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在风景园林课程设计的应用

研讨式教学在风景园林课程设计的应用

摘要:分析了目前各高校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该课程设计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在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设计中开展研讨式教学改革的思路,并对其时间安排、设计选题、方案设计和考核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了研究,构建了新的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模式。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设计;实践

课程设计是将课程理论转化为课程实践的“桥梁”,同时也是实践教学和大学本科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1-2],其目的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3-4]。风景园林设计是风景园林类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特点[5]。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整个操作流程;使学生具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设计是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知识结构中的实践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包含设计原理与方法等许多理论知识,而且涉及设计技能、设计素养、职业道德等实践知识与专业技能。笔者在分析目前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该课程设计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在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设计中开展研讨式教学改革的思路,并构建了新的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模式。

1目前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设计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①课程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一方面时间安排较短,由于内容多,任务重,学生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高质量完成;另一方面,课程设计通常安排在当学期期末进行,由于临近期末,学生忙于其他课程的复习,无法集中精力专心做设计,因此其质量得不到保证,教学效果差;同时,也有部分高校其课程设计安排在不停课的前提下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导致指导教师无法全程跟踪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课程设计的进度与质量受到影响。②课程设计选题脱离实际工程项目,仅注重虚拟性探讨,缺乏真实性研究,造成设计内容较为空洞。③课程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缺乏特色和新颖性,师生互动不足,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和个性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培养。④课程设计考核模式缺乏科学性,没有将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全过程纳入考核范畴,实现考核环节、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设计质量也得不到普遍提高。综上所述,根据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和要求,从研讨式教学内涵出发,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改革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设计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2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设计研讨式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设计研讨式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如下:从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注重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尤其是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形成将“风景园林设计”的设计理论、设计技能、设计素养、园林职业道德融合为一体的教学新体系,使学生不仅能学到风景园林专业知识,而且学习到风景园林职业工作的全过程。这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高[6]。

3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设计研讨式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3.1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

为确保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设计的有序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经综合考虑,在时间上对课程设计进行了合理调整。首先,将课程设计开设的时间由原来的2周调整为3周,并且停课进行课程设计。其次,课程设计安排在当学期期中考试后开展。这样学生不仅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课程设计,而且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设计工作中;当学生碰到困难或疑难问题时,就能认真、仔细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就能得到切实培养和提高;同时,指导教师也有充足的时间全程参与、跟踪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课程设计的质量也能得到极大提高。

3.2课程设计的选题

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必须通过大量、丰富、科学、有效的素质训练来获得,这种有效的素质训练必须在研讨式教学的互动中从第二课堂寻求途径[7-9],多样化的工程实际项目结合研讨式教学正好可以提供这种素质训练必需的材料和途径。为此,对“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设计选题按照“多样化、丰富性、真实性”的原则进行了优化,将课题数量由原来的每个课题20~25人改为每个课题2~3人,课题类型由单项设计调整为综合设计,课题性质由虚拟模仿型变为工程实际型,建立“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设计课题库。课程设计选题既注重了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又立足于工程实际应用,突出了真实性。同时,课程设计难度和工作量综合考虑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以及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既要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又能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实践锻炼,以达到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的目的。

3.3课程设计的实施

3.3.1课程设计任务书的下达。原有课程设计以学生一人一题或全班学生仅限于1~2个题目,并且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通常为20~30人,有的在40人以上,这种每组人数过少或过多的组织模式,一方面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也受到了影响;同时,很难保证每位同学参与的程度,甚至出现个别学生发生抄袭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指导教师精力有限,如果指导学生人数过多,就无法悉心指导每一位学生,课程设计质量很难得到保证。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实现课程设计教学的目的,必须要突破传统的课程设计组织模式。2~3人为一组,一组一题,每位指导教师指导3~4组,开展课程设计。在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时,将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间的差异,将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同时,确定小组组长,明确组长的责任,对其他人也进行角色分配,努力营造各小组“比、学、赶、帮、超”学习氛围。此外,要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并为毕业设计及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10-11]。这种课程设计的组织模式既注重学生差异化管理,又实现了学生的平衡发展。

