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一、当代高校工会和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工会和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1.工会的发展历程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同时,也标志着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工会理论的产生。马、恩认为“工会起源于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压迫与剥削的反抗,工会维权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我国所采用的最早的工会理论基础。随后,英国的社会学家罗克•伍德论证了工会在产业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从社会冲突论的角度出发思考,他认为“工会不仅应在经济领域,而且也应在政治领域中发挥作”,可见工会的职能和范围处在逐渐扩大的过程中。工会的概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并且“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这样将工会以法律的形式合法化,同时受到法律的保护。

2.校园文化的概念

《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收录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文,明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对当代中国文化最好的诠释。校园文化要根据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而及时做出调整。“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2000年以后,在全新的形势下,由于国家对于高等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再次成为文化领域的热点。

(二)我国高校工会和校园文化的职能及内涵

我国高校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等学校教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性组织”,体现了它的阶级性,“是党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教育界最重要的群众组织。”体现了工会的群众性特点,由于我国高校的教育具有公益性,高校工会也势必具有公益性。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载体包括了教职工和学生,“以高校为载体的文化,它是由历届师生”组成,其中校园文化内容涉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娱乐生活等多方面多领域,教职工和学生通过“共同选择、批判和继承前人,又共同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使得校园文化包含了物质成果、精神成果以及制度成果。由此可见,高校校园文化与高校工会之间,有着重叠的部分,承担共同的职能和作用。高校工会代表的是教职工的广大利益,而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体,除了学生以外,最主要的一部分就是教职工。因此,校园文化的主体之一就是高校工会维权的对象。首先,高校教职工属于工人阶级,这是其最本质特征。当代高校校园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体系,同时也具有阶级属性,二者阶级性根本相同。因此高校工会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完全一致。其次,高校工会具有群众属性。会员范围十分广泛,高校工会是教育工作者内部成立的最广泛的群众组织,只要是教育工作者,可以不受性别、年龄、知识层次、职位高低、民族、宗教信仰的限制,在自愿的原则下加入高校工会。因此无论是男女老少,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教师员工,都有平等的权利。校园文化活动的范围更加宽广,包括了全部教职工的文化活动。也就是说,高校工会的所有文化活动可以纳入校园文化的范畴之内,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最后,高校工会具有公益性质。我国高校是公办学校,国家来办教育,教育成为一种公共产品,因此高校教育具有公益性。而由于高校教育的战略地位所致,高校工会有其特殊的历史使命和地位。高校工会直接服务于教育事业和教职工。在工会的职能中,提高教职工的素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推进科教兴国的战略,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所承担的主要职能所在。

(三)高校工会和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

高校工会的职能中,最常见的就是有计划有条件的组织各种教职工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并动员广大教职工积极参加活动,将计划落到实处。通过这样的方式,教职工能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吸收校园文化的精髓和内核。同时,高校工会作为最广泛的群众组织,自身也是文化的载体,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宣传和推广校园文化,积极影响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因此,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同时又反作用于教职工的思想和行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可以引导高校工会活动的开展方向,进而使得高校工会更好的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

1.从高校工会的性质来看,高校工会适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工会法》第七条明确规定:“工会有责任和义务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从法律条款来看,高校工会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倡导者之一,从教职工的角度来看,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工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党政职能之外的重要补充。在教职工中,存在大部分群众和无党派人士。工会可以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高校以学生为主体,教职工则是高校的另外半壁江山,是高校“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两大主体之一。

2.高校工会展开校园文化建设是其神圣的权益。按照法律规定,工会具有维护教职工的经济权、民主权、文化权的职责。工会等同于教职工在工作中的“家庭”,是一个值得依靠和信任的群众组织,能够把教职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充分发挥它独特的魅力,通过工会牵头,可以开展和举办更多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充实思想内容,鼓励更多的教职工参与到活动中来,增强群众凝聚力,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行高校改革,有效推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3.高校工会能够满足教职工的需求,常年组织和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职工活动,结合时展要求,不断增添教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与时具进,探索新的活动模式。高校工会历史悠久,伴随工人阶级的诞生而产生和发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活动经验,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时代主旋律的呼应。工会通过教育论坛、文化沙龙,知识讲座、文艺表演、风采展示、体育竞赛、摄影书法、绘画展览等活动,最大限度、最有效的将知识、休闲、娱乐融为一体,以最大的外延来囊括教师的专业和业余生活,使得校园文化通过高校工会连接每一个教职员工。

