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创伤优质护理干预研究

骨科创伤优质护理干预研究

骨科创伤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共92例,均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患者,按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18~65岁,平均(45.05±5.36)岁;股骨颈、股骨转子间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10例,肱骨骨折10例,骨盆骨折8例,锁骨骨折7例。观察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18~66岁,平均(45.26±5.48)岁;股骨颈、股骨转子间骨折10例,胫腓骨骨折11例,肱骨骨折9例,骨盆骨折9例,锁骨骨折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开展骨科的基础护理工作,主要内容包括进行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骨科检查及手术前后的基础护理等。观察组:加用优质护理干预。①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讲解各项处置的目的、方法,让其消除紧张、焦虑,以平和的心态应对各项处置操作。在急救护理操作过程中,随时了解患者的各项需求,并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对症处置及心理疏导。各项处置结束后,为患者摆放舒适的体位,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家属陪伴在患者身边,满足患者情感的需要。②防止坠床、摔倒。向患者及家属询问服药史、生活习惯、以往有无跌倒史,评估患者体位、肢体活动、神志等与坠床相关因素。加强巡视,随时对不安全因素保持警觉,出现异常时及时给予妥善处理。应将患者常用物品放在方便拿取处,防止其取物时摔倒。加床边护栏、床头挂上醒目的坠床摔倒标识。对于恢复期间可以下床活动的患者,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给予其约束带,避免摔伤。③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对于肢体损伤的患者,应当重视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血流瘀滞者采用弹力袜或患肢间断气囊进行压迫,以阻止深静脉扩张,保护静脉内膜不致损伤,防止足、股部静脉血流迟缓,促进血液回流,增加静脉血流流速,实现改善血液循环的目的。血管内膜损伤者采用上肢输液,避免肢体反复穿刺及过度牵拉,同时抬高患肢减少水肿对静脉的压迫。高凝状态者不轻易使用止血药。对血黏度高、血沉快的患者要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必要时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入院时向患者及家属讲清,并让他们配合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④预防压疮。包括运用减压装置,如气垫床、电动床、充气床或水垫床、建立翻身卡、协助翻身和按摩等方式。定时翻身是缓解局部受压的主要预防措施,翻身频率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舒适需要而定。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压疮预防和处理的宣传教育。⑤疼痛护理。合理应用镇痛药,但需注意疼痛缓解后则须逐渐减少用药次数,以减少并发症。⑥预防肺部感染。禁止吸烟,练习深呼吸,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新鲜,术后鼓励深呼吸,进行扩胸运动及吹气球锻炼,用力咳嗽,让其自行排痰,每l~2h翻身叩背1次,刺激将痰咳出。痰液黏稠者给予氧气雾化吸入,痰多而又不能咳者予负压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⑦预防泌尿系感染。重视消毒隔离工作,保持环境及医疗设备的清洁。加强留置尿管护理,合理选用导尿管,尿管引流采用封闭式装置,保持引流通畅。导尿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减少污染机会,保持会阴部清洁,及时清洗及消毒尿道口,鼓励患者多饮水。对尿液混浊的患者,应当进行膀胱冲洗。

3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评分由本院专门护理质控人员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好。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患者出院前开展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指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见表1。两组护理安全比较见表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3。

5讨论

由于骨科创伤患者病情比较危急,治疗需要长时间卧床,因此在治疗期间必须加强优质护理干预,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1]。骨科创伤的致伤原因主要为身体遭受严重性打击,因此容易出现情感麻木、精神紧张等,故须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心理疏导,且可以联合患者家属给予患者鼓励,取得患者的信任[2]。重视功能锻炼指导,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方案,促进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方爱军.创伤骨科护理安全风险及对策研究[J].医学信息,2015,28(25):135-135.

[2]张霞,李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1):178-180.

作者:林晓婷 单位: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骨伤一三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