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文本现代文学阐释

紫色文本现代文学阐释

摘要:

《紫色》是黑人女性作家艾丽丝•沃克的长篇小说,沃克非常关注黑人女性的生存境遇。小说主要以女主人公西丽的意识觉醒为主线,探讨黑人女性在美国社会生存的边缘化。《紫色》小说改编成电影《紫色》,是另一种艺术形式的表现,电影深受观众的喜爱,因此电影的成功也从另一方面为读者展现出不同层次的语境。

关键词:

《紫色》文本;现代;文学阐释

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女性作家艾丽丝•沃克,一九四四年生于美国南方佐治亚洲一个黑农家。父母都是当地贫苦的农民,家境清寒,受尽各种歧视,沃克为此曾气愤地说她在南方长大,这让她对人们不公正的态度和行为有种敏锐的感知。她从小就承担全部家务劳动,但她爱看小说。她十分关注黑人女性的成长和生存问题。她在潜心写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女权运动,她用浓厚的笔墨来描写黑人女性的家庭、情爱关系、友谊,她们的生活,她们的过去和将来,以及她们的生活圈子和她们对权力、种族、性别、阶级等问题的看法。

沃克写了许多观点鲜明的杂文,促进妇女运动,呼吁犹太妇女、伊斯兰妇女和黑人妇女相互了解和支持,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努力争取妇女平等、自由和解放。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紫色》的问世,这部小说奠定了爱丽丝•沃克在美国文学界的地位,使她一举摘得了美国文坛极具影响力的三项大奖: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及书评协会奖,成为美国女性文学和黑人文学的经典很长的一段时间。许多国内的学者在探讨《紫色》这部作品时都较多的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切入,探讨黑人女性的自我价值和身份建构等问题,研究对象主要是沃克的长篇小说《紫色》。今年来,随着美国的少数族裔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沃克研究者的研究视野也不断的拓宽,有的论者,比如王成宇、封金珂、孙薇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沃克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有的论者,比如王晓英、朱荣华开始关注沃克的作品中非传统的叙事艺术,其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作家的个别作品。

沃克是一个思想激进的黑人女性作家,她提出了著名的“妇女主义这一理论,并在《紫色》这一作品中对这一理论作出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她认为五彩缤纷的世界是不同肤色、不同颜色构成的。沃克在她的作品中也实现了这个理论,她描写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以及黑人女性的生活场景,批判和揭露了种族和性别对女性的摧残,体现了沃克对黑人女性独立的渴望。在诸多的文学中,沃克主张女性主义,沃克都做出来很大的贡献,国内对爱丽丝•沃克的研究比较晚,但是由于《紫色》出名后,国内对沃克的研究逐渐升温。国内对爱丽丝•沃克的研究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是研究女性主义的思想;第二个是研究作品的主题;第三个是研究叙事手法;第四个是研究其他:包括译介学研究和身份研究。译介学研究主要是从翻译理论出发。随着黑人文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黑人女性作家以黑人女性身份开始写作,描述黑人女性问题,研究黑人女性的歧视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现实意义。沃克的笔下,黑人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紫色》中不同的人物形象,都是沃克所提倡的女性主义思想的体现。沃克对黑人女性被歧视很同情,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她们,价值。《紫色》是黑人文学和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文中无不渗透着爱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和艺术风格。《紫色》塑造了一些具有反抗意识的黑人女性形象,在她们身上,蕴含着作家的审美标准,体现了作家对于美的思考以及创作时对美的追求,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紫色》是沃克的代表作,也是她所倡导的妇女主义思想理论的实践,本文从妇女主义思想出发,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了爱丽丝•沃克笔下的黑人女性在生存困境中、种族制度下、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作出的不同选择,探究了爱丽丝•沃克《紫色》中的黑人女性的成长特点。《紫色》中的黑人女性形象所体现的价值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信仰、阶级制度等密切分不开的。本论文从黑人女性生存困境的根源、妇女的思想解放、黑人文化等角度进行综合归纳,阐发了爱丽丝•沃克《紫色》中的黑人女性形象塑造体现的多重价值。电影来自于小说,并且是对小说的深化,促进和超越,与小说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电影《紫色》也引用了小说《紫色》的名字,小说到电影的转换,更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电影运用音乐的艺术效果和颜色的视觉冲突,将小说的抽象更具体化,现实化,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电影的成功也会促进小说的传播。小说对电影提供原材料和丰富的资源。电影的改编不仅对小说提供传播的空间,又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小说的逻辑和类型,电影想象力丰富,更能让观众感兴趣,从而促进文学的影响。因此《紫色》电影与《紫色》文本相互影响渗透。

但是电影的具体化,运用音乐和声音将她们之间的分离表现的淋漓尽致,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电影中的人物情绪通过画面表达出她们分别的痛苦难过的画面,这是一个另观众泣不成声的悲伤分离的场面。音乐和语言的衬托,调动了观众的情绪。增加了更多的感情在里边。小说改编成电影,艺术形式的转变,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制约,电影篇幅的限制,而导致电影的局限性,电影时间大部分为两个小时左右,因此电影会对一些情节进行删减,造成原因不明确,显得很唐突,而导致观众看到不全面的内容,小说比起电影,会在表达种族主题和反传统上比电影更细致,沃克在小说中大力赞扬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思想的独立和逐渐的成长。小说通过耐蒂和西丽的书信,将整个非洲和黑人与黑人,黑人与白人之间联系起来,耐蒂的信尤为重要,小说中将近占一半的内容都在描写耐蒂去非洲的所遇和她写给西丽的书信,而电影只是略带而过,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消弱了小说的批判性,减弱了非洲与美国黑人之间的联系,而电影会消弱一定的种族的批判性和历史的深度,小说《紫色》中对传统男性的批判,以及白人压迫的批判和反抗,而影片中的删减,很少提及这些内容。电影中,莎格与父亲在教堂相拥,父亲是个牧师,这暗示了莎格接受上帝,然而在小说中,莎格抨击上帝,她告诉西丽不要相信上帝,因此电影的改编退回到沃克反对的基督教。

作者:郝亚茸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