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茶文化跨文化研究

大学英语茶文化跨文化研究

摘要:

茶和茶文化本都起源于我国,经历华夏千载风雨,沉淀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随着世界各地不同文明的兴起和互相交流,茶和茶文化也伴随外交步伐走出国门,声名远播。其中尤其受欧美人民的欢迎和推崇,并藉此形成了以英美为代表的具有显著西方文化特点的茶文化。因中西方文化基础、行为习惯、礼仪风俗和语言环境等方面各不相同,故两地在英语教学上的侧重点也必然不同。因此,本文将围绕中西方茶文化差异这个主题,对两地茶文化进行跨文化比较,并浅析其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茶文化;跨文化比较;大学英语教学

1茶文化源流和英语教学

茶和茶文化都起源于我国,且种茶饮茶历史渊远,最早可溯及神农氏。我国第一部茶叶百科全书《茶经》记载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这说明茶叶多产于我国南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孕育出了独一无二而又神秘幽静的茶文化。它经历过漫漫岁月的精雕细琢,终于自成一体,成为泱泱华夏的象征之一。而世界各种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以及海陆商路的不断开拓,也为我国茶叶和茶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客观条件。茶叶在中世纪的英国虽没有广泛种植,但也不算是一种罕见的植物,当时英国人对茶叶的认识仅限于粗浅的药物作用方面,对于其食用价值和食用方式尚未加以研究,以至于在茶叶初期流行的时候闹过笑话。该笑话说英国商人和使团最初和我国进行贸易时,发现天朝上至皇亲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十分喜欢饮茶,于是便购买了许多茶叶回国,一时在英国皇室和权贵间引发了茶热,但许多吃过茶的贵族都表示不解,这么苦涩难吃的茶叶,中国人怎么还能吃得津津有味呢?后来双方使团交流时,英方向中方提出了这个对他们而言十分费解的问题,这时候大家才发现,原来英国人是这么“吃茶”的———他们把茶叶一股脑倒进大锅里煮沸,再加上许多调料,然后捞叶子吃。中国人啼笑皆非,这件事也让当时的国人坚定了西方蛮夷不化的印象。当然,这只是调侃历史的一个笑话,认知观念的局限由当时局限的信息获取能力所决定。事过百年,如今的英国却和中国一样,变成了一个嗜茶如命的国家。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茶传入英国后,的确受当地文化所熏陶,但带上绅士帽子,穿上小西装的茶文化,同样十分可爱。而英语作为一门使用范围最广泛、应用渠道最多样化的语言,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必修外语课程之一。就我国而言,英语课在我国教育中开设时间早,普及范围广,几乎可算得上是除了国语以外最流行的语种。但尽管我国大学生自小就开始学习英语,却因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和学生惯用母语习惯来帮助记忆英语语法和理解英语语境,造成了英语教学中式化的现象,即所谓的“changlish”。中式化英语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某种程度上埋没了原语言文化背景,它的确能让外来语种和本土文化相兼容,但是亦容易让人忘却该语种的本来面貌。然而就如同茶文化在中国和英美地区有所差异一样,我们虽不能强求在异国他乡的背景中做到传授真正地道的牛津英语,但可在理解异国文化的前提下尽可能更好地学习异国语言。下文笔者将对中国和英美茶文化进行跨文化比较,并且通过比对结果,浅析其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和影响。