3.3.2方案设计。

3.3.2.1概念设计阶段。设计任务书下达后,首先要组织学生与甲方进行接触,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明确项目的性质和服务对象,确定项目的总体框架和实施内容;同时,到项目基地进行实地踏勘,收集相关资料。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自主整理、分析、归结和总结,提出项目的总体定位;开展小组讨论,同时继续查阅资料,认真探讨,最终确定项目的总体定位。然后,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明确主题,提炼中心;初步确定方案布局形式,明确主次出入口、道路广场、园林建筑、假山、水体、景观艺术小品等各元素的具体位置;对总体规划构思进行讨论,展开交流探讨,形成结论,确定概念设计并完成相关设计图及设计说明书。指导教师全程参与、跟踪指导,及时地引导、启发学生,并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参与讨论,解答疑问,指导学生完成方案的概念设计。该课程设计环节不仅让学生掌握了风景园林概念设计的程序,学会了风景园林概念设计的方法与技巧,而且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2.2方案设计阶段。对甲方提出的意见及建议,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讨论交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修改与完善,完成方案的调整。同时,对概念设计进行深化,以提升整个方案的设计水平和活力。其主要任务是推敲设计思路是否清晰,立意是否有新颖,布局是否合理,功能是否齐全,景观是否丰富,构图是否简洁、美观等。主要内容包括总体景观分析、景观层次分析、主要景点的立剖面分析、重要节点和难点分析、建构筑物和景观小品详细设计等。在整个方案设计阶段,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绘制平面和立面分析图,深入开展讨论、交流,认真分析、总结,进一步挖掘和提炼项目的文化内涵、风土人情和景观元素,突出项目的设计特色,提升项目设计的品质。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了学生对风景园林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3.3.2.3文本编制阶段。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一套完整的方案文本包括文字部分与图纸部分。其中,文字部分包括项目概况、构思立意、水电设计、主要节点介绍、投资估算等;图纸部分包括规划设计总体平面图、功能分区图、道路交通分析图、景观视线分析图、绿化配置图、硬质铺装图、鸟瞰图、景观节点效果图、主要园林小品及建筑物设计图等。由于文本编制内容多、任务重、过程复杂,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高质量地完成,因此,在编制方案文本时应根据每位学生的能力不同进行分工合作。例如,有些同学擅长手绘,但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反之,有些同学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而手绘能力而较弱;另外一些同学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功底,表达能力较强。这样通过合理分工,明确各自责任和任务,不仅能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而且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个性化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指导教师在学生编制方案文本过程中,随时检查并掌握学生的设计和进展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完成设计内容。此外,可根据学生水平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来创造性的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3考核评价。课程设计教学环节考核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检验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科学研究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考核促使学生在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考核不仅要重视知识要点的掌握,而且更要突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评价;考核不仅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而且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检验与培养[12-15]。因此,只有将课程设计教学全过程纳入考核范畴,把学生在教学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过程评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16]。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设计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其难度和工作量非常大,若仅以传统的考核方式,即通过一整套方案文本来进行考核评价,其成绩必然不能正确反映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设计考核要打破传统的考核模式,应将教学全过程纳入考核范畴,根据学生的平时出勤、参与程度、研讨情况、设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方案文本、课程设计答辩、任务完成状况等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来,按照一定的权重构成,综合评定课程设计的成绩。这种由传统的“重结果变为重过程”的多元化考核模式,不仅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避免了部分学生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心理,而且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作风和态度以及学生的独立完成任务和实践创新能力,保证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4教学效果

根据风景园林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设计中开展研讨式教学改革与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在课程设计中查阅、整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提出了许多值得研讨的问题;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习气氛非常活跃。其次,通过师生共同探讨、交流、对话等一系列互动过程,学生能够深入地分析、积极思考问题并能很快地解决问题,经多方案比较,选出最佳方案,直至完成一套完整的、优秀的方案文本。第三,锻炼了学生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提高了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在2017年“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中,邵阳学院2014级园林专业李威和范春苗2位同学的设计作品荣获二等奖,这是邵阳学院自开办园林专业以来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中所取得的最好成绩。总之,通过在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设计中开展研讨式教学改革与实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极大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以及风景园林工程设计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同时,为学生将来从事风景园林行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2014级园林专业学生的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设计中开展了研讨式教学研究改革,由于教学效果好,学生的设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得到用人单位认可。迄今为止,全班共62人(男生25人,女生37人),男生与用人单位已全部签约,女生也有32人与用人单位已经签约,除考研生5人外(男生2人,女生3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6%。

作者:王业社 陈立军 黎颖惠 杨贤均 王亮 单位:邵阳学院城乡建设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