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寻(7篇)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寻(7篇)

第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

目前,高校正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落实现代化教育的目标,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高校办学的首要发展方向,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促进高校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校园文化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积极响应党的路线,为社会提供生产、管理及建设、服务等全方面优秀的技术型人才。”如今,社会利益复杂化、思想多样化以及价值多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应时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拥有的成就。高校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成为高校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完善的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从建立学科的初期到教学质量评估,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同时对教学效果等也有显著提高;国家教育部门以及高校管理阶层从教学理念方面开始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从而促进教育工作者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第二,存在的问题。教学理念与实际教育政策相脱节,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片面分析、形式化问题;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社会与家庭之间没有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使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无法进行有效连接,由上述两点问题可以看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待改进。第三,忽略的现实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来源社会现实,但其对社会现实的反应程度还不够深入,导致学生无法利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解决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向违背。

(二)校园文化建设

第一,拥有的成就。校园文化建设最初发展时间是在建国初期,经过时期,使校园文化建设停滞不前,直至70年代后期才开始逐渐兴起,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高等教育人才数量快速上涨,北京大学最先提出“振兴文化校园”的发展口号,促使校园文化建设快速步入高峰,随后逐渐进入80年代,不同的文化活动在高等院校竞相绽放,呈现出80年代大学生的独特魅力,改革开放的到来,伴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政府相关部门开始重点关注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随之相应的校园文化管理机构得到快速发展,直至进入21世纪,教育界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对高等院校发展的重要作用,从校园文化建设整体发展现状上来看,虽然时间较长,但其建设还处于定位不准、凌乱的现象。第二,存在的问题。首先,高校过于重视教学工作,从而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教学质量一直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导致高校管理者在政策实施上出现严重的错误:认为所有工作的开展必须以教学工作为基础。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学质量是保障大学生就业率的前提,但将教育工作代替所有教育思想,极其不利于高校素质文化教育政策的发展。其次,过于重视文化制度而忽视了文化的真正内涵。由于高校资金方面存在短缺,无法进行大型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为了减少校园文化的管理工作,重点强化对学生进行制度上的约束,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最后,忽视对学生的人文主义关怀。目前,高校内部环境逐渐复杂化,学生思想和性格特点也呈现个性化的趋势,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变为被动接受模式,为了满足学生时尚化的需求使校园文化建设变得庸俗,例如:校园内部开设便利店,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而有些不法商贩却向学生私卖烟酒等产品,不仅对危害到校园安全,还会助长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前景的展望

(一)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发展,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的产生,对此,高校必须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创新性以及预见性特点,从而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如今,高校大学生普遍呈现思想多变、个性鲜明以及思维敏捷的特征,在现代化的背景下,大学生接触信息、获取信息的来源多种多样,这些因素的产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影响巨大,所以,高校想要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设,就应改变原有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其向多元化教学方向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高等教育响着大众化趋势的发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学生从社会群体中走出,又回归于社会,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校园文化的分析、理解程度直接关乎着高等院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应走向开放,展现新时期大学生的生机与活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都是:使学生能够领悟到时展的精髓,前者是具体的实践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后者主要是培养优秀的素质人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发展,从这一角度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相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将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还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与社会影响力度,对此,高校应重点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在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自身的稳定发展。

作者:刘元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蔡秀平.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研究文献综述[J].青年与社会,2014(12):176-177.

[2]许红梅.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双赢”机制探讨[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73-76.

[3]许红梅.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科教导刊,2014(34):103-105.

[4]魏忠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J].才智,2014(35):275-276.

第二篇:高校思想政治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两方面过硬的人才是我国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目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工作与高校的文化建设两者之间相互影响,高校需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让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文化建设方面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学习。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在我国的教育行业中,高职教育占有重要地位。高校的办学目标是向社会输送大量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要完成好这一教学使命,需要高校加强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工作对高校的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起着很大的正面作用,两者间相互促进,最终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一、高校文化建设作用

