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内容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厚,能深刻地影响国人的思考及行为方式。本文详细论述了对当代大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教育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其分布广阔,源远流长,涵盖着做人做事的道德规范和生活智慧。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1]。作为当代大学生,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不仅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还需要根据时展的新要求,加以继承和发展,使之在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在当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影响下,当代大学生中也存在一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一致的情况。因此,高校对大学生开展强有力的华夏文化教育刻不容缓。

一、高校对大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必须在继承中创新,在延续中发展。有关研究得出结论: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看法是积极的,但对于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状况的看法却比较消极,因此,如何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和应用也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2]。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身体力行优秀的文化传统,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能够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二)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思想、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华夏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社会责任感,贯穿于中华民族的精神结构和文化心理结构之中,代代相传。当代大学生要成长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的支撑。但是,从高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大学生出现了理想的困惑,没有或者无法确定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要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把人生理想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三)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大学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终形成的时期,容易受到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过分强调和追求物质利益并且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抬头。加之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得部分人空有理想抱负和建功立业的迫切愿望,但不免有些脱离实际、好高骛远,以至于只知夸夸其谈、争口舌之能。针对大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迷茫和困惑,可以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用传统文化中的群体精神、重义轻利、先人后己的义利观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用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来引导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形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用传统文化中求真务实的精神来帮助大学生形成踏实肯干的态度和作风。(四)是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构建新型的人际关系的需要。当代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善,家庭的娇宠及升学作为生活目标的重心,使他们在人格形成上出现了困境,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为部分同学的宿舍、班级内关系紧张,彼此之间相互猜忌,是己而非人;面对竞争,只知突显个人,缺乏团结协作和奉献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先人后己”的思想可以为大学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新型人际关系提供有益的借鉴。(五)是培养大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造成了高校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合理,片面的重智轻德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不利的,比如有些学生缺乏社会公德心,不爱护公物,没有礼貌,不尊重他人,对父母不孝顺,缺乏诚信意识,考试作弊,学术上的抄袭,不偿还助学贷款等。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发扬这些优良的传统美德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恭礼让、尊师孝亲、重诚守信、崇尚节俭,明礼诚信的优良道德品质,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发展。

二、对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一)对大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营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对大学生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高校的事情,也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一是国家和政府,可以加大对传统文化所需经费的投入,用于传统文化的宣传、科研和活动的开展。二是相关教育部门和科研单位,加强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疏理和研究,将传统文化提炼、整理,编写出介绍优秀传统文化的读物和教材;三是利用各种社会舆论,加强引导和宣传,如利用相关的影视、戏剧、音乐等形式来展现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营造追溯中华文化的源流、探究中华文化的传续、前瞻中华文化走向的良好社会氛围。(二)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机制。高校育人义不容辞,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就要不断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考评机制,保障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效运行。一是精心安排课程和内容。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下功夫,民族经典文化的内容要形成体系。二是配备优秀的教师,加强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师资力量。三是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四是明确规定掌握传统文化的具体要求。要有具体的学习量化标准,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多种形式的考核。(三)高校应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学习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要广泛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着力拓宽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如定期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开展关于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在学生中开展以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举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讨论会、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赛等校园活动,鼓励他们交流看法和感受,让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在高校中营造良好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四)高校应切实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是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所以要切实发挥图书馆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收藏各种类型的文化资料,经过科学的分类和管理,为学校培育人才提供文献资源保障。要在藏书建设方面优化馆藏结构,不能只注重专业特色而忽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书刊,要为大学生提供系统的优秀传统文化书刊。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批判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传统文化的主题电子阅览室和读书论坛,在自动化、网络化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五)高校要着力强化中华传统节日对大学生的教化和感召作用。中国的传统节日,年代久远且寓意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热爱生活、崇尚传统美德的民族心理,也是中国独特文化的表现。而现在的大学校园里“西方节日”的氛围越来越浓,传统节日却被轻描淡写。学校要相应地开展各种提升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活动,不断赋予其时代精神,改进过节方式,使它们更适应现代生活,吸引青年大学生,让他们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另外,中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学生中组织民俗文化社团,鼓励他们开展活动,研究和宣传民俗文化,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有根可寻、有本可立,一个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根基,高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开展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关系着中国能否在新世纪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关键。所以对当代大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复兴与腾飞的基本动因,也是大学生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2013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

[2]程为民,熊建生.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状况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4:68~71

作者:陈怡名 单位:甘肃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