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办旅游业发展计划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区委办旅游业发展计划,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区委办旅游业发展计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旅游业发展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全区上下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战略,全区旅游业保持了健康稳定发展。

1、旅游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接待入境游客由1600人次增加到9600人次,同比增长5倍;接待国内游客由35.5万人次增加到62.1万人次,年均增长15.1%;旅游总收入由1.5亿元增加到3.1亿元,年均增长21%,全区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旅游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旅游产业初具规模

“十一五”期间,全区可接待游客的景区(点)由年的1处增加到10多处,达到A级景区标准的3处;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从无到有,发展到3处,其中省级农业(含渔业)旅游示范点3处;星级酒店由年的3家发展到年的6家,其中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2家;专职导游人员200多人。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000多人。

3、组建了旅游行政主管机构,出台了旅游发展政策

为加强全区旅游业的行业管理,统一规划协调指导旅游业的发展,在年成立了独立的旅游局,统一了区域内旅游行业管理,明确了旅游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重点、政策措施,营造了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环境,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区旅游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思想解放不够,观念陈旧。一些地方对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认识不足,认识不到自身存在的资源优势,认为我区发展旅游业不具备条件,没有将旅游业作为重要的经济产业摆上应有的位置。

二是缺乏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不利于借旅游为题开展全区旅游的整体形象宣传。同时,无力参加各种旅游交易会,很难将我区的旅游合作项目、旅游产品、商品推介出去,从而使招徕国内外客商来观光旅游、开展考察等活动没有形成良性循环。

三是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有待进一步完善,旅游局人员缺少,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很难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发展优势

1、政策优势。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旅游业迅猛发展,中国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省、市两级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旅游业作为全省的支柱产业来发展。这为我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资源优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齐鲁文化、燕赵文化、文化、运河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各种文化独具魅力。“三策固本”董仲舒、“一代文宗”田雯、“清代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女篆刻家”刘淑度等名人都生长在,许多历史名人在留下了熠熠生辉的足迹,仅康熙、乾隆在题词作诗就逾百篇,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明代靖难之役、菲律宾东王病逝等历史事件发生在,其中王墓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由此开发的王御园吸引了大量游客。运河、岔河等自然风光壮美婉约,涯万亩桃园、城北生态林等田园风光多姿多彩,新湖景区、锦绣川景区成为人们假日休想的理想去处。以绿色环境、绿色产业、绿色食品为载体的“绿色”形象日渐凸显,为发展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新的空间。

3、交通区位优势。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作为全国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铁路以及即将修建的高速铁路在此交汇,高速公路穿境而过,5条国道、14条省道纵横交错,带动了强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承办各级各类大型会议、会展、节庆活动越来越多,为发展“会展旅游”、建设区域性服务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客源市场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旅游者的兴趣已逐渐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特色旅游转化,生态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渐趋流行。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生活和现代节奏对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城镇居民迫切希望能够在短暂的双休日外出休闲度假,缓解压力,因此近郊休闲游越来越受欢迎。我区地处京津塘都市圈和济南城市圈之间,生态旅游和工农业旅游资源丰富,生态旅游、工农业旅游、城郊休闲旅游的兴起,与我区旅游资源的潜在优势相吻合。

(三)制约因素

1、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旅游服务质量较差

区旅游业起步晚、专业人才少,旅游管理与服务人员总体素质不高,不能满足全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旅游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旅游规划策划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与高技能接待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制约了我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2、管理体制尚不完备,市场监管力度不够

我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尚不健全,旅游体制尚不完善,履行职能手段有限。旅游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行业执法力量不足,导致旅游市场监管力度跟不上,制约着我区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3、内部发展不协调,相关行业承载力不足

旅游业内部,各要素发展不平衡。餐饮、住宿设施基本能满足游客需求,但景区景点基础设施不足,图形标识、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厕所、停车场等方面不尽完善;旅游交通车辆不足、车型落后;旅游购物娱乐场所分散,特色不突出。同时,市民文明程度、园林生态、市容市貌等方面也有不尽完美的地方,这些都影响城市形象,制约旅游业发展。

三、“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的部署,牢牢把握“看、看”目标,放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品牌效应,突出“历时风尚、人文风情、田园风光、都市风景、发展风貌”定位,充分发挥优势,深入挖掘资源,强化要素整合,精心策划包装,深入实施旅游大项目带动战略,全力打造“齐鲁燕赵文化融合之城”、“城市观光田园休闲胜地”两大品牌,努力建设鲁西北、冀东南集观光、休闲、商贸、美食、娱乐等于一体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p#分页标题#e#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积极开发,有机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政策,广纳资金,加大对外宣传促销,加强行业管理,加大旅游环境整治和建设力度,开发和建设一批有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旅游项目和特色旅游精品,放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优势,依托万亩桃园、馨秋种苗、二屯花卉市场、城北生态林等,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依托王御园、梁子黑陶园、东西长庄文化街等文化旅游项目,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依托赏花节、采摘节、社区文化节、民间艺术节等节会,发展节会旅游。实现旅游产业的长期、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2、主要指标

到年,年接待入境游客2.5万人次,年均增长15%;接待国内游客222万人次,年均增长25%;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5.7亿元,年均增长35%。