高校的历史背景及教育文化传统等方面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做好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的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需要高校的全体教职人员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等方面起到良好带头作用,提高高校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学生的性格以及精神追求等方面都会受到校园文化方面的影响,因此,高校在对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责任,学校要确保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让学生们坚定的拥护马克思主义和我党的各项精神。现代社会在人才方面的需求有两个方面:第一,优秀的专业技能。第二,较高的文化素质修养。因此,高校想要为社会培养出两方面素质兼备的人才,不但需要做好对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在走出校园后能够从容面对之后的工作内容,还需要培养好学生的文化修养,让学生们能够德才兼备。

二、思想政治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的教育环境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由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了解各种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同时也导致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各种影响,一些学生对人、事、物的是非善恶可能还无法正确的分辨,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最终做好高校文化建设工作。高校需要使学生接受正确的文化,而思想政治教育恰好具备这个功能,帮助学生辨别正确与错误的文化,同时使学生不会受到落后文化的影响。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时,需要将我国的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其中,同时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引导和培养学生,最终让学生具备正确的思想理念。文化具有渗透特性,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优秀的部分进行吸收,发展我国文化;同时需要对他国文化中不好的一部分进行过滤,最终保证学生们受到各类文化的积极影响。另外,高校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创新精神,调动学生们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最终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三、思想政治与文化建设

高校具有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教学使命,而社会需要的人才必然是品德和专业技术水平都很优秀的。学会“做人”才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因此品德方面教育工作更加重要。高校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的教育加强对学生们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工作:第一,显性教育。这种方式可以让高校对学生直接进行品德方面的教育工作,简单直接的告诉学生哪些行为和思想是正确的,哪些是不健康的。第二,隐性教育。这种方式和显性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其不会直接向学生灌输一些思想理论,而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时通常采取这种隐性教育方式,这是为了避免学生们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高校需要通过隐性教育对学生思想等方面进行潜在的影响,让学生能够在课程中吸收积极健康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标准,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自然而然的提升自身品德和文化修养。当然,这种隐性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较显性教育相比难度系数更高,但是其能够达到更好的思想教育成果同时也更容易被高校中的学生们接受。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需要更多的组织学生和教职人员开展正面、积极的思想教育活动,将显性和隐性两种思想教育方式合理运用,最终将校园环境建设的更好。

四、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让学生学会做人和做事是高校的重要使命。高校的生源较一般院校有所不同,因此,高校需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的培养,使其具备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素质,为社会培养出专业技能水平出色和素质较高的实用人才。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高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开展:精神与物质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对教学楼、图书馆等建筑进行细致的布置,例如海报、漫画宣传等。当学生进入学校的各种建筑时,可以看到学校布置的各种宣传正确思想且内容丰富有趣的教育海报,通过这种物质环境方面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教育。当然,在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时更需要注重方法的运用。教育工作者可以使用语言艺术,同时选取适当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这种教育方法也会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现代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手段接收到很多信息,而这些信息内容有好有坏。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并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两者间的相互促进最终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庞丽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李俊衡.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校隐性思想教育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9):45-47.

[2]许红梅.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双赢”机制探讨[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73-76.

[3]许红梅.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科教导刊,2014(34):103-105.

[4]周桂英.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z1):292-292.

第三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式方法微探

【摘要】

当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复杂环境以及大学生思想方面凸显的问题,迫切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同时,核心价值观也要借助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这一载体,实现使广大师生主动践行的目的。本论文主要从高校角度探讨在大学生群体中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在关于“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中提出大学生树立、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几点要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并指出“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要润物细无声,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一、核心价值观来自哪里,去向哪里

核心价值观主要有三个来源,即: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价值资源、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优秀价值资源、社会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的优秀价值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核心价值观具有巨大的涵养作用,其中儒家的“仁爱、正义、自强”,墨家的“平等、互利、博爱”,道家的“真实、宽容”,法家的“公开、公平、公正”更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西方文化也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与西方社会存在着社会制度的根本不同,但西方社会中的优秀文化是全人类文明进步共同取得的的宝贵成果,可以对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益补充。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来源之一,而且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指导,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作出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进步要求的价值选择,是实践经验的升华,并以指导实践为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

二、高校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中可以借助的第三方力量

在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个体价值观的过程中,高校主要承担着宣传教育和指导实践两方面工作。要想很好完成这两项工作,还必须有效借助第三方力量。

1.家庭。高校要密切联系学生家庭,定期与家长沟通,共同促成学生向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发展。

