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素养对艺术设计的作用

文化素养对艺术设计的作用

【摘要】文化设计与艺术素养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文化素养可以直接体现在艺术设计中,对艺术设计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升华。艺术作为一项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学科,也是文化发展的结晶。它来源于生活同时高于生活,一旦脱离了文化的根基,就会失去原有的灵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文化素养的作用,对学生文化素养进行培养,保证学生在艺术设计中具备灵魂,更好的提升艺术设计的价值。本文对文化素养对艺术设计的意义进行分析,并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文化素养进行创作的能力,全面的提升艺术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文化素养;艺术设计;教学

文化是艺术的基础,艺术则是对文化的传承,两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础。而艺术设计则是将文化与精神进行结合,起到文化传承的作用,因此,进行艺术设计过程中,需要关注文化素养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将文化素养作为培养的重要指标,将艺术教学的范围进一步进行延伸,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实现艺术设计教学的进步。

一、文化素养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

文化素养与艺术设计之间的联系密切,文化素养的提升可以直接反应到艺术创作中,为艺术创作提供灵感,而艺术创作则需要文化素养作为基本的支撑,这样才能进一步的维持艺术创作的质量。

(一)文化素养是艺术设计的基础

艺术设计来源于生活,需要生活作为基础,并且设计过程以及结果也会受到生活的约束,因此,设计需要全面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规律,掌握基本生活信息,结合不同的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学习,实现艺术创作。可见,艺术创作需要现实生活作为支持。对一件艺术品进行创作以及评价,首先需对其构图等创作技巧进行分析,与现实生活结合才能引起共鸣,带来强烈的震撼,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设计理念。好的艺术创作不仅需要对生活进行反应,同时还需要对历史、美学、宗教以及民俗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进行延伸,因此,良好的文化素养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创作出不同类型的艺术设计作品,提升设计的整体教学质量。

(二)文化素养是艺术设计的保障

艺术设计与文化素养之间的关系不言而喻,但是设计需要体现设计者的能力以及技术。因此艺术教学中没有固定教材,也不存在相应的逻辑,而是将自身在情感方面的感知能力,与艺术相应的表现手法进行结合。因此在艺术创作中对于事物的感知能力是非常关键的,需要从文化素养的角度对学生的感知能力进行培养。文化素养可以直接展示到艺术创造中,这是毋庸置疑的。通过研究表明,美术专业学生大多开展《中国美术史》这门课程,在该门课程未进行之前,大部分学生对于自身的作品缺乏丰富的情感,作品较为直白,无法体现出对文化的审美,无法表达出艺术创作的精髓。而在对该门课程学习之后,学生对于文化的理解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创作中内涵性显著增加,也更加愿意进行艺术创作。例如,在龙图腾的设计中,原本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灵感以及创作方面,展示出较为显著的文化性特征,这是文化素养提升的结果,也是进行艺术创作的体现,对于学生文化创作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加全面的基础性技巧。

(三)文化素养是艺术设计的源泉

文化素养的提升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对人的情感、思想、文化等不同的方面进行表达,艺术设计者的思想、情感以及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符号以及标识,如果在设计中不能将其进行良好的表达,艺术设计就失去了灵魂。艺术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而对于现实生活中事物的理解,则需要通过文化进行加工处理,才能体会其内在的含义。文化素养越高对事物的理解就越深刻,进行文化艺术创造也更加全面,也是艺术设计的源泉。例如,进行苏州园林的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可以将一些书画艺术与园林设计结合,进而对设计进行升华。同时在设计中需要对不同时期的建筑进行分析,将历史中先进的建筑方式与文化进行结合,使得艺术设计不断发展,能力也得到提升。

二、艺术设计教学中提升文化素养教学的措施分析

文化素养与艺术设计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保证艺术创作的质量,具体措施包括:

(一)重视文化知识学习

进行文化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加强对文化知识的学习,特别是传统文化的学习。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以及自豪感,将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将学生自身素质进行完善;通过对文化的吸收、甄别以及融合,转化为可用的艺术素养,融入到自身艺术创作中,在全面了解基础上进行传承。例如,可以将国学等教学方式使用到传统文化教学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正”的方法,即形成了一套“人格教育系统”,帮助学生学会做人,拥有一颗向善的“心灵”以及良好的“德行”,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逐渐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并且提升艺术设计内涵,将设计理念进行升华。

(二)重视美术史教学

进行美术史的教学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文化艺术的传承以及发展。美术史论方面的课程,不仅将艺术发展的脉络以及方向进行研究,同时对艺术以及文化、社会的关系也进行了研究,是美学结合历史文化的重要课程,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鉴证史。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重视该门课程的学习,重点对该课程进行讲授,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实的领悟到不同时期美术艺术作品的不同以及发展特点,进而更加深入的对艺术进行了解,分析中国美术在发展中蕴含的文化底蕴,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感知美术以及文化的魅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情感以及创作源泉。

(三)重视课程结构调整

我国目前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主要集中于专业技术培养方面,但是,对于学科之间的渗透以及融合缺乏,造成学生在思维创作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专业技能探索方面,无法显示情感创作的内涵。因此,需要对这种课程结构进行全面的调整,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在入学阶段可以淡化专业,重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增加公共基础课程的比例,对知识学习进行统一化以及整体化的管理。其次,转变传统的专业细分的模式,将专业进行粗略的划分,让学生逐渐的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最后,可以结合选题进行教学,以选题的方式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学生的技能提升也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化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设计的基础,文化素养与艺术设计是相互融合、传承、繁荣、发展的关系,也是进行文化发扬的基础。因此,需要加强艺术设计者和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的文化素养教育。将文化素养作为进行艺术设计的基础和保障,也作为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促进我国艺术设计与教育发展与改革进行改革。并且将其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运用到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晓曼.文化素养对艺术设计及教学的作用[J].艺术科技,2017,30(06):352.

[2]曹庆梅.艺术设计专业中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路径分析[J].艺术科技,2016,29(09):74+124.

[3]叶霞.试析艺术设计理论教学中的“纲”[J].美与时代(中),2014(10):48-49.

[4]刘萍.浅谈艺术设计专业的艺术采风教学[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8):149+151.

[5]倪蔚为.现代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特征及方法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3(21):119-121.

[6]周裕昌.艺术设计课程的创新思维[J].工业设计,2011(08):213.

[7]刘娟.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2(12):140-142.

作者:周瑞乾 单位:信阳农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