二、当代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影响

高校工会服务的对象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之一都是高校教职工,高校工会的社会职能也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因此,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强大的优势。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主要对教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起到作用、技术业务拓展起到作用、文化素质提升起到作用。

(一)当代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工会在思想道德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高校工会拥有一套完整而健全的组织体系,设立畅通的宣传渠道。高校工会校级层面设立了校工会主席,还在每个院、系成立了基层组织,设立了分工会主席负责具体工作,还建立分工会的工会小组,这样的层层深入的组织结构,覆盖了绝大多数教职工,具有专人负责,并且进行逐层管理,每个活动都能够得到顺利开展。这样的管理模式,使得覆盖面非常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对于思想道德建设的推广起到积极作用。高校工会有义务配合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抓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教职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工会这条管理线,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渐渐融入到校园文化的血脉之中。高校工会能够将广大教职工集合在一起,包括群众和无党派人士,向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近期《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两点:最根本的是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其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一点,就要求全体教职工都要懂一点思想政治教育学,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工会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工会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有效的融入到宣传教育中来,使教职工在意识形态上与国家保持高度一致,并且能够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道德情操、专业素质的人才。有时候高校工会的影响力更加温和,覆盖面也更加广泛,对于思想道德的建设柔中带刚,不着痕迹,反而易于被广大教职工接受。其次,在思想和心理上,工会还能够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缓解教职工的压力和精神负担,实现教职工心理和思想上的调解作用,让教职工身心健康发展,能够以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精神面貌迎接挑战和工作任务。

2.工会在技术业务拓展中所起的作用

校园文化内涵丰富,其中最核心的一部分就是专业技术的拓展。除了工作以外,在技术专业领域,工会为广大教职工提供了一个更加宽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实现跨专业、跨领域的组合。高校工会组织开展的活动中,还大部分有利于开拓全体教职工的视野,扩大信息量、丰富知识面、增强专业性、接触最前沿。高校工会经常组织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的中,涉及到相关专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尤其是论坛、讲座等形式的活动,能够邀请到知名学者和专家教授,教职工通过参与活动,获得了提升自我专业技能的机会和学术交流的平台。在活动的过程中,教职工能够在学术科研上取经和交流,互通有无,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对话。工会的活动,逐渐为教职工搭建了科研和学术的平台,拓展了教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拓展知识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3.工会在文化素质提升中所起的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文精神的养成和人本主义的塑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工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艺术、体育等活动,培养教职工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认识,形成人文情怀和人本精神。通过文化素质的培养,可以健全教职工的人格,形成更加融洽的人际氛围,增进教工之间的交流。一方面,可以联络教职工之间的感情,在活动中,相互激励,产生合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教职工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内心感染力,从而不断实现人生自我价值。在工会这个大集体中,文化活动是工会的主要活动形式,在培养教师人文素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文化形成教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工会成员拥有集体荣誉感,使得教职工素质整体提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当代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和意义

1.《中国工会章程》规定:“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由此可见,高校工会应当认真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这样有利于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增强教职工的身体素质,提供教职工的审美情趣,培养教职工的人文精神。使他们能够以更加充沛的精力和更加全面的能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来。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法律形式,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这是党赋予高校工会的重要任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工会成员可以进行合理维权行为,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合理的维护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秩序。对于阻碍校园文化行为的声讨有了法律依据,对于阻止教职工合理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行为可以依法进行处理。这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保驾护航的重要意义。

2.高校工会活动可以真正落实教职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对校园文化建设在精神层面上起到重大影响。教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改善,是工会成立以来的传统工作,只有物质文化得到保障,才能够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也才能够更有底气的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工会可以通过上传下达,收集信息,真正解决教职工在实际中存在的一些困难。首先,工会可以积极协助学校办好教职工的集体福利事业。如:了解校园食堂卫生情况、教职工住房情况、家庭生活困难情况等,努力在为教职工提高福利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同时,协助有关部门落实一些情况,为教职工排忧解难,比如小孩入学问题,校医院看病问题,浴室的开放问题,单身教职工的宿舍问题,工会开展文体活动的场地和活动室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为教职工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工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等解除后顾之忧。

