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摘要:

本文所阐述的水下无线技术即基于跳频技术和同步捕获技术的水声通信,由于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特性显著优越于电磁波和可见光,使得水声技术成为海洋高技术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在国防领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水声通信中跳频技术和同步捕获技术的原理、具体算法的实现方案以及部分硬件设施的使用简述,并通过展示实验结果验证算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水声通信;FHSS;同步捕获;STM32F407

引言

当今世界,通信是发展非常迅速的行业之一。Inter-net网和移动通信网日臻完善,而海中通信的发展刚刚崭露头角。有缆方式的信息传输由于目标活动范围受限制、通信缆道的安装和维护费用高昂以及对其他海洋活动可能存在影响等缺点,极大地限制了它在海洋环境中的应用。另外由于在海水中,光波、电磁波的传播衰减都非常大,导致其在海水中的传播距离十分有限,远不能满足人类海洋活动的需要,因此采用声波作为信息传送的载体是目前海洋中实现中、远距离无线通信的唯一手段。而随着海洋通信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网络化的水声通信也将在海洋军事或民用领域发挥极大作用,所以对高可靠性的高速率的水声通信的研究极为重要。目前水声通信技术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国外很多机构都已研制出水声通信Modem,通信方式目前主要有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扩频以及其他的一些调制方式。目前在水声通信领域,厦门大学以许克平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出色地完成了国家交给的863项目,已经成功实现了在10公里之内水下信号相互清晰地传递,达到实用要求。目前国际上水声通信技术正处于网络化发展阶段,但该方面的研究及应用并没有得到快速的发展,只有少数国家试验成功。本研究方案即通过水声通信实现水下无线通信,为网络化的水声通信打下坚实基础。

1实现方案

整个水声通信过程主要分为发送方和接收方两部分。发送方先通过温度传感器收集所需水域的温度信息,微控制器对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进行跳频处理,经过数模转换后再经过水声换能器将其转换为声信号,在水下传递给接收端,其主要技术核心为跳频技术的实现。接收方的换能器首先将收到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微控制器控制带通滤波器完成同步捕获过程,获得当前所需频率的信号后,将相应信号转变为所需温度信息显示在显示器上,接收端的主要技术核心为同步捕获技术的实现。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本次研究中使用的主要硬件为DYSTM32F4高频开发板和80K水声换能器。DYSTM32F4高频超声波开发板基于STM32F407VGT6微控制器,包括一个板载JLINK接口、2路LED、3路独立按键、LCD12864显示接口、超声波发射电路、超声波接收电路、UART异步串行口+MAX232电平转换芯片、温度传感器MF58接口等。STM32F407VGT6微控制器基于ARMCortex-M4内核,32位MCU,带有FPU单元,有210DMIPS,多达1MBFLASH/192+4KBRAM,17个定时器,3个ADC,15个通信接口和一个摄像接口。

2跳频技术实现方案

2.1跳频技术概述

跳频是常用的扩频方式之一,其工作原理是指收发双方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按照预定规律进行离散变化的通信方式,也就是说,通信中使用的载波频率受伪随机变化码的控制而随机跳变。在发送端主要使用了跳频技术来保证传送信息的安全性和隐蔽性。

2.2实现原理

根据潜水换能器带宽和水声通信的工作环境将信道资源划为8个跳频组Fij(i=0,1,2,…,7),每组分配4个频率(j=0,1,2,3),相邻频点的间隔为250Hz,每个频率会根据单片机外部晶振所提供的固定频率计算出一个初值,规定跳频图案F0~F7的顺序循环(见图2)。当信号到达单片机时,将信号两位为一组,根据跳频图案找到这两位所在的跳频组,并根据这两位信息确定是该组的某一个分频数。根据所得初值利用STM32内部计数器将相应的信号经过数模转换器处理得出对应频率信号,经过潜水换能器发送声信号。图2和表1分别给出了发送端的跳频图案和频率分组情况.

3同步捕获技术实现方案

3.1同步捕获技术概述

扩频通信接收系统为了恢复发送信息,必须对经过下变频后的基带信号进行同步捕获,同步技术是任何一种通信技术都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其性能关系到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

3.2实现原理

接收端水下换能器在将声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后,应经过前置放大和幅度均衡过程,以便后续电路处理,但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硬件已完成该方面工作,在此就不多做赘述。当加载侧宽脉冲信号到来时,INT0为高电平,定时器的门控信号GATE=1,接收端单片机定时器开始计数,当INT0变为低电平时,定时器停止计数,触发外部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读取定时器的计数值X,此时X为脉冲信号半个周期所用的时钟数,即可由此判断收到的正弦波的频率。若单片机时钟频率为F,则可算出对应的发送信号的频率F’=1/(1/F)×2X。根据跳频与分频数的关系可找出对应的分频数(可求出分频数N=2X),由此得出所传输的两位信息。单片机根据测频的结果进行同步捕获,将8个捕获不同频率段的带通滤波器输出端接入单片机,接收方单片机根据跳频图案进行搜索控制,先让等待频率Fs等于跳频组F0的频率范围,单片机检测对应滤波器0送来的信号,如果检测到频率F01,判断出F01落在F0,这时接收端开始根据跳频图案控制匹配滤波器工作(上文已经规定跳频图案以F0~F7顺序递增),同时进行同步判定,对接收到的跳频信号进行一个跳频序列周期的判定,判定是否为真同步,如果判定值小于门限值,表明同步捕获成功,本地匹配滤波器组工作就继续下去;如果判定值大于门限值,认为是捕捉到的信号错误,这时就要停止本地匹配滤波器组控制,并将等待频率变更到上一次等待频率的前一个频率值上,即Fs-1,等待频率Fs是按照跳频图案变化的。接收端同步技术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

4实验结果

配合80K水下声能转换器的工作性能,本次研究的实验环境为直径不小于100cm,高约为25cm的水池。发送端传感器获取水温将数字信号通过单片机处理后,经水下换能器发送给接收端,接收端经过同步捕获可以获得发送端所采集的水温信息。经过15次在不同时间的测试,接收端所得温度与从实验环境中直接测量所得温度误差基本在±1℃内。表2为测量数据。

5结语

本次研究实现了基于跳频通信技术和同步捕获技术的水声通信系统,保证了信息通信的安全性,运用在军事领域可以有效保障通信的隐蔽性。在实际的系统实践中,改进并简化了同步捕获算法,降低了单片机的计算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合理利用STM32综合开发板使整个开发过程更加顺利,但本方案依旧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①采用单片机进行整数分频,传输效率较低,还未达到未来网络化的水声通信技术中对高速率传输的要求;②通信的可靠性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实践中发现此方案的误码率偏高,且跳频过程中出现的逻辑错误也会导致获取信息有偏差,可以尝试差错控制技术;③经过水声通信获得的温度数据都只保留了整数部分,应该进一步排查是温度传感器本身精度问题还是系统算法仍需优化导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东升.水声信道抗多途跳频通信中同步技术的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2.

[2]彭新河.基于DSP的高速水下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3.

[3]张丰伟.水下无线中长波通信机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4]许肖梅.水声通信与水声网络的发展与应用[D].厦门:厦门大学,2009.

[5]朱永建,徐鹏飞.水声通信网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D].苏州:海军驻苏州地区通信军事代表室,2012.

[6]冯若.超声手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37-52.

[7]安布雷拉公司.RM0008ReferenceManual,2010.

作者:朱耘佳 施慧彬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省软件新技术与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