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区政办旅游业发展规划,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加快建设四大基地和城市新区,大力发展我区旅游业,根据《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结合我区实际,现制订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区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总目标,全力推进“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深入实施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成功克服了冰雪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困难和影响,取得了可喜成就。旅游业开始向观光、休闲、养生等复合型多元产品转变,向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型转变,旅游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旅游经济开始成为全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十一五”期间,全区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9.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48.8%,旅游接待总量年均增29.9%,其中入境游客年均增长43.1%。年,旅游总人数达242.0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78亿元。全面超额完成了区“十一五”计划目标任务。 ——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区发展乡村旅游工作实施意见》、《区旅游与文化深度结合“十个一”工程实施意见》、《区旅游综合开发工程实施意见》、《区旅游特色村创建实施意见》、《区旅游综合开发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区“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区直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增加投入,从规划编制、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环境整治等方面加大力度,旅游发展氛围浓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旅游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十一五”期间,我区积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良好机遇,强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共有8个旅游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22亿元,预计“十一五”末可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民宅清园、茶博馆建成对外开放;山庄一水半街、湖堂会所、阳光大酒店阳光阁、山庄等一批休闲酒店相继建成并对外营业;游“三个节点”79个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小镇、自驾车营地、中法合作国际乡村酒店、湖二期养生天地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实施,为我区旅游经济崛起奠定了基础。 ——旅游基础设施日趋改善。“十一五”期间,我区旅游景区可进入性、旅游设施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面开通了//、/灵山/蜀源旅游公路,拓宽了/、/西溪南旅游大道,实施了国道和大道拓宽改造工程,在主要交通干道及路口设置了旅游标识标牌21块,实现了景区间交通网络化。杭高速和京台高速合铜黄段相继开通,高铁站选址区并开工建设。 ——旅游行业创建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民宅、湖等景区先后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文化园、新四军军部旧址荣获国家3A级旅游景区,山庄、阳光大酒店分别获国家四星级、三星级旅游饭店称号,观光园、竹艺轩获“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殊荣,区荣获“省旅游经济强区”称号,镇、镇荣获“省最佳旅游乡镇”称号,镇获“省优秀旅游乡镇”称号。同时,创建了省星级农家乐25个、市级旅游示范村4个。 ——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加大。“十一五”期间,对全区旅游资源进行了整合。精心推出了“古乡村风情一日游”、“文化两日游”和“古乡村风情自驾游”等系列精品线路,全力打造集山水风光、文化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制作了《走进》、《“”不去的记忆》旅游宣传光盘,中英文版《旅游指南》宣传册,建立了旅游网站,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旅游广告语征集活动,开展旅游“三进营销”活动,积极开拓旅游直通车市场并取得明显成效,旅游直通车现已达35个城市。 ——旅游商品研发成果丰硕。“十一五”期间,旅游商品生产加工已逐步形成了木雕、竹雕、竹编、墨、毛峰茶叶、蜂王浆产品等系列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土特产品。拥有派雕刻研究所、竹艺轩、竹溪堂、竹编工艺厂、曹素功墨厂、、宏星、养生源等10余家旅游商品生产骨干企业,研发和生产的旅游商品已达60大类1000余个品种,商品销售产值超2亿元。旅游商品在全国、省旅游商品大赛及博览会系列活动中多次获得金奖,在旅游市场形成了一定影响。 ——文旅结合不断深化。“十一五”期间,我区通过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百佳摄影点建设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促进了古村落、古民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提炼和开发了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时代生命力的旅游资源,形成了以民宅“非遗”传习基地和茶博馆为代表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 二、“十二五”时期旅游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旅游业已成为保增长的新兴力量,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调结构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要正确判断形势,沉着科学应对,奋力抢抓机遇。 ——从国内宏观环境看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把旅游业提高到了“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位置,这是我国旅游产业地位的历史性提升。同时,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逐步减弱,全球经济形势趋向好转,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明显改观。