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创新路径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创新路径

[摘要]新媒体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当前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应该多方协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多元合力作用,通过加强对新媒体的引导监管,发挥校园主流文化的带动引领作用,重视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的培养,使同学们能够正确科学地使用、对待新媒体,让新媒体为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校园文化;校园主流文化

一、新媒体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依靠以前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进行信息传播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了。现在人们喜欢利用手机、电脑、QQ、微信、BBS、博客等网络媒体传播信息,于是把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媒体都称为新媒体。新媒体同以前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相比,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现在,许多地方发生重大事件,目击者或者当事者就可以用手机、微信、微博等用近乎直播的方式“报道”事发现场状况,让外界及时了解事发真相,真正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利用新媒体交流或学习,能极大地提高效率。新媒体能让人们同时成为信息的者和信息的接收者,让人们能在相隔万里的情况下同时互动、同时讨论一个问题。新媒体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1.开放性

在以前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进行信息传播的传统媒体时代,众多信息的主要靠新闻工作者和其他的专业人员来完成,并且还要经过严格的编审程序。普通百姓只有接受信息的权利,很少有信息的机会,要在大众媒体上发送自己的意见很难。在现在的新媒体时代,大家都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贴吧、论坛等轻松自如地发表个人言论,无论是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琐事,还是喜怒哀怨的情感宣泄,亦或是对国计民生和时政要闻的关注评价,都可以主动参与。由于新媒体所承载的信息量极大,学习资源极其丰富,让人们在开放广阔的信息海洋中遨游,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在新媒体环境下,距离和地域已经不再是问题,庞大的地球完全成了一个地球村。通过新媒体,使人们的交际空间极度拓展,大家可以通过新媒体自由接收信息和传播信息,使学习交往交流更加便利快捷。

2.虚拟性

在QQ、微信、微博、贴吧、论坛等形式的新媒体环境下,人们以昵称的网络身份取代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互相都不知道对方的性别、年龄、相貌,彼此间已经把对方不再当成活生生的人看待,而是看成屏幕另一端发送信息的一个符号。网络为其用户提供了一张复合型的数字名片,在网络媒介中人们通过数字化手段拓展了个人的虚拟生存空间。匿名的状态下,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充分展示的自我诉求会在网络世界中得到释放[1]。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积极大胆地参与,谁也不认识谁,谁也不知道谁的真实情况,平日内向害羞腼腆的社交恐惧症者也可以成为网红达人,最终使个人需求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张扬。但是,在隐蔽性极强的虚拟世界里,网络身份代替了人们的真实身份,一些人不再像在真实世界里一样担心自己的言行举止会受到周围人们的谴责。于是一些造谣生事、恶意诽谤、诈骗诱惑等对社会危害极大的事件频繁出现了,一些唯利是图的违法者有机可乘,而另一些人的利益不断受损,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带来了严重危害。

3.即时性

随着新媒体样式的不断发展,加之网络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网速的不断提升,使得信息的传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即时快捷。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由进行,不管是天南海北,还是相隔万里,彼此间可以自由视频交流,既可解决问题,又能增进感情。在新媒体环境下,任何地点发生的一个极小的涟漪,都会迅速扩散到各个角落,甚至马上辐射到世界各地,极大地压缩了信息传播的物理空间。重大新闻的跟踪更新时间极度缩短,现在往往是以时或者分来变换。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具有快捷、海量、真实的特征,越来越成为人们了解时事的重要渠道,让许多新闻实现了即时传播和即时接收,让人们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知遍天下事的便利。往往由一些网民推送的网络新闻很快成为许多大型媒体争相追逐的热点新闻,一些腐败官员不经意间的一个言行都会成为他们落马的导火索。

二、新媒体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新媒体因其独特的优越性深受大学生欢迎,大学生已经成为使用新媒体频率最高的群体。新媒体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当前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带来许多不良影响。

1.新媒体给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对其监督和管理不够

新媒体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离不开新媒体,他们以前主要是通过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等来获取信息、获得知识甚至消磨时光。而现在好多同学把大量时间花在新媒体上,他们通过手机、电脑、QQ、微信、BBS、博客等网络媒体或者查找资料获得信息,或者交流沟通娱乐购物等。现在的大学生喜欢在校园网站、BBS论坛、博客、贴吧、群里散发消息、讨论问题等。新媒体给大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他们利用新媒体可以享受更多的学习资源,同时还可以使学习过程变得更为轻松高效。虽然新媒体极度方便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交往,但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校园主流文化的传播和传统价值观的形成。由于利益的吸引,现在很多网站散播宣传一些低级不健康甚至违法的内容,这就让很多低级不健康的思想流入大学校园,由于缺乏有效的防范和抵御意识,不良信息腐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甚至让好多同学走上邪路去违法犯罪,同时对大学生的“三观”教育、传统美德的培养等都带来了极其不利的消极影响。

2.新媒体对大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对大学生也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

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因为有迅速便捷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让文字、图片、影音资料迅速传播开来。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迷恋程度毫不亚于青少年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现在好多大学生把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电脑或者手机上,他们通宵玩电脑、打游戏、聊天、看电影电视剧,白天无时无刻不在玩手机,甚至在课堂上好多同学人在曹营心在汉,不认真听课也在玩手机。新媒体对大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大学生对新媒体也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有些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长期依赖网络,最终导致他们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计算能力严重下降。好多同学把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新媒体上,顾不上吃饭顾不上睡觉玩游戏,上课时不听老师讲课玩手机,争分夺秒地玩,整个身心完全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使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都受到严重影响。因为迷恋网络,以致走上歧路导致犯罪的事例也是屡见不鲜。由于过度依赖新媒体,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受到影响,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极其不利。

