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饮食文化养生之道

传统饮食文化养生之道

摘要:

营养学是指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利用对食物的研究达到保健强身、科学防治疾病、加快机体康复的学科。营养学研究涉及到饮食健康、饮食预防、饮食治疗等方面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息息相关。“民以食为天”,这说明饮食不仅是饱腹的活动,饮食在维护生命机能、促进个体健康等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饮食理论,对这些理论的探索与学习能加深我们对于营养学的认识,充分认识食物中的养生之道。

关键词:

传统饮食;养生;健康;食品营养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美食文化之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日益凸显,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之一。饮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长久以来在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饮食文化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中对食物原料进行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消费的过程中的科技与、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形成的习俗、饮食传统和思想哲学,同时也是人们食物生产、食物制作和食物消费的总。食物是支持人类开展各项活动的能量来源,饮食活动则是从外界获取食物的营养及能量以维持生命的特征,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同时,饮食的质量与结构对人体的健康、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饮食文化的养生之道在几千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以下主要观点:

一、饮食活动是人体获取能量的根本,直接影响了人的身体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饮食的观念也日益进步。食品不仅仅是人类获取生存能量的来源,其本质功能是为人体提供营养。正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所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由此可见饮食的重要性。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饮食是与人的健康紧密结合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认为饮食能够提供人类所需的气血。当食物被摄入到身体之后,食物的精华会为人体提供精气。人类一旦精气旺盛便可以使气血充足,从而达到强筋健骨的目标。同时,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又强调“阴阳调和”。传统饮食文化将食物根据食性分为“阴”和“阳”,阴阳的运行讲究和谐,在人的身体中也是如此。因此,要求饮食活动中食物的食性搭配也按照阴阳调和的原则进行,以通气血,生五行。同时,现代营养学也认同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关于饮食地位重要性,饮食活动维持人类的生命活动,正确得当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健,错误的饮食则会损害健康。

二、药膳的存在有其科学性,可以强健身体促进身体恢复

药膳是以药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药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药膳既是营养丰富的美味菜肴,同时又具有滋补疗疾的作用。药膳,顾名思义,是由中国传统的中草药、食物及调料组成的食物。采用药物的疗效,食物的口感,佐以调料达到美味又滋补的功效。可以说药膳是药效和食效的完美结合。现代营养学也对药膳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上升,人们对于养生的重视程度日益加重,药膳也的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在关注药膳的疗效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度的原则,过多进食药膳会打乱身体的营养平衡,反而不利于身体的健康,与养生之道背道而驰。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饮食文化中的药膳其作用是起到帮助身体恢复的辅助作用,并不能完全取代药物的治疗。

三、优化饮食结构是延长寿命、增强身体机能的保障

现代营养学认为,饮食结构是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饮食中所占的比重,由于影响饮食结构的这些因素是在逐渐变化的,所以饮食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可以通过均衡调节各类食物所占的比重,充分利用食品中的各种营养,达到饮食平衡,促使其向更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一观点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养生不谋而合。我国古代营养学就十分注重饮食的内容和结构,强调五行相生、阴阳结合,强调通过食物与食物的碰撞达到一种和谐和平衡。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代人的饮食结构偏向于以肉类为主,少食蔬菜。事实上这样额饮食结构已经严重危害到了现代人的身体健康。现代人们对于营养也有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肉类代表了绝对的营养,是优质的营养来源。事实上,只有与蔬菜水果合理地搭配,肉类的营养才能更好地体现。现代人应当加强营养学知识的学习,合理调整日常饮食结构,使得营养得到均衡。

四、合理配给三餐,杜绝断食绝食,反对暴饮暴食

在现代的营养学中有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早餐吃得像皇帝,中午吃得像平民,晚餐吃得像乞丐”,意思是说在一日三餐中,早餐的营养需要是最好的,中午的饮食应当适量饱腹,晚餐由于人的活动逐渐减少可以适当少吃。一日三餐的饮食配置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根据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在一天的活动中,早餐可以提供人体所需30%的能量。部分现代人由于工作忙碌不吃早餐,这对健康是很大的挑战。同时,不少的人因为不满体型节食断食减轻体重,还有不少人饮食没有节制暴饮暴食。这些都不符合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养生原则。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讲究适度的原则。既不能饮食过量也不可长期断食。饮食过量会导致营养的过剩,同时打乱身体吸收营养的平衡,增加身体脏器的负担,使身体出现全面地问题。断食与不正当的解释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营养的缺失使得身体缺乏必要的能量,影响身体的机能,对寿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一日三餐都按照时间准时进餐,保证身体的营养全面、平衡。

五、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养生,饮食要注意时节

在中国古代营养学中,“顺应自然,天人相应”是十分重要的养生理论。饮食讲究时令要求人们顺应季节的变化,合理调整饮食的内容。中国自古都有节气文化,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对应的饮食,排除地区风俗的影响,节气食物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顺应自然的原则。同时,不同地域的人应当根据其所生活的地域食用当地当季的食物,使其自身的身体适应当地的环境和气候。在现代营养学中,专家经常建议大家食用当季的瓜果蔬菜,例如,进入夏季要多食绿豆降暑,进入秋季要多食萝卜降燥。这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养生理念不谋而合。由于人生活的地区具有相对的固定性,人本身对气候的适应也造就了人对当季食物的适应。食用当季的食物使得人体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当季的气候与环境,使人身体本身与环境和谐为一体,同时也使身体在每个季节都能保持良好的活动机能,强身健体并且延长寿命。

结语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养生文化是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份珍贵的遗产。养生文化的许多原理都有着其科学之处,通常渗透了中国古代的五行相生、阴阳调和及天人相应的古代哲学。同时,随着现代营养学的发展,站在科学的角度重新研究养生文化仍旧能发现养生文化中蕴含的无限的关于饮食的古老智慧,值得我们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发扬。

作者:殷昌利 单位: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赖来展,费成煜,池建伟,赖敬君,梁旭麟,张孝琪.中国特色食品的概念、类型与功能[J].广东农业科学,2000年06期

[2]陈沛沛,项平.道家饮食养生观对中医食疗学的影响[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路新国.《黄帝内经》与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万光侠.文化价值的人学阐释[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