#p#分页标题#e# ——从省市经济发展看省委省政府已确定加快推进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跨越的战略目标,实施建设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这为市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进一步明确了方向。目前,全市正扎实推进“十大工程”、“四区建设”,加快“三条高铁”和“北站”建设,全力实施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大建设、大发展、大突破的热潮已经来临。 ——从区自身发展看在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区已被确立为中心城区,高铁站选址落户区,与周边城市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时空距离将显著接近,区的发展面临历史性机遇。区委、区政府全面推进旅游节点建设和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区内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存在问题 ——旅游经济总量偏低,品牌效应尚未形成。年我区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完成242.01万人次、9.78亿元,仅占全市的8.7%和6.1%,总量偏低。同时,旅游业发展的外向度偏低,观光产品依然占据主体地位,游客参与互动性的项目少,旅游项目开发深度不够,国内外知名度较低,旅游品牌尚未形成。 ——旅游资源经营分散,没有形成合力,旅游经营效益低。 ——旅游企业经营水平低,融资渠道单一,资本化程度低,市场拓展能力弱,产业形式单一,抗风险能力弱。 ——旅游宣传缺乏对游客有吸引力的主题,营销手段较单一。旅游景区资源与周边市场同质化,没有突显的对市场吸引力强的主题产品。 ——旅游业态停留在以景区观光为主的状态,乡村旅游局限在以餐饮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农家乐。 ——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乏力。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流动性大不稳定,不能满足旅游市场需求。 三、“十二五”时期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全面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产业富民战略的重点,促进旅游“六个转变”,不断壮大旅游经济总量,提升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带动全区第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年,全区旅游接待总量达480万人次,年均递增15%(其中:入境游客人数达22万人次,年均递增21%);旅游总收入达36亿元,年均递增20%以上(其中:旅游创汇8600万美元,年均增长25%)。乡村旅游接待量占全区旅游总量的75%。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达到7家(其中:争创5A级旅游景区2家,4A级旅游景区5家);新增四星级及以上酒店5家;所有乡镇创建省最佳或优秀旅游乡镇;省星级农家乐达到50个;市级旅游示范村达到15个。把区建成要素齐全、功能基本完善、特色鲜明的休闲观光旅游接待基地。 四、十二五时期主要任务 一、加快旅游节点和重点项目建设 1、突出抓好、、重要旅游节点建设。完善景区(点)票房、参观点、停车场、游步道、标识标牌、旅游公厕、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保障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充分挖掘的水口园林文化、的风水文化、民宅的派建筑文化、湖的山水生态文化、新四军军部的红色文化等,围绕游客需求,开发好游客能参与体验互动的旅游项目。逐步建成国内最佳风水文化体验区和湖山水生态文化体验区,国际乡村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集散中心和文化展示基地。 2、着力推进旅游综合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加快小镇、自驾车营地、湖二期养生天地、新四军军部红色旅游文化提升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国际健康产业基地、休闲度假基地、枫丹白露、西溪南古村落旅游开发、湖三期、国际乡村酒店二期等项目建设。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认真谋划旅游项目,开展旅游项目招商,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二、组织实施“111”工程,把全区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 “111”工程即“一环一带一道”,“一环”即、灵山、蜀源、旅游环,包括景区、灵山古村落、蜀源古村落、民宅、景区、金紫祠和老街、自驾车营地、健康产业基地、枫丹白露酒店等项目,打造休闲度假基地和休闲产业集聚区。“一带”即河休闲度假带。从鸳鸯湖到文峰公园,沿河两岸景观带,以西溪南古村落旅游开发和新四军红色旅游文化提升项目为核心,打造红色旅游、商文化体验、户外休闲拓展运动基地。“一道”即绿道,通过环境营造、绿色质量提升,打造专为行人、自行车和自驾车建立的休闲旅游线道。沿景区(点)、乡村、河滨、溪谷、山脊建设人行步道、自行车道、自驾游车道、停车场、自行车和汽车租赁店、旅游商店、特色小吃店等设施及绿色小景。通过“一道”的建设,把山里乡村和山外城镇社区联结起来,把四镇三乡的生态优势转化成旅游资源优势,把景区景点、乡村、农家乐、城镇社区串联成片,把全区打造成一个独具特色的休闲度假目的地。 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深度挖掘当地特有的人文、民俗、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农村天然、质朴、绿色、清新的生态优势,以中法合作国际乡村旅游示范区和“百村千幢”工程实施为契机,以乡村自然风貌和古村落为载体,以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乡村意境为依托,以文化为核心,形成融“活动参与+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鼓励发展特色农家乐和乡村客栈,创新乡村旅游经营模式,适应不同层次游客消费需求,打造游客向往的乡村休闲度假胜地。#p#分页标题#e# 四、加快发展红色旅游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是我区独具优势的旅游资源,要以新四军军部旧址为核心,以河景观带为依托,通过实施新四军军部旧址红色旅游文化提升项目,以及老街、河的改造提升和休闲旅游业态打造,整合上旅游等资源,深入挖掘革命老区等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户外休闲拓展基地。 五、深化旅游整体营销 1、拓展“三进营销”。在主要客源地市场以投放社区广告、现场推广活动为主要方式“进社区”,以网络促销为主要方式“进校园”,以景区(点)、旅行社、农家乐“结对子”为主要方式“进企业”。 2、强化“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是旅游营销的重要手段,鼓励旅游景区、酒店、企业办好网络,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络结算等活动,同时,与各大知名网站联合,开展网上营销,提高旅游营销成效。 3、创新“节庆营销”。