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教育研究

检验医学教育研究

1开展输血医学高等教育的必要性

1.1医疗卫生行业需要更多输血医学专业人员

从1900年Landersteiner发现ABO血型系统至今,输血医学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自1970年代以来,造血干细胞、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分离技术引入输血、移植和基因治疗,使输血医学逐渐迈向新时代;进入21世纪,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获得了药用重组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输血的血液免疫学效应机制也被进一步阐明,输血医学正在发展成为1门涉及面广泛的学科。近年来,我国对输血安全也越来越重视。自1998年起,国家及最高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陆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与输血相关的文件,涉及输血安全的法律法规多达数10种,足见国家对加强和规范血站质量管理、确保血液安全的重视和决心。与输血医学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对输血安全的重视相适应,我国的输血卫生事业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省级血液中心、市级中心血站和基层偏远地区中心血库为补充的采供血服务网络,采供血机构服务半径逐步扩大,血液安全水平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医院成立了独立建制的输血科,以四川省为例,2001年时仅有24.56%(24/57)的二、三级医院将输血科定为一级科室[3],而到了2008年,这一比例达到了52.20%(83/159)[4]。由此可见,医疗机构当前也需要更多具备输血专业技能的从业人员。

1.2输血职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输血及其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从业前大多未接受专业的学历教育,绝大多数人员来自检验和血液科等其他相关科室,输血医学知识和技能主要来源于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零散而非系统的培训,而医学院校也长期未能形成系统的输血医学教育体系。本世纪初的1项对部分输血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和层次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第1学历为中专者占了80%,最终学历为本科的约为20%,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2%[1];而直到2008年,四川省70家三级医院、89家二级医院输血科共279名从业人员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为0,本科学历者也仅为22.22%[4]。同时,临床一线医师对输血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也令人担忧,1项在上世纪末对240名在职医师及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学生的输血基础知识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医师在“输血不良反应”、“成分输血”等输血基础知识上回答正确率<50%[5]。缺乏整体设计的现行输血医学教学模式限制了输血医学的整体发展,既影响了临床输血的正确抉择,又影响了临床输血的正确实施和了输血医学的传承和发展[6]。随着输血医学日新月异的变化,对输血技术专业人员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国输血医学教育体系的薄弱与落后、输血人才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与之形成了1个巨大的反差[7];因而急需医学院校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专业素质的高学历输血医学人才。

2开设输血医学高等教育的实践

2.1生源和培养目标

本院自2008年起在检验医学专业本科3年级时增设了“临床输血方向”班,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加考核的形式进入“输血医学方向”学习,培养既具有医学检验技能,又具备专业输血医学技能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

2.2师资由于输血医学教育

在我国刚刚起步,目前尚未建立起1支正规的受过系统输血医学教育与培训的师资队伍,因此只能结合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建设和造就1支学术水平较高、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本院把师资培训作为发展输血医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具体做法包括派遣多名教师在血液中心、输血科等进修学习,聘请有深厚理论基础及丰富实践经验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及成都市血液中心专家参与教学工作等。

2.3教材、学分、课时、见习和实习

医学检验本科主要课程设置不变,在此基础上增加输血医学专业课程(表1)。与检验医学专业学生相比,在检验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输血方向教学仅对课时作较小调整。生化、微生物、免疫、临床检验等专业课程与检验专业基本无差别,增加输血医学专业课时及学分,输血医学方向学生专业课程总学分及课时分别为61分,课时1220节,高于检验专业学生总学分56分及1015节课时(表2)。见习课除在医院参观、见习外,还安排输血方向学生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成都市血液中心、四川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等地见习,以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输血方向专业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输血方向和检验专业学生实习时间均为1年。检验专业学生一年实习时间均在医院,包括临床各科室、输血科及检验科,输血方向学生在血液中心/血站及医院检验科、输血科各实习一段时间,与前者相比,减少在医院临床科室实习时间,而增加了在血液中心/血站的实习,在医院输血科的实习时间也超过检验本科生(表3)。

3开展输血医学赵燕高等教育的思考

本院开展输血医学方向的目的是培养符合当代经济社会需要,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和输血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医学类实验室、医院医学检验中心(科)和血液科、血液中心血站,从事临床医学检验及输血医学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自2010年第1届输血方向本科生毕业至2013年,输血方向本科毕业生共136人,就业率达到100%,去医院输血科、血液中心/血站工作的约占30%,去医院检验科工作的约占50%,较好地解决了单纯输血方向就业面狭窄的问题。但是在输血医学教学实践过程中也碰到一些困难。首先是教材的选用。参与输血医学教学普遍感到缺乏专门的、难度适中、适合大学本科教育的教材,目前所选教材内容与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学部分内容重复,更缺乏专门介绍免疫血清实验技术、血站管理、输血科质量管理等内容;而且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输血医学的快速发展,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输血医学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此我们已经联合输血行业一些知名专业学者正在编辑撰写相关自编教材并计划正式出版,以弥补该方面的缺陷。其次是实习基地的建设问题。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影响到输血医学教育的质量,实习基地的条件应包括足够的学生容量、理想的教学与生活条件、合格的师资、专门的组织机构、有一定的案例数量。自2008年起,本院与成都军区总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成都市血液中心、绵阳市中心血站、四川省干细胞库等合作建立了输血医学的实习基地,但随着输血医学教育的蓬勃发展,输血方向学生人数越来越多,现有的实习基地已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加快实习基地建设已是1项紧迫的任务。我国输血医学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具有输血医学知识的专业人才,高等院校应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与优势,大力发展输血医学教育。本院在检验医学本科生中开展临床输血方向的形式可能是较符合我国国情、省情的模式。但由于输血医学专业教育和学科建设起步晚,培养方案仍需逐步完善,教材、师资、实习基地建设方面需要加大力度。我们将进一步开拓思维,总结经验,在实践探索中前进,不断完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坚实的医学检验理论和输血医学基础,熟悉有关临床知识并具有指导临床合理科学用血能力的输血医学专业人才。

作者:赵燕 韩威 马骄 赖翼 姜恒 刘爱民 单位:成都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输血医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