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设计探寻(3篇)

高中教学设计探寻(3篇)

第一篇:新课标高中数学概率统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

(一)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从知识教学、技能培训等方面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相关知识在教材中的作用、地位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生能够准确区分必然事件、确定事件和不可能事件;能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相关意义;能熟练地运用列表法或树形图法计算某个事件的发生概率;学会用频率估计概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列表、运算及设计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分析事件,计算其发生的概率。在授课过程中将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有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结合进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精彩纷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中的探索与创造,交流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思维多样性,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的运用列表法和树形图法计算事件的发生概率。教学难点:利用所学概率知识正确理解、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结合本课程的内容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引导与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佐以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增强课堂实例的直观性和启发性。

二、教学流程安排

创设情景,课堂导入;探索研究;基础练习,归纳总结;强化巩固,拓展练习;课堂小结。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教师播放PPT,并进行讲解:在二战时期,大西洋上的英美运输船队时常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一时间,德军的潜艇战术搞得盟军焦头烂额。此时,有位盟军将领向几位数学家求教,数学家们从概率论的分析出发,发现从数学角度出发,舰队与敌军潜艇的相遇是一个随机事件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盟军接受了数学家们的建议,以多编次队形通过危险海域。奇迹出现了,盟军遭袭被击沉船只的数量由以往的26%降至2%,大大减少了相关损失。由此可见数学分析的重要性,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本节课程的内容。下面我们将要研究和探索的便是当初数学家们所运用的数学知识——随机事件的概率问题。

(二)探索研究

首先引导学生尝试总结事件的分类,此举是为了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归纳总结的能力。下面我会列举一些事件,请同学们从事件发生与否的角度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a.天气预报明天下雨;b.买了一张,中奖了;c.实心铁块丢入水中,铁块下沉;d.木柴燃烧,会发出热量。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给出事件、随机事件、确定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以及事件表示方法的相关定义。然后教师再举出一些事件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判断,以巩固新知。教师提出问题:从定义出发,随机事件的含义是在一次实验中此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那么它是不是没有任何规律的随意发生呢?在大量的重复实验下,它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么?下面我们进行一些实验。(此举是为了激起学生的疑问,为本节课程难点的攻克做好准备)。进行教学活动:抛硬币实验。教师将全班进行分组,让学生进行抛硬币实验。实验结束后组织小组间的相互交流,比较各小组实验结果的差异,并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想。(教师讲清实验要求后,引导学生认真实验并积极思考总结。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加深印象并对随机事件的发生规律进行猜想)。教师通过PPT展示历史上大量重复抛掷硬币的实验结果,结合当前实验结果及“大量重复抛掷硬币实验结果”对自己刚才得到的猜想进行思考。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进一步确认关于随机事件发生规律的猜想,并引导学生就刚才的活动进行思考、归纳和总结。最后得出频率的定义、频率的性质、概率的定义及概率的性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梳理频率与概率间的联系与区别:联系: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事件发生的频率会在概率的附近摆动并趋于稳定,在实际问题中,若事件的概率未知,人们常用频率作为其估计值;区别:频率本身不是固定值,其在实验前是无法确定的,而概率是一个确定值,是客观存在的,其与每次实验无关。

(三)基础练习,归纳总结

教师提问:倘若有两组牌,它们的牌面数字分别为1、2、3,那么从两组牌中各摸出一张牌,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为4的概率是多少?(先自行思考再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交流时间,并选取部分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和过程进行讲解。然后通过多媒体将各种方法进行展示:方法主要有列表法和树形图法两种。教师在讲解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当一次实验涉及两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的时候为不重不漏的列出所有的可能结果,我们通常采用列表法或树形图法,这样更为清晰简洁。

(四)强化巩固,拓展练习

学生经过刚才的基础练习后教师可进行适当拓展,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在PPT展示拓展练习:小颖为学校联欢会设计了一个“配紫色”的游戏:下面是两个可以自由转定的转盘,每个转盘分成了几个相等的扇形。游戏规则如下:游戏者同时转动两个转盘,倘若一个转盘转出了蓝色,另外一个转出了红色,那么为获胜,因为蓝色与红色可配成紫色。同样,教师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进行思考并交流,最后由教师带领将题目梳理一遍,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五)课堂小结

1、理解事件、随机事件、确定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以及事件表示方法的相关定义并会判断给定事件的类型。

2、理解概率的定义和两个性质,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作者:王方敏 单位:重庆市云阳县双江中学校