2.社会。一方面是引进来,把社会上的正能量在学校内进行各种形式的广泛宣传;另一方面是走出去,把学校内的好人好事宣传到社会,激励学生向正面人物、事迹学习。

3.传统媒体。有效借助学校及地方报纸、电视台、电台、广播的力量,宣传好人好事,并为学生寻找实践平台和机会。

4.新媒体。高校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易班等媒体加强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的隐含式、内透式教育,充分发挥网络思政教育的作用。

三、高校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1.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优秀品德的养成是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关键。高校要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道德品质养成,着力应从爱国主义、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教育三方面推进。

2.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校风、教风和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

3.以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宿舍软环境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宿舍软环境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4.以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课外活动。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要求大学生在知识领域有所建树的基础上,在能力水平等方面也要达到全面发展。课外活动主要包括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体活动及素质拓展等。目前各高校课外活动百花齐放、种类繁多,但大多数缺乏高度和深度,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这些活动中,加强引导和管理势在必行。

5.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平台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不可忽略的重要阵地。“微电影”、“微小说”、“微公益”、“微社区”、“微课程”等一个个以“微”字开头的新名词纷至沓来,“微文化”应运而生,我们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微时代”。“微文化”对大学生的学习、交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校要以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为工具,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和细节,注重人文关怀,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学生的价值体验,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培育和践行富有学生自身特色的核心价值观。

6.结合地域及学校办学特色,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系列校园特色活动,必须考虑地域及高校办学特色。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我校地处河北省承德市。城市的下一步规划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城市。我校是河北省唯一一所民族本科高校,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地方高校,是河北省首批转型试点高校之一。办学特色为:地方性、民族性、师范性、应用型。所以校园特色活动也应围绕“山庄”、“旅游”和“地方”、“民族”、“师范”、“应用”这几个关键词创建、开展。

作者:徐艳 张霁舒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崔越.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3,(8).

[2]卢少华,熊元林.关于“微辅导”模式构建的思考——兼论“微文化”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J].思想理论教育,2015,(2).

第四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策教育分析

摘要:

根据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的高校都将学校的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学进行互动,这也可以推动学校今后更好的发展。为了实现预想的目标,许多学校借助校园文化资源来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策教育互动。这也成为了现在高校学校管理中人们热议的话题。本文主要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策教育互动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策教育互动方面提供些许的帮助。

关键词:

校园文化;校园建设;思想教育

1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好,大多数学校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引进到教学中来,这也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成分。为了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大多数学校将党的先进观念以及思想融入到思想教学工作中来,通过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激励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力。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策教育互动关系进行详细的阐述。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2.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

为了指引学生可能准确的学习,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大多数的学校开始执行校园文化建设。换句话说,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建筑,第一,物质文化方面的建设;第二,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第三,制度文化方面的建设[1]。

2.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

2.2.1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在高校校园中建立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对学校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素养的培养,同时还能增加学生的人生志趣。

2.2.2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在高校校园中建立制度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保证学校在进行管理时实现民主管理,同时也能给学校在建立精神文明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

2.2.3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校园建筑的设计;第二方面是校园建筑的构建。而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对学校的各项设备进行完善,同时也可以对学校的各项设备进行统一管理,进而提高学校各项设备应用效率。

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学校越来越重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现在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关系进行详细的探究。但是我国大多数的学校在进行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认知状态,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没有进行充分的研究[2]。进而使得在进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所示:第一方面,大多数学校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只注重形式上的建设,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只注重内容上的教学,进而导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中存在不明确的现象。第二方面,大多数学校在进行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探究,进而导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中存在问题。第三方面,在进行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学的工作中,由于缺乏专业的师资团队,这也使得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4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实现途径

4.1开拓校园文化形式,构建互动平台

为了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互动,首先要开拓校园文化形式,构建互动平台。建立互动平台,不仅可以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创新,同时还要保证校园文化模式的丰富性。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引进到现在的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学校开展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全面地解析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关系,并结合实际内容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教学。

4.2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人文环境氛围,首先就要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在实际的教学中,学校要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来选择合理的学校文化创建模式,进而提升学校的文化涵养。在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时,还要将思想政治教学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给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政治文化氛围,进而达到提升全校师生政治含义了解以及道德水平的目的。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中建立校园文化,并进行思想政治教学,这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根据目前情况来看,由于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学的形式存在多样化,这就给大多数的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互动,并将二者进行充分的结合,进而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尉立锋 单位: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曾杰,周菁,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1):109-110.

