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期刊发展困惑与建议

工程技术期刊发展困惑与建议

近年来,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科技期刊,如生物、物理、化学、材料等学科的期刊,取得日新月异的发展,其无论是在数量、质量,还是在影响因子方面均已迈上新的台阶。根据2018年6月26日WebofScience最新的数据,中国大陆地区主办的期刊已有46本期刊进入Q1区,然而据笔者统计,其中绝大部分期刊为生物、物理、化学及其他基础研究学科,而真正与工程技术密切相关的科技期刊仅有2种,占比仅为4.3%。一个国家的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极其重要,它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工程技术期刊是创新性研究成果的交流平台,反映了一个国家技术科学以及工程应用的研究水平,因此,办好这类期刊的责任重大。2015年3月5日,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该计划重点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等领域的发展,而其中绝大部分均为工程技术领域。科技期刊是传播创新成果的主要媒介。前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说过:“对科研工作来讲,科技期刊工作既是龙尾,又是龙头。”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受当前中国论文唯影响因子评价导向影响,我国工程技术期刊的发展举步维艰,陷入办刊困境。因此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工程技术期刊难担此“龙尾”和“龙头”的重担。

1中国工程技术期刊发展困惑

1.1稿源匮乏

与生物、材料等基础学科期刊相比,工程技术期刊普遍存在影响因子偏低的问题。我们注意到世界航空航天领域公认的顶级期刊,如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系列期刊;世界机械工程领域公认的顶级期刊,如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系列期刊,其影响因子与生物、材料类顶级期刊动辄大于10相比要低很多,大多仅在1~3之间徘徊。而中国的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工程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与国际同类期刊相比则还要弱很多。由于当前国内科研机构唯影响因子评价论文的导向,造成许多原本做工程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另辟蹊径”,找一些与自己研究领域关系不密切,但影响因子很高的基础科学类期刊(其中不乏所谓“灌水”期刊),以便于其职称晋升或获得更高的学术荣誉。由此出现大量优质工程技术类稿件外流至基础学科期刊,或是外流至国外知名工程技术期刊的现象,导致许多国内工程技术期刊稿源匮乏,发展举步维艰。试问如果一个期刊的稿源都已成问题,又何谈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

1.2稿源质量不佳

当前,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的绝大部分学科仍然是以跟踪型研究为主,其直接原因是我国许多领域的关键产品与国际最先进产品相比存在代差,如航空发动机、汽车、通用机械行业等,行业提出的需求没有学术引领性和巨大挑战性,基本上可以按照国际上的既有路线解决工程问题。这样一来,直接导致一个现象:一方面,我国从事工程技术研究领域的项目很多,投入的经费很多;另一方面,其研究水平普遍不高,距离世界一流尚存在一定差距。在这样一个工程技术发展的生态环境下,我国要想办世界一流工程技术期刊确实面临许多挑战。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我们应牢记为读者、作者服务,为科技创新服务的办刊宗旨,立足本土,面向世界,通过多种途径与措施,吸引更多的优质稿件并将其发表在祖国的期刊上。以响应2016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的倡议: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2中国工程技术期刊突破困境的措施

2.1一流期刊建设应依托一流学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当前,中国的高校与研究机构研究从“望其项背”到“紧密跟踪”演变,SCI文章爆发式增长,但少有“独上高楼”的原始创新。如何抓住论文中的前沿技术与创新思想,对任何期刊编委会与编辑团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工程技术期刊应该坚定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成为工程师、科研人员最关注的交流平台,同时邀请相关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作为执行主编,组织策划专刊或专栏,为一线科研人员提供集成的最新研究进展,引领学科发展。以航空航天学科为例,航空航天技术是近年来最活跃、发展最迅速、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综合运用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最新成就和工程技术的最新成果,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一直以来,欧美国家对航空航天技术严密封锁,我国主要依靠科研人员自力更生。近年来,国家在航空航天领域(如在大型客机、先进战斗机、航空发动机等领域)加大投入,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大幅缩短了我国与航空航天强国的差距;而我国的探月工程、高超声速飞行器、无人机研制等,则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如何向世人彰显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卓越成就,引起全球同行关注,作为该领域的旗舰期刊,《航空学报》与《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以下简称《CJA》)倍感责任重大。两刊编委会与编辑团队作了以下尝试。

