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胆囊异常超声影像学探讨

胎儿胆囊异常超声影像学探讨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胎儿胆囊异常的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5478例孕妇临床资料,采用多普勒超声对胎儿的胆囊进行检查,并采用高频对胆囊异常的胎儿进行动态监测,在产前和产后对胎儿复查和随访。结果5478例孕妇中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5448例胎儿显示胆囊,显示率为99.45%,在显示胆囊的5448例胎儿中9例胎儿发生胆囊异常增大,发生率为0.17%,3例胎儿出现胆囊腔内强回声,发生率为0.06%,整倍体2例,18-三体1例,其余6例染色体正常,胆囊异常增大胎儿染色体异常率为33.33%,胆囊异常增大的胎儿中染色体异常的全部引产手术终止妊娠,其余孤立性胆囊增大和微小畸形的胎儿均活产,胆囊腔内强回声的胎儿也全部活产,结论多普勒超声在产前对胎儿的胆囊进行监测,对于胆囊异常增大、胆囊腔内强回声的胎儿密切关注,染色体异常的胎儿及早终止妊娠等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产前诊断;胎儿胆囊;诊断价值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孕妇的预防保健的不断深入,产前检查逐渐普及,其中胎儿的器官发育在产前筛查中尤其受到关注[1]。胎儿胆囊异常的发病率较低,在以往的产前检查中不是必查项,胆囊缺如、胆囊发育不良、胆囊结石、双胆囊以及形态异常等,往往在临床上被忽视,造成胎儿出生后先天性胆囊异常,孕妇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因此及早对胎儿胆囊进行诊断,胆囊异常的胎儿及早治疗或者终止妊娠就显得尤为重要[2],本院于2012年4月以来采用多普勒超声对胎儿的胆囊进行诊断,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查阅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5478例孕妇临床资料,年龄19~39岁,平均年龄(25.89±8.62)岁,排除妊高症、恶性肿瘤、HIV感染及精神障碍的孕妇;孕18~38周,平均孕周(25.09±6.23)周,孕1次4892例,孕2次586例,其中单胎5424例,双胎54例,活产的新生儿中体重2.98~4.69kg,平均体重(3.78±1.39)kg。

1.2检查方法

1.2.1胆囊检查方法

设备:飞利浦ETIQ5彩超以及GE-6型等超声仪器,凸阵探头,频率为3~6MHz。或选择高频线阵探头,频率为4~10MHz,常规选择平卧位,需要时采用侧卧位,观察胎儿腹部情况时以横断切面为主,探头位于胎儿的右肝叶和肝门静脉左支右侧的部位可以探及到胆囊的回声,为椭圆形无回声结构,采用多普勒超声仪对血管的结构进行鉴别,显示胆囊结构后旋转探头的方向,在纵切面观察胎儿胆囊的情况,若胎儿胆囊腔内强回声时嘱咐孕妇采取侧卧位,再次进行观察,若仍然回声强则可能胎儿胆囊异常,再采用高频线阵探头进行复查。产前及产后要对胆囊异常的胎儿进行随访复查,产前和产后均需要复查,4次为宜。

1.2.2胆囊异常评价标准

(1)胎儿胆囊异常增大诊断标准:测量胎儿胆囊在最长切面的长和宽,调转探头90度后,测量胎儿胆囊在最大横断面上的直径,在根据测得的胎儿胆囊的长、宽和直径计算胆囊的体积,在参照《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3]研究的文献,若测得的胎儿胆囊的长、宽超过与之对应孕周的2倍的标准差,可认为胎儿胆囊异常增大;(2)胎儿胆囊腔内强回声诊断标准:胎儿胆囊腔内出现散在的点状或者团块状的回声,即胆囊内的通透性差,可认为儿胆囊腔内强回声[4]。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2结果

2.1胎儿胆囊异常情况分析

5478例孕妇中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5448例胎儿显示胆囊,显示率为99.45%,在显示胆囊的5448例胎儿中9例胎儿发生胆囊异常增大,发生率为0.17%,3例胎儿出现胆囊腔内强回声,发生率为0.06%,30例无显示胆囊的胎儿经复诊后胆囊显示,且出生后胎儿未出现胆囊异常情况。