第二篇: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教学设计好比课堂教学实施的“蓝图”,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准确地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特点,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出科学、有效的实施程序。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组织教学效率的高低,进而影响到教学目标达成度的高低,一个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和必要保证。要真正将“有效”落到实处,老师需要在备课过程中,花费大量精力和智慧。一要了解教材,明确自己这节课要教什么,教到哪种程度。二要了解学生,学生目前的知识储备状态和学习状态,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吸引他们既想求知,又渴望新颖的眼球,等等。下面就以氯气的性质新授课教学为例对各教学环节设计谈谈思考。

一、课堂导入设计

在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众多因素中,课堂导入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行为方式。新课导入得好,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参与性、自主性高,课堂气氛活跃,可为后续教学起到铺垫和推动作用。氯气的教学,我是这样导入的,视频简介:2005年3月29日晚6时50分,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发生一起重大事故,一辆载有液氯的铁罐车侧翻导致液氯大面积泄漏,现场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黄绿色毒气,周围大片翠绿的麦田被熏成了金黄色,现场指挥人员迅速部署:以漏气点为中心的直径500米范围内拉起警戒线,疏散警戒线内4000多位居民;消防官兵在现场附近的一条小沟两头筑坝,形成一个池塘,在池塘中投放烧碱,形成碱水池。用大吊车将槽罐吊起,放入池中,同时用石灰水喷洒空气。这场事故造成28人死亡,几百人入院治疗。交通事故的第五天,附近村民唐从顺回忆到:事情发生在清明节的前几天,当时都希望能下场雨,可偏偏这几天一点雨也没有。事故发生地点有两条主要通道:南边的通道是低洼地,北边通道的地势高,向南跑的人都死了,向北跑的人都活了。通过这样一篇真实新闻资料引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学生引起极浓厚的兴趣,并由此引发学生迫切想知道氯气是什么物质,有怎样的性质,应该如何自救?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归纳出氯气的物理性质。常见的新课导入方法有:直观导入法、谈话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情景导入法、故事情节导入法、悬念导入法。但是所有方法,都必须围绕教学思想的中心———有效性这个基本原则组织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多准备几种方法,从而随时达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

二、教学过程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始终要关注教学过程,这是学生知识建构和重建的关键,也是教学效果凸显的前提条件。在教学环节的设计细化上,要注意各环节的过渡,体现出知识的承前启后、相互关联。一节课的时间是固定和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教师必须在每个教学环节的所用时间上精打细算,这就要求教师预设时,充分考虑有效度,具体应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1.以问题为中心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对强化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定要注重问题设计的实效性。教师应带着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在问题的设计上一定要精益求精,确保问题的质量。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认识和老师的点拨能够接受的,正所谓跳一跳摘果子。在补做氯气溶于水实验(向装有氯气的塑料瓶中加水)后,就抛出问题:氯气溶于水后是否与水发生反应?从已有知识(氧气和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情况)肯定有的同学说没有,有的同学说两者反应了,接着提出问题:如果氯气与水发生反应了,那么如何用实验证明(有新物质生成)?学生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自己设计实验,讨论实验的操作,进行验证得出结论。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主,从学生的思维出发,注重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重过程而不仅仅是重结论,知识的获得是在展现学生思维的过程中水到渠成的,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2.预设动态生成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即使教师准备得再充分,时常会发生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教师时刻面临挑战,需要根据具体的课堂情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调控和引导。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往往可以转化为理想的教学情景与课程资源,一个充满智慧的老师,能够敏锐地捕捉契机,化腐朽为神奇,奏出精彩的课堂乐章。但教师的弹性设计(一个教学方案中的每个教学环节上有多个答案),可以为一些“可能”和“不确定性”留下足够的空间,可以让教师充分应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沉着冷静地解决这些“可能”和“不确定性”。学生在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pH试纸上实验时,发现试纸先变红后褪色,对于褪色原因学生感到迷惑,我让学生对此进行了猜测:猜测一:氯气具有漂白性,能使试纸褪色。猜测二:氯气与水作用,产生的盐酸使试纸褪色。猜测三:氯气与水作用,产生另外新物质使试纸褪色。对此我不加评价而是让他们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同学们通过实验很容易就得出了结论。

三、课堂结尾设计

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再起波澜,使学生对每一节化学课都充满了期待,渴求了解更多的化学知识。常见的课堂结尾方法有归纳总结、布惑设疑、首尾呼应、设置悬念、巧设实验、讨论比较、巩固练习等。氯气教学时我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掌握知识重点并形成知识框架后追问:这些液氯从哪里运来?给学生造成强烈的悬念,为后续氯气的制备设下伏笔、学生急于想知道下面的内容,产生欲罢不能的探究欲望,达到了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从而为教学活动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良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有效的保证,教学设计时要关注教学有效性。驱动性的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入愉快的学习境界。教学过程中层层递进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轻松有效地学习。美妙的结尾不仅可以让人回味无穷,而且可以对课堂教学起到系统概括、提炼升华和拓宽延伸的作用。一切教学活动都需要教师引导,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至关重要。