2中国和英美茶文化的异同点

中国茶文化起源甚早,传说神农氏尝百草身中奇毒,便是茶救了他一命,才有《神农百草经》的流芳千古。传说归传说,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千百年前便对繁杂的植物世界,不论是在药食方面还是在纺织方面,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茶便是成千上万种植物中既普遍又特殊的一种。言其普遍是因神州地大物博,适合茶叶生长的地方十分广泛,故而茶叶也十分常见;言其特殊,则是因为相比茶叶,其他作物并未有相应成熟的文化,就比如我国江南地区的主食大米,并没有听说有古人摆了一桌炒饭、蒸饭、粥饭大肆宣扬米饭文化,此种场景,大多数见于祭祀和设宴,大米相比于茶过于贴近日常生活,反而沾染了一丝俗气,难以做到像茶那般不食人间烟火。因此,茶和茶文化无论在古代中国还是现代中国,都是一种清淡典雅气质的象征,茶香袅袅,茶烟飘飘,十分梦幻,藉此所发展出的茶道,更是在清淡之上多了自律、自制等等意志元素。再者,古代中国无论哪个朝代,茶文化都跟当时的政治环境相互挂钩。周朝时期举国上下崇拜敬畏鬼神,于是茶便成了祭祀鬼神的祭品之一;魏晋时期文人大夫之风盛行,于是品茶便成了墨客文人花前月下谈诗论道的借口;隋唐初时国力昌盛,饮茶乐事便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此茶文化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全面补充,变得更为完善;明清时期茶叶已经成了跟外国交互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因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使得茶叶和茶文化变得更为神秘和诱人。相比之下,英国茶文化的起始便较晚,但是茶叶到底是何时从中国传入英国的,笔者查阅了许多文献,都没有发现有明确具体的记载,但是有点可以肯定的便是,在英国称霸海上,成为“日不落帝国”的那段时间,曾经把许多国家变成了它的殖民地,荷兰便是其中一个国家。因此,笔者推测,在英法联军尚未用坚船利炮敲开天朝大门之前,英国的茶叶最早是经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输入的。而英国的茶文化,一开始便与权力和权利的象征———皇室有了直接联系。因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东方国家对于在开辟新航路的各个西方国家而言都是十分神秘又诱人的存在,再加上当时的中国闭关锁国,排斥外商,这在神秘基础上又罩上了一层面纱。故而在和中方最初的贸易中,英商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亦认为东方的产物便是最好的产物,因而贸易得来的上好茶叶和绫罗,最后都落入了贵族的手中。也即是说,茶叶在一开始传入英国,变成了富贵和奢华的象征。再加上“饮茶皇后”凯瑟琳的宣传,茶便彻底在英国盛行了起来,尤其在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从中国和其他殖民地掠进大量茶叶丝绸瓷器,茶变得十分普遍和便宜,从此,茶便在英国各阶层人士间盛传,这个习惯一坚持就是上百年。美洲地区的茶文化最初由英国侵略时植入,英美本来生活习俗差距不大,因而英美茶文化十分相似便不再多叙。总体说来,中国茶文化和中国文化一脉相承,都秉承了“天人合一”的核心理念,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淡泊明志”、“清静典雅”、“天然淳朴”的茶道精神,在我国盛传千年而不衰。而英美茶文化初始便带了明显的阶级和个人主义,后经英美文化的熏陶,在茶中加入奶糖精等调料,更是自成一体,概括而言便是“活泼鲜明”、“傲然自信”等文化的集合体。

3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和启示

英语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早在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我国就开始设置英语教学,而且在全日制普通大学推行英语等级考试,作为对选择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必修课课程的达标要求。因为种种缘由,英语教学虽然在中国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许多大学生并未能理解英语文化,更不用说详细追究其语法语境的来龙去脉,如此一来反倒令人产生舍本逐末、买椟还珠的感觉。因此,若要细细钻研一门语言,将其学精学好,是必须在该语言的文化背景之下进行的,就如同上文所提及的中国茶文化和英美地区的茶文化,就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性。举个简单的例子,“红茶”在中文称为“红茶”,若学生用”redtea”来直译指代红茶,便会显得十分不专业,而英文所说的”blacktea”也显然并不是“黑茶”,而就是我们所说的红茶。许多学生弄清楚”redtea””blacktea”的差异后便不再深究。但记忆是有时间规律的,时间一长,学习的东西一多,学生们就很容易忘记该掌握的知识点了。还是用“红茶”举例,”blacktea”的称呼由来是因英国最初在中国收购的茶叶便是厦门的半发酵茶———武夷茶,武夷茶茶色偏黑,所以被称为”blacktea”,这个叫法也一直延续至今。由此看来,学习英语,不仅要掌握英语单词,还应该了解熟识英语的背景文化,否则不仅记忆不扎实,还会犯低级错误。还是以茶举例,英美茶文化跟中国茶文化迥然不同,如英国人的喝茶方式和中国人的喝茶方式不一样,英国人一天三餐要佐茶,相当于他们一天三分之一的时间都与茶度过,饮茶时还会佐配许多别致的茶点,茶点这个词最早也是出于此处。喝茶的这个时间是漫长而又悠闲的,因此英国民谣歌手LongJohnBaldry唱到:”whentheclockstrikesfour,everythingstopsfortea.”(当时钟敲响四下时,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因此,当大学生从文化本源上追究英语用词习惯和中国汉语用词习惯的不同,英美行为上的喜好和中国行为喜好的差异,英美习俗和中国习俗的区别时,才能牢固掌握英语,才能娴熟运用英语。这点便是从中英茶文化比较分析上得出的启示。

4结束语

总之,茶文化最早产生于中国,但英美赋予了茶文化新的内容和灵魂,使得茶文化在英美地区更加的光鲜夺目,富有特色。无论是淡泊优雅的中国茶文化还是鲜明活泼的英美爵士茶文化,都在同一个世界屋檐下和平共存,大放异彩。文化的差异性告诉我们学习语言不能只拘泥于语言,还要深刻理解语言所产生的背景和语言所运用的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英语教学,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

作者:罗烨 李智勇 单位:承德医学院 承德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亦桃,朱晓东.英语中“茶”话探微——兼议中国与英美茶文化的跨文化比较[J].农业考古,2007(6):211-213.

[2]王俊暐.英美接受中国茶文化之比较[J].农业考古,2009(2):256-260.

[3]郑晓燕,张我友.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J].科技信息,2010(7):21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