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形成性评价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当前,形成性评价国内各中医院校改革学生成绩评定体系普遍采用的评价体系。文章从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形成性评价在中药学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实施形成性评价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三方面分析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中药学;课程教学

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要求高校教师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1]。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4年的《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中明确要求:“开设中药学类专业的院校必须对学生考核类型及成绩评定方法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实施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近年来,我国教育研究工作者在国家教育部政策指导下,逐步重视形成性评价在课程教学评估所起的重要作用,也正积极地实施形成性评价。研究形成性评价模式已成为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领域。

1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evaluation)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M.Scriven)于1967年在他的《评价方法论》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的,这一概念首先被应用于开发课程的评价,为了促进新教育方案、计划、课程等的“形成”所进行的评价[2]。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Bloom)第一次将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形成性评价又称为过程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summativeevaluation)而言的,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3]。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相对于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重视师生交流。在国外,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长时间实施的评估策略和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强调评价者通过自我分析和自我认识达到自我提高。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通过不断沟通,互相修正自己的观点,共同完成这一互动过程[4]。

2形成性评价在中药学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现状

中药学类专业主干课程大多传统理论强、实践性强。教师在以往的理论课教学中多采取讲授法,教学过程单调,学生听起来觉得很抽象,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近年来国内各中医院校在不断改革学生成绩评定体系,中药学类专业作为中医院校的核心专业,已经有多门中药学类专业主干课程尝试逐步引入形成性评价,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常用中药的品种鉴别和质量评价。王添敏等[5]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该体系包含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包括理论课形成性评价、实验课形成性评价和实践环节形成性评价三个部分,采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登记和管理。该评价体系实施后,有效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6],课程涉及知识面广,是中药学专业比较难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科学评价学生成绩,马瑜等[7]在中药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学生自评和互评等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中药学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中药饮片的认识能力,掌握中药的性能功效与主治,形成临床正确辨证立法选用药技能。周蓓等[8]针对中药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中存在的考核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考核评价受教师单方主观因素影响大、评价结果反馈滞后等问题,设计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构建了中药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以求评价公开、公正、有效。谢谭芳等[9]设计的中药药剂学课程形成性评价采取课程作业、实践教学、课堂学习、专题讨论、平时学习、学习笔记等形式,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与结果反馈,达到了以教促学,以教促教的教学效果。史辑等[10]采取课堂提问、课间测验、课后作业、与学生交流及学生互评、注意观察等措施,将形成性评价引入中药炮制学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王楚盈等[11]建立形成性评价应用于药理与中药药理实践教学的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实验三个不同实验体系,采用操作考试、互动等方式对实施效果进行考察,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效果显著。张芳等[12]通过在中药商品学教学中采用随堂小考、分组专题调研与汇报、利用精品课程BBS版块进行教学互动交流的方式开展形成性评价,发现相对传统的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效果。孙志蓉等[13]采用平时成绩、作业、展示、总结性考试及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获得对学生的综合性考核结果,实践证明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持续动力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素质。曹雨诞等[14]采用期初诊断性评价,提高教学主动性;采用过程形成性评价,提高教学针对性;沿用期末总结性评价,提高教学实效性,将这综合教学评价方式在学校部分班级的中药分析课程教学中试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教师反思教学。马凤丽等[2]在方剂学教学中将学生最终成绩划分为考试模块和课堂模块,通过期中口试、期末考试、课堂提问、模拟处方训练、PBL教学、自主授课的方式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张延武[15]根据方剂学的课程特点,在实施形成性考核中设置方剂方歌背诵,并制订了促进方歌背诵的激励措施,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林莺等[16]在中药植物学课程教学中通过阶段性测验、平时表现、实验报告和中药原植物识别的评价,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3实施形成性评价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根据中药学类专业课程特点,形成性评价内容一般包括课堂学习、平时作业、阶段性测验、实践教学、专题讨论、小组学习、自主学习、期末考试等[17]。主讲教师在采取不同评价内容和方式实施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的问题。现归纳如下:(1)考勤:考勤是可操作性比较强的一种考核方式,可以以全班点名或抽点的形式,由老师或班长在课前、课间或授课结束前进行。但是一些课程以大课堂授课,一百多名学生,全班点名耗时较长,而且点名过程中有替代缺勤学生回话的现象。(2)课堂提问:有的学生为了获得较好的平时成绩,主动提出或回答问题,但是提出问题毫无新意、回答问题敷衍了事,没有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3)平时作业:课后作业存在抄袭现象;一些课程的实验操作是两人为一组进行的,往往出现同组两名学生的实验报告极为雷同,因此较难反应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4)随堂测验:通常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部分学生不自觉,边翻书边测验,不能真实反应学生对本堂课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5)分组讨论:有的学生在分组讨论中不够配合,不积极讨论问题、程度不够深入。(6)自主授课:部分学生不够重视自主授课,抱着完成任务的心理,PPT制作简单,完全照搬课本内容,讲授过程枯燥乏味。导致部分认真学习的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认为自主授课是在浪费他们的学时。学生互评带有个人的主观性及随意性,有时缺乏公正合理,不能正确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经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总结评价,所耗课时远超以往的一次性总结评价,原有课时显得不足。(7)期末考试:形成性评价的期末考试分值占总成绩的比例与以往相比有所降低,一般占总成绩的70%左右,但是在每年的期末考试过程中还是出现有极少数学生作弊的现象。此外还有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中医院校对形成性评价的应用范围仅局限于某些课程或授课过程的某些典型章节,并没有实现大面积展开、长时间实施;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形式还相对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核结果反馈滞后,不能及时督促学生加强知识方面的弱点及空白点的学习。这些问题均有待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完善。

4结束语

中药学类专业课程近年来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实践证明形成性评价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调整教学行为的有效手段。作为中医药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改革传统评价方式,正确看待、认真克服形成性评价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形成性评价方案内容,加强其可操作性,使形成性评价成为我国中医院校真正长时间实施的评估策略和方法。

作者:张笮晦 马雯芳 沈芳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