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护理人文中的具体应用

传统文化在护理人文中的具体应用

摘要: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修己安人、天人合一、慎独思想4方面阐述了护理内涵,提出传统文化在护理人文中的具体应用,告诫我们应不断汲取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来提高护理工作者的思想水平、人文素质,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护理;人文素质;文化氛围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典籍丰富,流派繁多,蔚为壮观。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中国在世界文化激荡在站稳脚跟的根基[1]。现代护理理念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2],更加强调人文精神的运用,这与我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在当今医疗环境、护患关系紧张的情形下,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结合护理自身的特点发展优质护理文化对培育优秀的护理人才、提升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可将之贯穿于今后整个护理学乃至医学发展过程,甚至改变其行业演化进程。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护理内涵

1.1仁爱思想

所谓“仁者爱人”,“仁”即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体现了对人的关怀与尊重。儒家思想中的“仁”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说[3]。据东汉文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道,“仁”的组成包括“人”和“二”两个单字,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想,如相互之间表现的仁心、友爱、怜悯等爱人之心。护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4],以病人为中心,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一颗仁爱救人之心,不分贫富贵贱长幼,均应一视同仁;设身处地考虑病人的病情痛楚,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并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仁爱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是护理文化的精髓[5],应将“仁爱思想”一直贯彻到护理工作中的每一环节,既能提升自身的修养与奉献精神,又能满足和维持病人的需要,真正实现仁心、仁术。

1.2修己安人

孔子思想中已明确提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的思想[6],该思想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与内在心性的光明。根据“词语释义”:“修己”即管理好自己,提升自己的心性修养;“安人”就是在“修己”的前提下去管理别人,使整个组织的人能够安得其所,各司其职。该思想理念上至护理行业领导者、管理者,下到护士长、一线护士身上均是同样的体现,坚持“以德为先、以和为贵、以礼待人[7]”等高尚的个人修养,并全面落实到实践活动中,从而使被管理者深受感染,做到上行下效,保持一致,齐心协力完成护理工作任务,保证任务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1.3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通过保持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强调和谐共处。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8]。“和”是我们为人处世、处理各种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之一。“礼之用,和为贵”[9],面对日益紧张的护患关系,不仅仅是护理人员,包括病人都应该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双方之间的矛盾,求同存异,以恢复健康为首要任务,从而建立一种友好和谐的关系,对促进病人康复和提高护理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天人合一”还强调整体观念、遵循客观规律,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处理事情应将整体与部分联系起来[10]。目前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应用较多,它要求护理人员应根据的心理、生理、精神、社会、文化等多方面需要,提供最佳护理[11]。因此在护理中,不仅要开展治疗上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精神需求以及生理需求等,引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适宜自己的兴趣爱好,陶冶情志,进行合理运动锻炼。

1.4慎独理念

“慎独”从字面就可看出,它强调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小慎微,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职业道德。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独自处理护理工作,即使是白班也经常是一个人来完成某项工作,因此护理人员的慎独修养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护理质量[12]。护理人员在值班时,有没有经常巡视药液是否滴完,有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病情变化是否及时记录等,这些都是“慎独”修养的具体表现。在儿科、ICU较常见的年幼婴儿、昏迷病人,还有其他无法自诉或有精神疾病的病人,不能或不善表达自身的病情感受,迫切需要护理人员及时进行巡视,从细节着手,谨慎观察,善于思考,否则易造成因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耽误抢救时机的严重后果[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还应做到不泄漏病人隐私等信息,发生了护理不良事件应及时上报和处理,而不是遮掩隐瞒,尽最大可能避免对病人的伤害。与生命打交道的护理职业,护理人员应一丝不苟完成每一项护理任务,杜绝一切侥幸的心理,无论任何时刻、任何场合,生命至上,这才是“慎独”修养的最高境界。

