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质量的应用

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质量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75例予以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为对照组,75例予以分层级管理模式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对照组基础护理评分为(86.36±6.38)分,显著低于观察组(94.45±6.16)分(P=0.000);病房护理评分为(84.34±6.38)分,较观察组差异显著(93.25±3.72)分(P=0.000);优质护理评分为(85.46±4.28)分,低于观察组(92.62±2.37)(P=0.000);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89.33%)显著低于观察组(98.67%)(P=0.016)。结果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士护理管理质量中作用明显效果显著,显著提升护理工作者综合能力,降低工作风险,有助于医院发展,临床上值得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分层级管理模式;护士;护理管理质量

伴随着不断上升的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品质水平,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医疗技术和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由护理管理直接决定,需要在护理流程中将护理管理工作贯穿进来。另外,医院地位和荣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护理管理水平的影响,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系统性的服务,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同时能够改善治疗效果,但是也能够科学合理的将护理资源进行分配这将直接影响着护理管理质量[1]。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划分护士职责,使得各层次的护理人员分工明确,充分带动她们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清晰明确护士职责,尽量做到人尽其才,保证护理环节能够顺利进行,进而使得他们拥有优良的护理水平,从最大程度上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本次研究选取对本院150例护理工作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和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150例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2组护理人员平均年龄、工龄及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护士护理人员使用常规护理模式来进行护理管理。

1.2.2观察组

观察组护士护理人员使用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1.2.2.1层级设置

按照护士的工作时长、学历、工作水平以及职称不同,将所有护士分为5个层级,同时要根据所分层级上岗工作[2]。第1个层级为新手护士,就是刚刚毕业的护士,刚进入到工作岗位,这些护士实践经验不足,重要的是在上级护士的引导之下,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同时负责搜集整理数据工作,之后将有效的护理方案提出。第2个层级为初级护士,这个层级的护士,具有一定的护理实践经验,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的护理工作。第3个层级为职称护士,这个层级的护理具备比较强的护理经验,可以熟练掌握各种技巧,科学对患者进行护理。第4个层级为精通护士,具备非常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可以精准的分析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从而给出有效的处理方案,这个层级的护士具备一定的领导才能。第5个层级为专家护士,这个层级护士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更加丰富,可以对患者护理灵活提供革新的方式。

1.2.2.2职责划分

在分层级管理模式中,对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对每1个小组的管辖范围和职责清晰界定,各层级之间相互协作,各个护理人员能够保证自身的工作质量;护理人员分级过程中,护士长要负责质量监督工作,需要全面负责成立小组,对小组内各个护理人员的工作安排进行完善。各病区责任小组组长,不但要承担着部分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还要合理的分配小组内成员的护理工作,科学的对工作时间进行安排,按时对组内人员进行检查,引导组内成员将护理质量提高;责任护士按照个人能力,要尽可能将自己可以完成的护理工作完成,具备较强能力的护士可以负责疑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甚至危重病护理[3]。最后按照护理分级,将病区内所有工作分配完成。

1.2.2.3建立培训、考核制度

按照科室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护士长要综合护士分层级制度,确定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培训计划。按照计划内容定期将培训进行组织,同时科学合理的制定考核制度。采用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为:医院对护理人员实行绩效考评和奖励为主的措施,来提高她们对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将考核成绩直接纳入到绩效体制当中,而且晋升、绩效范围当中还包含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等,为了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出现医疗纠纷的几率。根据层级进行培训,不仅可以让中低工龄护士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得到充实和提高,而且还能更好的将高级责任护士的专业水准提高;此外,让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组长要对本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引导,进行护理查房、护理会诊工作,对中低层级的护士的基础知识、技能、交流沟通技巧进行培训指导,更好的将护士的总体管理能力提高。

1.2.2.4对排班制度进行革新

当前护理工作人员匮乏和护理工作超负荷阻碍各大医院护理水平提升的重大阻力,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减轻护理工作人员工作压力,现对护理人员采取APN连续排班制度,合理调节护理人员工作时间安排,保证护理人员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1.3评价指标

使用护理质量调查表,评定2组护士的护理质量。包含基础护理、病房护理以及优质护理等进行评分(每1个维度总分为100,分数越高,效果越好)。同时使用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护士工作护理满意度评分,将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4个层级,总的护理满意度是非常满意率与满意率及基本满意率3者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涉及数据均输入Excel表格展开统计处理,并以SPSS20.0软件分析,用(x±s)表示、用t检验检验计量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实施护理管理后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2.22组实施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满意度对比。

3讨论

3.1分层级护理模式的意义

伴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患者在医疗方面逐渐增强了自我权益保护的意识,医院除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治疗之外,还要为患者提供比较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是患者的需要,更是医院长久发展的追求[4]。同时医护人员管理模式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总体护理质量,使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在提升医院管理水准的同时,加快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常规护理管理的模式单一,护理人员工作热情需要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自身责任意识不足易导致消极工作,造成医患关系恶化。同时患者无法得到对应的护理,治疗依从性低,甚至抗拒治疗,影响患者自身恢复,损害医院名声。而分层级管理采用个性化管理方式,充分利用护理资源,不断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传统的护理工作未设立严格的分级管理制度,护士重复相同的工作,资源分配不合理,严重浪费人力资源。而使用分层级护理管理工作后,各层级护理人员分工明确,效率显著提升,明确各层级护理人员责任。护理工作者有充足时间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程度。

3.2分层级护理模式的优势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规范患者的饮食习惯、按时巡房、密切关注患者病情。但此方法对患者护理过于片面,同时护理工作人员未接受专业化培训,导致最终效果不够理想。观察组使用分层级护理模式,通过建立护理小组,按时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培训,建立护理层级,按照护理人员的等级开展对应的护理工作,制定考核计划,优化护理流程,使用护理责任制度以及奖励制度进行护理管理[5]。研究显示:分层级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同时还能充分了解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改善护患关系,使用对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评分,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综上所述,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护士护理管理工作,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和各方面的实际操作水平,强化各级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使各级护士人尽其才,充分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有效的改善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关系。与实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相比,实行分层级护理管理措施,护理质量效果明显得到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也显效,工作压力大大降低,值得推行。

参考文献

[1]王小琳,罗仕兰.护士分层级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5,27:3839-3842.

[2]黎红梅.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86:253-255.

[3]李世艳,张树香.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44:247-248.

[4]王永芬,何平,方琴.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220-222.

[5]高春玲.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护士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作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36:204-205.

作者:周敏 单位:江苏省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