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模拟电子技术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

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时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分析,尝试对学生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并对教师的工作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模拟电子技术

早在1991年哈佛大学教授EricMazur即在物理教学中对“翻转的”课堂进行探索。2000年在第11届国际大学教与学研讨会上,J.WesleyBaker提出了“教室翻转运动”,但是由于网络技术和资源的因素固步不前。直到2006年SalmanKhan将翻转课程的模式推向了高潮,同时各国的教育工作者纷纷对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1]。翻转课堂强调了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形式,增加了更多的课堂和课后师生互动环节,延拓师生在课堂和课后讨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不仅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势必会推动信息技术时代的教育革新。模拟电子技术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但是由于知识点多、概念和内容抽象、学时相对较少,学生认知水平难以适应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因而部分学生感到入门很难,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畏惧和抵触情绪,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堪忧[2]。尝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之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担任这门课程的老师积极进行的一项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分发的数字材料(音视频、电子教材等)自主预习课程,在课堂上参与同学和教师的互动活动(释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相关练习的一种教学形态[1]。本校在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过程积极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环节中增加了互动环节,但是从期末学生的成绩以及后续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所体现出的问题来看,虽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是教学效果却是收效甚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付出与成效不成比例,出现这一结果值得我们更理性的思考:教育理念不可谓不新,教师和学生的精力付出也是只多不少,问题究竟出现在哪个环节呢?通过和学生们的座谈和交流,以及同事们的共同探讨,剖析学生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和思考对教师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学生自主学习时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目前我国大学生所经历的教育方式,从小学入学开始就是以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经历过十多年的“填鸭式”教育为主的灌输,很多学生完全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有的甚至连课前预习的习惯都没有养成,突然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于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学习主动性不是很强的同学来说确实是种挑战!面对相对枯燥难懂的学习内容,有些学生可能会产生厌烦,纠结的心态,学习效果着实堪忧。导致的结果是对于很大一部分同学来说,目前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只是流于形式,课堂交流时表现活跃的永远是那几个比较有兴趣而且主动性比较强的同学。一个学期下来,热衷于参与交流和讨论的同学,成绩确实会有比较明显的提高,但是很大一部分同学的情况不容乐观。课堂的翻转更多的应该教学思路的翻转,而不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翻转。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观念的翻转也必须能够与时俱进,因此有必要对学生的思维现状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讨。通过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和交流,发现新教学模式下,学习效果不佳的同学主要有三种类型:

1.自我管理意识不强

互联网技术的介入给了学生全新的视角,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部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不强,时间观念淡漠,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打开电脑就会被网络的信息资源所左右,聊天软件和五花八门的影视资源会成为他们浪费时间的借口。

2.学习方法不科学

由于学生习惯于接受知识而非主动学习,因此对老师所提供的音视频、电子教材等资料,感到无从下手,再加上对于新知识的探索精神不够。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懂得知识的关联性,没有学习思路,于是出现蒙混过关的思想,甚至有的学生有侥幸的心理,认为课堂讨论时间有限,老师不会检查到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

3.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不足

自信心是人对自身的价值和个人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它是激励学生自强不息地实现理想的内部动力源泉。由于自信心不足,部分学生羞于在课堂交流和课后互动环节中提出问题,更不敢参与讨论。这种心理障碍的克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而是要多鼓励,但不能强制,否则更会挫败他们的自信心,造成对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排斥,甚至有抵触情绪。

二、学生的课外学习形式的改进

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为提高学生课外学习的效率,决定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习。分组学习对学生存在的三方面的问题都有改善作用。

(一)对自我管理意识不强问题的作用

针对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不强的问题,经过思考和探索,决定对课后学生学习组织形式进行改进,最主要的措施是对课后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分组采用自主结合,适当调控的原则,避免出现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和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的扎堆现象,使得各个小组里是既有热爱学习勤于思考的学生,也有学习意识薄弱的学生,这样就保证了各个组里的同学形成“帮带”关系,即积极性比较高的学生能够帮助和带领其他同学共同完成小组任务,能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学习从个人行为转变为小组共同学习的合作过程。课堂讨论环节采用随机抽取组和组中成员的方式,这样就避免了有些同学出现的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想法。在评分环节也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综合评定,由于涉及到大家的整体成绩,所以每个小组的成员都会有紧迫感:学习不仅关于自己,而且还关乎同组同学的成绩,谁还会不努力?而且同组的同学也会相互监督,时间管理效率必然会提高。自我管理意识不强的同学也会在共同学习中向同龄的学生学习,并在学习方法和效果上都得到提高,这样就解决了部分同学在网页间漫游而迷失学习方向的问题。

