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摘要:侗族传统体育文化历史悠久,传统体育项目较多,特色鲜明,极具保护与开发利用价值。独特的侗族传统体育具有健身、娱乐、增强社会凝聚力等功能,同时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为我国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理论参考。

关键词:侗族;传统体育;文化

侗族传统体育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族传统体育主要有抢花炮、斗牛、侗拳、侗族摔跤、三三棋等。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侗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反映了侗族的价值观念,对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增强民族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侗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提高侗族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从而促进侗族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现状

关于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已有部分成果问世。刘玉梅的《对黔东南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主要描述了侗族传统体育活动主要在民族节日中开展,摔跤、抢花炮、月牙翼齿镋、三三棋等是人民喜爱的活动项目,在黔东南侗族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王振《黔东南州侗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对侗族的摔跤、抢花炮、月牙翼齿镋、三三棋等项目进行了介绍,对当前侗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和传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吴严冰通过田野调查及文献资料等方法,以四寨村侗族摔跤文化为实例,剖析了侗族摔跤的文化特征、时间和空间系统以及侗族摔跤文化的生态系统,对侗族摔跤文化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何海艳以侗乡乐舞为研究个案,对九寨侗族节庆活动中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进行研究,分别从侗乡乐舞的起源、表现形式、价值进行分析,总结其目前传承面临的具体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苗承佳认为:改革开放以后,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侗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发生了变迁。[1]也有学者对侗族体育传统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例如,周家金等在研究中发现:近年来,随着原居民陆续迁入现代新居,一些古村落呈“空心化”趋势,原有的社区记忆体系和价值体系正逐渐瓦解崩塌,民族体育的文脉遭根斩。[2]通过已有研究可以发现,侗族传统体育文化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主要流传在湘黔桂边界侗族地区。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在地理位置上与湖南、广西接壤,侗族人口也较为集中,因此该地区侗族传统体育文化内容较为丰富。研究队伍主要是一线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而民族学、社会学方面的专家对此研究较少。

二、侗族传统体育的起源

侗族大多居住在山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文化。作为农耕民族,为了获取食物,求得生存,就必须要有健康的体魄,创造运动娱乐来增强身体素质是侗族体育起源的一个主要因素。运动既是本能,也是一种体育思想文化,侗族在劳动之余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发明了体育项目。如侗族的弹毽、摔跤等,都是为此而创作的,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侗族顽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侗族居住在山区,靠狩猎、捕鱼、采集等生产活动来维系自己的生存和繁衍,掌握生产技能的活动便产生了。侗族传统体育活动就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下逐渐萌芽,它们既是生产技能的锻炼,又是人与人之间变相的生存竞争的形式之一。在历史上由于生活环境恶劣,为了生存和繁衍,侗族不仅要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战胜周边的敌对民族,因此,侗族人民就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以及足以战胜自然和敌人的强大竞争力量。这样,像侗拳等体育项目就慢慢产生了。这些为了生存和劳动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体育运动,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渐渐地从生产活动中脱离出来,经过一些规范化的改造,就成为日常生活中人们劳动之余的一种特殊的体育运动。侗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他们有的传统体育是受外界文化影响才形成的。例如,侗族的抢花炮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抢花炮最早出现在广西三江县的富禄镇,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据记载:“大约在明代嘉靖年间,也就是十六世纪中叶,广东、湖南、贵州等地的商人,常到这个村子做生意……当地的侗、苗、瑶等少数民族因受大汉族主义的压迫,大都居住在高山上,外来的商人们为了收购特产,推销手工业品,便想出各种办法把山上的居民引下来,其中最有吸引力的便是抢花炮。”[3]