[2]张慧.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J].广西教育,2013,(35):30-31.

[3]巩立超.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J].发展,2013,(12):115-116.

[4]白晓微.网络背景下的大学思想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6):48-49.

[5]李方裕,杨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探析[J].教育探索,2011,(8):130-131.

[6]李玉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建设现状及其优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3):71-72

第五篇: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探究

摘要:

新常态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新挑战。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引领作用,面对校园文化建设现状,高校图书馆应采取创新对策。

关键词:

新常态;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对策

于2014年提出“中国经济呈现新常态”,指出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是大学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和第二课堂,而图书馆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大学办学品位、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提升大学综合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1]

1.1延伸课堂教育的成果,完善教育体系

高校图书馆用其丰富的藏书和安静和谐的环境为师生提供了充满文化氛围的学习场所。高校图书馆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还能促进学生们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

1.2构建校园文化交流平台,传播先进文化理念

作为高校校园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各种文化活动,为师生搭建各种文化交流平台;通过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及传播世界各国优秀的文化理念,使师生完成新文化知识的学习及文化构成体系的完善,促进了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3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各高校新建图书馆不断涌现。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新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实现了飞跃,校园文化建设与图书馆服务也被融合在一起。

2当前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大量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方式,发现目前多数地方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2.1数字资源、服务与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

很多高校大学生只把图书馆看作是书刊借阅和上自习的场所,对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服务项目及文化活动了解不全面与及时,高校图书馆应加大数字资源、服务与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度。

2.2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内容老套

多数高校图书馆除完成常规借阅与服务外,每学期举办文化活动总体数量偏少。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活动多是读书征文、主题书展等传统形式,活动形式单一、老套,缺乏对当前90后大学生的吸引力。

2.3服务手段落后,现代化服务水平低

多数地方高校图书馆目前虽然在图书借还、信息资源查询等环节实现了电脑操作,新型服务手段还没有普及,如读者自助借还、自助复印、馆内免费wifi全覆盖等,服务手段还跟不上时展。

2.4图书馆员综合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校图书馆员独特的职业技能和社会贡献将最终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永恒动力,图书馆员应增强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不断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3新常态下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对策

3.1加强组织保障,开展多方协作原则

新常态的“新”主要体现在创新上,而服务创新是图书馆历久弥新的话题。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能否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关键在于图书馆的组织保障。高校图书馆应转变服务机制,设立负责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机构,并注重多方协作原则,实现“服务进院系、进学生社团和学生会”等,以及加强校校联合的文化共建。例如,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是由信息部负责,每年4~5月份结合“世界读书日”推出“图书馆资源服务与读书宣传月”活动,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开展数字资源宣传推广服务,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3.2创造优雅环境,开辟特色文化共享空间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标志性建筑,反映了高校的文化品味。高校图书馆应重视硬件设施建设:要从选址造型、建筑布局、周围植被绿化、室内装饰布置等多方面为读者营造出静谧祥和、优雅舒适的文化学习氛围;加快各种自助化服务进程,推行馆内免费wifi全覆盖;设立灵活开放的研讨交流中心功能区,开辟图书馆特色文化共享空间,为大学生搭建文化交流平台,让学子们的创新思想在这里竞相迸发,体现出书香校园的文化氛围。

3.3加强馆藏建设,拓宽服务模式,创新服务品牌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质量直接影响着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因此,图书馆应不断加强特色馆藏建设,并结合读者实际需求,利用现有资源创新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例如,三峡大学图书馆开设了“大学生讲坛”和“草根书馆”[2];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内设有专门的校史馆,组织学生参观校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校情结和学习热情。这些都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3.4加快数字化网络建设,提高宣传推广力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校90后大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微信与QQ等方式交流。高校图书馆应因势利导,积极开发基于移动图书馆、微课和微信公众号平台下的信息资源服务,加大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文化宣传推广力度,通过不定期地举办文化讲座、主题书评、组织文化空间共享等活动扩大图书馆文化的影响力。

3.5提高高校图书馆员的综合素养

图书馆员是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馆员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高校图书馆可通过继续教育、定期培训等多种渠道,不断提升馆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

作者:朱立红 朱永香 冯竟争 王晓茹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

参考文献

[1]范光基,陈微.论高校图书馆在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中的作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4):90-92.