2传统文化在护理人文中的具体应用

2.1形象上注重文化元素

人性化护理理论,凭借对“人、健康、环境、护理”的独特见解,把人的健康与社会、自然环境的和谐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护理同美丽和爱融为一体[14]。从建筑形象上来说,医院可在各病区摆放鲜花和绿色植物;门诊大厅安装音响设备,播放一些优美舒适的轻音乐,从而缓解病人焦虑、紧张的情绪。从文化教育上来说,为能使病人在住院治疗中得到健康教育,每个病房撷取闭路电视,定时播放相关疾病及保健知识;在各病房书架上放置一些通俗易懂的文化学习资料以供病人自由阅览。从设施布局来说,病区走廊尽可能不加床以尊重病人的隐私,让人人都可以享受最佳住院环境,从而为病人营造舒适方便的休养医疗环境。我们尽力创造和谐自然的医院环境,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清新卫生的环境,赏心悦目的植物花草等利于病人康复的人性化措施,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仁”“和”“礼”的思想[15]。

2.2氛围上营造文化气息

医院可营造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传统文化氛围。强化医护人员着装的规范统一,重视护理人员文化礼仪的培训,微笑体现出热情服务[16]。以文化理念灌注到行为基础的土壤之中,成为“格物致和,修身养性”的营养源泉,润物无声的贯通在个人行为之中。正如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肖长江主任,在他的带领下,心血管内科掀起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文化的热潮,每天查房前医护人员首先全体朗诵《弟子规》,每次诵读后会请一位同事分享读后感[17]。《弟子规》中说道“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把病人当作亲人一样对待,学会了换位思考,也避免了许多矛盾。该科室在提高临床、科研同时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的人文素养,使得整个科室具有一个医院所特有的文化气息。授而学之,学之用之,科室病人亦能深受感染,保持一种平静雅和的心态,这对心血管疾病病人的治疗及维持科室良好的秩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3心神中用文化与病人共情

护理人员通过对传统文化中“仁”的体会和理解,能够深化他们的仁爱之心,也更懂得病人最需要的是关心和帮助。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告诫人们“生命至重,有贵千金”[18],护理人员必须有敬畏生命之意识,才会尽力救死扶伤。道家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和”,表现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自然观,渗透于传统医学和养生文化之中,对医学、护理学和养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因此我们要知道“人”不仅存在自然中还存在与社会中,在养生调护同时从整体出发,达到心身全面和谐统一。只有文化融入血脉、注入骨髓,护理人员才能够与病人共情,在工作中富有同理心,才真正能够面对病人不论贵贱贫富、远近亲疏的一视同仁,才真正能不顾饥渴劳累、险恶困顿的一心救助。

2.4文化渗透护生,培养优秀人才

朱婷婷等[20]在护理学生实践技能成长过程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渗透,结果显示通过教改项目的实施,与往届实习护生相比,在仪容仪表、服务意识、操作水平、尊师守纪、沟通协作方面,带教老师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教学质量也有所提高。笔者身为护生之时,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经常强调:“做学生工作过程中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为导向,将儒家文化、仁爱思想贯穿于学生工作中,使学生内心深处感受仁爱思想的慈悲、怜爱之情,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传统文化氛围的和谐高校。”而对于护生而言,可借用《周易》中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激励之辞,这是古人观察到天地运行稳健而怀抱广大的特点,告诉我们要有自强不息的刚勇奋进精神和厚德载物的怀柔包容胸怀[21]。努力创造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护理相结合的教育情境,使护生不断得到关怀体验,并自觉践行对他人的关爱和理解,对于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营造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小结

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并不只是将传统作为一种历史的展现,而是要使传统文化成为护理现代化研究和发展的要素[22]。诚然,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少消极的东西,定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与护理相融合是医学领域内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新形式,在经济社会转型的新背景下,护理领域不断汲取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来提高护理工作者的思想水平、人文素质,对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护理理论,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许青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统文化基础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1.

[2]刘伟.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1.

[3]刘华荣.儒家教化思想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1.

[4]孙玉英,孙爱英.整体护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6(2):4849.

[5]柏晓玲.基于儒家思想的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研究[D].遵义:遵义医学院,2012:1.

作者:林静 陈燕 方森 梁百慧 熊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