2.1.1紧密跟踪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度挖掘热点选题

工程技术期刊首先要满足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航空航天发展是国家规划的重中之重,《航空学报》理应更好地服务国家航空航天发展规划。首先,编辑部开展全国性航空航天领域重要研究机构的调研活动,走访全国40多家航空航天一线科研院所,强调科学技术与工程应用协同发展,梳理出一线研发人员真正关切的技术问题。然后,深度挖掘热点选题,邀请热点领域领军学者担任执行主编或联合主编,策划出版专刊/专栏(包括:大飞机专刊、航空器总体设计专刊、高超声速飞行器专刊、直升机专栏、飞行器防除冰专栏等),为国家重大需求项目提供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展示和发展平台,推动产学研结合,驱动行业创新。《航空学报》策划出版的专刊/专栏不仅得到行业的高度认可与关注,而且期刊的引证指标也得到大幅提升。以《航空学报》大飞机专刊为例,该专刊邀约了多位院士、专家撰写深度综述与研究论文,共发表31篇文章,其中就有超过10篇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而《航空学报》的学术影响力也“水到渠成”地得到大幅提升,在历年的全国航空航天类核心期刊评估中始终名列第一。

2.1.2开展国际合作,展示工程技术创新发展

中国的工程技术英文期刊是向全球展示中国工程科学领域发展的重要窗口。科技期刊编委会,一方面应该高度重视论文的学术质量和论文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真正关注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国家重大需求与国际学术前沿的重叠之处。事实上,我们不鼓励简单追踪国际热点,但在国内毫无根基和需求的工作。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引导,《CJA》编辑部一方面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就某一国际前沿问题撰写高质量综述,对学科前沿问题发展进行高度概括与预见,引领学科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国际编委作用,开展国际合作,策划组织国际专栏。例如:《CJA》2017年第1期策划出版了“航空发动机中法国际专栏”,该专栏发表的均为中法合作撰写的论文,充分展示了两国航空发动机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成果。《CJA》2017年第2期策划的“空中交通管理国际专栏”是与国际会议合作,邀约了8篇来自欧美国家的高水平论文。截至目前已有11次(Scopus数据)引用,即年指标为1.375,远高于SCI收录期刊的刊均即年指标0.549,且引用来自英国、德国、瑞典、比利时、巴西、韩国等多国学者。虽然《CJA》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编委会不畏困难、正视自身问题,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分别选取SCI收录的美国《AIAAJournal》、英国《AeronauticalJournal》、日本《TransactionsoftheJapanSocietyforAeronauticalandSpaceSciences》与中国《CJA》等航空航天领域代表性期刊进行数据分析。由图中4本期刊的影响因子变化可以明显看出,英国与日本的期刊近年来数据基本稳定在中位,美国的期刊《AIAAJournal》为全球航空航天领域公认的顶级期刊,其数据一直稳定在高位,而《CJA》虽然被SCI收录最晚,但其发展最快。根据2018年6月最新的JCR数据,《CJA》已与《AIAAJournal》并肩而立,且略高于后者。这意味着相对于美国、英国、日本,中国的期刊正在大踏步前进。

2.2期刊评价被影响因子“绑架”,评价体系亟待改革

作为办刊人,我们应该知晓工程技术期刊的办刊宗旨应为服务创新、推动产学研结合。在2012年考察中科院时也曾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然而,当前中国科技期刊在很大程度上被影响因子“绑架”,导致其办刊宗旨异化。一些期刊主管部门或期刊编委会在讨论期刊发展时,往往忽视了科技期刊原本的办刊主旨,而是唯影响因子至上,所有办刊措施均围绕如何提高影响因子,未充分考虑期刊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及其对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据任胜利等统计:2016年度中国大陆地区位列SCI影响因子Q1区的期刊数量为34种。然而,这些中国Q1期刊的平均年载文量在4年间下降了13.77%,而JCR收录全部期刊的平均年载文量在4年间则增加6.62%。可见,在“唯影响因子”的评价体制下,不乏有中国期刊为了追求影响因子的增长而有意识地减少年载文量。根据2018年6月26日最新的JCR数据,我们发现,进入SCIQ1区的中国大陆期刊已由2013年的13种增至48种。这一方面与近年来我国针对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与登峰行动计划广泛实施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笔者注意到,这48种期刊中,有34种期刊的平均月发文量不及10篇(即年发文量小于120篇),占所有Q1期刊的70.8%。可见,以影响因子高低论“英雄”的评价体系对我国一流期刊办刊者的办刊理念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工程科学总是与国家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社会需求密切相关,因此工程技术期刊与纯基础研究期刊相比,更应该具备不同的使命。工程技术期刊应深刻认识到其肩负的社会责任,而不仅仅是追求高影响因子。只有多方呼吁,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与科技期刊评价机制改革,才能使工程技术期刊具备更好的发展空间,否则很难回归其服务创新、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办刊宗旨。

