改变。近几年,我市总体上风调雨顺,属于历史上难得的好时期,尽管局部地区发生了极端天气事件,遭遇了旱涝灾害,但农业农村经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今年将突破8000元大关。之所以取得如此可喜的成绩,水利工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大干水利、苦干水利,农民收入就不可能增长这么快。但应当看到,由于历史欠帐较多,我市农田水利建设仍然薄弱,引黄蓄水能力下降,工程性缺水的问题比较突出,田间灌溉末级渠系不配套,水资源利用方式还比较粗放,部分河道行洪排涝功能降低,沿海还没有形成完善的防潮体系,等等。发展繁荣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第三,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看,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民生水利。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近几年,我们加大民生水利建设力度,组织实施了农村饮水巩固、农村危桥改造、黄河南展区房台建设等工程,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受到群众欢迎。目前看,广大农村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还没有达到百分之百,仍有17.5万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已建成的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管网老化、管理运营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一些农村桥梁和水库存在安全隐患,影响群众出行安全,等等。搞好水利建设,解决好农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也是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职责。我们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高度重视和解决好涉水民生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p#分页标题#e#

总之,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必胜信心,奋力攻坚克难,扎实做好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为“三农”发展和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二、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明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总体目标,以提高防洪抗灾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根本着力点,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开发保护兼顾,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和水生态恶化等问题,着力在统筹治水、科学用水、依法管水三个方面求突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强保障。主要任务目标是实现“六个转变”,构建“六个体系”,创新“两个机制”:

实现“六个转变”:一是从水利服务农业为主向服务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转变。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更是整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成败的关键。要在继续服务“三农”的同时,围绕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拓宽水利服务领域,提高水利服务效率,为国家战略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二是从工程水利向生态水利转变。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最鲜明的特色是高效生态,水利工作也必须突出这一特色。水利工作的重心要逐步由工程建设为主转向统筹治水,妥善处理好防洪、除涝、灌溉、供水和生态保护的关系,结合“三网”绿化工程,实施水利工程综合治理,建设一批生态型、清洁型、观光型小流域,打造覆盖全市主要河流和大型水利工程的水利景区。三是从重开发利用向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并重转变。解决我市水资源总量偏少的矛盾,根本出路在于节水。必须把农业节水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明年1月1日起,我省将率先推行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市水利部门要尽快确定我市“十二五”期间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容量,以及明年年度用水控制指标,年底前全部公布下达。要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制度,新增取水许可审批要严格限定在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内。对没有获得取水许可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立项。四是从以加快工程建设为主向建管并重转变。工程建设是解决水问题的重要基础,运营管理是发挥工程效益的基本保障。必须坚持建管并重,通过实施科学管理,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五是从单纯水利建设向优化配置水资源转变。过去我们搞水利建设,大都是就工程建设工程,许多工程都是孤零零的,很难形成大的水网。我市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必须着眼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搞好骨干水利工程配套完善,加快建立蓄引结合、库河相联、城乡一体、融合贯通的现代水网体系,把有限的水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六是从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向政府主导多元投资转变。在加大各级政府投入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通过采用政府信用担保贷款、吸纳民间投资入股、置换产权吸引社会投资等方式,广开融资渠道,有效解决水利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

构建“六大体系”:一是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供水保障体系。市里确定,借助实施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机遇,整合油地水利工程资源,对全市水网体系进行调整完善,加快建设南北贯通、库渠串联、水系联网的现代化水网,实现长江水、黄河水和当地水互为补充、融合贯通的现代水网体系。市水利局、南水北调局要加快推进前期工作,争取工程尽早开工建设。继续抓好灌区节水改造,今冬明春重点实施好、两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垦东灌区节水配套恢复改造工程,建设引黄闸前泵站。抓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年内再解决8.8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争取到年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各级要认真贯彻《市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抓紧建立健全农村供水管理服务机构,落实工程专项维修基金,切实把农村公共供水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防洪减灾工程建设,构建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体系。沿海防潮体系是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安全屏障。国家规划提出,到年我市要新建防潮堤154公里、改造加固75公里,到年基本建成沿海防潮体系。市里今明两年重点抓好港防潮堤建设,市水利局、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任务落实。加大骨干河道综合治理力度,到年完成境内30条骨干河道的综合治理,河道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确保一般年份安全度汛,特大汛情年份无大灾。今冬和明年,重点疏浚治理县沟东干流和县预备河,实施五六干合排展区西延工程,抓好县陈庄镇、垦利县永安镇涝洼片治理,解决河道防洪标准低、局部区域排水不畅的问题。三是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构建雨洪水资源化利用体系。按照“科学利用地表水、积极蓄存黄河水、开发利用雨洪水”的思路,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加快平原水库和雨洪拦蓄工程建设,到年新建水库9座,对6座水库实施整治增容,增加库容8180万立方米,同时在中小河道新建14座拦河闸工程,新增拦蓄水能力5900万立方米。今冬和明年,重点抓好陈北水库建设,改造加固区龙南水库和县蒋河水库、城南水库。四是加强节水工程建设,构建节水型社会保障体系。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的重点。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通过改造末级渠系、田间渠道硬化等措施,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到年全市规划建设田间节水灌溉工程55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万亩。今冬和明年,每个县区要新建1处5000亩田间节水灌溉示范区,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以上。五是加强水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建设,构建水生态保护体系。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实施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搞好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完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系,加快建设一批“水清、树绿、景美”的生态型小流域。到年,全市建设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15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0%。下一步,每项工程在规划设计时,都要妥善处理好防洪、除涝、灌溉、供水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增加水资源可用量,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修复水生态环境。今冬和明年,要落实好“三网”绿化工程水系绿化任务,突出抓好中心城周边的广利河、新广蒲河、武家大沟和支脉河绿化,积极推进二干、三干、四干、沾利河、沟、楮官河、引黄济青等其他市级重点水系绿化,同时抓好18条县乡水系的绿化。六是加强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构建现代水利信息化体系。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十二五”期间,要按照“布局合理、全面覆盖,使用方便、运转高效”的原则,建设完善信息化基础平台、信息采集系统等八大信息化工程,搭建“数字水利”平台,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市水利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搞好规划,积极推进实施。#p#分页标题#e#