作者:洪煜彦 单位: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第三篇:高中历史专题教学设计

摘要:

文章首先对历史知识的编排优化形式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在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中,需要深入完善的内容。分别从情境创设、教材知识点衔接、以及教学计划中的内容完善等方面来进行,帮助提升基于专题开展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可行性,促进高中生的历史成绩稳定进步。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专题

1历史知识的编排优化

在学习历史知识期间,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的考虑在基层中是否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并对学生的听课状态进行审核,观察学生在课堂中是否可以提升兴趣,对历史知识产生喜爱,这样所进行的教学计划才是真实有效的。在对教学计划进行编排时,要考虑学生学习期间的需求,以及历史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不断的总结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经验,充分融合先进教学理念,通过这种组合的编排形式,可以避免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陌生感,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体现出先进教学方法所发挥的优化作用,对教学计划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全面落实有很大帮助。教师在进行历史知识的编排优化时,要考虑是否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并定期对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以此为参照标准来分析教学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对于高中历史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教师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对知识内容进行重现编排,达到更理想的使用标准,整体化的历史知识更方便学生记忆。上述内容中所论述的编排优化,在实际应用期间还需要结合历史教材来更深入的完善,为教学计划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2创设情境进行专题教学

情境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下,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情况来判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也是传统教学方法中难以实现的。情境创设需要结合所要学习的历史知识内容来进行,以高中历史教材为出发点,并在情境创设中设计教学问题,巧妙的历史教学问题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串联,拥有清晰的印象后所进行的历史学习才更安全高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历史知识积累期间,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时间记忆混淆的现象,教师应当进行耐心的引导,抓住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点,这样学生所记录的知识内容中,可以按照知识的主要与次要层次来进行,这样既不容易混淆,同时在历史知识的运用方面也更具有针对性,帮助进一步解决历史学习中的问题。将历史知识与特定的时代背景相互融合,也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标准,学生深入了解历史背景,会感受到历史知识所带来的趣味性,会尝试利用课余时间来探讨更深入的历史问题,并在历史课堂中表现出独特的见解。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是带有一定特征的,教师首先要掌握这种特征规律,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也可以听过布置课后思考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情景创设能力,在课后思考阶段,学生所搜集整理到的知识内容,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分享,自己巩固知识点的同时,也丰富了同学的历史知识视野。时代背景与案例模式都是比较常用的情景创设方法,对于基层中比较常见的质量隐患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配合,可以达到更高效的教学模式,并促进长期教学计划在现场更好的应用落实。

3结合教材进行专题教学

教材是历史教学任务开展的参照依据,对于教学期间比较常见得知识点混淆问题,以教材为出发点,对教学课题进行更深入的设计。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是整体的,只有互相配合才能够将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进行下去。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想要提行学习成绩要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专题教学计划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中的难点与重点,理性的评估学习方法是否真实有效,以及在教学计划中需要进一步提升完善的内容,对于一些常见的教学计划落实不彻底现象,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思想上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通过这种方法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提升。对于一些我国传统学派中的思想观念,可以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观点自由讨论,通过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来培养学生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并在教学计划进行期间,充分融合个人搜集整理的历史资料信息,将其应用在历史问题解决方法,达到更加理想化的教学方法优化。教材中的知识点也可以组织学生补充完善。教材是教学体系构建的框架组成,关系到学习期间所需要完善的内容。如果不能运行正确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导致教学期间预期目标与实际效果之间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将成为阻碍学生学习成绩进步的主要原因。

4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专题教学

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与被动学习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教师要从长远目标考虑,对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进行构建,结合教学方法应用后的反馈结果来进行更深入的优化,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所构建的教学模式中,要对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充分的研究,并探讨出解决学生的积极性下降问题的有效措施,这也是现阶段比较常见的技术性方法,对实现全面教学计划有很大的帮助。高中生可以通过网络来搜集整理历史知识,通过网络平台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对历史知识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进行串联。教师在进行专题的教学过程中,过分的延长教师讲授的时间是不科学的。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学生不知道的东西,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之所需,解决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上的困难。高中历史学习常常会涉及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的资料搜集任务,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来搜集历史人物的相关事迹,这样在学习任务开展期间,所遇到的问题也能得到更加深入的解决,并通过技术方法来深入的探讨教学方法中需要进一步优化的内容。

5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学生系统的复习,运用历史专题分析的方法对相关历史题进行阅读,快速抓住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全面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作者:张德辉 张玉梅 单位: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罗新胤.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历史三层教学设计和三步教学案例[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5).

[2]李方祥,郑崇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衔接———基于教学设计的创新视角[J].思想教育研究,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