三、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功能

节日是侗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载体,每逢盛大节日,都必须要有体育活动来助兴。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这天都要举行唱侗歌、抢花炮等活动。而在贵州省的从江县,每年的“吃新节”都要举行“牛打架”和唱歌比赛。侗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功能。1.健身、娱乐功能。在农村地区,健身、娱乐是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功能。例如,侗族村民在田间劳动休息的时候,一时兴起就找人来进行摔跤比赛。摔跤比的是力气、智力和技巧,获胜者没有任何物品奖励,输的人也不会感到很难堪,比赛都只是点到为止,不会因为输赢而伤了和气。不管是摔跤者,还是观看摔跤的人,大家都只是图个高兴,摔跤过程中蕴含着侗族追求和谐的精神内涵。侗族传统体育文化给长期劳累的村民带来了欢乐,极大地丰富了侗族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2.促进侗族社会团结。侗族村寨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而长期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中,侗族群众外出的机会很少。只有等到节日来临,附近村落举行摔跤、斗牛等大型比赛的时候,侗族村寨的男女老少才有机会欢聚在一起。通过观看比赛、共同参与比赛或者为比赛服务,侗族村寨之间的村民交流机会增多,极大地促进了侗族社会的内部团结,村民之间的友谊也得到了加强。3.促进侗族经济社会发展。在节日或者农闲时间举行体育活动,能吸引很多村民前来观看。每当举行斗牛比赛的时候,侗族村民从四面八方赶到斗牛场,山坡上到处都是观众,小商贩则从县城的批发市场买来日用百货卖给看斗牛比赛的观众,各种凉粉、面、米豆腐、油炸粑、火锅、炒菜等饮食也必不可少,热闹非凡,侗族体育文化活动极大地繁荣了农村贸易。青年男女欢聚一起,唱歌、跳舞,在观看斗牛过程中建立感情并成为夫妻的人也很多。侗族有练习武术的传统。由于深居山林,出于自卫的需要,侗族村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把扁担、镰刀、锄头等劳动工具作为武器,一旦遇到猛兽或者强盗,可以用来防御,侗族武术由此形成。例如,天柱县渡马乡甘溪侗寨居住着六个不同姓氏的村民,村里的人都经常习武,因此被中央电视台称为“功夫村庄”,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玩乐。黎平县以侗族摔跤为题材,创作了一个名为“摔”的舞蹈节目,该节目在2007年多彩贵州舞蹈大赛中获得大奖,之后黎平县的摔跤运动员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多次获奖。

四、结语

侗族传统体育文化是该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特性,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侗族村民外出人员较多,年轻人大部分都离家去大城市打工,传承与保护侗族传统体育文化出现后继无人的情况;(2)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侗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现在是信息化时代,电视、手机、电脑已经开始在农村得到普及,现代化的娱乐方式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3)打麻将成为侗族农村主要的娱乐方式,传统体育文化日益衰落。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要保护好侗族传统文化,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它。虽然近年来学术界对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政府和企业开始重视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作用,但对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却没有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我们必须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休闲娱乐的需要越来越多,从农村到城市工作的人们渴望回到“乡下”去追忆往日平静的生活。侗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侗族历史生活经验有着很深的延续,能够引起人们对于往日美好事物的回忆。侗族多声部的大歌在国内外媒体亮相之后,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也说明侗族文化具有开发的价值。我们认为,侗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面临着挑战,同样也有很多发展的机遇。保护侗族传统体育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1)政府要将侗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制定专门的保护政策,加大资金投入,确保侗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工作取得实效;(2)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挖掘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将侗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抢花炮、摔跤、斗牛等作为旅游体验的重要活动,使游客能感受到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乐趣和魅力;(3)加大侗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力度,编写乡土教材,把侗族传统体育文化引入课堂,使侗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苗承佳.改革开放后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J].当代体育科技,2016,(21).

[2]周家金,孙庆彬,朱波涌.侗族古村落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调查与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13,(3).

[3]何益山,熊文易.侗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抢花炮[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4).

作者:易军 易勇 朱雪派 蔡辉 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资中县教育局 资中县龙江中学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