(三)发展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的发展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主导作用,重点做好旅游规划编制、旅游政策制定、旅游设施建设、旅游市场规范、旅游形象促销、旅游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坚持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参与的原则。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突出市场运作和社会参与,依据市场规律制定发展战略,按照市场需求提供旅游产品,遵循市场规则管理旅游产业。制定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社会方方面面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

3、坚持重点突破的原则。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树立重点意识、发展重点产品、开辟重点市场,实现重点突破,在较短时间内,集中人力、物力,集中有效资源,实现旅游业发展重点突破。

4、坚持统筹发展的原则。旅游业是一个新型综合性产业,它对国民经济既有依赖性,又有带动作用。在区域发展过程中,不能孤立看待旅游业发展,要把旅游业作为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考虑,统筹部门关系、统筹城乡关系、统筹区域关系,把旅游开发与经济建设、生态保护、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

5、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绿色规划、绿色开发、绿色建设、绿色管理”的要求,把可持续发展与旅游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结合起来,发展节约旅游,营造友好环境,建设和谐旅游,保证可持续发展。

四、“十二五”期间旅游总体规划布局

(一)围绕“田园风光”,大力发展生态游。力促涯万亩桃园、鲁北古运河生态园提档升级,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深度开发餐饮、购物、工艺品等衍生服务,精心塑造“农家乐”、“休闲游”等特色品牌。按照“北花南果”布局,加快建设城北万亩鲜切花基地、城南万亩苗木基地。强化协调服务,加快台湾高档花卉园项目建设步伐,确保按期建成运营,努力打造集花卉、温泉、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生态示范园。

(二)围绕“人文风情”,深度开发文化游。突出“董子故里、运河名城”这一文化名片,结合火车站片区改造,规划建设董子湖公园。在巩固“中国京剧城”、“中国围棋城”创建成果的同时,深入挖掘整合杂技、陶艺资源,积极争创“中国杂技城”、“中国陶艺城”。结合东西长庄改造,规划建设文化一条街和陶艺博物馆,进一步丰富人文底蕴、提升文化品位。

(三)围绕“都市风景”,做精做活特色游。高标准建设湖滨北路“美食一条街”,保护好扒鸡、又一村包子等“老字号”和“当家菜”,积极引进名菜、名吃、名店,引导餐馆、酒店、宾馆评星晋级,提高餐饮业整体水平,凸显“吃在”的地方特色。对城隍庙“步行一条街”,采取“统一管理、分散经营”模式,积极引进品牌连锁店,加强市场管理,统一服务监督,努力打造方便旅游者购物的特色商业街区。配合新湖景区、锦绣川景区改造提升,加快银座商城、津德利购物中心、阳光花园购物中心、华北商贸物流城等商贸项目建设,打造“购物”品牌。

五、旅游重点规划项目

(1)王墓---菲律宾风情园:改善外部环境,尽快划出保护黄线,对神道两侧的建筑及厂房拆除,消除视觉污染;将牌坊、神道、御碑亭、御碑楼、石象生、清真寺、祾恩殿、王子和妃子墓、王墓进行空间上的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完善的文化展示系统;将北营村改为村并部分搬迁,以展示风情为主,建筑风格与文化特色突出菲律宾特色,及古国的文化特色,引种适于生长的菲律宾的树木花卉,创造异域氛围;增加住宿及餐饮娱乐项目,建设风情的住宿设施,推出菲律宾及东南亚风味餐饮系列,根据记载推出成祖朱棣送行王的宴席,作为特色餐饮。

(2)美食一条街:作为带动商圈的核心,引爆城市购物娱乐旅游;布局形式借鉴北京王府井小吃街的建筑形式,为街道串联排房形式,每一排为一个县区的小吃展示区,并可拓展全国特色小吃及国外美食区;采用仿古建筑,建议采用清代建筑风格,与运河建筑风情相匹配;小吃街内定期安排地方文艺演出活动,特别是游人可以亲身参与其中的活动应重点策划,以吸引人气,烘托欢乐热烈的氛围。

(3)涯万亩桃园:该项目位于村,建设1万亩桃树栽培基地,4000平方米就餐场所—桃园大酒店,修建桃花岛、垂钓中心、福寿三多、三义庙、休闲广场以及相关配套设施,设立“农家乐”旅游服务等项目。

(4)工业游项目:以纺织、电子、商贸物流城、工业园成果展厅为主线,调查摸底,整合资源,精心策划,做好工业游文章。

六、保障措施

(一)领导保障。加强对全区旅游工作的领导,成立全区旅游发展协调促进委员会,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相关领导任副主任,区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综合协调、研究解决全区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和充实旅游机构建设。

(二)体制保障。建立高效的旅游业市场运作机制,对旅游景区大力推进并实施“四权”(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监督权)分离,盘活运作机制,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资源开发机制,逐步使所有的景区实行企业化经营。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旅游开发公司,既可以采用股份制形式,也可采用非股份制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业。消除阻碍资源、资本相结合的人为桎梏,促进各类资产合理配置,加速旅游产业升级。#p#分页标题#e#

(三)资金保障。借鉴外地经验,在区级财政预算列入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增长,主要用于旅游规划编制、项目启动、旅游宣传促销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发挥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制定优惠政策,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等之间的界限,通过独资、合资、股份制等形式吸引与利用内部与外部的资金,共同参与全区旅游业的发展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