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团体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民间艺术团体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今天,基层文化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文化繁荣进程中的基石作用就愈加明显。

【关键词】基层文化;建设

一、对乡村文化和社区文化建设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乡村文化和社区文化是基层文化的重要部分,关涉着亿万百姓积极健康、乐观向上、崇德向善的高尚道德体系的形成,关涉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构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民间艺术团体就可以将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和健身活动适时的投放乡村和社区,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形式和积极向上的文化内容,吸引乡村和社区的百姓从麻将桌上和电子游戏中走出来,观看民间艺术团的传统文艺表演,品味经典民间艺术的韵味;学跳广场舞,扭大秧歌健康身体,愉悦心情;打太极拳,舞太极扇,让优雅与健康共舞;学书法,学剪纸,学绘画,学摄影,让灵心巧手记录生活的美好……而在促成乡村、社区文化走出消极,走出浅薄,走进积极健康,释放正能量的转化进程中,诸如戏曲协会、太极学会、书法、绘画、剪纸协会、广场舞俱乐部等民间艺术团体就是播种者,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艺术的种子植根于美丽乡村、和谐社区肥沃的文化生活的沃土之中,并精心呵护,让民间艺术民俗文化之花在基层文化的百花园中惊艳绽放。可以说民间艺术团体的积极参与,很好的补充了因地方基层文化部门受工作性质,工作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无暇顾及的文化盲区和艺术空白,从而达到基层文化建设的百花齐放,春色满园,对形成积极健康的乡村和社区文化生活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

二、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义务宣传作用

公益事业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公民道德水准的普遍提高,我国的公益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尽管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一些发达个国家相比,我们仍然处于落后。这主要是由于狭隘、自私和歧视等消极因素作祟,还有相当的一部分人对慈善事业,对环境保护,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等公益事业认识不足,甚至是心存芥蒂,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其原因之一就是宣传普及的不到位所致。再加之公益事业所关涉的对象或群体大多在偏僻闭塞的地域,即使是现代的通讯工具,也很难在这样的地域发挥它的宣传优势,公益事业的发展举步维艰也就不足为怪了。而要改变这样的现状,除了像中央电视台所组织的公共艺术团体在全国的“心连心”大型义演,环保和公共卫生组织、团体组织的巡回宣讲和义诊宣传等集中的宣传普及活动外,我们的民间艺术团体就可以发挥他们较之于大型艺术团体小巧、灵活、快速、接地气的自身优势,将对公益事业的宣传与自身艺术特质融会贯通,用老百姓更为喜欢的民俗艺术和乡土文化宣传社会公益事业与每一个公民息息相关的重要意义,让公益理念深入人心,从而助推我国的公益事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过渡。我们的民间艺术团体通过这种途径和方式,不但达到了为我国的公益事业擂鼓助阵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融合,赋予了我们的民间艺术现代的气息,为民间艺术的发展繁荣注入了新鲜血液,从而达到了既宣传公益事业,又宣传了自己的双赢目的。

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记载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清晰的年轮。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诞生于民间,流传光大于民间,但由于民族、文字和地域等条件的限制,受现代文化、科技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一些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因地域、市场和缺少传承人等原因,已经失传或接近失传的边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变得异常艰难。如果光靠国家专门机构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面对巨大的地域,面对漫长的历史,面对纷繁庞杂的非物质文化项目,势必会出现鞭长莫及、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而在这种局面下,民间艺术团体就可以发挥他们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得天独厚的作用。纵观中国非物质文化的发展历史,生命力最为旺盛,流传时间最悠久,认同人群最广的非物质文化绝大多数源于民间艺术团体。民间艺术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相关“非遗”国家保护机构应高度重视民间艺术团体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将一些“非遗”的保护任务交给那些与之有密切关联的民间团体去完成,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综上所述,民间艺术团体不断对基层文化建设起到了必要的补充作用,同时对公益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对坚定以“文化自信”为基础和源泉的“四个自信”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作者:张丽玉 单位:黑龙江省巴彦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