[2]万乔.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有效措施[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112-113.

第六篇:高校个性化校园文化模式构建

内容提要

该项研究首先探讨了校园文化的概念及特点、校园文化本身所具备的功能,以及当前我国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然后阐明了校园文化模式构建的思路,指出应当采取梳理特色、整体设计和强化实施等措施。最后结合了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该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建上的实践探索,为个性化校园文化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多角度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高校个性化校园;文化模式构建;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正不断扩大及办学经费投入的增加,我国高校的校园建设变得十分活跃,但由于建设周期较短、且缺乏统一规划及整体协调意识,在很多大学校园缺乏文化氛围,使得大学的文化育人功能难以实现,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和形成进程较慢且缺乏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对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应积极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探讨了校园文化的概念及特点、校园文化本身所具备的功能和当前我国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明了校园文化模式构建的思路,并分析了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建上的实践,为个性化校园文化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一、大学校园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校园文化的活动主体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主要内容是课外文化活动,活动空间主要是以校园为主,而参与者涵盖了大学从校领导到普通职工,大学校园文化以反映或体现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应当是传递或者传播正能量,体现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等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适应新形式的校园文化急需加强和改善。此外,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角度出发,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增强高校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大学办学水平和层次、建设和谐校园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的校园文化是伴随着高校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具有高校自身特有文化属性的文化形态,自高校产生之初起就深深的打上了属于高校自身的烙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实在,对于学生的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甚至到了学生离校后,这种影响依然存在。大学的校园文化好似美酒一样,历久弥香,历久弥新。大学中的物质载体和师生共同的文化意识等对于大学校园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其一,认识高度不足。从我国目前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现状、学校日常学生管理的水平来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薄弱环节,大部分教师和个别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在组织领导、整体设计和综合管理等校园文化建设的很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多问题跟缺陷。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缺位和不足。其二,同质现象严重。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特色不够彰显。校园文化建设在“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学校特点”等方面体现不足。缺乏特色和品味,缺乏令人印象深刻的环节。高校应该调整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有效地避免了区域内校园文化同质化的现象出现,使各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高校在主流文化上要体现出差异性,而在非主流文化上要进行独创。其三,价值取向偏失。校园文化价值取向是大学校园在长期的发展和积淀过程中,其校园活动的主体在校园内所参与的各种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建设及培育主体,亦是校园文化的本质。总的来说我国的大学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主流应该是积极向上的,亦是传递和传播正能量的,但在客观现实中也存在的某些偏失或不当之处。主要表现如下:首先,重视硬件,忽视软件。对于大学校园的硬件设施建设问题上,许多学校不惜投入巨资。短时间内校园的硬件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成效亦十分显著。但“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对于高校管理者来说,仿佛觉得良好的硬件设施及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孰不知“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同良好和舒适学习与生活环境相比,大学校园文化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积淀和积累的过程,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够形成的。大学校园是人才的摇篮,它是创造的源泉和思想的家园。长时期软件的培育和积淀才是一所大学校园的灵魂所在。其次,崇尚娱乐,缺乏学术。当前的大学校园,崇尚娱乐和缺乏学术的现象较为严重。各种不同形态的“牛皮癣”、“小广告”等一些粗俗不堪的文化形态,在大学校园之中也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对校园文化的先进性特征和正能量的传播造成了极大的挑战。此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在高校的图书馆、机房或者说是学生宿舍里,我们看到的景象往往与我们的愿望背道而驰:我们的学生玩游戏、闲聊、看影碟的居多,真正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人很少。最后,倾向现代,轻视传统。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传授之外,它还应当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哲学、美学、历史等各领域的成就与精华学习与传播,文教娱乐、衣食住行等领域,都属校园文化活动的范畴。因此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所牵涉的领域相当广泛,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当前轻视传统的现象比较严重,再加上我们的学生往往受到考研、出国、找工作等现实问题或者现实利益的驱动和左右,更多的往往是注重自身现代性文化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对传统文化少有问津。其四,形式主义较重。在有些学校,所谓的仅停留在口头和纸面上的,虚假的“校园文化”充斥了校园。其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即重物质、做台账和喊口号。第一,重物质。在很多高校里,校舍的建设水平和档次很高,尽显奢华与气派。但如果学校建筑缺乏文化,没有特色和积淀,更缺少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那么它也只是一个个冷冰冰的建筑。第二,做台账。为应付上级检查所赶制的台账、制度等在高校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但是,如果这些制度只停留在文本层面,只供检查参观之用,它就没有任何意义。应该说,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今天,哪个学校的规章制度拿出来不是厚厚的一本,但这些规章制度是不是都成为了全体师生的自学行动,可能要打几个大问号。我们学校也有校风、学风,学生又有多少能够说得出来,更不要说按照这些要求去执行了。第三,喊口号。很多高校在进入校园后,就能看到各种横幅和标语口号,这已经成为当下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物质文化载体和独特的风景。但是,如果这些横幅、标语和口号只是挂在树上、贴在墙上、或是印在画册上,没有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那就是纯粹的形式主义。

