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机制

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机制

【内容摘要】

红色文化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存业态,也是文化研究领域的崭新课题。文章说明了培育与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并对其实践机制进行探讨,认为培育和发展红色文化产业,需要从资源利用、资金支持、科技融合、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走出一条具体化、差异化、品牌化的特色之路。

【关键词】

红色文化;产业培育;发展机制

近年来,随着红色文化研究不断深入和红色文化资源大力挖掘,红色文化产业已现雏形。红色文化产业作为红色文化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体,既是红色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和新趋势。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培育和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既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必要举措,也是培育和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一、培育与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必要性

当前,一大批红色旅游基地成功运营,一系列革命经典影视广泛热播,红色文化产业市场价值及潜力得到印证。但因思想认识、资金投入、发展环境等因素和条件限制,红色文化产业在产值、规模和影响力方面还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一)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发展成为产业的潜质和竞争力

文化产业是市场运作的文化,是可供大众消费的文化,其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经济功能、意识形态功能、知识功能和娱乐交往功能。①因此,不是任何文化内容都可以转为以产业形态存在的方式。一种文化以产业形态存在,就能够通过人们的消费来支配和影响人的价值选择,能够通过其所蕴含的知识吸纳,转化为消费者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力量。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历史中蕴含和创造的优秀文化,是一座涵纳浩繁的精神宝库。红色文化是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先进文化结合的产物,具有其他文化不可比拟的历史体验的直接现实性。绝大多数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影响面广、感召力强、生动具体、简明易懂等特点,具备发展成为产业的潜质和竞争力。通过进行市场开发和艺术创作,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实现市场化,转化成群众乐于购买和消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二)培育和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当今社会,文化软实力成为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成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现代性标志。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②有学者指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文化产业发展来实现和体现,而软实力主要是指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以及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在2016年3月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培育和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意义重大。红色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其规模的发展壮大、产品和服务形式的丰富多彩,必将有力充实文化产业整体规模,改变和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促进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特色化提升。

(三)培育与发展红色文化产业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播扬践行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既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构建的提倡者和领导者。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过程中,无数优秀的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前仆后继,艰苦奋斗,书写了历史发展的壮丽篇章,涌现出了杰出人物,培育了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品格。红色文化展现的是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是时代精神的体现。红色文化产业就是挖掘和利用这些精神性资源,开发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这是红色文化产业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的本能条件和先天优势。所以,培育和发展红色文化产业,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要求。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一种建构性的认同实践,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能使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地对一个国家产生精神层面上的认同感。④因此,文化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应该具有引导整个社会健康价值取向的精神追求,向世人显示中国人高尚的内心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⑤

(四)科技进步为红色文化产业培育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本身就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科技的进步特别是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快速融合发展,大众交往方式、宣传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较大变化,这种情况必将促进文化产业的调整和升级。新媒体以其趣味性、多样性、自主性等特点,为红色文化产业业态与形式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QQ群、微博、微信成为承载和传播红色文化的新型载体,这些新媒体既可通过技术介入增强互动,以新技术变革载体,增强红色文化辐射范围和教育效果,也能够以新技术打破空间限制。网络和大数据技术不仅能够拓展和革新传播方式,同样也促进红色文化资源实现个性化。网络资源的开放性,为红色文化资源共享搭建了更多阵地和平台,增加了受众对象自我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红色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和红色文化研究融合发展的产物,在社会基础、时代条件和特色优势等方面具有支撑产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本能资质,必将展现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二、红色文化产业培育与发展实践机制探索

培育与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在思想上提高对其必要性认识的同时,在行动上要从资源利用、资金支持、科技融合、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推进思路,进行创新实践,进而营造一个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外在环境,扶植产业自身形成内在的竞争素质。在此,需要探索四个方面的实践机制。

(一)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机制

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需要注重发挥特色和优势。红色文化资源反映着党在不同革命阶段的历史精神风貌,既涵盖党组织发展历程中所积累的重要资料、重要遗址及纪念物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实物所承载和传导的革命气概、民族精神等无形的非物质资源。挖掘利用这些资源,首先要对本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再结合资源存在形式、发生年代、传播特点和影响程度,深入研究其特色和优势,形成独特文化品牌,这是红色文化产品在市场占领高地的前提。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需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分析。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产业的发展壮大。要注意从消费需求入手,充分了解和分析市场,掌握市场文化需求的方向。既要从宏观角度把握国家或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又要从微观角度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消费动机和消费水平。同时,从中观察角度掌握红色文化资源与宏观及微观要求之间的契合度,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加以梳理和提炼,进而系统地谋划项目总体设计,有的放矢地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需要不同类别资源的搭配和融合,突出优势和特色,但不等于不同产业形式的特色和优势的阻隔。如某一地区的红色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红色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之间、红色文化产业的不同业态之间,可以有机融合,增强红色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在资源选择过程中,还要坚持用先进文化标准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过滤分析。