(二)对学习方法不科学问题的作用

在课前的交流讨论环节中,针对一些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习小组,教师做到主动联系,把相应的知识点划分为一个个主题,让小组同学根据问题找思路。比如在功率放大电路一章:首先让学生比较功率放大电路和电压放大的研究内容有何侧重点,然后自然就引出了对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研究内容,即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输出功率,从而引出电路结构的特点和工作过程,最后计算输出的功率,效率等问题。通过带着问题去学习的过程,经过对一个一个小主题的深入探索,逐级领悟所学知识。在对课程内容的引领学习的基础上再推荐学生去观看视频资料,这样就克服了学习方法不科学的问题。

(三)对自信心不足问题的作用

在课堂交流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真诚地关心和鼓励学生,洞察并理解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尊重学生的人格,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学习中取得的进步,要及时适度地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在课后互动环节中,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积极创造愉悦的互动气氛,放低姿态,以学长或朋友的方式进行交流,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心理和情感的共鸣,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可以充分地发挥出来,自信心也会逐渐建立。

三、教师工作的改进

(一)提供层层递进式的主题材料

课前资料的提供除了传统的音视频资料和电子教材参考书等,还积极提供给学生一些针对本课题研究内容的引导性问题,通过增加层层递进,承前启后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根据研究课题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比如模拟集成电路一章,在提供差分式放大电路的课前思考问题时,按照如下的思路:先器件后电路,然后观察电路结构的特点,再到参数的分析计算,最后由分析计算结果,再提炼出该电路在实践应用中的作用。提出这样一些主题资料:1.电路中每个BJT构成的电路属于哪种组态的放大电路?该放大电路的工作特点有哪些?2.什么是零点漂移?3.差分式放大电路中,采用多一倍的基本电路结构的作用是什么?这种电路双端输出时是怎样实现抑制零点漂移?4.单端输出方式时,为了抑制共模信号的作用,在电路结构上有什么改进措施?5.通过分析计算能能得出什么结论?第一个问题就是对前面章节中分立元件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知识回顾。对这部分知识的回顾,对学生来说是由“有知”领域向“未知”领域过度,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入手!在复习前面知识的同时,也为后面的分析计算进一步打下基础。第二个问题是对概念的理解。弄懂第二个问题自然就引出的第三个问题!所以也就很容易定性地分析"差分"电路的优点。而通过对第三个问题的定性分析,充分理解了双端输出电路的作用后,必然会思考单端输出时怎样达到抑制共模信号的目的?于是对第四个问题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对长尾式结构和电流源偏置的差分式结构的引入有更深的理解。然后再通过第五个要求的分析计算必然会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更透彻。通过这样一个从图到分析,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必然加深了理解。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一一作答,学生容易循着教师的引导思路,一步一步深入课题的研究。带着问题去思考,必然也会事半功倍,心中有丘壑,课堂时必然也就信心十足。而且在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中即掌握了基本概念和理论,也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的思维方式,形成系统设计的思想和工程实践应用的设计思路。

(二)将比较记忆法引入到课堂讨论之中

比如在基本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的讨论中,在已经熟练掌握共射集放大的路的电路性能分析,在对共射极电路的放大能力进行理解的基础上,在共集电极和共基极讲解时,多做些分析对比,从而加深印象。通过对比,对于集电极放大电路的放大能力并不高,为什么在实际电路的设计中仍然有比较广泛的应用这样的问题,学生很容易理解并做到触类旁通。通过三种电路静态和动态的分析过程进行对比,将比较记忆法引入到教学之中,即做到了知识的优化记忆,也对记忆的内容进行简化,减小了学生的记忆量,减轻了学习负担。同时教师要对所学内容有个总体掌控,并重视总结和概括,每一章节在讲述前,都要对教学要求进行细致分析,让学生明白哪些知识点是了解为主,哪些知识点需要用心掌握,做到学习目的明确,重点要点突出。每一章节课程结束后,再带学生梳理知识点。

四、结束语

通过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部分环节进行了改进,在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安排,教学中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和肯定。通过学期期末的成绩分析,以及学生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的表现,可以看出较之于从前的模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有了大幅的提高。

作者:袁淑娟 王鲁杨 单位: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长江,胡卫平,李卫东.“翻转的”课堂:技术促进的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13,244(8):73-78.

[2]帅春江,王少华,聂翔.基于CDIO模式的西部地方高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高教学刊,201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