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分析

创客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分析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独特的发展道路,造就了独特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近年来,随着创客运动蓬勃兴起,创客文化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高职院校应借鉴吸收创客文化的合理内核,将创客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创客文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独特的发展道路,造就了独特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反映了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沉淀而形成的办学理念、育人氛围和精神状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职院校优化育人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探索,90年代的发展,特别是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高职教育“三改一补”的发展方针,即“三改”改革改造职业大学、部分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和专科学校办学模式、调整培养目标,“一补”就是选择重点中专学校进行改制或举办高职班等方式,根据需要作为补充。进入新世纪后我国高职教育迎来大发展,到2015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1341所,招生数348万,毕业生数322万,在校生数1048万,占到高等教育的41.2%,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继承和发扬注重技能技术培养的同时,学习借鉴普通高等教育成功经验,形成了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开放包容,融合发展,重视技术技能的培养与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从注重数量到追求质量,从规模扩张到特色内涵式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高职院校相对于普通高校来说建校时间短,学校历史底蕴与文化积淀不厚,校园文化建设还有诸多不足,但也有自身建设的优势所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饼干”或中等职业教育的“扩充版”到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校园文化建设在留有中专校较好的做法和模仿普通高校的方式方法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中的精华,创新发展。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开源软件、开源硬件与3D打印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之政府的推动,创客运动在国际上得以蓬勃兴起,创客文化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高职院校应紧紧把握创客文化的精神内涵,借鉴吸收创客文化的合理内核,为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二、创客文化分析

2015年年初,总理考察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并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了“创客”一词。同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将奇思妙想、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在政府的扶持和推动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蓬勃兴起,创客运动遍地开花,创客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但对什么是“创客文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ChrisAnderson在《创客:新工业革命》描述了创客利用互联网、开源设计、3D打印等,将想法变成产品,进行创新创造,变革制造业,推动新工业革命。并进而指出人们只要拥有创意、梦想与激情,人人都可以成为创客,“如果你喜欢烹饪,你就是厨房创客”“如果你喜欢种植,你就是花园创客。”[2]创客心无旁骛,专心专注于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设计、创新制作,创客身上体现出的是执着的做事态度和永不停息追求创新的精神。这种创客精神提倡自强进取与个性开放,协作分享与融合创新,重工尚器与民智国强[3]。“创客精神”的特质是勇于创新冒险、忠于兴趣爱好、执着探索实践、乐于分享互助,是创新创业的生动典范和有力载体[4]。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定义“创客文化”,McCall将“创客文化”定义为:致力于个人制造的专业人士与爱好者形成社群并不断壮大的景象;对于其制作的作品,可以是技术装置、开源硬件或软件、时装、家庭装饰,乃至任何可用于现实生活中的作品[5]。Silverlindtner认为创客文化是在新环境当中产生的变种文化,是一种现代文化或者亚文化,它不仅和开放的网络科技和数据有关,也和实体的东西有关,例如硬件设计、传感器和网络设备,这些设备是数据与实体的桥梁。FiacreO’Duinn认为创客文化是通过动手创造的学习;是一种科技、艺术及公民科学的集合体;是结果和过程的共享。创客们追求自由和开放,不希望有过多的制度制约,强调产品的内在价值,因此也有学者认为,这种情境下产生的创客文化可能是一种畸形的技术文化。国内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创客文化是一种培育“众创”生态、促进“才-富”对接、“唤醒”科技的年轻文化[6]。丁大琴在分析车库文化、硅谷文化、DIY文化和黑客文化等创客文化源头的基础上,将创客文化的内核归纳为实践、创新、创业、风投、创意、动手、开源和分享十六个字[7]。综合已有的论述,结合我国创客运动的实际,我们不难得出创新创造创业、开放协作分享、既激情梦想又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等为创客文化的典型特征所在。

三、创客文化助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础上,必须突出“职业性”,将创客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打造优秀的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一)制度文化建设,鼓励创新创造创业

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是学校正常运行和事业发展的保证,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的行动指南,将创新创造创业融入制度文化建设,激发和规范师生的激情与活力。首先,制定和完善高职院校教师创业的制度政策,包括教学课时安排、技术成果转化及收益分成、孵化资金的设立等,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加快完善高校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等原则意见细化为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为教师创新创造创业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其次,以学生为中心,改革课堂教学与教学评价,把创新创造创业的业绩合理换算成学业成绩计入总学分,建立和完善弹性学制,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造创业活动。另外,学校层面要整合资源,盘活实验实训室、图书馆、创业孵化中心的设备、场地等资源,由学校就业创业中心牵头、审批,与学校相关部门、二级单位沟通协调,建立课余时间开放使用的制度。

(二)物质文化建设,实现开放协作共享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本物质载体,是高职院校各种客观实体的总和,包括校容校貌、设施设备、教学手段和科研条件等,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给人以最直接、最直观的印象[8]。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时应将开放协作共享的理念融入其中,打造自身特色,形成良好的物质文化育人氛围。首先,引入地方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打上区域地方文化发展印迹,培养众多理解、传承优秀地方文化的学生,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将紧临的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楞伽八景”移入校园,以八座桥名对应之,加上树立名人雕塑、悬挂名人名言等,塑造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设立“吴商文化研究中心”和“范成大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开展研究,共享研究成果。其次,打破部门、二级单位等校内条块界限,以建设项目为中心,联合不同专业、不同院系、不同部门的资源和人才,综合研究、集成创新,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无界化”理念及成功经验,充分利用网络线上线下资源,促使师生转变观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三,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组织师生创客群体,引导建设创客社团。对现有创业类社团、学科专业类社团、文体类社团进行整合归并,对现有的场地、设施设备利用改造,创建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平等参与的师生创客社团,学校创客社团要主动走出去,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组建的创客空间积极对接,寻找交汇点,合作共享,提高水平,推动学校创客文化的发展。

(三)精神文化建设,倡导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的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等,校训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集中反映,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所在,代表了学校的办学传统和文化积淀[9]。如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尚德蕴能,日精日新”和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育厚德之人,练强技之才”等校训都彰显了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价值导向,将踏实肯干精益求精和尚德强技追求卓越融入到校训之中,培养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既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突显出职业性特点。以校训为统领,首先,要持续强抓师德师风建设,高职院校教师既是校园文化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也是推动者、示范者、引领者,发挥校内外专家、“匠人”的积极作用,通过岗位培训、以老带新,打造高职院校教师爱岗敬业、创新创造、精益求精的精神品格,树立良好的高职院校的师风,以促进学风。其次,要在内部各二级教学单位,设计悬挂、张贴符合专业和行业特点的标示、能工巧匠和杰出校友图片,在教师的教育示范下,引导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激发专业学习兴趣,营造独具匠心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高靓.高职教育已成高等教育半壁江山[N].中国教育报,2016-6-29(01).

[2]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M].萧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5.

[3]祝智庭,雒亮.从创客运动到创客教育:培植众创文化[J].电化教育研究,2015(7):5-13.

[4]蒋蕙.高职“创客文化”的培育路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6(7):72-73.

[5]温雯.“创客文化”的历史图景与未来路径[J].福建论坛,2015(8):94-97.

[6]王丽平,李忠华.高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及培育路径[J].江苏高教,2016(1):72-73.

[7]丁大琴.创客及其文化历史基因探源[J].北京社会科学,2015(8):22-28.

[8]贺继明,蒋家胜.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42.

[9]张志强.基于职业素质养成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16(5):37-40.

作者:彭田宝 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