三、优秀校园文化模式构建浅析:以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为例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依托于南京大学浦口校区优美的校园环境基础,借助于南京大学卓越的师资力量和优良的校园文化传统,兼容并蓄,错位发展,特色明显。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始终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培养,并对校园文化建设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和整体部署。在多年的办学积累和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构建了属于自己特有的校园文化模式,特点分别如下:其一,校园建设特色足。漫步在浦园,三湖澄澈如镜,辉映出春华秋实的风景;双园沧桑砥砺,铭刻了百年树人的艰辛;竹山茂林修竹,坚韧挺拔,象征着全体南大金陵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三湖两园一山”指的是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校园内有代表性的校园景观,这些景观已经成为南京大学和金陵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的一张名片和重要品牌,在南大学子和金陵学子心目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其二,专业活动水平高。金陵学院始终以品牌专业活动的举办见长,比如说外国语学院的西班牙语专业每年所举办的“拉美文化周活动”。到2015年为止,已成功举办了九届“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化周”,来自西班牙、阿根廷、古巴、智利、厄瓜多尔等多国驻华领事官员,在每年的五月下旬,都会相聚浦园,与金陵学院西班牙语专业的师生展开面对面的交流,学生们或表演戏剧、或进行演讲,而领事们则是评委,他们给每位参加表演的学生打分。这一系列活动的直接影响和效果是,西班牙语系与拉美多国高校签订协议互派交流生;此外,国家汉办已选拔两批共计12名西语专业同学赴拉美孔子学院开展汉语教学工作,表现优异,并且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扬;在每年的暑假期间,多个拉美国家驻上海总领馆邀请我院西语专业的学生去做短期的实习和交流。通过“拉美文化周活动”的举办,金陵学院西班牙语专业的品牌和特色优势已经逐步显现,在业内收到了广泛关注。在金陵学院近几年的招生中,西语专业成为一大热门,吸引了众多优秀学子,已成为我院最具特色的专业之一,在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显著。其三,学术讲座层次高。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在办学之初就启动了“院士名家进课堂”的活动,通过定期组织、聘请院士及教育专家和知名学者,走进本科生课堂,开展专题讲座和各种交流活动,发挥南大及其他知名高校的教育人才资源优势,帮助广大本科生特别是大一新生开阔视野,加强院士名家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对接,这些院士和知名学者在讲座的过程中,结合相关专业,深入浅出地介绍所在学科的前沿知识,既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也使大家对所学专业具有更深入的了解。“院士名家讲座”,已经形成南大金陵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常态化举措,更是金陵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大特色与亮点。其四,品牌交流亮点频。作为高水平的独立学院,金陵学院的国际交流活动频繁且密集,除每年的“拉美文化周活动”之外,专业性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也十分活跃。如,每年金陵学院传媒学院会联合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共同举办的媒介融合教学周,特邀学界的知名教授等权威来学校讲学,在省市新闻媒体界产生很大反响,此外,金陵学院传媒学院的同学赴密苏里大学交流学习,同样受到对方学校的好评,实现了良性互动的交流和发展。通过在校内举办这些高水平,高层次的论坛和专业交流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扩大了专业交流和专业影响力,更是增强了金陵学院和南京大学的社会美誉度。

