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

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

1.数字期刊将成为学术期刊主要出版形态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新一代互联网协议可实现互联网地址容量的大规模扩充,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先进技术可解决长期困扰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内容、版权、营运等问题,可按需服务、广泛接入、快速配置、移动互联、按量计费。数字内容可通过标记语言、标识符、元数据等进行组织和。数字期刊将成为学术期刊主要出版形态。论文成为“传播元”,凸显“去期刊化”特点。传统纸本期刊的印刷方式将向即时、灵活的按需印刷(on-demandprinting)方式转变,以便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数字期刊并非纸本期刊的PDF化,其论文内容和形态将更加丰富(可含音频、视频、动画、可计算数据、可分析图表、可运行实验等),网页将是期刊内容的主要呈现形式,利用可扩展标记语言对论文内容进行结构化标引和描述,使论文的形式更加灵活,且满足跨媒体出版需求(如网络、手机、电子书、数字电视等渠道的应用),为文本挖掘、语义出版提供基础,可加快出版流程、提高出版效率。数字期刊还可为论文附加资料(研究过程、工具、数据、分析过程等)的与利用提供方便。数字内容中每一层次的信息都可作为具体的知识单元被解析、描述和重组,并可与其他知识单元进行动态、个性化关联,期刊和论文成为支持复杂知识发现的知识工具。

2.科研信息化环境下多种出版模式共同服务于学术交流和传播

在科研信息化环境下,学术出版已动态嵌入整个科研生命周期,围绕数据展开相应活动,在此过程中,多种出版模式相互交织,共同服务于学术交流和传播。大数据时代,在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下,数据加工、组织、等一系列出版活动将发生根本变化,学术出版将实现数据与文献的充分融合。要将庞大的动态数据集合起来供科研人员使用,必须依赖统一的技术标准、互动操作协议与相应的制度规范。通过数字对象标识、开放资源定位协议、资源描述框架、元数据获取协议等,可实现信息对象的标识、定位及交互使用。语义出版是一种新兴出版形态,代表着数字出版的前沿。语义网将“推送信息”转变为“拉取信息”,将“知识管理”转变为“管理知识”。学术期刊将从发现内容向操作内容演变,“智能化”论文可“发现”读者。语义出版具有内容结构化、数据融合化、信息可视化、对象关联化、阅读个性化特征,将大量由单个用户独立完成的信息搜寻和文献整理分析等活动转移给了出版系统,可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提高科学交流效率,推动学术出版商从文献提供者向知识服务者转变,实现个体知识的社会化和知识共享。语义出版较传统出版过程更加复杂,涉及出版流程的各个环节,对期刊论文从词、篇章、内容的逻辑结构三个层面进行精确、完整分析,使读者以结构化方式快速、准确获取期刊提供的信息内容,可实现“一次制作,多元”。可视化有助于实现出版内容增值,可视化技术运用大量高清图像、视频、Flash应用等多媒体方式代替传统的文字或二维图表呈现文献数据,使原本单调的线性叙述方式被一种更富于层次感的文献结构所取代,可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学术出版更加注重互动交流,博客、社交网络、在线社区等平台可为学者分享信息和评论提供便利;学术维基更加注重学者的价值诉求并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保证其应用价值,封闭的同行评议机制逐步向作者、评审人、编辑之间开放互动的方向发展。

3.多指标和多维度评价构成新的期刊和论文评价机制

目前的论文评价从内部关注来源期刊的影响因子,从外部关注被引频次,“以刊评文”过于片面。随着网络传播的普及和用户参与度的提升,论文被阅读、下载、转载、推荐、标记、评论等“使用行为”可被跟踪、记载、统计。利用文本挖掘技术,通过对引用内容的语义分析,可揭示施引者的引证动机、态度、性质、深度等,对单篇文献质量与影响的微观评价将更为客观公正。替代计量学作为传统评价方式的有力补充,可反映论文获得在线关注的强度,若根据应用情境对替代计量指标和数据源进行细分,可反映论文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通过观察论文在数据库检索网站、参考文献管理网站中的下载量、下载率、被引量、被引率,在开放存取平台上的浏览、下载、链接次数,在学术社交网络文、标签、阅读、讨论次数等,挖掘各种类型的论文利用数据,实现更丰富、开放、迅速的影响力评价。基于同行评议的开放定性评价和基于计量指标的科学定量评价相结合,“引用评价”与“关注评价”相结合,客观公正、开放透明的多指标、多维度评价将形成新的期刊和论文评价机制。

4.移动数字出版将促进传播内容与渠道的深度融合

期刊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内容,也取决于能够实现有效传播的渠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92.5%。移动上网常态化,通过移动终端阅读论文已成为获取学术信息的重要方式。移动数字出版融内容、技术、网络、平台于一体,具有强大的交互性优势,在以“内容”为核心的出版架构上添加了“社交”的要素,具有方便快捷、智能精准、即时互动等特点,可针对读者需求提供个性化信息订制服务,可分析读者阅读行为进行信息推送服务,缩短传统的出版渠道,促进传播内容与渠道的深度融合。目前,移动数字出版主要有四种发展模式:内容提供商主导型、平台服务商主导型、网络运营商主导型、终端制造商主导型,未来将是内容提供商、平台服务商、网络运营商、终端制造商各司其职、合作竞争、均衡发展。为适应移动阅读的需要,期刊的出版内容将进行重新聚合、筛选、挖掘、整理,内容服务、用户体验、版权保护将受到更多关注。

5.单介质线性的出版流程将向跨媒体融合的“云出版”转变

传统的单介质(纸质)线性化(投稿—评审—编辑—印刷—发行)出版流程无法满足期刊多样化生产、跨媒体、多终端适用的需求,以及读者更为具体、专业的服务需求,无法实现出版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效益,技术创新促进传统出版流程重组、再造。“云出版”是数字出版发展的新阶段,是对整个数字出版行业各种问题的一个整体解决方案。各出版主体在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出版平台上进行资源跨界整合,搭建云出版虚拟聚合服务平台,聚合目前数字出版领域分散、独享、碎片化的数字内容资源,使期刊数字化内容的编辑、出版、经营与平台、物流、渠道全面对接,实现期刊数字出版流程的自主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