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发射场信息安全应对措施分析

飞行器发射场信息安全应对措施分析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适应社会不断增强的信息需求,信息通信技术必然要不断发展与完善。本文对新时期计算机网络通信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挖掘出新时期网络通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飞行器发射场网络通信安全提供借鉴。最后,在网络通信安全的基础上,结合飞行器发射场信息安全问题特别是试验信息安全问题,深入的分析了信息安全威胁并提出初步应对措施。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通信;通信安全;飞行器

试验信息安全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信息通信的应用日益广泛,规模日益扩展,结构日益复杂。这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对经济社会活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并标志着一个国家的信息发展水平。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不仅与世界互联网发展紧密相关,而且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然而,新时期计算机信息通信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制约。因此,对新时期计算机信息通信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运用,使得军事信息由此也能够更加快捷有效的传达。海军靶场作为一个高技术密集,特别是担负起信息化战争海军武器装备的试验鉴定使命,通信安全对于海军靶场的国防安全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目前,靶场正在大力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意图以此实现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但是,由于通信网络具有与生俱来的开放性,以及军事通信安全防护手段相对攻击手段的落后,使得靶场军事通信安全的重要性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信息化优势的发挥。因此,靶场信息安全对靶场通信安全隐患的防护就显得极为重要。

1新时期计算机信息通信现状

1.1光通信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人们对数据传输与处理的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的线路模拟传输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光通信技术进一步加强了信息处理能力,提高了信息传输速度,能够满足用户对数据处理与传输的需要。而且,它还是发现无线通信与卫星系统的基本条件。光通信技术主要应用到以下领域:光缆、光纤、光节点、光接入技术、光传输系统等。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常规光纤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也使用于航天领域的纳米光纤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2移动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现状

全球移动网络通信技术历经模拟技术、GSM技术与CDMA技术、3G技术,现在已迈入4G时代,在短短几年间实现了质的飞跃,成为了网络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标志着电信业的发展,也是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移动通信技术可以满足全球随时随地沟通交流、上网浏览信息、数据传输的需求,正在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新的重要载体。

1.3多媒体技术发展现状

在传统的图像、数字、语音技术的基础上,出现了海量存储、无线技术等,并且日臻完善。例如:网络音乐、电视、广播应用广泛。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交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的需要,提高了人们工作交流、生活通信的效率与质量。

2新时期计算机网络通信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计算机网络通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网络技术故障、网络通信安全存在风险。其中,网络技术故障主要是硬件连接和软件设置问题;网络通信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信息泄露、信息篡改、信息缺失、非法信息渗透、非法占用网络资源、假冒等。

2.1网络技术故障

在计算机网络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浏览器无法正常上网、相关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网络通信中断等状况,这主要是网络技术故障导致的。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如下:一种是,通过运行网络故障修复的诊断命令,根据发现的网络故障原因,进行相应的操作。另一种是,计算机设置错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设置即可。

2.2网络通信安全存在风险

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具有开放性、脆弱性、防攻击性弱等特点,存在很大的网络安全隐患。例如:信息泄露、信息篡改、信息缺失、非法信息渗透、非法占用网络资源、假冒等。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其中,计算机硬件方面,主要表现为电磁泄露、搭线窃听等;计算机软件方面,主要表现为病毒感染、非法入侵、系统漏洞等。此外,计算机系统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运行管理机制的不足,也是导致网络通信安全问题的危险因素。

3新时期计算机网络通信问题的解决措施

3.1系统模块的卸载和清除

千篇一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模块设计,由于其自身所带的模块无法被清除和卸载,不仅浪费了系统的存储空间,还给广大用户的使用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更为重要的是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新时期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需要结合用户的意见,对于系统模块进行人性化设置,使其可以被清除和卸载。这样一来,用户就可以通过服务器控制台,根据自身需要对模块和软件进行加载和卸载。

3.2整理访问控制

3.2.1在网络服务器方面

设置控制口令,以达到控制或锁定服务器的目的。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其他用户对系统进行非法修改或非法盗取等,避免重要信息数据遭到破坏或非法删除。

3.2.2在网络信息方面

为用户提供一些特殊功能,如:服务器限制登录功能,以阻止非授权用户进行信息浏览、修改、甚至破坏,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范系数,同时,网络通信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也会随之有所减少。