与知名媒体合作,探索创新办节模式,打造“中国国际乡村旅游节”节庆品牌,以节庆促营销,举办毛峰茶文化节、茶花节、环国际自行车赛、油菜花摄影节百佳摄影点系列摄影活动、西溪南湿地婚纱摄影节、“休闲养生在”摄影大赛等系列节庆活动,鼓励各乡镇结合自身优势开展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充分利用节庆活动平台,不断扩大区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六、积极开展旅游行业创建 鼓励乡镇、村和旅游企业开展各项旅游行业创建。不断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逐步启动景区和景区争创5A以及新四军军部旧址、文化园、古村落和茶花园创4A级国家旅游景区工作。启动实施大酒店、自驾车营地、国际健康产业基地、酒店、酒店等争创四星级及以上酒店,积极争创最佳、优秀旅游乡镇以及旅游示范村和星级农家乐等。 七、加强旅游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发展 1、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以“百村千幢”工程实施为契机,策划打造推出文化客栈、酒吧、蜜吧、茶社、农家乐以及非遗技艺和民俗展演等旅游业态,把文化资源转化成旅游资源,提高文化旅游综合效益。 2、加强摄影与旅游的结合。加快百佳摄影点摄影台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对摄影点的培育力度,持续开展“休闲养生在”摄影比赛活动,吸引更多的摄影爱好者、艺术创作家来观光摄影体验,提升旅游人气,扩大旅游宣传,推动摄影旅游产业的发展。 3、加强农业与旅游的结合。引导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发展,充分发挥田园风光的生态优势,结合农事特点,开发农事体验、瓜果采摘等游客参与互动的休闲农业旅游活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4、加强体育与旅游的结合。利用我区山区丘陵地貌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与各类自驾游、户外运动、单车俱乐部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拓展运动。积极引进各类知名体育品牌赛事来举办,提升知名度,促进旅游发展。 八、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鼓励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在弘扬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围绕市场需求,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开发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使木雕、竹雕、竹编、墨、毛峰茶及蜂产品等形成产业化,扩展旅游产业链,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通过举办最佳旅游纪念品、工艺品评选活动,促进旅游商品生产与旅游的结合,开发更多符合游客需求旅游纪念品、工艺品。 九、加快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 1、以“智慧”旅游信息化工程建设为契机,全力推进我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智慧”网络平台,开展旅游营销宣传和旅游在线服务。设立旅游官方微博,建立旅游微博群,注重新媒体运用,加强与旅游知名网站的联系和链接,扩大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2、加快旅游咨询服务网络建设,在主要旅游景区(点)、酒店等旅游集散地设置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立起一个高效便捷的旅游咨询服务网络体系。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增强发展大旅游的意识 各地各部门、各旅游企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定位的认识,深化旅游业在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中心组团和城市新区中地位的认识,树立大旅游、大发展观念。把发展旅游业摆在优先位置,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不断提高全区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强化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充分调动乡镇、村、农户和企业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制订出台激励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包括乡村旅游扶持奖励办法、旅游项目招商引资优惠办法、旅游营销奖励办法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兴办旅游业、支持旅游业发展。 建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区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宣传营销、节庆赛事、品牌争创、旅游发展扶持奖励等,并逐年有所增加。同时,各乡镇每年也要安排相应旅游工作专项资金,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大对旅游项目用地的政策扶持力度,对符合区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旅游项目,国土部门优先报批、优先供地。强化金融支持,各金融机构要围绕旅游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3、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开展旅游咨询员、景区讲解员、酒店服务员、乡村旅游接待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四员”的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企业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要把人才培养和使用作为企业重要的经营资源来投资和开发,而不是作为成本来控制,激发旅游人才的创造力,促进旅游业的良性发展。#p#分页标题#e# 4、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加强对旅游市场和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督促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依法经营,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构建诚信经营服务机制。大力倡导诚信经营和诚信服务,鼓励、引导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文明、诚信、守法经营,深入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 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兴旅的工作机制,积极支持旅游业的发展,把区建成市重要的休闲观光旅游接待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