四、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通过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我们不难看出,大学校园文化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它对于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和培育具有极大的影响。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对于大学专业特色和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育等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来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精神、制度和物质等三个层面,兹分别介绍如下:其一,精神文化建设的强化。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与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主要是指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文化产品、道德准则等精神形态的文化要素,加强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重点加强以下方面:首先,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培育。良好的校风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最好体现,它更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但校风的培育和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形成的,它是在高校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由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通过长时期的积累和不断的完善调整后所形成的。一个学校的校风对学校和校园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能够引导学生的积极向上价值取向和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养成,它能够通过历史的积淀和正能量的传播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且使我们培育的学生有着深深地属于这个高校所特有地能够影响他整个人生的精神气质;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学风建设。学风建设的根本在于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让学生进行有计划和有系统的进行理论和实践活动,端正学生学习的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高校在学习氛围的培育和加强方面有很多文章可做。最后一点就是教风建设。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师生,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重视专业或者班级在教学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此外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特点,老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交流与对话,围绕教学方面的问题,老师更应当虚心听取和接受学生的意见。其次,教师的师德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它也是“教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次,社团文化及与专业文化的培育和建设。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与时俱进,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育和锻炼,而在此建设过程中,学生社团的建设及其正常活动的开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在确保社团在高校党委领导和团委指导下开展工作的同时,必须引导社团坚持走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之路,开展积极向上的活动,更要突出和强调社团的思想性、时代性特征,始终传递和传播正能量。其次,大学的特色发展离不开特色的专业发展和专业文化氛围的培育,一系列与专业相关的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和谐师生关系与和谐校园的构建。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校园,高校就实现不了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一个积极向上和奋发有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的重点,而教师的人格魅力与个人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巨大。作为教师来说,除了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之外,还应当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治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文情怀。其二,制度文化建设的培育。“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今的大学校园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在大学校园的制度建设过程中,首先第一步是要做到建立一套完备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相对的稳定性的规章制度体现。其次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学校通过宣传,做到广而告之,让大家了解、熟悉和掌握这些规章制度,并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广大的师生员工受到影响和熏陶,并在实际工作中主动践行这些规章制度。其三,物质文化建设的培育。物质文化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人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校园文化,它对校园中的广大师生的影响有着不可替代作用。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教学大楼、一条四季色彩斑斓的林荫大道、静谧温暖而又不得不一大早去排队等座位的图书馆、即使是毕业后都让人魂牵梦绕的食堂的饭菜香味等等,对校园中学习和生活的每个人来说都是影响深远和记忆深刻。在校园物质环境的营造中大学院校应做到“传承历史”、“因地制宜”、“管理创新”。做到校园物质环境的使用、教育和审美等功能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校悠久的人文历史资源对学生的成才成长提供帮助,使人们在学习和生活的周边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得到教育。

五、结论与讨论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坚持和和不断培育的过程。大学校园管理者都应当清醒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将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到我们的时代背景之中,不断的注入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鲜元素和文化,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应根据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不断完善,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校园文化模式。

作者:江昼 单位: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地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江昼:《体育精神与高校个性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6期。

2.姜羡萍:《校园文化建设:从文化容器到文化校园》,《黑龙江教育》2011年第1期。

3.楼仁功、陈庆:《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1期。

4.张文学:《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刍议》,《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11期。

5.姜羡萍、顾佳隽:《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探析》,《职业教育》2012年第36期。

6.汤溶溶:《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韩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我们的启示》,扬州大学,2009年。

7.杨建国:《校园文化建设中值得注意的集中倾向》,《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年第4期。

第七篇:国际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内容摘要】

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办学竞争愈发激烈,民办高校要在高校中脱颖而出,校园文化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快速融入到国际化教育的大流中,使得本土教育与境外教育有效融合,建设具有国际化、凸显特色、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创新性人才是当下民办高校要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

