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提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获得,更应培养语文素养,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教育现状和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本文从传统文化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的内容、具体措施及意义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渗透初中语文;教学探析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而在教学中对于其工具性的重视远远大于人文性的培养。经典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饱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迫于升学压力,教师没有精力研究传统文化经典

迫于升学和各种考试评比压力,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记忆,对于课本中的文化经典缺乏深刻的剖析,更不用说对课本内的文化经典进行整合。

(二)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无法静下心来阅读文化经典

初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面对扑面而来的各种碎片化的信息,他们并不知道如何辩证地吸取和整合。要想真正做到修身正己、立德树人,传统文化的培养就十分重要了。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内容

以教材中的文化经典为依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祖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传统文化知识不仅仅局限于文言文和诗词的学习,还要适当加入书法、剪纸、国画等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具体措施

(一)教师自身提高传统文化知识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熟读传统文化经典,才能够在授课的过程中信手拈来,潜移默化地通过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文化修养影响学生。

(二)挖掘教材内涵,渗透传统文化相关知识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传统文化的渗透是以教材为依托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每篇文化经典对于中学生人文素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既要拥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情怀,又要怀有“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的理想和抱负,既要拥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节,又怀要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仁人之心。

(三)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经典文化的兴趣

多种活动的形式,是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教师可以组织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朗诵比赛或读书交流会,同时还可以组织书法、绘画、剪纸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传统文化活动,形成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四、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的意义

(一)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初中教材中的文章是教育专家精心筛选的文化经典,其中蕴含的人文素养值得深入的研究。学习《伤仲永》,让我们不骄不躁,以免步方仲永之后尘。学习《阿长与山海经》,让我们认识了粗俗无知却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的阿长,领悟到了人性之美。这一篇篇经典的启迪,这一首首诗歌的陶冶,这一章章文化的熏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必定会对学生有所触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认知自我。

(二)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传统文化经典,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化底蕴,让我们面对今后各种各样的挑战时更加有自信。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都能显示出一个人语文素养。而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是增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所以应该给以高度重视。

(三)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和发展。继往开来只有了解并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够更好地更好地为创造祖国的未来,实现“中国梦”。五、结语综上所述,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课下还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信在教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传统文化修养,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葛立功2011《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引导教师的专业发展》,《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第10期。

2.田存库2017《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学周刊》第32期。

作者:王虹 单位:大连市第三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