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影像学评价方法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影像学评价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影像学评价方法。方法将2017年1月—12月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DR髋关节正侧位检查,对髋关节行初步评价,术后均行髋关节正侧位摄片。观察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影像学表现:测量人工髋臼外展角、前倾角、旋转轴距、股骨颈与股骨柄假体颈干角等相关数据,观察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后人工髋臼外展角、前倾角、旋转轴距、股骨颈与股骨柄假体颈干角高于手术前(P<0.05)。手术后1周Harris评分为(88.04±4.11)分,高于手术前的(35.97±2.61)分(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影像学评价能够了解患者手术效果,辅助临床治疗。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功能恢复;影像学评价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髋关节疾病患者进一步增加,需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也相应增加;但目前国内尚没有一套客观的、统一的髋关节置换术后影像学评价方法。因此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科学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影像学评价方法非常有必要,其对临床手术改进及并发症预防有重要作用[1]。现将我院在该方面的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12月来我院就诊并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男10例,女50例;年龄55岁~90岁,平均年龄为(75.69±6.39)岁;体质量43~75kg,平均为(65.34±4.65)kg;体质量指数(BMI)21.3~27.3kg/m2,平均为(24.38±1.35)kg/m2。其中,骨水泥固定48例,非骨水泥固定12例;34例左髋置换,26例右髋置换。患者均为首次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原因包括股骨颈骨折、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

1.2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DR髋关节正侧位检查,对髋关节行初步评价;术后行髋关节正侧位摄片。手术方法:采取髋关节后外侧入路。纵行将臀大肌纤维钝性分开,切断外旋肌群,切开并切除部分关节囊,将股骨颈锯断,根据手术前模板测量结果保留股骨距,取出股骨头,使得髋臼得以暴露。以45°外展和15°前倾置入非骨水泥型/骨水泥型髋臼假体,在股骨近端开髓,以髓腔锉扩髓,把假体打入到合适的位置。完成复位后,在股骨大粗隆后方钻孔,使得股外旋肌群缝合在股骨大粗隆位置上,重建髋关节后外侧软组织的完整性。术后次日扶拐行走,早期功能锻炼,减少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内旋,避免人工关节脱位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周影像学表现:测量人工髋臼外展角、前倾角、旋转轴距、股骨颈与股骨柄假体颈干角等相关数据,观察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以Harris评分进行判断,分值越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前与术后1周X线髋关节正位片结果比较

手术后人工髋臼外展角、前倾角、旋转轴距、股骨颈与股骨柄假体颈干角均高于手术前(P<0.05)。

2.2手术前与术后1周Harris评分比较

手术后1周Harris评分为(88.04±4.11)分,高于手术前的(35.97±2.61)分(t=98.134,P=0.042)。

3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恢复髋关节功能的手术方法,广泛用于髋关节疾病患者,但髋关节置换术也和其他手术一样,存在多种手术并发症或后遗症,包括术后假体松动、脱位,感染,假体周围骨折等[2]。因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影像学(包括X线、CT、MRI等)资料能客观地记录和反映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指导临床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和进行并发症的预防[3]。人工髋关节假体有一定的寿命,因为诸多并发症的发生,使得患者最终需要对髋关节假体进行翻修术[4]。已有研究认为,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6.5%~7.6%。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采取影像学手段了解髋关节的情况,做出辅助干预,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5]。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一旦发生骨溶解,可导致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断裂等后果,需要进行翻修手术;然而,翻修手术难度较大,风险高,临床借助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对其发展情况进行观察,辅助临床判断和治疗。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后人工髋臼外展角、前倾角、旋转轴距、股骨颈与股骨柄假体颈干角高于手术前(P<0.05);手术后1周Harris评分(88.04±4.11)分,高于手术前的(35.97±2.61)分(P<0.05)。说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有较好的效果,通过影像学辅助判断治疗效果,对于后期辅助干预有积极的作用。总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影像学评价能够了解手术效果,辅助临床治疗。但是关于其并发症是否与术后假体位置存在联系,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周峰,黎承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2):4505-4506.

[2]艾英风.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6):714-716.

[3]黄行健,周一新,杨德金,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晚期并发症的影像学评估[J].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2017,2(1):57-63.

[4]孙红,方淑莺,杨子波,等.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臼杯位置的影像学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6,30(11):1349-1353.

[5]邱睿韫,李致勋,公慧玲,等.关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应力研究的三维重建技术探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8):81.

作者:李向阳 崔晓荣 张玉芹 连育才 朱小明 单位:赣州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