2.2胎儿胆囊异常增大染色体检查分析

9例胆囊异常增大的胎儿均进行染色体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整倍体2例,18-三体1例,其余6例染色体正常,胆囊异常增大胎儿染色体异常率为33.33%,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后在产妇的同意下实施引产术,终止妊娠。

2.3胎儿胆囊异常回声随访

3例胆囊腔内强回声的胎儿在进行复诊后2例胎儿胆囊腔内强回声消失,1例胎儿仍然出现胆囊腔内强回声,未进行特殊处理,胎儿出生后新生儿未出现黄疸等异常情况。

2.4胎儿胆囊异常与临床结局

胆囊异常增大的胎儿中染色体异常的全部引产手术终止妊娠,其余孤立性胆囊增大和微小畸形的胎儿均活产,胆囊腔内强回声的胎儿也全部活产。

3讨论

超声诊断胎儿胆囊目前尚未列入常规的产前检查里面,有研究表明胎儿胆囊异常可以发现一些染色体异常的疾病,不过当前仍有不少的产科医生没有意识到超声诊断胎儿胆囊的意义及价值,超声医生也存在对胆囊的发育过程以及正常大小等不够了解的情况,没有及时的发现胎儿早期的疾病。目前对12周以后的胎儿胆囊情况的检查还是以超声为主[5],有研究显示胎儿胆囊在30周之前的发育具有线性增长的趋势,之后慢慢平稳,且通过美国黑人以及韩国人的胎儿胆囊发育情况进行对比,制定了胎儿发育每一个阶段胆囊的参考范围,量表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对于诊断胎儿胆囊大小异常有着指导性的意义[6]。胚胎在孕妇子宫内发育受精5周后,胚胎的肝憩室尾支逐渐发育成为胎儿的胆囊和胆囊管,尾支的起始部位发育成为胆总管,头支发育为肝板和肝内胆管,刚开始胎儿的肝外胆道的上皮不断增生,管腔处于关闭状态,直到胎儿发育到12周以后胆囊才开始腔化,因此在胎儿发育的前2周超声无法显示胆囊,一般在胎儿发育到15周以后即可测量胎儿胆囊的大小,16周以后才能分辨胎儿的胆囊的具体形态[7]。胆囊异常增大是胆囊异常的常见现象,可见于正常的胆囊,也可见于胎儿染色体异常,本研究显示6例胆囊异常增大的胎儿胆囊正常,3例出现染色体异常,胆囊腔强回声也是胆囊异常的一个常见现象,但是其致病、发病和预后等内容均尚不清楚,可能与孕妇的溶血性贫血、镰状细胞贫血有关[8],或者与胎盘早剥关系密切,两个胆囊胎儿的在超声诊断中可以显示胆囊内部分隔广带形成两个无声的回声区,胎儿出生后可能出现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疾病,但是前期超声检查的时候,胎儿时期胆总管非常接近于胆囊的位置,分清楚很难,极易出现误诊的情况,要与高频线阵探头联合诊断,可降低误诊率[9-10]。占位性病变以不均匀增强为主,其敏感性(88.24%)和特异性(92.45%)较高,对病例数进行统计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以作为恶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指标之一。

综上所述,甲状腺常规超声检查联合超声造影检查对于常规超声诊断不明确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诊断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但由于其应用优势并不明显,目前还不推荐其作为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检查的常规手段。

作者:房芳 单位:孝感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

参考文献

[1]于晓会,单忠艳.甲状腺结节病因学与流行病学再认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10):840-842.

[2]张渊,江泉,赵玉华,等.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诊断甲状腺单发结节[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11):2057-2059.

[3]张洁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2,14(12):856-857.

[6]钱斌,余秀华,施红,等.甲状腺结节超声血流阻力指数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研究[J].人民军医,2013,56(2):201-202.

[8]陈继,周青,柏刚,等.甲状腺结节内部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对结节样病变良恶性质鉴别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广西医学,2013,35(2):166-169.

[9]张波,姜玉新,戴晴,等.前瞻性观察甲状腺结节的Sonovue超声造影增强模式[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5):844-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