2.3一流期刊需要一流的主编、编委与编辑人才作支撑

主编与编委会是科技期刊办刊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树立期刊品牌影响力、吸引优质稿源、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以《航空学报》为例,其编委会职责如图2所示。所有编委在任期间必须认真履行职责,编辑部定期向主编、副主编汇报编委会成员工作情况,能够胜任的留任,不能履行职责的则及时更换,以保证编委会具有较强的执行力与活力,在期刊的办刊方针与组织策划热点专题、引领学科发展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科技期刊是科技成果集中传播的媒介,是争夺国际科技创新成果首发权的主要平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园地。而青年学者具有创新思维与较强的执行力,工作积极主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多。因此,学术期刊要想增加期刊发展动力,使编委会具备更强的执行力,建立青年编委会是一种有效途径。以《航空学报》为例,于2016年12月成立首届青年编委会,成立1年半以来,青年编委的加入大幅缩短了期刊的审稿周期(稿件平均初审时间仅为3天,且有详细审稿意见),审稿效率大大提高;初审退稿率由10%提升至33%,减少了外审专家的资源浪费、提高了期刊的学术声誉。实例证明,青年编委开阔的国际视野以及巨大的工作热情为期刊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为期刊提供了发展动力,该方法值得推广。办好一本科技期刊,不仅要有一流的主编与编委会,而且要有一个积极向上、具有创新思维与执行力的编辑团队作为支撑。然而,当前社会对科技期刊编辑这一职业不够重视,一些科研单位的编辑人员往往被定为辅助人员,其岗位、待遇与正式科研人员相比偏低。另外,与当前国家面向青年学者提供的“杰青”“青千”“青拔”“青托”等多种机会相比,期刊青年编辑基本没有职业上升空间,与编辑相关的奖项较少,导致编辑职称晋升困难,职业认同感不强,幸福指数偏低。由此,期刊编辑部一方面难以招聘到优秀人才;另一方面,难以留住优秀人才,期刊发展渐渐陷入恶性循环。一个期刊的编辑团队一旦缺乏了凝聚力、执行力与战斗力,即使有优秀的编委会,创办一流期刊也如“纸上谈兵”。为了创建良好的办刊环境,促进期刊健康稳定的发展,建议相关期刊主管与主办部门重视对青年编辑人才的储备与培养,为其提供更多的职业上升空间,增设编辑奖项与科研基金,提高编辑待遇,以进一步稳定办刊队伍,发挥编辑团队的主观能动性,为创办一流期刊作好支撑。

3中国工程技术期刊的发展建议

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还是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发展研究,都面临“从跟跑,并跑到引领”这样一个深刻转变的时刻。这也可能是一个最困难的阶段,因为做到真正的“引领”,研究人员需要一种全新的创新理念,社会需要一种全新评价标准。当前,我国基础科学期刊的办刊水平已经上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而大部分工程技术期刊却发展缓慢。建议相关期刊主管部门应创造若干工程技术学科期刊的交流平台,让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实现引领工程学科发展,重点培养领跑型、有冲击力的工程技术期刊,进而为中国实现创新性驱动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中文工程技术期刊不应盲目追求引证指标,而是要了解国家重大需求,接地气地为工程应用服务,根据当前研究热点组织出版专刊/专栏,并传播到一线科研团队。内容做得好,学术影响力自然会提高。英文工程技术期刊的快速发展不应以个别杂志的影响力作为导向,而是要用期刊本身去引导学术方向,抓准国家重大需求与国际学术前沿的交叉点,约请高水平的国际、国内论文。一流期刊需要有一流的主编、编委与编辑人才作支撑,当前社会对青年编辑人才的重视不够,编辑的幸福感较低,优秀编辑流失现象严重。相关期刊主管部门应重视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培养,给予青年编辑职业上升空间与从业满足感,稳定办刊队伍,方可具备创办一流期刊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