(二)红色文化产业投资融资机制

探索红色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将大大促进红色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针对红色文化产业投资风险高、无形资产比例高的特点,应努力构建政府资金保证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投资机制。红色文化产业的特性,决定了社会资本必须主动承担起在创造文化产品经济价值的同时更加注重创造其社会价值。完善红色文化产业投资融资机制,需要多渠道、多方式化解投资风险,应建立区域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基金及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以参股、委托运作和提供风险补偿等方式支持担保机构设立与发展,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结合等方式,多渠道分散区域文化产业风险。⑥培育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必须建设支持产业发展金融平台,鼓励引导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红色文化资源对接,也可与金融机构、各类企业共同开展重大项目投资,实现组团式的发展,有效化解投资风险。可与银行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联动机制,通过组建担保公司进行信贷担保,探索无形资产作价抵押和实施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减少银行贷款的风险,鼓励更多信贷资金投向红色文化产业领域。完善红色文化产业的投资政策支持机制,可以参照借鉴文化产业其他业态发展初期扶持项目有关做法,建立专项资金,在红色文化产业项目培育初期,地方政府可依法将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税收中的地方政府留成部分,划出一定比例回馈产业项目,或由地方财政每年划拨一定补贴资金,重点扶持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红色文化与科技成果融合转化机制

“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杠杆,是文化产业形态演进发展的催化剂。”⑦红色文化是先进文化,是文化产业的新兴文化业态。红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离不开科技的发展进步,红色文化产业应是新科技成果重点应用领域之一。红色文化与科技成果实现融合转化,能够催生新的红色文化业态,延伸红色文化产业链。如运用声光电等新技术成果改造红色文化产品初级形式,可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虚拟现实空间的模拟,实现消费者与文化产品之间的互动。红色文化与科技成果实现融合转化,能够创造出红色文化产业新的消费终端。如将电子书、智能手机中植入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内容,这种文化终端就能够为红色文化产业所用。红色文化与科技成果实现融合转化的另一个重要方式是以数字化、信息化高新技术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在文化产品的开发和制作上,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制作高质量文化精品,赢得产业品牌优势。以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和现代传播方式改造红色文化产业的创意、生产、传播、销售的新模式,通过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促进红色文化数字化产业化模式。红色文化与科技成果实现融合,可以利用科技成果修复和整理老唱片、胶片电影等红色文化资源,再现红色文化经典音像,提高红色文化传播能力,繁荣红色文化产业。例如,2006年以来,中国电影资料馆实施的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复工程已完成包括《开国大典》《平原游击队》等红色电影在内的5000多部影片的数字化转换。

(四)行业实体运营管理机制

有学者认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包括整体创新能力、市场拓展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⑧其中,市场拓展能力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包括实体经营模式、运营管理水平、营销策划能力和内部管理效率等方面。做好红色文化产业的运营管理,可以对照市场拓展能力的四个方向进行探索。在实体经营模式方面,红色文化企业大多是从事业单位转制而来,市场化意识和商业模式创新不够。而一些自发的中小民营文化公司,尽管部分地承担着红色文化产业实体的角色,但存在着体量小、竞争无序、品牌意识缺乏、内容同质化等劣势。支持红色文化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富有活力、实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是实现红色文化产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方向。在运营管理方面,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尊重市场经济主体的投资和经营意愿,鼓励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吸引有实力、有经验的企业合作,构建红色文化市场的良性运行体系。根据不同文化项目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运营模式。比如可以将项目委托给有经验的专业团队,由社会主体进行运营管理,以达到品牌拉动项目、项目促生品牌的双促效应。在营销策划方面,要积极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策略,以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为核心,组织专门团队做好如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调研策划工作,提高产业吸引力和影响力,打造出一批群众愿意购买、乐于分享、舒心消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通过有效市场策划营销获得有效回报。在内部管理方面,要正确处理好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和强化管理的关系,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对红色文化产品生产销售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建立、健全文化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对文化产业主体的市场行为监管和产品的内容监管。

结语

上述机制涉及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方向性问题,是红色文化产业培育与发展实践的重要参鉴,此外还需有政策保障、产业规划、领导协调等机制与上述机制并进实施。当然,推动我国红色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还应总结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其他业态发展经验,处理好红色文化产业与红色文化事业的关系、作品真实性与创意性的关系、红色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其他形式的关系、红色文化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之间的关系,走出一条具体化、差异化、品牌化的中国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作者:周瑞辉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释:

①邹广文,任丽梅.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文化产业实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73.

②③.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0,163.

④⑤叶朗.重视文化产品的核心价值[N].光明日报,2009-01-14.

⑥周毅、罗英.以金融创新支持区域文化产业发展[N].人民日报,2012-06-18.

⑦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四题——关于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几点思考[J].求是,2012(8):53.

⑧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J].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