3.3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主机的保护

对于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而言,主机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关键,主要负责系统运行过程中数据的整理与传输工作。主机安全,主要指网络节点计算机的安全,主要包括:漏洞修补、补丁升级、防火墙更新等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保护主机安全,主要需要注意两方面:一方面,要特别注重用户身份验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需要提醒用户提供有效的用户名、用户账户、密码,以防止非法用户登陆对系统进行恶意或非法操作。另一方面,要加强主机的安全保护工作,从安全视角出发进行日常维护与使用,及时更新主机系统软件的版本,修复系统漏洞,为主机运行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3.4系统防火墙的使用

防火墙主要是通过扫描与防范流经的网络信息,来提高网络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能,确保计算机不遭到非法修改或病毒侵入。对于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的安全而言,防火墙不仅是一道屏障,它还可以深入分析访问客户、及时查找系统漏洞、迅速找回丢失数据与资料,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的安全复查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防火墙的合理使用,能够有效降低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面临的风险,保证数据与资料的安全,同时,也能够有效保证对用户提供的服务不会被外部因素所打断。为进一步保证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的安全性能与防护水平,新一代防火墙采用了三级过滤措施,并辅以鉴别手段进行共同防范。在分组过滤一级,能够将所有源路由分组和假冒IP源地址过滤掉;在应用级网关一级,能够利用各种网关,如:FTP、SMTP等,对Internet提供的所用通用服务进行控制与监测;在电路网关一级,实现了内部主机与外部站点之间的透明连接,并严格控制服务的通行。

4电子信息安全威胁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靶场各种基础设施均逐渐实现信息化、网络化。通信安全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国际互连网以及3G、4G无线通信设备的广泛使用,在日常工作中,抓好人防和技防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基本保障。随着飞行器发射任务的日益繁重,各种大型任务的启动。美、日等国家对靶场行动关注度越来越高。因此美日等敌对国家,在我重大任务时,利用电子侦察卫星、电子侦察飞机等手段和技术,不断加大对我国侦察与干扰。对我发射任务的保密构成极大的威胁。我靶场面临的电子信息威胁主要有以下4种:

4.1成像侦察威胁

主要包括光学成像、雷达成像和红外成像等,通过影像信息与其他手段获取情报综合分析,可获取我飞行器发射征候、试验结果和靶场建设等信息。

4.2遥测信号侦收威胁

美国信号情报侦察卫星、电子侦察飞机、观察船等可截收我飞行器飞行信号,特别是遥测信号,通过解译遥测信号,并结合其他侦察手段获取的信息,可获取飞行器的各种信息参数。

4.3雷达探测威胁

通过观察船、宙斯盾舰上的雷达或陆基雷达,跟踪飞行器飞行轨迹,获取目标雷达散射特性,提取目标特征,并与遥测情报对比印证。

4.4测控通信信号侦测威胁

通过对测控雷达信号探测,可与其他手段获取的信息结合实现对靶场发射活动的预判。通过截收分析靶场各相关站点部位之间的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微波通信以及共视区内的卫星通信等信号,可掌握靶场发射动向等信息。

5发射场通信信息安全措施

5.1试验组织与管理措施

在试验组织方面加强保密管理,在时间和空间上加强欺骗和干扰。

5.2增加反侦察措施

组织相关人力进行警戒、驱离,并组织电子对抗飞机或舰载电子干扰设备根据情况对敌方侦察飞机、舰船实施各种电子干扰,以破坏敌方电子侦察。

5.3数据加密措施

对于弹上遥测、安控信息等重要数据进行更加合理和完善的加密传输,采取新的加密方法或技术,加装同类型遥测、安控和应答设备,同步发送虚假信息,干扰和欺骗敌方电子侦察。对于微波、卫通、电台等无线传输信道采取群路加密措施;重要涉密信息通过有线传输加装保密机;IP网络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等网络安全防护设备。

6总结

综上所述,新时期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信息时代进步的产物,深刻影响了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同时,新时期信息通信技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关注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新趋势,特别是面临飞行器发射场信息通信安全问题,制定周全的信息发展规划,同时认真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更是靶场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杨家兴.新时期计算机网络通信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03):6-7.

[2]王勇.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现状与未来趋势[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120.

[3]胡颖.浅析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技术安全及其发展[J].中国科技投资,2013(14):39.

作者: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