3.新媒体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对校园主流文化带来了冲击

新媒体在大学校园的普及,给师生交流带来了便利,师生之间在思想上、心灵上尽情地沟通,使各种思想交融碰撞,有利于各自共同发展提高。在新媒体环境下交流,利用新媒体隐秘性的特点,不敢说的话敢说,不敢提的意见敢提,不受面子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社会文化甚至国外文化也不断地涌进校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眼界,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社会关心社会。但同时,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和西方的垃圾文化以及腐朽思想侵入到大学校园中,导致大学校园文化发展失衡,大学校园的主流文化发展受到冲击。一些大学生喜欢在网络上“恶搞”,或者歪曲事实真相散布谣言,或者散布虚假信息,或者传播淫秽不健康的资料,在西方“文化全球化”的推动和渗透下,一些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开始偏离正常的轨道,出现人格异化和道德滑坡现象。可见新媒体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力量,逐步地弱化和侵蚀着传统大学校园文化的引导功能。因此在开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维护大学校园文化正确的导向作用、坚持其主导地位的难度也在逐渐的加大[2]。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新媒体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应该找准病因、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多方协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多元合力作用,使同学们能够正确科学地使用、对待新媒体,让新媒体为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1.加强对新媒体的引导监管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学生们越来越喜欢通过网络、移动手机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高校积极做好引导工作,特别是在舆情监控方面,要建设一个优秀的团队,为大学生及时解疑答惑,消解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让学生理性发言,涵养网络素养。大学校园是各种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在大学校园聚集了一大批高素质的知识分子,好多新思想新文化都是从大学校园传向社会的。尤其是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激情饱满、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热情关注、反应激烈,他们喜欢在网络媒体上散发言论、发表观点。但是他们的社会阅历比较浅,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处在形成阶段,对好多复杂的社会现象往往不能作出全面正确的判断,易于偏听偏信、激情用事,对一些事件肆意歪曲或夸大,再迅速传播开来,往往成为一些群体性事件或恶性事件的催化剂和导火线,对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要教育学生增强是非观念,增加防患意识,正确对待和使用新媒体。作为学校,在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和传播方面必须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监管。学校要坚持“趋利避害、疏堵结合、重在引导”的原则,要经常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宣传引导,提高学生的防范能力,让同学们安全、文明、健康地使用新媒体。要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校园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在校园网或网络教室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黄过滤软件,对校园网内部服务器进行漏洞扫描,发现漏洞及时对服务器操作系统进行升级,以确保学校网站的安全。最终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为稳定校园秩序和稳定社会秩序服务。

2.发挥校园主流文化的带动引领作用

要使传统校园的主流文化占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学校要对校园主流文化加强宣传引导。要让古今中外的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占领校园的各个角落。利用校园广播站不断地宣传国家时事、教育法规以及校园新人新事等。校团委以及其他的有关部门经常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活动,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例如各种体育比赛、书画竞赛、作文比赛、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等。还可以在校园建立专门的思政大讲堂,定期邀请校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作讲座,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观教育”、“五个认同”教育等。搭建校园文化活动平台,使青年学生从“宅居”中走出来。如通过团学组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成立大学生红色社团等方式,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更好地走进学生。把校园主流文化的宣传研究纳入学校教学科研的整体制度设计视野。如对校园乡土文化的科学研究项目予以资金政策的倾斜,将学生社团的指导活动与学校选修课设置相结合,将教师指导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的工作量折算成教学工作量等[3]。学校还要特别重视对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引导工作,把各种活动、校园的新人新事及时地在校园网上公布出来,让大家向往先进、学习先进、积极参与,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的校园氛围。

3.重视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的培养

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高校要更加重视对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的培养。学校要在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里多开设新媒体方面的专业课程,让同学们对新媒体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不仅重视学生的理论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专题讨论、实践训练等,课后还要做更多的实践练习。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搜集传播信息的能力。重点培养他们对各种信息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尤其是对各种不良信息的抵御防范能力。还可以将同学们新媒体素养的教育融入到其他各专业各课程或各种教育活动中去,老师要尽多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在各课程的学习以及作业过程中让同学们尽多地接触使用新媒体,学校还可以定期地举办新媒体的设计创意大赛等,让更多的同学喜欢新媒体、使用新媒体、正确对待新媒体。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要时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思政课和计算机课及其他相关的课堂中,要不断地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提升是非判断能力,进行媒介素养知识的学习,把道德素养和媒介素养并重,把外在的能力水平和内在的道德品质统一起来,从而使同学们能够自觉科学合理地接触和使用新媒体。这样,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就能处于高层次、高水平的状态,媒介素养教育育人为本的理念也就会得到真正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徐稳,杨素群.论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85.

[2]周博,刘衡宇.新媒体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干预对策[J].未来与发展,2013,(11):56.

[3]刘昌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路径[J].闽江学院学报,2012,(6):133.

[4]胡少杰.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青年记者,2013,(2):89.

作者:赵军魁 单位:甘肃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