创新“两个机制”:一是工程建设投融资机制。搞好水利工程建设,关键在投入,重点难点在投入。各级要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探索多元投融资机制,为水利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实行分级负责,市级资金重点用于中央和省级项目配套、事关全局的重点项目和跨区域的水利工程,以及民生水利工程。在完成市级重点工程的前提下,各县区要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本县区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善于整合多方力量参与,把政府的力量、农民的力量、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强大合力。中央将大幅度增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各级各部门要积极编报项目,落实配套资金,努力争取上级支持。对国债项目以及各级安排的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三网”绿化等项目要统筹规划安排,实施综合治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学习借鉴县采用BT模式建设陈北水库的经验,不断完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引民间资本投入。要通过补助、奖励等办法,引导农民群众投资投劳,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工程运营管理机制。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已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总资产达到20多亿元,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要切实克服重建轻管的错误思想,积极探索工程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使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要按照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的原则,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对公益性工程,原则上由政府或集体负责管理养护;对部分群体受益的农田水利工程,主要由受益群体出资管理养护;对完全由市场运作的经营性农田水利工程,由投资主体进行管理养护。扶持发展用水者协会、水利联合体、供水协会等群众组织,开展民主管理,健全农村水利建管体制。深化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灌区管理服务能力。

三、统筹安排,精心组织,迅速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高潮

水利建设公益性、政策性强,涉及项目多,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集中力量抓好落实。

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必要时要亲临一线督战指挥,分管领导要靠上抓好。对确定今冬和明年实施的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防洪排涝、田间节水灌溉、平原水库建设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生产桥建设、生态水系建设等七大工程,要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按时完成。水利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抓好农田水利建设的技术指导、督查调度和协调服务,确保工程顺利实施。要深入宣传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动员和引导各方面力量参与农田水利建设。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编制论证好“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理清治水思路,把新时期的治水方略充分体现到规划中,把最先进的理念、最重要的任务、最关键的措施、最需要的投资项目充分考虑到规划当中,确保编制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规划,为水利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依据。

要加强监管确保质量。农田水利建设各项工程是集中财力为民办的实事、好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质量问题,正确处理好进度与质量的关系,既要突出“快”,更要注重“好”,任何时候都坚持既要保工期,又要保质量,更要保安全,确保不出问题。所有工程必须由相应资质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并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要以制度保质量、以科技保质量、以廉洁保质量,严格执行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建立问责制度,坚持公开透明,确保工程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要严格资金监管,专帐储存、专户管理工程建设资金,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纳入有效监管范围,严禁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截留、挤占、挪用。要严格财务制度,规范各类资金使用,加大审计与稽查力度,确保资金用到刀刃上,发挥应有的效益。要高度重视施工安全问题,全面落实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工程和施工人员安全。

要加强协作凝聚合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大局观念,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主动搞好协作,积极支持水利事业发展,形成统筹治水的合力。水利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技术优势,认真抓好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等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项目监督检查,确保项目规范运行,组织做好后续项目争取工作;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抓好配套资金落实;农业部门要指导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节水农业;黄河部门要在引黄供水、黄治理工程建设等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借此机会,强调一下水利普查工作。国务院决定自今年起,用3年时间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开展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摸清我国水利家底,准确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水利能力建设状况,建立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科学谋划水利长远发展、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的通知》,对水利普查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并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统一认识,周密部署,扎实开展好水利普查工作。要抓紧组建普查机构,完善细化普查方案,做好经费保障和队伍培训工作。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把确保质量贯穿于水利普查的全过程,落实到各个工作阶段和环节,确保水利普查成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水利部门要在普查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切实做好普查的方案细化、人员培训、组织实施工作。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水利普查的良好局面。

同志们,搞好农田水利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级要切实按照这次会议的统一部署,迅速掀起农田水利建设热潮,加快水利建设步伐,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