3.高校工会能够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硬件条件。高校工会的活动场地和设施、宣传渠道一般来说都比较完整。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逐渐增多,高校工会组织活动的硬件条件得到逐步改善,不仅为工会各项工作的发展带来了便利条件,也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和资源。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依靠高校工会提供的文化娱乐场所和场地,使用工会购置的文化娱乐用品和器材。这样可实现资源共享,工会的硬件条件充分的被利用起来,也能够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创造条件。根据学校财力状况来看,一般工会的组织经费更加充裕,可以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给予适当的物质支持。

三、当代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创新与发展

(一)教师社团的成立“教职工社团是广大教职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有其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工会可以依靠建设和发展好教职工社团工作,教师社团可以丰富广大教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现阶段来看,高校教职工社团活跃度越高,那么教职工活动的展开就越丰富,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带动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了工会会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教职工敢于承担责任,发挥作用,集思广益,出谋划策,为更多更好的校园文化活动多做贡献,建言献策。通过教师社团,也增强了教职工的凝聚力,使得工会在教职工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在“教职工社团”中存在着组织民间性、结构松散性、活动自主性、成员广泛性的特点。这些特点能够团结大多数教职工,在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中,工会成员并且没有上下级关系,氛围更加轻松愉快,如果能够将先进的思想文化、管理制度、组织方式融入到活动开展中来,那么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能够取得巨大成果。由此来看,教职工社团可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这个载体能够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满足广大教职工多元化需求,同时,可以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培养教职工的专业特长,增强教职工对高校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甚至,通过教职工社团的管理工作,能够从这些骨干中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团队。在重点的社团建设中,要强调社团的多元化,包括学习型社团、兴趣爱好型社团、公益服务型社团等。要加强社团的规范管理,使社团组织在提高教职工综合素质、丰富校园文化内容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

(二)工会与团委加强合作和联系

教师与学生形成合力,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合作。校园文化建设的两个主体,正是教职工和学生。工会能够最广泛的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而团委基本负责组织和管理大学生的全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如果抓好这两个群众组织,那么就能够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开花。尤其可以摆脱传统的学生、教职工分开活动,各干各的的简单模式和单一局面。可以打通师生界限,通过文体活动、科技创新等活动,增进师生情谊,形成活跃的文体、学术气氛。随着高校扩招和大学城的扩建,高校硬件设施得到全面改善的同时,师生柔性化管理反而缺失。师生见面机会、接触机会越来越少,只有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利用好工会和团委的合作,才能够实现师生交流。这也是新形势下,最好的解决办法。与此同时,工会和团委加强合作,还能够使得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工会活动和团委活动在很多时候形式和内容相近,只是参与对象不同。工会主要负责教职工,团委主要负责大学生。如果能够将资源整合,活动开展的时候,师生共同参与,讲座、比赛中师生互动,文体活动中师生共同参与,那么可以节省时间,避免资源的浪费。在讲座和比赛中能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可以形成师生专业兴趣的双向选拔和配对;在文体活动中,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看到了教师生活化的一面,更加具有亲和力。

(三)多媒体进入传统的宣传阵地

在资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多媒体取代了传统的宣传方式,不断推陈出新。工会工作也将随着时代的要求迈入多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工会要想发展,在保留传统的宣传阵地的同时,要将“互联网+”、多媒体等形式引入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高校工会建设当中来。除了海报、展板、通知等宣传方式外,根据新的形势和环境,学校要灵活开展工会工作,要从多层面、多角度做综合分析和整体规划,以发展的思维来创新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和形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高校工会应当主动利用网络平台,广泛宣传学校文化和自身工作情况,为教职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建立积极向上的文化舆论导向,使教职工能够受到文化的熏陶,理解和吸收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而起到良好的引导效果。高校工会工作可以改变传统的通过学术报告会、座谈会等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合唱比赛、拔河比赛、广播操比赛、各种球类比赛等增强教职工体质,形成集体的凝聚力。而是采用网络上的线上、线下同时开展活动,采取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多媒体形式,比如积极推广多媒体线上直播,线上征集,线下活动,扩大活动范围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章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

[3]《人民日报》.2014年07月09日,15版.

作者:杨博惠 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