国际化视野;民办高校;校园文化

【基金单位】

本文为2016年度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课题(编号:N2016027)研究成果。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的产物,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发展成了现如今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近年来,我国民办高校迅猛发展。截至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有2,000余所,其中民办普通高等学校有近660所,已在普通本科院校序列中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民办高校的蓬勃发展较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众化。在看到民办高校取得喜人成效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国际化教育背景下,校园文化的建设,多少存在一些如重形式,轻内容;重建设,轻管理等弊端。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蒸蒸日上的大背景下,本土文化与境外文化发生的碰撞,如何更好地将两者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了现在民办高校在国际化进程中亟需解决的“瓶颈”之一。

一、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较为单一。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分为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建设。民办高校较少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管理校园文化,多数由学生处和宣传部管理。因此,很多情况下,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学生处分管的校园活动丰富多彩,但多为社团活动、文艺演出等等,形式虽然多样化,但内容单一,并未能有效将本土文化与境外文化相结合,只能单一组织本土文化活动或者境外文化活动。另外,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学校重大兴土木,却缺乏有效利用公共设施来提高校园文化的建设。如图书馆的利用率偏低,校园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

(二)校园文化特色凝练不够。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多为参照公办高校的体制,却未能将自身民办的特色与公办的体制相融合。尤其是在国际化视野下,多数民办高校未能有效融合本土文化教育与境外文化教育,形成千篇一律的校园文化现象,缺乏对两者文化特色的凝练。

(三)校园文化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从当前的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来看,缺乏长效、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也无法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作出有效的、及时的、科学的评价,导致校园文化管理机构未能及时改善不足之处。尤其是对本土文化与境外文化的结合,更加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机制来推进两者文化的结合与渗透,使得校园文化建设能够长久、有效地推进。

二、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体制。民办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校园文化管理理念,科学规划校园文件建设。同时,要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常态机制,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制度,要让教师和学生充分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此外,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定期评价,及时改善。

(二)利用我国传统文化节日,将本土文化与境外文化有效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有着重要的传递文化的作用,学校要积极利用传统文化节日,开展国际化成果展,将丰富多彩的外语文化与浓郁外国风情的校园文体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使得中外学生相互交融更加紧密的同时,传输本国的文化,吸收外国的文化,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抓好外语与专业、文化的配套教育,凝练校园文化特色。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学生的跨文化知识、扩展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得到了非常的重视。来自不同国度、地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大学生聚集在一起,进行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多元文化的有效融合,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素质的提升。俗话说“语言是学习文化的敲门砖”,民办高校可以把外语的教育抓为重点,凝练外语+文化、外语+专业等特色,并专门开设课程传授外国习俗、人文、经济等等,让学生更好更容易接受多元文化。

(四)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加强国际交流,促进本土文化与境外文化的碰撞。随着我国民办高校国际化的不断加快,世界出国交流的队伍规模在不断壮大,为适应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民办高校应创造条件增加出国留学的的人数。一方面,民办高校应积极争取条件,站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角度,紧紧围绕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要求,增加有效促进学生到国外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要抓牢机会,依托办学机制的灵活性,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沟通,得到有力的扶持,积极承办或主办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学术上的国际交流,共同探讨研究深层次学术科研课题。同时发挥国际交流回国后的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以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民办高校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校园文化氛围。

(五)加强本土学生与境外学生的交流,推进本土文化与境外文化的互相渗透。民办高校在大力外派人员出国交流的同时,也应制定积极的有效政策,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营造良好环境,并争取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上去,让其他国家地区的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进而加强国家间的双向合作,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理解,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校园内,为外国留学生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不能分流留学生与本土学生的生活轨迹,让留学生彻底融入到真正的校园生活中,使他们国外的先进思想和理念、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以及标准的外语渗透到本土学生的生活。更可以鼓励中外学生结对子,形成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形式,学习和生活互相交叉、相互交融,从而使得双方学生都能跨文化交流、生活,从而营造一个无国界、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得境外文化与本土文化真正得到融合、渗透。

作者:章含知 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徐绪卿.加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促进民办高校规范管理[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0,1

[2]黄艳.基于区域的多元开放式外语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4,6

[3]阮凤彬.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0,12

[4]马化祥,霍晓丹.国际化视野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背景大学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3

[5]徐洁.关于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