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要点

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要点

摘要: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数量急速增加,这对很多行业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具体到建筑业来说,老年人社区建设与设计已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文章结合具体案例,详细分析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要点,以供借鉴。

关键词: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要点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转变,老年群体也发生较大的改变,大部分老年人具有较好的经济实力,同时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存在丰富分价值取向与兴趣爱好,有着较高的环境品质要求。老年社区设计者应该将这些因素融入到设计方案中,充分满足新时代老年人的各项需求。

1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分析

1.1老年社区概述

首先,老年社区平面组合的基本单元是老人家庭套型,具有温馨的家庭氛围,可以充分保障与尊重老年人的尊严;其次,老年人住宅套型与公共设施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特点,满足其生理与心理的需求。如无障碍设计、防滑设计及防撞设计等;最后,老年社区室外公共环境设施满足老年人需求,方便其交往,营造良好的室外环境。同时具备餐饮、医疗等设施,有各类应急措施。老年社区中生活的老人,在保留家庭温馨的基础上照料其生活,保证生命安全,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救护与医治措施。

1.2人性化设计

考虑到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需求,其在饮食、住宿、交通、医疗和娱乐方面都需要特殊照顾。特别是住宿方面,随着老年人岁数的增加,体力逐渐下降,活动范围减小,只能在居所附近转悠,在设计老年建筑时,还要考虑到老年人社交、锻炼和出行等实际问题。虽然目前我国关于老年建筑的研究已经颁布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大多是偏向于室内设计的,对于社区功能和室外环境的研究和规划相对较少。而社区功能的划分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其对生活的要求,有助于区分养老产品的同质化,达到精细化养老;而对于室外环境来说,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空间过小,老年人一半时间都停留在其中,却没有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环境和设施,不能满足老年人对生活需求。

1.3环境设计

(1)老年社区空间人性化设计。一般情况下老年社区室外环境与普通住宅区室外环境的功能分区类似,大致可以分成以下部分:健身区、游览区、休闲区等,但老年社区设置这些功能区时大多采用普通住宅设计方法,并未针对老年人特点展开设计。接下来以老年社区交流空间人性化设计为例进行分析。交流空间可以分成偶然与约定两种类型:①偶然交流空间就是人们在室外环境巧遇后随机交流的场所,这类场所具有不确定性,但设计时可以通过巧妙使用设计手法让老人不期而遇,强化老人间交流,重点在于组织与设计社区道路。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小区内部道路像树的枝干,小区入口为主干,所有人都要经过,随着深入小区人流逐渐分散,彼此相遇的概率逐渐减少。因此可以在小区入口处设置具有一定面积的小空间,方便老人彼此交流且不阻挡其他出行者。这种偶然的交流空间既能是社区入口的小广场,也能使道路旁的小空地等;②约定交流空间就是数个老人不约而同的前往并进行交流、游戏等活动的场所。这类场所位置固定,人流量较大,使用存在规律性,利用率较高,因此设计时应该重点关注。此处空间需要设置遮阴避雨的场所,将其与外界隔离开来。(2)老年社区环境要素的设计。同样环境要素内容较多,这里以道路系统为例展开人性化设计的分析。相比于普通住宅小区的道路,老年社区道路承担着更多的功能,如安全、识别等。人性化的道路设计既能保证基本出行需求与安全,又能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户外活动。①车行道。老年社区内部路网结构为了减少外部车辆的干扰,应该尽量采用相对封闭式的形式。基于老年人很少使用汽车的情况,车行道可以在满足国家规范的基础上适当收窄,将更多的土地用到老年人活动场所与绿化面积上;②步行道。大部分老人都喜欢散步,但老人本身存在跌倒与滑倒的风险。因此基于人性化考虑,要将大多数步行道设置在视线清楚的地方,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可以及时获得帮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步行道设置成环路,通过一定的引导将老人引向目的地。此外,增加必要的辅助设施,如扶手、标志设施等。

2设计实践

白鹿溪岸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城西南方向约3.0km的白鹿原东坡,整个基地西靠塬坡,东临辋峪河河堤路,南临榆林村路,北临108省道(见图1)。项目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3000m2,总建筑面积为300000m2。居住人数3366人。总户数1202户,其中低层住宅共490套,老年公寓300套,花园洋房412套。共设1567个机动车停车位,全部地下。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抗震设防烈度7°。从功能上分,整个地块分为三种不同性质用房:低层住宅区域、老年公寓区域及花园洋房区域,满足居家养老和自助型、陪护型、特护型养老的不同需求。社区配套有河边广场、购物中心、老年大学、康复医院等服务设施,满足老年生活的全方位需求。在社区环境方面:充分尊重场地原有肌理,利用场地原有的自然水、林生态资源,形成特色鲜优美宜人的空间结构;以护理中心工作流程为指导,合理安排各项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形成科学合理的总体功能布局;形成人车分流的道路交通体系,形成独立的步行游览交通体系,方便老人休憩、游览与健身;景观上通过将社区内的树荫、建筑、人、滨水小路以及私密、半私密、开放的各种空间要素进行统筹策划,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尽可能多的途径。在建筑公共空间环境方面:宅前采用5%坡道,铺设防滑材料,设置连续扶手;扩大入口空间,楼内安排活动室和观景平台,加强老人交往;电梯为担架电梯,公共走廊具备轮椅和行人并行通过的宽度并沿墙设置连续扶手。

3结束语

总之,我国老龄化程度愈发严重,对社会各层面产生影响。老年社区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特点与需求进行建设,在满足居住需求的基础上,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帮助与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参考文献:

[1]李锋,祁素萍.基于老年人行为心理的空间环境探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Z1):112-114.

[2]张倩.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有效运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3):57+66.

[3]成志芬.北京老年人户外文化活动特征初探——基于一个小样本问卷调查的分析[J].住宅产业,2013,(Z1):72.

作者:夏建涛 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